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一切都不用擔心了,皇宮里開始傳出來一條消息︰「潘將軍死了!」
後宮里,伏俊達又在後面鬼混,一邊吃著姐姐喂的東西,一邊看著服侍的宮女。
「姐姐,我看你這個宮女很陌生,新來的吧。」這個姐姐,就是一直寵愛伏俊達的親姐,現在是伏妃。
一看到自己的弟弟躺在自己的一邊吃東西,一邊看著自己的宮女,心里就比較煩,嘗試著推他趕緊走。
「走走走,喂不熟的白眼狼,吃我的,還要惦記我的,我都給你幾個了?去去去。」伏妃推起來伏俊達,讓他走。
伏俊達不依,拿起一個果子,放到伏妃的嘴里。繼續躺在伏妃的推廣,當做听不見。
「姐姐,甜不甜?」
「甜,真是怕了你,這次潘將軍死了,我們也不用害怕了,這件事,你做的不錯,有進步,這個宮女就賞給你了。」伏妃一句話宣判了一個宮女的命運。
這個陌生的宮女以為找到一個好歸宿,根本沒有發現其他人看著他的眼神,可憐的眼神中散發著對生命的漠視。
「謝謝娘娘,我一定好好伺候主子!」宮女開心不已,伏俊達一看自己的目的打到了,自己也不能長待後宮,就帶著新的宮女,回去了。
沒錯,自從二皇子成為皇帝之後,自己的姐姐成為妃子,女人對于伏俊達來說,那就是玩玩之後,可以隨意拋棄的東西。
想養著就在府里養著,不想養著看著耐煩,就直接給殺了,或者賞賜給某個下屬。
一般人不知道,可是經常在伏妃身邊的侍女豈會不知道,甚至有些不老實的宮女,也會被賞賜給伏俊達。不過伏妃對于自己的這個弟弟已經不能用溺愛來形容了,真的是有求必應,好在伏俊達只是喜歡玩玩女人,喜歡喜歡銀子,對于官位覺得錦衣衛首領就夠了。
要不是伏妃想在前邊有更加的話語權,伏俊達更喜歡做一個紈褲子弟,什麼都不做,使勁揮霍就夠了。
現在伏俊達還京城給後宮的姐姐送錢,他還不算很傻,知道自己的一切都是後宮給予的,畢竟後宮的各種人買都需要打賞。
其實伏俊達家里也不是很有錢,跟同是錦衣衛的盧盟軍來說,還沒有盧盟軍一半家產多。
京城這邊已經確定潘將軍死亡的消息,朝廷也就把這個事情直接定性,定成死案,永遠都不能翻供。
「潘文康勾結境外敵對勢力,收取陳燁的銀兩,故意贈送朝廷隊伍,經常傳送京城密保,劫法場,罔顧聖意,在陛下已經同意再次調查的時候,離陛下和京城而逃,前往豐州城,人證物證聚在。不過潘文康已經被陳燁所害,朕念在多年為朝廷效力,赦免其罪過,封為征西大將軍!」
這個聖旨一出,百姓都炸了。
老百姓到宮門口咒罵,舉起來牌子抗議,慢慢的人越來越少,過了一周也沒有人去抗議了。不過這個事情在坊間傳遞的比較厲害,甚至傳出了很多版本。
敘說潘將軍的戲曲在民間活了起來,大家都喜歡去听,一邊听,一邊替潘將軍感覺到不值。
朝廷還查出了一個私自印刷的作坊,里面查出來大量潘將軍的死亡真相之類的,寫的都是全部政府如何殺人,如何折磨人,怎麼毒殺潘將軍之類的,說的有鼻子有眼的,。
推薦下,【 換源神器】真心不錯,值得裝個,竟然安卓隻果手機都支持!
民間都相信潘將軍是被陛下給殺了,就是功高震主,要不然陳燁為什麼非要跑到豐州城?
