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邊吃邊聊,鄭好說起了醫校一位要好同學,邀請他一同去中醫大師葉八味那里學習中醫的事情。自己因為醫院實習沒有完成,猶豫再三,至今尚未決定。希望林老師能給一個意見。
當然,鄭好遲遲沒有離開煤城的真正原因是不想離開顏曉雪,嘴上卻不便說出。
林大夫想了想說︰「葉八味我听說過,據說是當代了不起的中醫大師。無論是醫術還是醫德都是聲名赫赫。至于你要做什麼樣的選擇,要由你自己決定,在你做決定之前,讓我給你講講我家祖輩發生的一些故事吧!」
鄭好與林大夫交往已經很久,而且對方也是他最值得信任與尊敬的人。但對林大夫的家庭情況,鄭好並不是很了解。對于鄭好來說,林大夫是一位既熟悉又陌生的朋友兼老師。
林大夫說︰「我祖上其實並不是行醫的。可是不知什麼時候,我家族中出現了一種可怕的病。祖輩男丁,一到五十多歲,就會發生肚子硬,像石頭一樣,劇烈疼痛,吃不下去飯,慢慢的人就會逐漸消瘦,最後直到水米難進而死亡。可以說是如同魔咒一般,困擾著我們整個家族。」
鄭好說︰「是不是胃癌呢?」林大夫說︰「現在想來,應該是吧,可是那時候沒有X光機,更沒有胃鏡,當然不知道到底是什麼病。就是知道,現在看來依然是很難治療的病。好在我家祖輩經商,攢下來不少錢,一旦有人生病,就遍請名醫。可是依然沒有醫生能夠給看好。」
鄭好說︰「每個時代都有那麼多名動全國的好醫生,難道請他們也治不好嗎?」
林大夫說︰「或許請的醫生還不夠高明,到我祖爺爺那一輩時候,還是逃月兌不了活不過六十的魔咒。」鄭好感嘆說︰「有時候要找一個好醫生,特別是好的中醫真的很難。」
林大夫說︰「是啊,恐怕是比模彩票還難。」鄭好心說︰「這話就過了,倘若比模彩票還難,那麼世上還有好中醫嗎?」林大夫接著說︰「後來我祖爺爺機緣巧合,得到了一本傷寒論。」
鄭好問︰「就是那本宋刻板傷寒論嗎?」林大夫說︰「就是。我祖爺爺是名秀才,俗話說︰秀才學醫,籠里捉雞。他那個時候五十多歲,胃里已經有了不舒服的感覺,他發誓要自己學好中醫,治好自己的病。」
說到這里,林大夫突然對鄭好說︰「你知道嗎,中醫大夫里面有很多自學成才的名中醫。」 鄭好想了想說︰「黃元御張錫純等都是自學成才。」
林大夫說︰「其實我的祖父也是靠著傷寒論自學成才的。他以後又博覽醫書,終于治療了自己的疾病。並且成為當時名噪一時的醫生。到了我爺爺,我父親,雖然有祖父的指導,面前放著各種醫書,可是已經遠遠不如祖父的醫術通神了。到了我的時候,祖父已經認識到我的確已經不適合學習中醫了,徹底放棄。」
鄭好說︰「老先生似乎太過武斷。」林
大夫說︰「不是,我的祖父精通周易,是個識人斷事極準的人。他說︰倘若你們能夠學好中醫就去學,倘若學不好,那就干脆放棄。其實西醫已經傳入中國,中醫已經倍感危急。」
鄭好說︰「倘若要求如此嚴格,中醫豈不是要失傳了。」林大夫說︰「我祖父常說︰你們如果學醫就要學好,否則就不要學,半吊子醫生給人胡亂看病,圖人錢財,害人性命,與土匪何異。」鄭好點頭︰「我明白老先生的意思了。他是寧可玉碎,不為瓦全。」
林大夫說︰「是的,我祖父是個做人做事都極其嚴格的人。通過祖輩學習中醫可以看出,中醫是可以自學的,而且能夠自己學的很好。」
鄭好說︰「可是前人的經驗與實踐不通過老師教誨怎麼能夠融匯貫通?」林大夫說︰「單凡能夠通過語言傳達的意思,都可以用文字表達出來。我們中文是偉大的,沒有中文表達不了的語言。但凡說是通過書籍不能領會先人醫學精粹的,那不過是為自己的懶惰找借口。」
鄭好說︰「可是為什麼那麼多人都認為中醫需要跟著老師才可以學好呢?」
林大夫說︰「人雲亦雲,世人庸俗之見而已,其實,自學對于中醫來說,是拋棄庸俗之醫的誤導,通過古代聖者的著作直達聖意。這當然需要學習者有著極高的天賦,更要有刻苦學習,勤于思考的習慣。否則是很難領會古代經書所闡述的至理與深意的。」
