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八十八章 視察書院工程

翠華山的書院建築坐北朝南,中軸線依序為集賢門、太學門、政和堂、敬一亭。

主體建築兩側有二廳六堂、御碑亭、鐘鼓樓等,形成傳統的對稱格局,這是杜構借鑒長安城街坊的格局而建的。

前院東側有敬持門與孔廟相通,構成左廟右學的格局。在夾道上立有經刻石,包括周易、尚書、詩經、周禮、儀禮、禮記、論語、孝經、孟子、爾雅共計十部。

院內除了建有射圃、倉庫、醫所、倉庫外,教室、藏書樓、宿舍、食堂,就規劃了兩千余間。

但這里最引人矚目的就是到處都種著槐樹。走到一顆槐樹下拍了兩下後,轉身對杜構笑道︰「真是該對你杜輔民刮目相看了,連面三槐,三公位焉這道理都懂了。」

李承乾說著話是有出處的,自周代起,就有「面三槐,三公位焉」之說,即在皇宮大門外種植三棵槐樹,分別代表太師、太傅、太保的官位。

古人的所謂:「登槐鼎之任」,即三公之位。所以在歷朝歷代,人們就把國槐視為「公卿大夫之樹」。

在長安的太學里也廣植槐樹,喻示著監生們可以考中高官之意。在周代,國子監的內外就廣植槐樹,所以在歷代的國子監內外就沿周禮之制,都廣植槐樹。

自隋朝實行科舉制以來,其科考的考場叫「貢院」,因為是給國家遴選人才的地方,所以在貢院里也是廣植槐樹。

杜構苦著臉說道︰「殿下,這都是李師和張師傅的注意,臣可不敢居功。」

李承乾這麼說到事戳到杜構的痛處了,為這事李剛和張玄素拿著拐棍差點沒給他腿給打折了。

所以在他的逼問下,杜構道出了原委。原來這里都是柳樹,杜構為了省錢所以就沒動。

柳樹因通「留」,故有惜別之意。是傳說中四大鬼樹之一,有聚集陰魂的之說。柳樹為陽性樹種,在民間多用于避邪及招風水。

隋煬帝登基後,下令開鑿通濟渠,虞世基建議在堤岸種柳,隋煬帝認為這個建議不錯,就下令在新開的大運河兩岸種柳。

並親自栽植,御書賜柳樹姓楊,享受與帝王同姓之殊榮,從此柳樹便有了「楊柳」之美稱。

可李剛和張玄素可不這麼看,他們認為這書院是為國家倫才的地方,是國家盛世和文脈的延續的象征。怎麼能種這樣招鬼,亡國之樹的呢。這是對聖人的不敬。

眾人听後紛紛捧月復大笑,杜構現在也是朝廷大員了,竟然因為幾棵樹錢被老夫子攆著打,真真是好笑之極。

「好了,你們不要笑了。」,李承乾擺擺手示意大家不要取笑杜構。

「輔民是勤儉持家,這本就是美德。發生了這樣的事不過是因緣際會罷了。不過李師他們也沒有錯。

雖然花了一些錢財,但書院是朝廷教育興國的根本,百年大計,馬虎不得。你們今後也要時時注意才是。」

插一句,我最近在用的追書app,【 換源神器】緩存看書,離線朗讀!

「諾,臣等謹記殿下教誨」,杜構,趙節,許敬宗等人紛紛應諾。

隨後李承乾等人有檢查了那些還沒有完工的地方。無論是從用料到施工速度上,杜構安排的都讓李承乾十分滿意。

而就在李承乾想要離開是的時候,不遠處的瓦窯傳來一聲喝罵之聲。

「你是豬腦子嗎,這是特麼是什麼瓦啊。老子三代的手藝傳到你手中算是廢了。打死你算了,活著也給老子丟人。」

當李承乾一行走過去後發現,一個老漢正在拿棍子抽打一位少年,而少年的腳邊放著一塊灰色的石頭。

「老劉頭,你這是干什麼,三子還小,做錯了改過來就是了。你打他做什麼,再說驚了太子殿下的駕就是把你砍了也不夠抵罪的。」

老頭听了後,連忙帶著兒子跪在地上,磕頭猶如搗蒜。

李承乾撿起少年腳邊的石頭仔細的端詳著,听到杜構在喝罵那老漢也不由的一笑。

杜構這家伙如今也學會護短了,看來這為老師傅是他手下能工巧匠。之所以這樣說是為了替他推月兌這驚駕之罪。

「行了,你杜輔民在本宮面前也學會耍花槍了。本宮有不是泥捏到,還不知于怪罪他們。」

瞪了杜構一眼後,李承乾轉身對跪在地上的父子言道︰「起來吧,你們別听杜構瞎說,老子打兒子天經地義,就是皇帝也管不著。」

「來,小兄弟和本宮說說,你這個石頭是怎麼做出來。」

李承乾是很激動,因為他手里拿的分明就是一塊水泥,這太神奇了。但那少年估計是沒見過這麼大的官,支支吾吾的說不出來。

而他老子則是恨鐵不成鋼的看著自己那不爭氣的兒子。眼前的這位是誰啊,是太子,將來的皇帝。讓他老人家看上了,那我老劉家可是祖墳冒清氣了。可這個逆子竟然說不出來了。

要不是李承乾他們在這,老頭子估計還會起來用大棒子抽這個不孝子。

看少年人緊張的說不出來話,李承乾轉身對杜構說︰「從今天起,給這為小兄弟大匠的例份。他什麼都不用干,知道研究出怎麼弄出這個石頭為止。」

「小兄弟,慢慢的鑽研,需要什麼就去找杜大人,弄出來了,本宮重重有賞。」

話畢轉身就帶著眾人離開了,只留下那發呆的父子。

趙節是個藏不住話的人,看到李承乾如此的重視那塊石頭納悶的問道︰「殿下,那石頭有什麼奇特的,讓您如此的重視。」

李承乾漏出個意味深長的笑容後說道︰「這是一種新的建築材料,你等著看吧,這種材料一旦研制成功,不管是在築城和修路都是不二之選。」

「那這小子豈不是立大功了嗎」

李承乾撇了一眼趙節。

「當然,只要他研制成功了,本宮奏請陛下賞他個子爵。」

李承乾的話讓在場眾人都吸了一口氣,現在受爵是越來越難了,非大功和軍功不得受。由此可見這少年研制的東西是多麼的重要。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