就在眾人一派喜悅之時。
只听得南陽方向隱隱傳來轟隆之聲,只是隔得遠了,听起來有些模糊。
眾人一听,不明所以。
黃蓉和郭靖對視一眼,皆是不明所以。
夫婦二人朝著葉千秋看去,但見葉千秋穩坐于斯,臉上帶著淡淡的笑意,一副胸有成竹的神態。
夫婦二人便知曉,這其中緣由,葉千秋定然是知道的了。
只听得黃蓉朝著葉千秋笑道︰「葉道長,那這轟鳴之聲,又是怎樣?」
葉千秋笑道︰「天兒,你來說。」
葉敬天微微頷首,道︰「我們探得蒙古兵要以火炮轟打襄陽,南陽城的地窖之中藏了數十萬斤火藥。」
「听這動靜,應該是火藥庫被炸了。」
黃蓉和郭靖一听,當即對視一眼。
夫婦二人心中不免暗自心驚,他夫婦倆當年隨成吉思汗西征,曾親眼見到蒙古軍以火炮轟城,當真有崩山裂石之威。
只是火藥和鐵炮殊不易得,因此蒙古數攻襄陽,都未用炮。
這次皇蒙古帝蒙哥御駕親征,想不到將這當世最厲害的攻城利器也帶來了。
若不是葉道長提前探听到這消息,那襄陽全城軍民難免盡遭大劫。
郭靖一臉激動的說道︰「殲滅敵軍兩個千人隊,固然大殺其威,但毀了蒙古軍在南陽積貯數年的火藥和大軍糧草,只要他糧運不繼,那就逼得蒙古大軍非退兵不可。」
「葉道長,這場功勞可大了。」
葉千秋卻是搖頭失笑,道︰「我穩坐襄陽城,動手的也不是我。」
「這場大勝,卻是合該記在天兒和另一個小友的身上。」
郭靖和黃蓉夫婦不明所以,實在是猜不透葉千秋話中所提到的那位小友是誰。
這時,只見陡然之間,地面也微微震動。
讓在校場之中的一眾江湖群雄都感覺到了異樣。
一眾群雄皆是疑惑不已,不知這突如其來的變化,是因何而產生。
這時,郭靖卻是將武氏兄弟給叫到身旁,朝著二人吩咐道︰「你二人各帶二千弓弩手掩襲南陽。」
「敵軍倘若部隊齊整,那就不要下手,要是驚慌混亂,可乘勢發箭殺傷。」
二人聞言,當即接令而去。
郭靖下令馳援南陽,是一個合格統帥該做的事情。
當今天下? 若論攻城拔寨? 行軍打仗,郭靖絕對在當世一流水準。
此時,黃蓉站起來? 將蒙古人火藥庫被炸之事說出。
校場上歡呼大叫,把盞敬酒之聲? 響成一片。
丐幫弟子和一眾群雄,听到這其中有葉敬天的功勞,自然是紛紛朝著葉敬天前來敬酒。
此時的葉敬天早已經褪去了臉上的人皮面具。
他容貌剛毅? 雖然不像葉千秋那般神俊? 卻是多了幾分稜角分明。
郭靖從旁看著? 笑著和葉千秋說道︰「葉道長? 一晃眼,天兒都這麼大了。」
「他也就比襄兒和破虜大三歲吧。」
「小小年紀? 有如此成就,葉道長教的好啊。」
這時,只見郭襄不知道什麼時候跑了過來。
郭襄湊到黃蓉身旁,朝著黃蓉說道︰「娘,今天好熱鬧啊。」
黃蓉笑道︰「襄兒,太沒沒禮貌,還不先見過外公和葉道長。」
郭襄朝著黃老邪和葉千秋見個禮。
黃老邪見她古靈精怪,雖然在風陵渡時,半夜里和不明身份的人跑了,讓他這個做外公的心里有些不舒服。
但此時,倒也沒那麼多情緒。
反倒是看著郭襄,想起了他已經身故多年的亡妻。
因為,郭襄和他身故多年的亡妻著實是長的太像了。
這時,郭襄一臉狡黠的朝著黃蓉說道︰「娘啊,你肯定不知道帶人炸了南陽火藥庫的人是誰吧。」
黃蓉聞言,扭頭朝著郭襄道︰「襄兒,難道你知道是誰?」
郭襄嘿嘿一笑,道︰「當然了,我知道是大哥哥帶著天哥手下的人一起做的。」
黃蓉听了,詫異道︰「大哥哥又是誰?」
郭襄道︰「大哥哥就是大哥哥咯。」
「哈哈,我不和你們說了,我去找天哥玩兒,等大哥哥來了,你們就知道他是誰了。」
說完,當當當的就跑了,朝著校場之中被人圍住的葉敬天跑了過去。
郭靖從旁听了,道︰「這孩子做事瘋瘋癲癲,說話沒頭沒尾的,也不知道是像了誰。」
黃蓉聞言,卻是若有所思。
郭靖看著環繞在葉敬天的郭襄,笑著和葉千秋說道︰「襄兒這孩子從小性情古怪,前些年我帶著她上華山去拜訪葉道長時,倒是沒見過她和天兒這麼親近。」
葉千秋聞言,微微一笑,沒有多言。
心中卻是知曉這其中因由。
陸無雙和程英回了襄陽之後,便將她們在外兩個多月所經歷的事情盡數和葉千秋說了一遍。
在尋找郭襄的途中,一行人踫到了楊過和葉敬天。
一行人經歷了不少事。
其中詳情自不需細說。
葉敬天和郭襄也是在那時結下了友誼。
校場內,在群雄的一片歡聲笑語之中,卻是忽然摻雜了一陣陣獅吼虎嘯、猿啼象奔之聲。
不多時,群獸吼叫之聲越來越近。
校場上群雄先是愕然變色,跟著紛紛拔出兵刃,站了起來,場中登時亂成一片。
群雄紛紛出言。
「哪里來的這麼多猛獸?」
「是獅子,還有大蟲!」
「大家小心!」
「提防惡狼,提防豹子!」
郭靖見狀,當即和一旁的大女婿孫休道︰「休兒,去傳我號令,調二千弓弩手來。」
那孫休樣貌不凡,身材高挺,朝著郭靖道︰「是!」
孫休剛轉身,忽然听得遠處有人長聲叫道︰「萬獸山莊史家兄弟奉神雕大俠之命,特來助郭大俠夫婦駐守襄陽。」
廣個告,我最近在用的追書app,【 \\ 】緩存看書,離線朗讀!
