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百一十七章︰佛

幻宸境東南中心處,有著一片覆蓋方圓一千六百丈的巨大宮殿,除了當初蛟龍一族所在的龍宮外,幾乎算是整座幻宸境中最大的一座建築了。宮殿僅僅只有一層,四周拓印著蛟龍圖騰。其內三十余座傳送法陣每時每刻都在運轉,幾乎沒有停歇的時候,無數海族生靈來往其間,一片繁忙之極的情景。

然而自從半個月前,眼前這座接連海域四方的傳送宮殿便已經戒嚴,任何海族不準再靠近一步。

這天,無數海族從幻宸境四面八方疾馳而來,朝著大殿中飛遁而去,八大海族中,除了已經遷往外海的蛟龍、晶光妖鰉、混海真猿三大海族外,蚌女、雷鰻、虎喙鳶、赤血鯊、龍象龜五大族群盡數到齊。

整座大殿由三百根九人合抱的通天巨木支撐著,金龍盤繞,奢華到了極點,四周七彩玉璧繞了整整五千丈,山川河流、海域滄溟應有盡有,栩栩如生。

化身暴水烈猿的孔老三靜靜地隨在大長老身後,朱芍、溫黃一左一右立在兩側,道人身旁,幻化成蚌女一族的梵苗兒不時間朝著四周望去,大眼楮中滿是好奇的意味。

此刻孔老三雙眸微閉,腦海中不斷地回想起幾個月前和熾雲大戰的一幕幕︰雙方幾乎拼盡了全力,誰也不曾留手。單論實力境界的話,熾雲以九階巔峰的程度橫壓孔老三一頭,只是道人身上法器犀利、手段極多,真正的戰力,卻要比熾雲高出不少。

雙方好似打出了火氣,又好似借助這場爭斗將心中的火氣發泄出來,千里海面上掀起了驚天波瀾,足足斗了七天七夜,直至雙方皆盡筋疲力盡才堪堪停手。

熾雲走了,並沒有返回南海,而是向著湮天大洋之外,朝著蛟龍一族的遷徙方向追了去,臨走前,倒是撂下了一句「以後還要再爭斗一場」的狠話。對于熾雲的選擇,孔老三什麼也沒說,畢竟,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回憶起當初的一幕幕,道人心中並沒有什麼遺憾,也沒有什麼怨恨之意,反而生出了一抹淡淡的相惜之感。對方已經遠走大洋,日後怕是再無相遇的機會了,既然如此,這些事情便讓他隨風去吧。

想到此,道人似乎釋懷了些,目光朝著四周望了望,臉上閃過一抹驚訝。五大海族以及無數附屬族群,盡數匯聚于此。一位年逾古稀、身子佝僂,背上負著一方玄晶黑甲的老者虛空橫立,對于這位老者,孔老三倒也有些印象,祖浩,當初幻宸境拍賣會中,便是這位龍象龜一族的融丹妖祖主持的。

約莫兩個時辰後,見到人數已經到齊,祖浩緩緩點了點頭,目

中涌動著一抹渾濁之色,「呵呵,千年一次的佛塔即將開啟,諸位皆為八大族群的血脈後裔,規矩大家也都知道,老夫也就不多說什麼了。現在,出發!」

……

……

古印國有一位智者,看到浮世人生處處都是各種「苦」後,就開始尋找一個方法解月兌人生的這些痛苦。在經過多年艱苦修行後,最終他發現了「性空緣起」的真諦,月兌離了人世間諸多的苦,獲得了徹底解月兌,由此他就成為了「覺悟」的人,即成為了佛。

「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所謂「性空緣起」,便是天地宇宙皆是「唯心所造」。這個心,便是不摻雜任何執著妄想的本心。

七情六欲是生靈與生俱來的本能,有了七情六欲,生靈也就有了喜惡。有了喜惡,也就有了各種執著和。用這種蘊含執著和的心去思考任何問題,都會偏離本心的軌道,也就不可能達到「唯心所造」的境界,也就沒有了「性空緣起」的說法。

