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十一章 忠心值幾斤幾兩?

張方平推薦的三個人,歐陽修一開始其實沒打算理會,主要是他和張方平的關系也就一般。

別看他們都曾經跟著範仲淹為慶歷新政搖旗吶喊,細究起來他們之間的主張很多是不一樣的。

別的不說,光是對待被貶滁州這件事上,歐陽修和張方平就表現出截然不同的兩種姿態︰歐陽修始終堅信自己還能重回朝廷,該搞政績搞政績,該吹牛逼吹牛逼;張方平到了任地就心灰意冷,有心效仿他父親醉心佛法、不理塵俗。

有時候甩手不管很容易,想要死扛到底才艱難。

相處的時間越久,歐陽修和張方平之間的矛盾就越深。到現在他們見了面也只是點頭之交,真沒到相互舉薦人才的程度。

要不是看了眼文章,歐陽修根本不會記住三蘇之名。

老蘇寫的文章針砭時弊,既能暢談兵事,也能借古喻今,在歐陽修看來是很不錯的文章。

更令歐陽修欣賞的是蘇軾的文章,如果說蘇洵和蘇轍的文章都算是中規中矩的類型,蘇軾的文章卻天然透著股難言的氣韻,讀來叫人如飲甘霖、酣暢淋灕,一如唐時盧仝夸贊新茶時所說的「生平不平事,盡向毛孔散」「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歐陽修早就看如今那股子浮靡華麗、只講究格式不講究內容的文風不順眼了。

歐陽修全程跟修《新唐書》,遍讀唐朝的正史和野史,其中他最崇拜的人是曾經掀起「復古」之風的韓愈。要不是慶歷新政中途夭折,他肯定要大展拳腳,效仿韓愈來一場「復古」運動,大力提倡我手寫我心,堅決摒棄追求聲律駢儷的風氣。

如今他不管寫詩詞還是寫文章,全都是向韓愈靠攏的。

他在唐史之中發現了韓愈這顆明珠,恨不能一口氣把它上面蒙著的厚塵拭擦干淨,好叫所有人都看到它的璀璨光芒。

思及此處,歐陽修不由和範鎮夸起蘇軾,說「只恨範公不在了,不然範公見了此子肯定十分歡喜」。

範仲淹在許多文人之中屬于白月光朱砂痣般的存在,當初範仲淹被貶外放時歐陽修還寫了篇《朋黨論》替範仲淹鳴不平,直呼「君子交朋友的事能叫朋黨嗎」,可惜沒什麼用處,只把自己也貶出朝廷了。

範鎮與範仲淹雖都姓範,祖籍卻不同,過去交情也不算太深。

听好友這般緬懷故人,範鎮只得跟著應和︰「範公是愛才惜才之人。」

歐陽修見範鎮袖中鼓鼓囊囊,應當是帶了東西過來,便笑著說道︰「你也收到了你佷兒給你送來的文章?給我看看有沒有不一樣的,張安道只給了我那麼幾篇,我沒讀過癮。」

範鎮笑道︰「我佷兒雖也在信中給我講了‘三蘇’,其中一蘇卻和你說的不大一樣。」

說罷,他從袖袋中掏出自己帶來的二蘇文章以及《見微錄》和《鐵面將軍平蠻記》放到桌上。

歐陽修來了興致︰「哪一蘇不一樣?」

範鎮道︰「少了老蘇,多了小蘇。」

範鎮指指桌上的兩本書,一本是印本,一本是手抄本,瞧著都挺新,也都不厚。

範鎮又把範百福在信中的介紹給歐陽修復述了一遍,這「小蘇」不一定是文壇新秀,卻是個聰敏多思、懂得變通的孩子,倘若這些事果真全是他的主意,那這小孩將來必然是個能成大事的人。

朝廷缺能寫文章的人嗎?

每輪科舉赴京應試的舉子都能把文章寫出花來,只是這些人之中有沒有真正的經世致用之才就有待商榷了。

何況,蘇輅的文章寫得也不差。

蘇輅只是年紀還小,筆鋒比較稚女敕,行文愛用大白話而已,倘若能好好教,將來未必不能大放異彩。

範鎮說道︰「听說張安道沒收蘇家兄弟倆為弟子,倒是收了蘇文父這個小兒子。」蘇文父指的自然是蘇渙,文父是蘇渙的字。

歐陽修打趣道︰「這個張安道,遇到好苗子自己藏著掖著不舉薦給我。」

範鎮笑著替張方平開月兌︰「估模著是因為這孩子還小,不像蘇家父子三人明年就能參加秋闈。」

說來也是稀奇,到時蘇家父子三個上陣父子兵,要是秋闈都過了,就該一起來京赴考了。

廣個告,【 換源神器】真心不錯,值得裝個,畢竟可以緩存看書,離線朗讀!

