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元四年夏。
花落花開, 轉眼又是一年。
這一年,毗鄰乾清宮而建的鳳鸞宮終于落成,至此封後大禮被提上日程。
欽天監觀天象, 佔吉凶,經過反復推算,最終確定九月初十為諸事皆宜的黃道吉日。
帝後大婚那日,天朗氣清, 風和日麗。
林苑戴綴二十四珠的龍鳳花釵冠、以珍珠滾邊的霞帔, 穿逶迤于——的朱紅衣, 在觀禮的文武百官的注視中, 在宮門內外的禮樂聲里, 緩慢從容的拾級而上, 一步一步的登上高九雉的天子之堂。
在離最高一層還有兩階時, 天子之堂前高立著的帝王朝她伸出了手來, 她亦微——著將手遞了過去, 由他拉著步上了至高台階。
綬金冊金寶, 祭拜天——宗社, 帝後攜手面向群臣而立。
文武百官跪——叩首, 齊呼萬歲、千歲,齊賀帝後大囍。
大婚之後, 按照規制, 皇後需搬到鳳鸞宮入住。可晉滁又豈管他規制不規制的,依舊拉著她住在乾清宮, 只有偶爾覺得住膩了時,才會與她一道到隔壁的鳳鸞宮小住——日。
大婚之後的日子好似與從前也並沒太多變化。
白日里,他依舊是攜著她上下朝,若有閑空或與她在御花園散步, 或在清湖中賞魚,——或在那寶津樓里賞景。夜里,他會攬著她喁喁細語,擁她入榻纏綿不止。
有時候連他自己——不敢相信,他竟可以得此圓滿。
猶似在做夢一般,美滿的讓他感到不真實。
每每心緒難安時,他——會去太廟翻出家譜,將家譜上他們二——並列的——字來回反復的看上許久,這方能稍稍心定。
他們二——方是——正言順的夫妻,祭告天——宗社的,誰也否認不得。生同寢于室,死也共刻石碑。
大概舒心的日子總是過得太快,大婚之日的盛況好似還在眼前,一轉眼卻——要入寒冬了。
這日,晉滁突然心血來潮,召——滿天下的——畫師入宮廷,要他們給畫——幅帝後畫像。
畫師們精雕細琢,使出了渾身解數,終于在小半——月的時間,交出了——幅讓帝王滿意的作品。
有帝後並坐圖,有帝後宴飲圖,還有帝後游園圖——,總歸這些畫像的中心是要凸顯出,帝後的恩愛,凸顯他們神仙眷侶之姿。
晉滁每日里常常翻閱那些畫像,愛不釋手,這日遂與林苑說,想讓畫師們——給他們二——多畫——幅。
林苑想了想,與他商量︰「不若讓孩子們也過來,一道入畫?」
晉滁將手里的畫重新卷了起來,低聲——道︰「成,那我明日讓——帶太子過來。」
林苑——輕——著說好。
這——月的十五,兩——孩子入乾清宮請安問好時,毫無疑問的——齊齊見到了牆壁上懸掛著的全家福。
那畫里的帝王高大威嚴,皇後高貴溫婉,坐在他們中間的太子金尊玉貴、玉雪可愛。父嚴母慈祥子孝,一家三口,看起來格外和諧。
晉堯仰頭看著那畫像愣了好一會。
當他回過神後,忍不住拿余光去看旁邊的木逢春。
木逢春呆呆怔怔朝畫像的方向看著,好似呆住了一般,目光空洞洞的。
晉堯突然間——覺得那木逢春不那般可惡了。
「逢春,——來年入了春,你也到了下場童試的時候。若能直接過了院試,你——是功——在身的秀才。」林苑正坐在上位,看向他柔聲道︰「以後要做大——,頂起門戶了。」
木逢春使勁垂低著頭,不欲讓她見到他紅紅的眼圈。
「勉力,上進,勤懇,好學。認真對待學問,用心過好日子。」
木逢春用力點了點頭。
兩——孩子離開乾清宮後,晉滁——帶她去游湖賞景。
大概是怕她心里不舒服,過後他——讓——開了——庫,從里頭挑了些珍貴的物件給那木逢春送去。
對于此事,林苑自始至終——不曾置喙半——字。
她知道有些事不是一蹴而——的。
至少,較之去年這——時候,他已經讓步了些許,最起碼還肯讓兩——孩子在她跟前多待一會。
況且如今她已漸漸看開了,只要——好好活著,其他的又算什麼?
她知孩子衣食無憂、平安健康、前程坦蕩,那——足矣。
不知不覺,建元五年悄然而來。
這年夏初,木逢春的喜報傳入了宮中。
此次他一舉過了縣試、府試、院試,雖是年紀小可成績卻極為有異,被劃作廩生之列。
聖上亦不吝嗇,遣宮——送去了不少賞賜,林苑也單獨讓宮——給他送去了嘉獎品,鼓勵他繼續努力。
這年秋的時候,纏綿病榻的太上皇薨了。
誰也沒料到,——著給太上皇下葬的事,朝堂上掀起了一陣不小的風波。
起——是有朝臣諫言,請聖上追封瑞敏——長公主為太後,一並追封謚號。畢竟太上皇自是要與——長公主合葬一處,若還不追封——長公主,那——分上豈不是要落了差錯?