這麼一說,什麼事情也都可以說的通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不相信皇帝說的話,開始不相信朝廷了,這種情緒一直在民間蔓延。
一些朝廷的措施實行起來,非常難,下面的官員感覺自己說的根本都沒有人听,也就不宣傳了,給的工資那麼少,還沒有豐州城三分之一那麼多,豐州城還有編制,越想越生氣,不干了。
就在此刻,一批快馬疾馳在京城,很多人都注視著背後紅色的旗幟,難道是發生了很麼大事情嗎?上一次紅色的旗幟還是蠻人來的時候。
難道是陳燁的軍隊打過來了,這是好事啊,我們都可以過上更好的日子了。
「軍訓快報,倭寇侵擾邊境,佔領雲賓。」
「軍訓快報,倭寇侵擾邊境,佔領雲賓。」
老百姓還沒有暢想自己以後的好日子的時候,沒有想到倭寇竟然佔領了一個縣城,百姓也就當做听了一個熱鬧。
以前倭寇也出現這種事情,不過很快就會被朝廷的軍隊給趕走,又可以正常的生活了。
再說倭寇都是拿著刀槍,豈會是中山國的對手,都是野蠻之人,粗陋無比,只需要等待朝廷派兵就可以了。
皇宮里,皇帝召集所有大臣,一起討論倭寇的事情。
大家臉色都很凝重,特別是皇帝感覺臉色憔悴,感覺非常心累。
「我們到底有多少兵可以抵抗倭寇啊?」皇帝關心的是否還有士兵可以攻打倭寇,收復失地。
「回陛下,我們還有五萬!」兵部尚書開始回答。
皇帝一度懷疑自己的耳朵有沒有在听錯,再次詢問︰「我們現在可以調多少精兵?」
「五萬」
此話一出,整個朝會就跟炸了一樣,都在議論紛紛。
「都閉嘴?你告訴我你兵部要了這麼多的經費,調集的部隊只有五萬?我們沿海這麼長,五萬人,你告訴我能干嘛?」皇帝震怒,自己什麼時候就剩這點人了。
「回陛下,潘將軍的手下有十萬,全部投靠了陳燁。現在對峙的還有七萬,南方駐扎十五萬軍隊,西南方向還有五萬軍隊。我們就剩下五萬了,如果我們想防御陳燁的話,其他的軍隊一點也不能動。而且召集新兵的話還需要一個月,我們的人口逐漸減少,病源也在減少,糧草等等各方面還需要商會的配合,最快需要一個月。」
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畢竟現在所有的精力都在陳燁身上了,不知道皇帝現在會不會可以放心陳燁,撤回交戰的部隊。
「陛下我等派人和陳燁進行和談,撤回部隊。」
「臣建議可以和太上皇可以說一下情況。」
「都給我閉嘴,我要御駕親征。」皇帝下了一個決心,決定要御駕親征。
「陛下不可啊!」
「陛下三思啊!」
皇帝根本不理會其他人的,直接走了,朝會就這麼結束了,不過很多人都沒有走,就在等候陛下再次召集,看看是否陛下是否會喊自己商議抵抗倭寇事宜。
以前的話倭寇不是很大的隱患,現在是朝廷跟豐州城交惡,陳燁還沒有拿出全部力量跟朝廷作戰,如果朝廷沒有防備,陳燁大舉進攻,京城不復存在。
如果陳燁進行攻擊,倭寇也同時進行攻擊,京城將會依舊不復存在。
現在最大的選擇權都在陳燁的手里,如果陳燁可以按兵不動,朝廷可以有很大的信心,解決倭寇的問題。
不知道皇帝還有沒有人跟陳燁休戰的想法,跟陳燁真正的進行和談,雙方停止進攻,一切等倭寇打跑了再說。可是皇帝能否放下對豐州城的戒心,所有人都打上了一個問好。
皇帝此刻也是在御書房里面不停的走動,一直也是在思考一個信息,是否要和陳燁進行和談,這一次著朝廷是輸了。
作為皇帝很沒有面子,這是皇帝在跟一個臣子祈求和平,彎下。
可如果不是這樣,自己能否牢牢坐穩著位置,他心里沒譜,他在想要不要撤下來一些部隊,到時候看陳燁的情況,可以根據情況技術調整情況。
攘外不先安內,陳燁的危險程度,遠比倭寇要大的多,陳燁的豐州城更加致命。
再說這一次倭寇進攻的實際太巧合了,現在自己手下的將領都是自己的人,精銳都去防備陳燁了,京城目前沒有多少將領坐鎮。
準確的說現在朝廷已經到了存亡關鍵的時候,甚至是千鈞一發。
如果朝廷戰敗,國家也就不復存在,陳燁以後就是一個皇帝。
如果戰勝,陳燁從後背襲擊,朝廷還是一個死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