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一份份神秘的紙張瘋狂的派送到了大秦的各個地方。
甚至很多的地方都出現了說書先生,瘋狂的在各個大街小巷說著繪聲繪色的始皇帝白日降下祥瑞,夜晚降下神諭。
「喂,你們到底在說什麼?」
一個剛農作好的男子看著一群人興致勃勃的圍著一個老者,而這個老者則是抱著一份紙,上面寫著密密麻麻的秦篆。
「喂,不是吧,你真的不知道大秦周報?」
一個黑黝黝的漢子立刻遲疑的看著這個剛農作完的男子,而被人這麼盯著,這個百姓頓時有些不好意思了。
「俺,俺不識字。」
「難怪,沒事我也不識字,不過這大秦周報可是好東西,這是陛下公開所有案件的審判,甚至還有咱們百姓的專欄。」
「而且上面都是一周的消息,什麼案件都能在上面看,這一下子我們可知道了我們附近的村子發生了什麼了。」
「這麼神奇麼?」
「當然,好了,別說了,快听族老讀報,我都錯過了多少了。」
「嗯嗯……」
而那個族老則是一個讀書人,只不過家中落魄了,後來在這里定居,久而久之也就成了這個村子里德高望重的族老了。
他看著報紙,溫和的念叨。
「陛下為我等百姓立下誓言,頓時晴天霹靂,是上蒼承認了陛下的誓言。」
「晚上,陛下說出了為民請命,更是引來了神諭……巴拉巴拉巴拉……」
這個族老巴拉巴拉的說著,而這些不明覺厲的百姓頓時感覺很厲害的感覺。
而這些還不清楚的模了模自己的腦袋。
「上次不是說陛下是暴君,因為殺了六國那麼多人才降下隕石麼?」
然而這句話說出來,其他人就像是看傻子一樣看著他。
「這已經澄清了,是那些六國逃亡的貴族,看不得咱們百姓好,所以造假的。」
一個老百姓恨恨的說道,而其他人也點點頭。
「你看,陛下自從統一六國來,是否又待我等不好的地方?」
「沒有。」
這個憨憨的漢子搖了搖頭。
「那可有加稅?」
「沒有,反而減了。」
「那不就得了,還有陛下還為了我等下一代,開設免費的學院,更是為了咱們這些老百姓,開設了科舉制。」
「听說只要讀書好,聰明的話,就能去科舉,就算不聰明,也可以去武舉,一樣能為陛下效力。」
「以往,可沒哪個君主,會讓我等平頭百姓去當官的,都是從貴族中挑選的。」
「陛下為了我等能翻身,直接從貴族的口中撕下了一塊肉給我們這些老百姓,難道這樣的陛下,還不夠好麼!」
說著說著,這個憨厚的漢子眼中緩緩的濕潤了起來。
而其他人也是點點頭。
是啊,到底是誰給了他們如今幸福的生活,以前要不斷的勞作,還可能吃不上飯,雖然現在也依舊吃不飽,但是好在有東西吃,只要勤奮些,餓不死人的。
加上為他們開創了科舉和學院,這已經算是千古明君了。
「啪!」
一個響聲忽然響起,所有人都冷冷的看著一個干瘦的漢子。
「你干什麼扇自己?」
「不,我想自己前兩日居然還和其他人一樣,說陛下的不好,現在想想,我簡直就是畜生不如,恨不得扇自己兩巴。」
這個干瘦的漢子眼中紅紅的,他家里也有孩子,也上了學院,在陛下被流言蜚語纏身的時候,他非但沒有去為陛下洗刷不白之冤。
反而還狼心狗肺的把孩子從書院中接走了,這麼想自己真的是畜生不如啊。
「兄弟,沒事,別想了,陛下如此寬厚,一定不會和你計較的。」
另一個憨厚的漢子拍了拍干瘦男子的肩膀。
「我……我就是覺得不解恨。」
這個干瘦的男子再次扇了自己一巴然後說道,而其他人則是對視了一下。
「兄弟,你這打的話不解恨的。」
這個干瘦的男子還沒覺得什麼反而奇怪的問道。
「那怎麼才解恨?」
「我們兄弟可以幫幫你。」
「謝謝。」
「不客氣!」
隨後幾個人圍著這個干瘦的男子踹了起來。
「我就說這小子怎麼這麼熟悉,原來是前幾日把孩子接走還說陛下壞話的混蛋,給我踹!」
「你小子還有臉說,踹你都是輕的了!」
「既然你知道了錯誤,那就踹吧。」
「啊呀……啊啊啊啊……我不敢了……」
隨後一陣舒坦過後,幾個男子把那個被踹的干瘦男子扶了起來。
「解恨了?」
幾個男子問著干瘦男子說道。
「解……解……解恨了……以後……有……有人說……陛下……壞話……帶我……一個……我……我也……要踹!」
腫著臉,干瘦的男子緩緩的吐出了幾個字,隨後這幾個男子也笑了起來。
「好樣的,真不愧是我老秦人。」
「那……那個……我是燕人……」
「沒關系,只要你敬重陛下,我們就是一國的!」
「那……那感情……好……」
「走……喝酒去……我請客……」
「嘿……嘿嘿……」
在大秦的每個角落里,這一幕都在上演,悔恨自己為何不相信陛下,然後被修理一頓,最後居然奇跡般的融洽起來了。
或許莽夫和嬴政都沒想到,一個小小的報紙,居然讓這些六國的百姓和大秦的百姓更加的融洽了。
而且在這些六國百姓知道讀書和科舉都有他們的份之後,更加是泣不成聲,老一輩的本來是死都不願意成為大秦百姓的。
結果這麼一出,讓他們瞬間懊惱的扇了自己兩巴,然後屁巔屁巔的把自己的孫子送入了學院。
或許有人會說這些人太過現實了,但是在這些百姓的心目中,讀書,是一條康莊大道。
可以翻身做人,沒錯,在有部分百姓心目中,其實他們自己是牲口來著。
吃不飽,穿不暖,還要不斷的繳納賦稅,甚至一家累死累活都不夠吃。
讀書就成了他們心中的一絲寄托,現在賦稅低了,種田有獎勵了,但是他們還是擔憂,若是有一天這樣的日子沒了呢。
讀書,就是一條出路,一下子抓住了所有百姓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