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三十一章 楊家書院

一位御馬監的掌印太監,一位錦衣衛指揮僉事,平時是何等的高高在上,此刻卻有如犯了錯的孩子一般,等待著大人們的原諒。

另一邊,酒足飯飽的楊晨東一邊漱著口,一邊听著虎芒匯報白天情報處傳來的消息。「哦,這麼說,狼牙他們表現的很不錯?」

「是的,表現的很好,過程干淨利落,按著楊三的話說,是出乎他的意外。」虎芒沉聲答應著。

「很好,給他們記集體三等功一次。」楊晨東呵呵笑笑,將嘴里最後一口水吐了出去。「他們還在等著嗎?」

「等著呢,沒有少爺的允許,他們怎麼敢離開。」虎芒的臉色上多了幾分的喜意,雖然不是自己動的手,但能看到陳官他們低頭,他還是很高興的。

楊晨東臉上閃過了一絲的笑意。有些人就是如此,好臉相迎不要,偏要打了一頓才知道什麼叫痛。「罷了,也有一個時辰了吧,這天都要黑了,想必他們並沒有帶被子,我們總不能把他們留在這里過夜,在分給他們東西吧。」

虎芒听後也同意般的點著頭,「不錯,晾他們一晾也就是了,至于被褥什麼的,我們可沒有多余的。」

「哈哈。」楊晨東聞言是哈哈大笑著。隨後在虎芒和楊二的引領下向著陳官和紀廣所在之地走了過去。

他們之間見面談了什麼,別人無從所知。但細心之人還是發現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原本守在神仙居那一條街外的錦衣衛們都消失不見了。取而代之的五城兵馬司的官兵們。也就是從這個時候起,大家真正做到了表面上的井水不犯河水。

插一句,我最近在用的追書app,【 換源神器】緩存看書,離線朗讀!

神仙居依然是座無虛席;天外天門口也是車水馬龍,一批批稀奇的貨物由這里被運送出去,發往不同的地點;楊氏銀行內外不時有人走動著,或是存銀子,或是取錢,皆是井然有序。

時間就在發展之中走過了一四四九年,來到了一四五零年的春節。

大明春節是一年中最熱鬧的時候,也是一家團圓的時節,整個京師也變得熱鬧非凡。

普通百姓都是如此,更不要說是皇宮之中了。做為皇上不旦要封賞一年來臣子們的辛苦功勞,同時還要接見許多外來的使團。尤其是大明做為泱泱大國,僅是屬國和不征之國就有很多。而每一年到了過年時節,他們都會派使臣前進貢,以表示臣服或是尊重之心。

這一年也是朱祁鈺第一次當皇帝,為了以示尊重,許多國家的使團隊伍較往年都大了不少,使得在一時間內,京師中常可以見到奇裝異服之人。

京師中人口驟增,消費人群日益增加,來往的商人生意越發的好做,新增的商鋪是越來越多。

之前楊晨東低價購買到的商鋪租了出去,價格盡管高昂一些,但依然還是供不應求,又讓他小賺了一筆。

京師變得重新繁榮了起來,這便是大治和平之世的景像,而像是神仙居這樣平時都極為

熱鬧的場地,現在更是一座難求,尤其是隨著軍神大戰瓦剌劇的上幕,更是引來不知道多少人們的吹捧。但凡是看過此劇的無一不是熱血澎湃,便是出了神仙居還在議論紛紛。此時正值代宗下召征兵的時候,受其影響,投奔者變的多了起來。

大明的軍人主要靠軍戶來維持。所謂的軍戶,即是天生的軍人,你父親是軍人,成了軍戶之後,但凡是生下了兒子,他長大之後是必須要當兵的,這也保證了軍隊人數達到一個穩定的水平。

只因土木堡之戰和石亨的大敗,軍隊受到了重創,人數嚴重的不足。此情況之下,代宗朱祁鈺便下了命令,發出了上位之後的第一道征兵令。

原本以為,軍人的待遇差,投軍者不會太多,甚至是寥寥無幾也是有可能的。萬沒有想到,因為神仙居中劇幕,竟然使得不少的年輕人,甚至是一些書生們都從了軍。當消息流傳出去的時候,引來了權貴們的一片嘩然。

大明輕武重文,甚至有抑武揚文之意。士兵的待遇和社會地位一向都是極低的。可現在竟然還有書生參軍,雖然說這些書生多是沒有了什麼前途的,可是做為讀書人這樣做了,還是丟了文人的顏面。