場中眾人听到這聲音,皆是一驚。
郭靖朝著一旁的葉千秋道︰「這聲音非一人所發,雖然是五人合力,但還是很有奇效。」
黃蓉從旁道︰「葉道長可知這萬獸山莊的名頭?」
郭靖道︰「那神雕俠又是誰?」
葉千秋笑道︰「你們馬上就能知道了。」
這時,只見一條大漢身披虎皮,領著一百頭猛虎來到大校場外。
那一百頭猛虎排得整整齊齊,蹲伏在地。
又一條漢子率領一百頭金錢豹子、還有一條漢子率領一百頭雄獅、一條漢子率領一百頭大象、還有一條漢子率領一百頭巨猿,各列隊伍,排在校場四周。
群獸猛惡猙獰,不斷發出低吼,然行列整齊,竟是絲毫不亂。
校場上群雄個個見多識廣,但陡然間見到這許多猛獸,亦不免心中惴惴。
只听得那五人走進校場之中,朝著場中的葉敬天走去,走到葉敬天身前,躬身拱手道︰「龍王,南陽大事已成,神雕俠特來讓我們知會龍王一聲。」
「讓我等听從龍王調遣。」
葉敬天聞言,哈哈一笑,道︰「五位史家哥哥不必客氣。」
「來我給你們引薦幾位前輩。」
說罷,葉敬天帶著五人走了過來。
朝著葉千秋、黃老邪、洪七公、郭靖、黃蓉一一介紹這五人。
這五人乃是萬壽山莊的史家兄弟,因受了葉敬天和神雕俠的恩惠,所以願听從二人調遣。
緊接著,葉敬天又給史家兄弟一一介紹了葉千秋等人的身份。
史家兄弟聞言,當即朝著五人躬身抱拳。
只听得身披虎皮的白額山君史伯威說道︰「想不到我等兄弟竟然有幸得見神猿大俠、洪老幫主、黃島主這樣的武林前輩。」
稍微言語一番,葉敬天朝著史家兄弟道︰「神雕俠何時能到?」
史家老大笑道︰「神雕俠說要去接他的妻子,會晚一些到,讓龍王安心等待便是。」
葉敬天聞言,微微頷首。
黃蓉和郭靖听幾人一直說這「神雕俠」,郭靖又朝著葉敬天問道︰「天兒,這神雕俠可否就是你說的那位好友?」
葉敬天微微一笑,道︰「就是他了。」
郭靖道︰「這位神雕俠也是一位英雄人物,我當親自拜見,為襄陽合城百姓致謝。」
這十多年來,郭靖專心練兵守城,極少理會江湖游俠之事,而楊過隱姓埋名,所交多是介乎邪正之間的人物,因此郭靖也不知「神雕俠」便是楊過。
黃蓉跟隨郭靖一起駐守襄陽,自然也不知道這等事。
待眾人說話說了沒多久。
這時,只听得那邊的郭襄突然大聲喊道︰「大哥哥!」
「大哥哥!」
「我在這里!」
眾人聞言,微微朝著郭襄那邊看去。
只見那高台之上,星月光下,兩個人衣衫飄飄,同時向高台躍下,一人白衣若仙,一人身著藍衫,臉上帶著半個銀色面具。
與此同時,落在高台上的,還有一個黑黝黝的龐然大物,卻是軀體雄偉、形相丑怪的大雕。
那雕身形高大,比一般身材高大之人還要高上許多,形貌丑陋之極,全身羽毛疏疏落落,似是被人拔去了一大半似的,毛色黃黑。
那雕鉤嘴彎曲,頭頂生著個血紅的大肉瘤,世上鳥類千萬,在場的群雄卻從未見過如此古拙雄奇的猛禽。
但見這雕邁著大步在台上來去自如,雙腿奇粗,有時伸出羽翼,高視闊步,自有一番威武氣概。
郭靖和黃蓉看到這大雕亦是驚嘆道︰「好一頭大雕。」
待二人看清楚了那大雕身旁的二人之後,郭靖身形一震。
郭靖看著那白衣女子,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楮。
「蓉兒,你看,那是不是過兒的師父龍姑娘?」
黃蓉點了點頭,道︰「的確是龍姑娘,想不到十幾年未見,這龍姑娘的相貌卻是一點都沒有變化,好似和葉道長一般的人物。」
郭靖一臉激動道︰「那……那……那藍衫人便定然是過兒了……」
黃蓉聞言,卻是朝著一旁的葉千秋問道︰「葉道長,這神雕俠便是過兒,對不對?」
葉千秋微微頷首,笑道︰「確是如此了。」
郭靖一听,喜不自勝,一臉激動,朝著黃蓉道︰「蓉兒,你听見了嗎?」
「是過兒帶人燒了蒙古人在南陽貯存的火藥和糧草。」
黃蓉微微頷首,臉上亦是有些驚訝之色。
她著實是沒有想到,神雕俠居然是楊過。
此時,她心中想的不是其他,卻是在想十六年前,那楊過和他的師父小龍女便有些不太對勁。
這十六年後,二人莫非已經結為了夫婦?