鄭好听得有些心潮澎湃。心說︰「是啊,自己多努力,多讀前人留下的醫書,一樣是可以成功的。何必一心心的求助于外人。」
林大夫說︰「鄭好,知道我為什麼把傳家的宋刻版傷寒論給你嗎?」鄭好搖搖頭。林大夫說︰「那是因為你有著學醫的天賦,我看好你。」鄭好說︰「謝謝林老師的夸獎。」
林大夫接著說︰「你果然如我期待走上了學醫的路。」鄭好想起當初學醫的初衷,雖然有自己的堅持,但更多的原因,其實是因為實在找不到更好的出路,情不由己的選擇。想及此,不由苦笑。
林大夫從身上掏出一份檢查單,遞給鄭好說︰「你看看這份檢查。」鄭好接過打開,這是一份胃鏡檢查單。診斷是︰萎縮性胃炎。
林大夫說︰「前段時間感覺胃中不適,就做了這項檢查。你知道萎縮性胃炎轉變成胃癌的幾率嗎?」鄭好說︰「百分之四十。」
林大夫說︰「在我們家族是百分之百。」鄭好說︰「會不會診斷有錯誤?」
林大夫說︰「我找的是一位很好的朋友,他在這方面是專家,他檢查的很仔細,應該不會診斷錯誤。剛才你給我診的脈很正確。胃不好,心情也很不舒暢。作為一個大夫,對于別人的病可以作為旁觀者開導,自己生了病,卻往往不能開導自己。」
听到林大夫說自己診脈正確,鄭好心中高興。想到對方
的病馬上又心情沉重起來。
鄭好想了想,提醒說︰「你長輩既然可以治好自己的病,應該留有治病的方子,找到了,按照原方服用,或許是個好辦法。」林大夫听後,頗有些無奈地搖搖頭。
鄭好說︰「怎麼,難道那些方子都尋不到了嗎?」林大夫說︰「不是,都還保存著呢!」鄭好高興地說︰「那不就很好嗎?」
林大夫說︰「我祖爺爺用的方,我爺爺用的方子,我父親用的方子都不一樣,而且即便同一人,吃的藥也是經常變化。所以根本就無法選擇用那一付處方治療。」林大夫說到此處,鄭好心有所感,月兌口而出︰「知犯何逆,隨癥處之。」
林大夫有些驚奇地望著鄭好問︰「這話什麼意思?」鄭好解釋說︰「這是傷寒論的原話,意思是根據病人具體病情,辯證用藥。」
林大夫听後若有所思地點點頭,突然高興地說︰「對,就是辯證用藥。祖爺爺臨走時,父親曾追問,將來孫輩們得了同樣的病,需要怎樣治療?祖爺爺說的好像就是這句話。鄭好,你有辦法治療這種病嗎?」
鄭好搖頭說︰「其實辯證用藥是中醫治療的基本原則,尋常病,容易辯證,用藥也簡單。可是有的病卻並不容易辯證,比如有的病人表現為一派熱像,實際卻是真寒假熱。」
林大夫說︰「鄭好,我現在休假一個多月,你就給我試著用中藥治療吧!」鄭好斷然拒絕說︰「不行,不行,我中醫學的還只是皮毛,也根本沒有實踐,這樣看病是要出問題的。」
林大夫說︰「你就用我實踐。這一個多月我給醫院請假,你就搬到我那里,邊讀書邊用我實踐。」
鄭好說︰「我怎麼可以在你身上實踐呢,這萬萬不可以。」林大夫看著鄭好,說︰「可以,肯定可以,因為我信任你。」鄭好說︰「人命關天,不能兒戲,我學的真的不行。」
林大夫不再說什麼,站起身說︰「走,你現在跟我回家看件東西。」林大夫結了賬,他們一起下樓,租了輛車。
林大夫在煤城的住所是一處高檔小區,叫龍華家園。他們下了車,坐電梯到了七樓。七樓東戶看樣好久沒有人住了,門把手上沾滿了灰塵。林大夫開門而入,鄭好跟了進去。
這是一套三室一廳的房子。屋內陳設簡單,林大夫領著鄭好來到書房。書房牆壁上掛著一口木箱。林大夫招呼鄭好一起把掛在牆上的箱子卸下。
木箱邊緣都已經磨損,顯然已經有著很長歷史了。看上去,箱子做工極其考究,正面和側面都鏤刻著精美的花紋,雖不知經受了多少歲月風霜,卻難掩其華貴氣派。
箱子長約一米,寬約五十公分。重量卻是不輕,兩個人一起托著放到地上。鄭好很好奇里面裝了什麼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