父子三人同科應試,也是難得!

歐陽修把蘇軾和蘇轍放到一邊,準備回頭再好好品讀。

今日是休沐日,朋友相聚,合該看點輕松的東西,他先拿起《鐵面將軍平蠻記》看了看,一下子認出了鐵面將軍的原型,這小子膽子大啊,敢編排朝中的大將軍!

近來狄青算是開封府風雲人物。

狄青平蠻有功,如今已經從副樞密使高升為樞密使。

別看這只是去掉一個「副」字,實際上這個任命在朝中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

主要是按照大宋的用人規則,樞密使必須由文官來當。

樞密院是管軍事的沒錯,但是樞密院一把手就得是文官,你武官就算打仗再厲害,也不能給你當樞密使!

狄青這道任命,可謂是扎了不少人的眼。

最上頭的位置就那麼個位置,文官還不夠分呢,你一只會打仗的武夫來湊什麼熱鬧?你個舞刀弄槍的,知道怎麼做關乎舉國命運的決策嗎?

反正,樞密使不是你們武將該染指的!

這事其實也不能怪文官,主要源頭還是在皇帝。

當初老趙家被黃袍加身當了皇帝,就時常會疑心追隨自己一路干過來的兄弟會不會也有同樣的心思,所以來了次著名的「杯酒釋兵權」——

喝下這杯酒,我們就是永遠的兄弟了,真兄弟就該讓好兄弟睡個好覺。你們要是麻溜地把兵權全部交出來,自己也可以安心回家養老去,豈不是皆大歡喜!

所以老趙家不管底下的將軍打了多少勝仗,封頂的官職都是副樞密使,永遠有個樞密使在上頭壓著!

忠心值幾斤幾兩?

就算今天確實忠心耿耿,也不能保證明天一定忠心。

何況就算他們一直忠心耿耿,下屬們也可能再來一出「黃袍加身」。

到時這位有權有兵的大將軍是橫刀自刎以證清白好,還是勉為其難順勢篡位好?

手里有權的沒有兵,手里沒權的管著人,那才是最安全的。

官家給狄青這樣的任命,興許是真的很喜愛這位狄大將軍,可這個樞密使之職無疑是把狄青架在火上烤。

朝廷各個衙門的運作從來就不是獨立的,各個衙門之間往往是相互協作、相互制衡,只要你這個武官管著樞密使,以後但凡關于樞密使的事務其他衙門就晾著,光是拖就能拖死你。

各地出個什麼旱澇災害,言官們也能順手彈劾你一道,說今年鬧災就是你狄樞密使的鍋!

歐陽修也是文官,他同樣不希望狄青被放到樞密使這個重要的位置上。

主要是術業有專攻。

狄青武將出身,肯定玩不轉朝中這些彎彎繞繞。

專業的事還是得專業的人來,你要是卷入朝中斗爭卻壓根玩不過別人,對底下的人來說無疑是一場巨大的災難。

不過狄青算是範仲淹提拔上來的,當初範仲淹與狄青交情有多好,歐陽修比誰都清楚。如今範仲淹才去世兩年,即使朝中非議無數,歐陽修也沒跟著落井下石,只打算專心修史。

歐陽修看完《鐵面將軍平蠻記》,覺得也沒什麼犯忌諱的地方,頂多只是過分突出狄青的英武非凡罷了。

戲中並沒有說狄青在軍中一呼百應之類的傻話,可見寫戲文的人十分精明,知道百姓們愛看什麼,也知道上頭的人不愛看什麼。

至于想在台上展現個人的勇武,無非是多安排兩場打戲,這種頂多是以一敵十的戲碼,戳不到誰的肺管子。

果然很聰明。

只是這出戲,怕是別繼續演比較好。要是不小心演到了朝中許多人面前,恐怕會火上澆油,讓他們越發想把狄青從樞密使位置上搞下來!

歐陽修隱晦地和範鎮說起這事兒。

範鎮深以為然,表示回去後馬上就給佷兒寫信。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