可晉滁卻並不打算如此。
比起太後的謚號,他相信他母妃——願意用原來長公主的謚號。況且,他也並不打算讓他父皇與他母妃合葬,畢竟怨偶牽扯了一輩子——足矣,何必——續來生。
朝臣們對此自是激烈反對。不追封生母,不讓父母合葬,這在他們看來,簡直——是任意妄為、大逆不道了!
不少朝臣認為,甭管他們天家父子生前有何仇怨,但——死為大,太上皇這喪事上聖上總得要做的隆重體面。可如今觀聖上做法,別說體面了,只怕太上皇的里子——要被撕了去。
聖上為天下表率,此番作為有違世——尊崇的孝道,這令他們難以理解,也難以接受。
朝臣們——連番上奏,極力勸說。
聖上固執己見,堅決不肯退讓——
在朝臣與聖上僵持不下的時候,那高階御座上,隨著聖上上朝兩年多的皇後娘娘,竟破天荒的不——保持沉默。
她與朝臣針鋒相對,以犀利的言辭反駁他們的觀點,堅定不移的站在聖上這邊,維護聖上的決定。
感到那御座上皇後娘娘的清冷目光,似有若無的落在他的頭頂,林侯爺——不敢——作壁上觀,只能硬著頭皮出列,力挺聖上的決定。
而後他的嫡系——也只能出列,與他一道。
本來一邊倒勸諫聖上的朝臣,此刻——出現了分歧。
御座上的皇後隨即——宣殿外候著的宮——上殿,與群臣道是,聖上的決定是在尊崇太上皇的遺願。
至此群臣皆知,這是皇後遞來的□□了。
這位——不見經傳的小宮——至于是不是在太上皇跟前伺候著的,還真是有待考究。不過這——不重要了,主要是有了遺願一說,那太上皇的喪事上,最起碼面上——多少能過得去了。
這次朝堂的風波——這般散了。
太上皇最終未與——長公主合葬,棺槨單獨入了皇陵。
對于此次皇後干涉朝政,大部分——認為是她護夫心切,情急之下方失了方寸。畢竟,之前兩年她已成功營造出安分守己的賢後形象,他們早已對她不設防。
接下來的三年里,林苑在朝堂不——一味沉默,也會偶爾出聲。但她選擇出聲的時機,是每每朝臣與聖上的意見相佐時。
剛開始自會有朝臣反對,而後這些反對的朝臣——會受到來自後戚林侯爺的黨派甚至是聖上的打壓。
漸漸——,朝臣們也——想通了,皇後娘娘維護聖上而已,他們去作的什麼對?倒顯得他們對聖上不滿似的。
如此,對于皇後偶爾會在朝議時候出聲,他們也逐漸習以為常了——
到建元八年的時候,林苑——已經可以在朝堂上正常輸出自己的觀點。雖簡卻精,言之有物,有時候她的觀點也會得到部分朝臣的認可。
這一年的時候,她提議在宮里設女醫署,以方——給後妃及官眷看病。
這項提議並未受到過多的阻攔——順利通過了,一則設女醫署的確是不影響朝政的小事,二則家家皆有女眷,設立女醫署的確也是惠及了家中女眷。
宮里——出的懿旨由官員抄錄之後,快馬加鞭的——放到各州縣去。
對于懿旨上的內容,很多百姓——保有遲疑態度,且不說宮中設立的這前——未有的女醫署,——光說這選拔的條件,竟是不論年齡、身份,只要品行良好,且懂些藥理,皆可入宮參加選拔。還額外提出,有經驗的穩婆亦在其列。
這——讓——感到不可思議。
不是說將來女醫署的——是要給後妃娘娘以及達官貴——的官眷看病的嗎?那三教九流的——,如何能接觸這些貴——啊,想想——覺不敢相信。
不管世——如何懷疑思量,宮里的女醫署已經正式設立了。
經過小半年的選拔,共選出了五十——在醫術上有些天賦的女子,正式進入女醫署。
女醫署的選拔,是林苑說服了晉滁,親自參與遴選的。不過教導不由她來,而是選了太醫院里思想不太迂腐、又是婦科方面能手的兩——太醫過來,每日給她們上課。
她也不會著急放她們出來給——看病,縱是她們中有出自醫藥世家的,藥理知識豐富,可她亦要她們經過少說一年的系統學習,——成功通過了考核方可算正式女醫。
乾清宮里,晉滁坐在爐邊,正頗為閑適的煮著茶水。見她回來了,——招招手讓她過來喝茶。
林苑將斗篷遞給宮——,——著過去。
這些年來,他的情緒一年比一年穩定,對她的掌控與桎梏也漸漸放松。譬如如今,他可以允許她月兌離他的視線範圍,給她喘息的空間,——譬如偶爾他也允許她出宮去木府,看望逢春。
有時候想想剛回宮時,他那對她施行的那些令——窒息的桎梏手段,她——覺得恍似做夢一般。
若是當初她沒有跳出那局限,沒有搏得這一線生機,現在的她會如何?
她不敢想。
建元九年,木逢春金榜題——,成為史上最年輕的狀元郎。身披紅花騎馬繞街的時候,年輕俊秀的狀元郎成為京城一道靚麗的風景。
同年,木逢春入翰林院為官。
同年,太子入朝听政。
亦是同年,皇後力排眾議,給太醫署女醫設立品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