為了這件事情,有些驕傲的文人們恨烏及屋的恨上了楊晨東。認為正是他所轄下的神仙居中的劇目鼓動,這才出了這樣的結果,他才是罪魁禍首,讓天下的文人因此而蒙羞了。

但正是有些爭議的時候,楊家莊突然開了一個楊家書院。對外說是忠膽公閑來無事,想要感受一下教書育人的感覺。可實際上只有他自己知道,這是為了以後的楊系發展在儲備人才。

盡管赤嵌城中留下了不少的先進書籍,但那都是楊晨東強行灌輸給大家的,在並沒有接觸,沒有看到,甚至是不懂其中原理的情況下,想要有所建樹實在是有些困難。楊這就讓楊大少生出了一種培養人才,然後輸送到赤嵌城的想法。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以楊晨東現在的地位,還有他所布下的局。如今並非是他遠離大明京師和權力中心的時候,即然他回不到赤嵌城,自然就無法回去教授什麼知識,能選擇的只有在京師找尋人才,然後授之以道,最後為其所用了。

先有文人從軍,再有楊家書院的突然開啟,頓時讓楊家莊成為了眾文人口誅筆伐的焦點所在,使得有些人直接翻出了楊晨東的歷史,說此人不過是秀才出身,便是舉人的身份都是當初英宗賜予的。他或許有些文才,會經商,懂得經營之道,甚至也會一點兵法,可以帶兵打仗,可是說到開書院那就差之太遠了。

要知道,能夠開書院者,非要有足夠多的知識才可以做到,可不是隨便的一個毛頭小子就能成的。

反對者的聲音不少。同樣的支持者也是眾多。

因為楊報的原因,楊晨東的很多書籍都得以發表,被稱為年輕人中的第一奇才。在加上創作了許多的新曲,讓他得到

了東帥之名;救出了英宗,戰敗了瓦剌,保住了代宗的地位,使得他風頭更是一時無兩,軍中也多有了崇拜者。

這樣的人,怎麼會缺少支持者的存在呢?如果放在後世的話,怕是楊晨東開通一個微博,那幾百上千萬的粉絲是分分鐘就可以做到的事情了。

支持者有之,反對者亦有之。事情竟然是越鬧越大,最終事件鬧到了朝堂之上,鬧到了代宗朱祁鈺的面前。

對楊晨東,朱祁鎮骨子里是有些頭疼的。

此人雖然為臣,可似乎因為年輕的原因,並沒有多少為人臣子的覺悟。曾經被封為驃騎將軍,那等于是正二品大員的存在,但卻從來不上朝,甚至連他這個皇帝想要見到一面也非常的困難。這用著他自己的話來說,他還年輕,玩心太重,上朝議政的事情以後再說吧。

鑒于楊晨東的舉動總是出人意料,朱祁鈺也就允了他的這個要求,畢竟他也擔心此人入了朝堂,今天弄點事明天弄點事的讓人頭疼。可想不到,即便是不入朝堂,依然還是能夠掀起風浪的。

就像是弄了一個楊家書院,好好的生意你不做,學什麼文人的風雅,這不是沒事找事嗎?

朱祁鈺有些頭疼,眼見著朝堂之上,有人大聲的指責,但也有不少的官員低頭不語,以沉默表示著支持,他更不感覺到有些頭痛。「眾愛卿,忠膽公不過是開了一個書院而已,且據朕所知,他所招名額並不多,只有五十人而已,這似乎算不得什麼大事吧,又何需拿到朝堂上來說呢?」

「皇上,此言差矣啊!」就在朱祁鈺的話音一落,群臣就有一位老臣站位而出,手持著笏板一臉的嚴肅緊張,「教書育人,非有大學問者,大德行者方才成行。想忠膽公雖然在其它方面頗有建術,但不過就是秀才出身罷了,怎又能當起如此的重任呢?」

說話之人名為何文淵,字巨川,號東園,又號鈍庵,明廣昌縣盱江鎮人。

何文淵學識淵博,通曉天文地理,奏、疏、策、議寫得很有文采,善詩。其著作有:《東園集》、《義庭訓》、《四書講義》、《禮記解義》、《鈍庵奏議》、《牧民備用書》、《司刑備用書》等。

時任吏部左侍郎一職。他這一出現,便是代表著文人的一種態度,那就是對楊晨東所謂的楊家書院的一種排斥。

說起來,楊晨東出身名門,乃是三楊之一楊榮最小的兒子,又小小年紀中了秀才,原本應該是讀書人中的典範才是。可他偏生選擇了代官為商,且又統軍而戰,由文人轉為了半武人的行列,得以國公之位。

不到二十歲的年紀就是國公了,這不知道羨煞了多少人,也讓多少人在心中暗暗生出了不服之心,只想著一旦有機會了,定然要給楊晨東一個教訓,讓其好看。畢竟一個人不到二十歲就走完了許多人一生都無法追求到的巔峰道理,會生出這樣的心理也就是在正常不過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