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老臣不敢啊,老臣絕對沒做過這樣的事,還請陛下明鑒。」
「請陛下明鑒啊。」
好家伙,幾個低下頭不斷悲嚎的老臣臉色都事抽搐了一下,這個小狐狸,實在是太毒了。
他們只不過是指責莽夫的衣著和滿口胡言亂語而已,沒想到對方居然這麼狠。
直接就判定了他們和幕後的流言推手有關,這可不得了啊。
陛下這幾日為了這些流言蜚語都快殺人了,若是陛下真的信了。
那麼他們到時候死得可就很冤枉了,至于讓陛下調查。
他們也不敢啊,雖然他們沒有和流言蜚語的幕後黑手有關。
但是這些年來他們的手腳也不是很干淨,一旦查出個什麼。
他們還不得被陛下統統弄死,干脆直接的就開始不斷的上演了一出臣以死明鑒的演出。
「好了,安靜!」
嬴政看著爭吵的人,立刻頭都大了,直接呵斥道,隨後一臉無奈的看著莽夫,表情就是告訴他,得了就行了,收斂點。
「是,陛下。」
莽夫這個時候也收起了自己的怒火,而這些老臣也松了口氣,但是內心也暗自下了決定,以後要懟,也不懟莽夫了。
這小狐狸就是一根刺,你敢動他,他就敢扎你。
「女媧娘娘,乃是大地之母,傳言天空裂開,天河之水落入凡塵,讓世間遭受這天河之水的災難。」
莽夫開口說道,而在場的人也點了點頭,確實,根據古籍記載,確有其事。
「女媧不忍看人間如此慘重,于是煉化了五彩寶石,補齊了天空,讓人世間不再遭受天河之水的肆虐。」
隨後莽夫拿著這個他和少府連續三天制造出來的三角稜柱體。
所有人都下意識的看向了莽夫手上透明色的三角稜柱體,有些激動的說道。
「這……這難道就是傳說中的五彩寶石?可是看起來不像啊,反而沒有絲毫顏色。」
然而莽夫用看白痴的眼神看著他,隨後開口說道。
「當然不是。」
「那你為何要這般說?」
這個官員也是有些好奇的緊,直接追問道。
「女媧娘娘補天之後,每逢下雨,天空便會出現五彩斑斕的天虹,這也是女媧用五彩石補天後遺留下來的祥瑞。」
眾人听後也覺得有道理,雖然也有另外一種叫做龍吸水的說法,但是現在所有人都直接排除了這個說法。
開什麼玩笑,能和女媧扯上關系的,能不是祥瑞麼。
「難道此物能喚出天虹不成?」
這大晴天的,哪里有天虹啊,一眾人都有些好奇,而莽夫則是笑道。
「不錯,此物乃是女媧娘娘見陛下被流言蜚語中傷,為澄清陛下的不白之冤,特地降下與小子的聖物。」
隨後一個個人看著莽夫手上的三角稜柱體,有些好奇,而嬴政直接站了起來。
推薦一個app,神似舊版追書神器復活了,可換源書籍全的換源神器!
「陛下請看。」
隨後莽夫直接拿了一張白紙,一張碩大的白紙,然後鋪在了地面上,他自己走到了門外,直接將手上的三角稜柱體調整了一下角度。
「出現了!!出現了!!!」
一個官員驚呼道,他們的眼楮死死的盯著地上的白紙,這白紙十分的大,直接就讓人看到了很明顯的彩虹。
「這……這是祥瑞啊!!!」
「真的是祥瑞啊……」
「陛下,這是天佑我大秦啊!!!」
「天佑我大秦!!」
一瞬間所有人不再質疑隕石的事情了,畢竟隕石上的字已經證明了是人造的,雖然找不到人。
但是這天虹,可是實打實的祥瑞啊,這一瞬間所有人都立刻拍起了嬴政的馬匹。
「陛下,這是上天對于陛下的肯定啊,必定是陛下兢兢業業感動了上蒼!」
「是啊陛下,此乃大秦的祥瑞,陛下的祥瑞,必定是我等大秦受到了上蒼的肯定,所以才降下此祥瑞的。」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
看著一群人恭維嬴政,莽夫翻了個白眼,這些人剛剛懟人還懟得挺帶勁的。
結果彩虹出現了就變了個臉色,直接對著嬴政拍馬屁,真是一群牆頭草。
立場這麼不堅定,當然他還有其他的底牌還沒出呢,不過這底牌還要等到明天的晚上。
他特地給陛下設置了早晚兩場,一場白天公審,一場晚上演講。
在莽夫拿出了祥瑞,也就是三角稜柱體之後,所有人也不敢反駁莽夫了,畢竟這可是女媧大神的神使啊。
得了,莽夫在不知不覺之中還成了女媧的代言人了。
「陛下,如今是時候準備了!」
莽夫的話讓嬴政立刻笑了起來,是啊,是時候準備了,那些六國余孽,也該收拾收拾了。
「傳旨下去,明日午時,寡人要對百姓公開審判,並且明日晚上,寡人亦要給百姓演講。」
雖然不知道演講是什麼,但是消息也傳了出去。
一瞬間所有人都立刻安靜了下來。
「明日午時公審方士煉嬰孩案件,和隕石案件?隕石也能審麼?」
一個學過幾個字的百姓立刻疑惑的念出來了,而其他人立刻紛紛的討論到。
「既然是陛下傳出來的,應當是真的,或許是因為受不了壓力了吧。」
「不,我等相信陛下,陛下不是那樣的人。」
「沒錯,我等老秦人,以陛下為驕傲,陛下連敵國的百姓都能接受,怎麼可能為了煉丹而殺害孩童呢。」
「沒錯沒錯,陛下為我們百姓做了太多太多了,明日午時,我等去為陛下助陣!」
「是極,是極,加我一個。」
「我與你一同前去。」
「陛下為我等做了太多了,開設學院,讓我等能讀書識字,開創科舉制,能讓我等與自己的命運爭上一爭,若是不去,我等枉為人子!」
「一同前去!」
「陛下為我等掙取到了以往我等不敢爭取的,為我等庶子出頭,即便是刀山火海,我等也要去一趟!」
無數的人開始行動起來,而大多數的老百姓和咸陽的人都知曉陛下是何人,不管是當初推恩令的庶子還是開設學院後能夠讀書的百姓。
還是因為家門落魄而听到開創科舉制的讀書人,紛紛支持陛下,百姓雖然愚鈍,但是不傻,他們知道誰為他們好,所以咸陽附近的百姓異常的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