石頭沒有七情六欲,如果石頭有心,能夠思考的話,那它便是「覺悟」者,即是佛。

性空,即不含任何執念的本心。緣起,則塵世萬物。沒有了種種執迷欲念,萬事萬物直指本心,才能一念緣起,一念緣滅。

當然,若問空與緣孰因孰果?只能說陰陽一體,互為因果,無因無果。

本心源自空,空即是有、空即是色、空即是道。空與有、空與色、空與道,皆是執著。明悟有即是空、色即是空、道即是空,最終悟空而忘空,才是空之真諦。

按照道家的說法,道生一,繼而一畫開天,衍生萬物。這里的「一」,便是本心,明悟本心,方有「性空緣起」一說。本質上來講,佛和道都是殊途同歸的。同樣,儒家也有「萬物皆備于我」的說法。

觀眾生如我生,觀世人如一人。

你是我,他也是我;執迷的魔是我,覺悟的佛也是我;有情眾生是我,無情萬物也是我!

真正做到這一步,才能理解何謂「天心即我心,我意即天意」。

故,佛者有言︰「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執著妄想而不能證得!」

佛家修行,本質上便是為了斬斷執著妄想,消弭內心的種種,以大思想、大智慧、大毅力去堪破與生俱來的七情六欲,修成一塊有「心」的石頭,修成佛。

佛是什麼?什麼是佛?

佛是有情眾生,眾生是未覺悟的佛。

七情六欲,從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成是阻礙眾

生成佛的魔,這個魔可以說是心魔,也可以說是天魔。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本質上來說,佛即是魔、魔即是佛,並沒有什麼區別,都是想要改變人心罷了,差別在于手段。

佛門的修行主要是以修心為本。既不和修者一樣吐納天地靈力;也不似武者那般肉身成聖。倒是與傳聞中的天魔有些類似。

不過自從近古蠻荒時期,佛道相爭,佛教失利後,便已經在神州大地徹底斷絕了傳承,修行法門遺失殆盡,甚至就連實力境界都不甚清楚。除了一些古籍中偶爾記載了只言片語的提及外,大多數生靈根本未曾听說過。

……

無盡海與南海交界處,有著一片縱橫八百萬里、蒼茫無盡的黑色海域,與周圍湛藍的海面形成了鮮明對比。

不過在附近海族生靈口中,這片海域並非以「黑海」稱之,而是喚作「孽海」。之所以如此,只因海底深處,那片覆滿海谷的佛教遺跡罷了。

八百萬里海域盡數被斷裂破碎的佛教遺跡給填滿,半掩半埋的樓閣禪院、覆滿綠藻的佛像古跡、築穴搭巢天神壁畫等,一眼望去,如同掩埋在歲月灰燼中的佛國,給人一種驚嘆唏噓的蒼茫之感。

不過最讓人驚嘆的,還是遺跡中心處,那座倒塌在海底、延伸到不知何處、斑駁古舊的佛塔了。眼前佛塔巨大無比,看起來似乎是和那頭馱海巨黿來自同一個世界,給人一種震撼心神的感覺。

九層浮屠智慧塔,據說是須彌山山頂、忉利天中用來培養二十諸天神血脈後裔的啟蒙之塔,其內藏著無數的凶險、機緣、智慧。當初須彌山毀,這座寶塔從九天跌落,最終被無盡的湮天大洋之力推到這里。

即便是啟蒙之塔,對于如今神州大地的生靈來說,也已經是天大的機緣了。當然,億萬年的海水沖刷之力,加上當初從九天跌落時,已經破裂不堪,如今這座智慧寶塔,似乎也已經到了崩滅的邊緣,若非三萬年前八大海族傾盡全力彌補加固,能不能撐到現在都很難說。

或許正是佛塔不穩的緣故,整片海域就如同破碎的空間一般,偶爾會有一些巨大的海域漩渦憑空生出,這些漩渦威力極大,覆面極廣,並且時間極短,如同擇人而噬的黑洞,一旦落入其中,即便是融丹妖祖,頃刻間也要被無窮無盡的海水之力碾壓成渣。因此,這片「孽海」也被稱為「噬海」。

如今,就在這片被稱作「生靈禁區」的「孽海」海面之上,無數駕馭各種遁光的海族蜂擁而至,不過數天時間,便已經鋪滿整片海域。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