先前听那史家兄弟說,神雕俠去接他的妻子去了。
這下應該不會錯了。
黃蓉看著一旁郭靖臉上滿是喜悅之意,只能是微微一嘆,希望時過境遷,無人再記得楊過和小龍女本是師徒關系吧。
這時,只見那邊高台之上,楊過和小龍女聯袂而來,和葉敬天踫頭。
葉敬天大聲笑道︰「楊兄,你來的可是晚了。」
楊過笑了笑,道︰「敬天兄弟,我先帶著內人去拜謁前輩師長。」
葉敬天微微頷首,道︰「走,我帶你過去。」
說罷,葉敬天帶著楊過和小龍女朝著葉千秋等人這邊行來。
不多時,三人已經來到眾人面前。
只見楊過揭下面上的面具,徑直朝著郭靖跪下,一旁的小龍女也隨著楊過一起跪了。
「小佷楊過攜妻龍氏見過郭伯伯,郭伯母。」
郭靖急忙上前,將二人給攙扶起來。
郭靖眼中泛著淚花,一臉欣喜的看著楊過,道︰「好啊,好啊。」
「過兒,十六年未見,你過的還好嗎?」
楊過和郭靖道︰「郭伯伯,小佷過的還可以。」
郭靖十分高興的說道︰「那就好,那就好。」
郭靖與楊過十六年未見,這麼多年以來,一直沒有楊過的下落,他很是擔心。
如今,听到楊過已經成為江湖上鼎鼎大名,受人敬仰的「神雕俠」,此番更是和葉敬天聯手摧毀了蒙古人的火藥庫和糧草。
自然是高興無比,一時間,激動的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
這時,楊過又朝著葉千秋和黃老邪、洪七公見禮,道︰「葉前輩、黃前輩、洪前輩。」
「一別經年,三位身子骨可還硬朗?」
黃老邪笑道︰「哈哈,楊過小友,勞你操心我們三個老家伙了。」
「不過,你放心好了。」
「我們三個老家伙的身子骨可是硬朗的很呢。」
洪七公則道︰「吃嘛嘛香,一睡睡到天亮,皇帝也沒有我們過的舒服。」
葉千秋聞言,不禁搖頭失笑。
楊過帶著小龍女上前來,朝著葉千秋躬身行禮,道︰「葉前輩,大恩不言謝。」
「這些年來,楊過總算是沒有辜負三位前輩的教誨。」
葉千秋聞言,微微頷首,道︰「你有今日成就,全靠你自己爭取。」
「旁人的指點卻是不那麼重要了。」
楊過听了,卻是想到多年前,在華山之上,跟著葉千秋三人學武論道的那些日子。
他這一生之中,最敬佩的就是像葉千秋、黃老邪、洪七公這樣的世外高人。
這十幾年來,他和姑姑幽居古墓之中。
每隔兩三年,他便會下山來,效仿葉千秋當年,殺蒙古韃子,斬朝廷奸臣。
其間,他和小龍女又經歷了許多事。
最終二人總算是修成正果。
這幾年,神雕俠的名頭越發響亮。
也是因為他和小龍女在山下走動的時日越來越多。
當下,眾人相會。
一時間,襄陽城內,群雄紛至,聲勢鼎盛。
葉千秋、洪七公、黃老邪都是當世不世出的絕頂高人。
再加上如今在江湖上聲名鼎盛的神雕俠楊過,太湖龍王葉敬天,還有其他江湖名宿。
眾人齊齊摩拳擦掌,士氣高昂,只等那蒙古韃子大軍兵臨襄陽城下。
好和那蒙古韃子好好干上一場。
眾人休息一夜。
第二天正午時分。
郭府又是迎來了三位高人。
這三位高人乃是一燈大師、老頑童周伯通和他的妻子瑛姑。
三人一大早的便登門,也是為了駐守襄陽而來。
一燈、周伯通、瑛姑數十年前恩怨牽纏,仇恨難解,但時日既久,三人年紀均老,修為又進,同在襄陽以北萬花谷中隱居。
此番,听聞蒙古大軍來犯襄陽,三人便來相幫。
一燈大師和周伯通夫婦與葉千秋、黃老邪、洪七公相逢。
自然是一番重逢佳話。
幾人互道歲月久長。
……
一連數日,蒙古大軍沒有動靜。
原來是因為蒙古皇帝南征襄陽,在新野、鄧州兩處莫名其妙的吃了個大敗仗,在南陽多年積儲的糧草火藥更于一晚間給燒得精光。
又傷了不少士卒,銳氣大挫,又不明宋軍虛實,是以大軍在南陽以北安寨立營,按兵不動。
如此數日下來,在襄陽城等待數日的一眾江湖群雄卻是等的有些急了。
若是蒙古大軍就這麼一直按兵不動,那豈不是他們也一直都得守在這城中?
于是,眾人一起商議,是不是再奇襲一次蒙古大營。
一眾群雄去找楊過和葉敬天商量此事。
楊過和葉敬天听了,便將群雄的意思帶給了葉千秋、黃老邪、洪七公。
眾人猶豫不決,不知該如何定奪。
蒙古大營中勇士無數,自來是好漢敵不過人多。
葉千秋雖然有一人敵萬的本事,但是也不想著什麼事情都一個人大包大攬了。
黃老邪、洪七公見葉千秋不言語,那就是不同意夜襲蒙古大營。
既然葉千秋不動,他們自然也不動。
如此一來,眾人居然就這麼在襄陽城內呆了將近一年光景。
這近一年間,城中的群雄來來往往,有人見蒙古大軍不攻襄陽,也就早早的走了。
唯有葉千秋、黃老邪、洪七公、一燈大師、周伯通、楊過等人尚在襄陽城等候。
葉千秋之所以不動手,便是在等待蒙古人的大軍全力集結。
只需要一戰,他就能將蒙古人的大軍徹底打退,打痛。
讓蒙古大軍最起碼十年之內,無力南征。
平日里,眾人無事,便在城中。
周伯通生平有兩大愛好,一是玩鬧,一是武學。
他自從來了襄陽城,便纏著葉千秋教他武功,甚至連師父都叫上了。
給葉千秋弄的是苦笑不得。
周伯通武學造詣本就不凡。
再加上他生性如同頑童一般,近一年下來,武功卻是又有精進。
雖然不比黃老邪、洪七公這跟著葉千秋修煉日久的,但已經是天下間屈指可數的絕世高手。
如此相持一年之後。
蒙古大軍終于朝著襄陽開拔。
這一日,只听得號角聲此起彼落,從襄陽城頭遠遠望去,只見那旌旗招展,劍戟如林,馬匹奔馳來去。
襄陽城便如裹在一片塵沙之中,蒙古大軍已然將襄陽城合圍。
城中眾人見了這等聲勢,無不駭然。
葉千秋、黃老邪、洪七公倒是不以為意。
當年,蒙古大營十余萬人,他們也都闖了營,殺了人,眼下這蒙古人便是再多,也難以撼動他們的心神。
老頑童周伯通嘻笑自若,好似看到的不是十萬蒙古軍,而是什麼好玩的東西。
翌日一早。
只听得城外鼓角雷鳴,蒙古大軍終于來攻。
襄陽城安撫使呂文德和守城大將王堅督率兵馬,守御四門。
葉千秋等人登城望去,只見蒙古兵漫山遍野,不見盡頭。
蒙古大軍這數年間曾數次圍攻襄陽,但軍容之盛,兵力之強,卻以此次為最。
幸好郭靖久在蒙古軍中,熟知蒙古兵攻城的諸般方略,早已有備,不論敵軍如何用弓箭、用火器、用壘石、用雲梯攻城,守城的宋兵居高臨下,一一破解。
直戰到日落西山,蒙古軍已損折了二千余人馬,但依舊前僕後繼,奮勇搶攻。
葉千秋等人尚且沒有動手。
這第一日,蒙古大軍只是試探性的攻擊,尚且不是全軍壓上。
連蒙古皇帝蒙哥的影子都沒看見。
又過一日。
蒙古大軍再攻襄陽。
襄陽城中除了精兵數萬,尚有數十萬百姓,人人知道此城一破,無人得以幸存,因此丁壯之夫全部奮起執戈守城,便是婦孺老弱,也是擔土遞石,共抗強敵。
一時城內城外殺聲震動天地,空中羽箭來去,有似飛蝗。
郭靖手執長劍,在城頭督師。
黃蓉站在他的身旁,眼見那天空之中布滿紅霞,景色瑰麗無倫,城下敵軍飛騎奔馳,猙獰的面目隱隱可見。
再看郭靖時,見他挺立城頭,英風颯颯,心中不由得充滿了說不盡的愛慕眷戀之意。
他們夫妻相愛,久而彌篤。
黃蓉心中暗道︰「我和靖哥哥做了三十年夫妻,大半心血都花在這襄陽城上。我倆人共抗強敵,便是兩人一齊血濺城頭,也是不枉此生了。」
她見郭靖左鬢上又多了幾許白發,不禁微生憐惜之心。
這時,只听得城下蒙古兵齊呼道︰「萬歲,萬歲,萬萬歲!」
呼聲自遠而近,如潮水涌近,到後來十余萬人齊聲高呼,真如天崩地裂一般。
但見一根九旄大 高高舉起,鐵騎擁衛下青傘黃蓋,一彪人馬鏘鏘馳近,正是大汗蒙哥臨陣督戰!
蒙古官兵見大汗親至,士氣大振。
只見紅旗招動,城下隊伍分向左右,兩個萬人隊沖上來急攻北門。
這是蒙古大汗蒙哥的扈駕親兵,是精銳之師,又是迄今從未出動過的生力軍,人人想要在蒙哥眼前建立功勛,數百架雲梯紛紛豎立,蒙古兵將便如螞蟻般爬向城頭。
這時,站在城頭良久的葉千秋終于開口道︰「終于來了!」
只听得郭靖振臂大呼︰「兄弟們,今日叫韃子大汗親眼瞧瞧咱們大宋好男兒的身手!」
他這一聲呼喝中氣充沛,萬眾吶喊喧嚷之中,仍是人人听得清楚。
城頭上宋兵戰了大半天,已然疲累不堪,忽听得郭靖這麼呼叫,登時精神大振,當下各人出力死戰。
但見蒙古兵的尸體在城下漸漸堆高,後續隊伍仍如怒濤狂涌,踐踏著尸體攻城。大汗左右的傳令官騎著快馬奔馳來去,調兵向前。
暮色蒼茫之中,城內城外點起了萬千火把,照耀得如同白晝。
安撫使呂文德瞧著這等聲勢,眼見守御不住,心中大怯,面如土色的奔到郭靖身前,叫道︰「郭……郭大俠,守不住啦,咱……咱們出城南退吧!」
郭靖厲聲道︰「安撫使何出此言?襄陽在,咱們人在,襄陽亡,咱們人亡!」
「說的好!」
「如此貪生怕死之徒,留他做甚!」
葉千秋登時走了過來,抬手抓起安撫使呂文德,如同一只飛鳥一般朝著城下俯沖而去。
「你要做什麼!」
呂文德驚呼道。
葉千秋直接抬手一揮,便將那呂文德給扔進了蒙古兵的人潮之中。
葉千秋憑虛御風,回望襄陽城頭,朗聲道︰「諸位,蒙古韃子傾巢而出,可以出手了!」
霎時間,在襄陽城頭等候許久的黃老邪、洪七公、一燈大師、周伯通、楊過、小龍女、葉敬天、陸無雙、程英等人皆是躍下城頭。
朝著那蒙古兵殺去。
葉千秋朗聲道︰「蒙古大汗交給我了!」
霎時間,葉千秋飛身而出,如同天外飛仙一般,憑空掠去數十丈之遠,踩在那蒙古兵的腦袋之上。
急速朝著那蒙古大汗蒙哥所在之處沖去。
此時,襄陽城周圍到處都是廝殺的人。
眼見蒙古軍己蟻附登城,蒙古大汗的九旄大 漸漸逼近城垣,城內守軍似乎軍心已亂,無力將登城的敵軍反擊下來。
這時,只听得那蒙古人的傳令官大聲呼道︰「眾將官听令,大汗有旨,哪一個最先攻登城牆,便封他為襄陽城的城主。」
蒙古兵大聲歡呼,軍中梟將悍卒個個不顧性命的朝著襄陽城撲去。
傳令官手執紅旗,來回傳旨。
郭靖挽起鐵胎弓,搭上狼牙箭,颼的一聲,長箭沖煙穿塵,疾飛而去。
那傳令官當胸中箭,登時倒撞下馬。
蒙古兵一聲喊,士氣稍挫。
過不多時,又有一隊生力軍萬人隊開抵城下。
此時,一眾江湖群雄,已然出手,和那蒙古韃子展開貼身肉搏。
除去葉千秋之外,便要數黃老邪、洪七公的武功修為最高。
洪七公沖入那蒙古兵的人群之中,揮舞雙掌,將降龍十八掌施展到極致。
他如今功力之深,當世罕見。
當真是橫掃蒙古兵,無人可挨著他身前一丈之地。
黃老邪赤手空拳,但長袖一舞,便是勁氣狂卷,將那蒙古兵給殺的人仰馬翻。
楊過和小龍女雙劍合璧,神雕護持左右,一路向前,殺了不知多少蒙古韃子。
老頑童最是調皮,在蒙古兵之間跳來跳去,好似不將這兒當成是打生打死的戰場,而是他的游樂之地。
一燈大師一陽指貫出,只傷人,不殺人。
葉敬天見狀,急忙補刀,將那些被一燈大師所傷,已經不能動彈的蒙古兵盡數殺掉。
不知何時,郭襄、郭芙、郭破虜也都已經沖出城來。
圍繞在葉敬天左右,紛紛殺敵。
葉千秋讓師姐陸無雙、程英護著郭襄姐弟,自己率著丐幫弟子朝著蒙古大軍的月復部沖去。
此時,只听得一聲猿嘯,卻是一團白影從那邊揮舞著長棍朝著陸無雙、程英這邊沖了過來。
郭襄見狀,道︰「好大一頭白猿,比萬壽山莊的那些白猿還要高,還要大。」
陸無雙見狀,笑道︰「是白猿公公來了!」
郭襄道︰「白猿公公?」
陸無雙道︰「就是我師父養的白猿啊。」
郭襄聞言,高興道︰「原來這就是葉真人的座下白猿公!」
只見白猿沖來,手中棍棒飛舞,那些蒙古兵沾著便死,挨著便傷。
郭襄大聲稱贊道︰「白猿公公,好厲害!」
此時,天色已經暗了下來,只听得蒙古軍三聲炮響,左右兩個萬人隊包抄上來,將葉敬天所領的四千余人圍在當中。
葉敬天所率之人,有一千人是丐幫弟子,其余三千乃是大宋官兵,這些官兵皆是訓練有素,武藝精熟,驍勇善斗。
又有一千名丐幫弟子作為骨干,雖然被圍,卻是絲毫不懼。
葉敬天以一當百,高呼酣戰,黑暗中刀光映著火把,有如千萬條銀蛇閃動。
蒙古兵人多勢眾,兩個萬人隊圍住了葉敬天的四千精兵,另外一個萬人隊又架雲梯攻城。
這時,城外宋軍被圍,城頭蒙古軍漸漸攻了上去,東南西三門也是惡斗一場,十分慘烈,叫喊聲此起彼伏。
而葉千秋則是朝著蒙古大汗蒙哥所在之處急速掠去。
蒙古大汗蒙哥此時,正立馬于小丘之上,親自督戰,身旁兩百多面大皮鼓打得咚咚聲響,震耳欲聾,什麼說話的聲音都給淹沒了。
但見千夫長、百夫長一個個或死或傷,血染鐵甲,從陣前抬了下來。
蒙哥身經百戰,當年隨拔都西征,曾殺得歐洲諸國聯軍聞風喪膽,直攻至多瑙河畔,維也納城下。
此刻他見了這一番廝殺,也不由得暗暗心驚︰「往常都說南蠻子懦怯無用,其實絲毫不弱于我們蒙古精兵呢!」
此時,黑夜已至,皓月當空,星光閃爍,照臨下土。
天上雲淡風輕,一片平和,地上卻是十多萬人在舍死忘生的惡戰。
這一場大戰自清晨直殺到深夜,雙方死傷均極慘重,但尤是沒有決出勝敗。
宋軍佔了地利,蒙古軍卻仗著人多。
此時,蒙古大汗蒙哥忽听得前軍齊聲吶喊,卻見一人從天邊急馳而至,直沖向小丘。
他的護駕親兵紛紛放箭阻擋。
蒙哥居高臨下,放眼望去,只見那人一襲青袍,如同天外飛仙一般,羽箭如雨點般向他射去,都被他一一反射回去。
蒙哥左手一揮,鼓聲立止,回頭問左右道︰「此人如此厲害,你們可知道是誰?」
這時左首邊,一個白發將軍看到那青袍人,當即面色大變,道︰「啟稟陛下,這人便是那「九天殺神」葉道人!」
蒙哥失聲道︰「啊!原來是他!」
「便是他殺了我四弟,便是他害得我蒙古大軍數年不能南下嗎!」
「給我殺!」
「將此人殺掉!」
只听得蒙哥大聲呼喊著。
蒙哥身旁的四名將軍齊聲呼喝,手挺兵刃沖了上去。
葉千秋見四人身高馬大,兩個帶著萬夫長的白色頭飾,兩個帶著千夫長的紅色頭飾,喊聲如雷,縱馬奔來。
他面容沉著,大袖一揮,那四名蒙古大將的項上人頭便直接飛天而起,落入小丘上,朝著小丘下咕嚕咕嚕的滾了下去。
圍在蒙哥身旁的一眾親兵看見葉千秋在剎那之間直接揮手解決了四名勇將,無不膽寒心驚。
只敢圍在大汗蒙哥駕前,不敢上前,只是不住的放箭。
這時,卻見葉千秋大袖一卷,將那數百道長箭全部倒卷回去。
那些親兵見狀,急忙舉盾相迎,將那反射回來的長箭給擋在了外面。
蒙哥見狀,亦是驚駭道︰「此人當真是仙神之流嗎?」
當即傳令道︰「誰殺了這葉道人,立賞黃金萬兩,官升三級!」
重賞之下,眾官兵蜂涌向前,長矛盡去,直指葉千秋。
葉千秋一個起落,卻是無人可以留到他半分。
葉千秋的速度不減反增,只見他長嘯一聲,氣浪翻滾之間。
那擋在他身前的數百蒙古精兵頓時七竅流血而亡。
下一刻,葉千秋飛身再起,早已經快要落在了蒙古大汗蒙哥的頭頂之上。
那一眾親兵見狀,急忙朝著舉著長矛朝著半空之中的葉千秋轟然刺去。
葉千秋抬手一轟,便將那數百親兵給轟的七零八落。
只剩下一個光桿司令蒙哥。
蒙哥貴為這天下間最大帝國的大汗,自幼弓馬嫻熟,曾跟隨祖父成吉思汗、父親拖雷數次出征,他畢生長于馬背之上、刀槍之中。
這時看到葉千秋將他左右千人都給殺了干淨,眼神之中雖然閃過一抹駭然,但卻並不慌亂。
只見他挽雕弓、搭長箭,雙腿緊緊挾住馬月復,直接朝著葉千秋便是一箭。
射箭的同時,還不忘和葉千秋問道。
「就是你殺了我四弟?」
葉千秋道︰「沒錯,的確是貧道!」
話音落下,葉千秋抬手一揮,劍氣長 ,將那長箭給轟成了粉末,然後便是好大一顆頭顱飛起。
下一刻,葉千秋長嘯一聲,朝著城頭的郭靖大聲呼喊道︰「蒙哥已死!」
「蒙哥已死!」
黃蓉在城頭听得明白,當即大喜,下令道︰「大家快喊,就說蒙古大汗死了!」
當即,一傳十,十傳百,一眾群雄還有那上千,上萬的士兵齊聲歡呼叫喊道︰「蒙古大汗死了,蒙古大汗死了!」
襄陽軍連年與蒙古兵相斗,聰明的都學說了幾句蒙古話,這時便有人用蒙古話叫了起來。
蒙古兵听得喊聲,都回頭而望,只見大汗的大 已然倒下。
登時軍心大亂,紛紛後退。
此時,葉千秋驟然升空,手中凝聚天雷,天雷轟隆隆作響,他用蒙古話喊道︰「蒙哥已死,蒙古大勢已去。」
話音一落,朝著那後陣之中的蒙古大軍之中連發數道天雷。
一時間,轟鳴之聲不絕于耳,震天動地。
蒙古兵見狀,駭然無比。
一個個驚呼道︰「是九天殺神來了!」
「是九天殺神來了!」
「大汗死了!」
「大汗死了!」
「快退,快退!」
一時間,蒙古大軍再無斗志。
郭靖站在城頭下令追殺,大開北門。
三萬精兵沖了出來,追殺蒙古兵。
葉敬天率領的四千人已損折了半數,余下的乘勢追敵。
蒙古官兵久經戰陣,本來沒有崩潰,還有精兵殿後。
但隨著葉千秋的那一道道天雷落下,讓蒙古兵再無斗志,直接一瀉千里。
這一場大戰足足斗了十二個時辰,四野里黃沙浸血,死尸山積。
斷槍折戈、死馬破旗,綿延十余里之遙。
這一夜,曾經橫掃歐亞大陸的蒙古雄獅,一度潰不成軍。
蒙古大汗蒙哥率來的十余萬大軍,在這一戰之中,傷亡了近十萬。
最後逃生的,不過幾千人而已。
這一仗蒙古兵損折了近十萬,幾乎是全軍覆沒。
但襄陽守軍也死傷了一萬余人,自蒙古興兵南侵以來,還要數此仗最為慘烈。
自蒙古大軍和宋軍交鋒以來,從未有如此大敗,而一國之主喪于城下,更是軍心大喪。
蒙古大汗之位並非父死子襲,系由皇族王公、重臣大將開大會擁立,蒙哥一死,消息傳回漠北,其弟七王子阿里不哥得王公擁戴成為蒙古新一代大汗。
因為,襄陽城一戰,蒙古大軍死傷近十萬。
阿里不哥繼位之後,短時間內,已然無力南下。
由于蒙古大軍數年攻伐不下南宋,蒙古國內部也已經產生了不一樣的聲音。
有人主張重整大軍,再度南下,再度滅宋,為蒙哥報仇。
還有人主張休養生息,主動避戰。
阿里不哥采用支持他的那些王公大臣的意見,開始休養生息。
……
蒙古國無力南下侵宋。
給了葉敬天起事的機會。
就在襄陽城大戰之後的第二年五月份。
丐幫幫主葉敬天率眾在江南一帶起事,短短數月之間,便兵不血刃的攻下了臨安城。
南宋理宗皇帝趙昀被迫禪位。
葉敬天在臨安建國稱帝,國號為吳,次年四月,大吳皇帝葉敬天率軍北上,御駕親征,開始了和蒙古國為期三年的拉鋸戰。
廣個告,我最近在用的追書app,【 \\ 】緩存看書,離線朗讀!
……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時值臘月,正是嚴寒之時。
葉敬天帶著自己的手下大將,正朝著華山之上行去,他此刻興致大發,正在念叨著這大風歌。
這兩年,他南征北戰,已經收復了黃河附近的大部分疆土。
眼下,蒙古人已經無力再阻攔他大吳國的兵鋒。
只要明年一開春,他便能率軍北上,一口氣將蒙古韃子給趕回漠北老家去。
他此番來華山,是為了給師父祝壽。
再過一日,便是師父二百九十歲的壽辰了。
他之所以能有今日,全靠師父當年救下自己性命。
師父大壽,他便是再忙也得上山來。
就在這時,只听得葉敬天身旁的一個小將,朝著葉敬天問道︰「陛下,華山之上真的有神仙嗎?」
葉敬天聞言,微微一笑,朝著那名小將看了一眼,道︰「當然。」
三年前,襄陽城大戰之後,眾人齊聚華山,第三次華山論劍由此而來。
彼時,天下第一自然無人能與他師父相爭。
而若只排五絕,那尚且不能將天下高手都排入。
于是,師父便編撰了一卷天榜,有十大高手成為天榜之人。
能入天榜的,皆是天下間一等一的高手。
至此,天下十大高手之名傳揚江湖。
其中排名第一的,自然就是有著「謫仙」之名的師父。
排在第二位的,便是黃藥師。
第三位是洪七公。
第四位是周伯通。
第五位是一燈大師。
第六位是郭靖。
第七位是黃蓉。
第八位和第九位分別是程英、陸無雙。
第十位是楊過。
其實,彼時郭靖的實力已經比一燈大師要高那麼一些,畢竟一燈大師年老精力不足,而郭靖正值當年。
但郭靖敬重一燈大師是前輩,所以,自願排在一燈大師之後。
而葉敬天如今是皇帝,自然不入這江湖排名之中。
待到了山前。
只听得那前邊的松林陣中隱隱傳出一陣琴聲。
葉敬天詫異道︰「是誰在松林陣之中彈琴?」
「莫非是師叔?」
葉敬天當即帶著手下大將快步朝著那松林陣之中行去。
不多時,輕車熟路的走到那松林陣中。
但見前方林中,已經密密麻麻的站了不少人,而在那些人的對面。
不遠處的一棵大松樹下,一個白衣男子席地而坐,膝上放著一張焦尾琴,正在彈奏。
他身周樹木上停滿了鳥雀,那些鳥雀和琴聲或一問一答,或齊聲和唱。
但听得那琴聲漸響,愈到響處,愈是和醇,群鳥卻不再發聲,只听得空中振翼之聲大作,東南西北各處又飛來無數雀鳥,或止歇樹巔,或上下翱翔,毛羽繽紛,蔚為奇觀。
那琴聲平和中正,隱然有王者之意。
這時,卻有一陣簫聲和一陣塤聲從那對面的松林間傳來。
簫聲、琴聲、塤聲,三聲而和。
當真是世上少有、天下無雙的絕世樂曲。
彈到後來,琴聲漸低,樹上停歇的雀鳥一齊盤旋飛舞。
突然錚的一聲,琴聲止歇,群鳥飛翔了一會,慢慢散去。
那白衣人雙手按在琴弦之上,朝著松林中放聲道︰「晚輩何足道,前來拜見謫仙葉真人。」
「還請葉真人出來一見。」
下一刻。
只听得松林陣上空有一道大笑聲響起。
「師弟,你瞧這小子如何?」
「不錯,不錯。」
話音落下。
只見兩道身形從天而降,落在松林陣當中。
二人皆是一襲青衫,一個面如冠玉,神俊不凡。
一個白發蒼蒼,但看頭發,只以為是八九十歲,但面容卻是如同三四十歲的中年人一般。
這二人,自然便是葉千秋和黃老邪。
葉敬天看到師父葉千秋出現,當即上前道︰「師父,我回來啦。」
葉千秋見狀,朝著葉敬天微微一笑,道︰「是天兒回來了啊。」
「你先在一旁候著。」
「待為師先和這位遠道而來的客人下一局棋。」
葉敬天聞言,當即帶著人站到了一旁。
幾名大將看到葉敬天稱呼葉千秋為師父。
一個個暗自心驚道︰「早就听聞陛下自幼由華山之上的一位謫仙人撫養長大。」
「今日一見,果然是名不虛傳。」
「世上當真是有如此仙神一般的人物。」
幾名大將在沙場之上廝殺,在軍中威望甚高,但是到了此地,也不敢放肆喧嘩。
此時,葉千秋看向那何足道,不禁微微一笑。
三年前,襄陽大戰之後,他和黃老邪、洪七公回到了華山歸隱,彼時眾人齊齊匯聚華山,第三次華山論劍應運而出。
于是,葉千秋就搞出了天地人三榜,記錄江湖上大大小小的高手人物。
這何足道乃是西域高手,少年時期便名滿西域,以琴棋劍三才藝著名,自負才高,但只被列入了地榜第七。
所以,他很是不服氣。
于是,便一路東來,登上華山,想要一試身手。
結果,正巧踫到葉千秋二百九十歲壽辰。
許多故舊都來了華山,眾人圍觀之下,葉千秋也不好不露面。
本來,葉千秋這二百九十歲的壽辰,並不想大操大辦,但幾個徒弟熱心,通知了幾個故舊。
人不多不多,也有二三十個。
葉千秋是武林之中的前輩高人。
何足道是小輩中得小輩。
葉千秋本來派個人打發了他便是。
但听了這何足道的琴聲,還是決定出來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