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零四章 掌管上谷(2/3)

「幽州北方異族很多,當年中漢初成劉宏為了穩定天下,便意圖師夷長技以制夷,他招攬烏桓,令一部分親近中漢的烏桓遷徙至幽州。」賈詡說道。

「親近中漢的烏桓?」方牧失笑。

這些異族狼子野心,哪有什麼親近不親近的,給骨頭就是爹,給女乃就是娘,沒骨頭沒女乃了他們就會反咬一口。

「烏桓內部也分為很多部落,一些戰敗的部落逃亡至中漢被劉宏收留,然後依靠中漢的扶持和北方草原上的其他烏桓征戰,如今在右北平的烏桓主力騎兵有十萬。」賈詡說道。

「十萬騎兵?」方牧為之動容。

「這只是記錄在冊的人數,烏桓人善于騎馬,若是征兵短時間內就可征集大量騎兵,而且各大烏桓部落肯定有瞞報的人數。」賈詡說道。

「當年想養一只狗看家護院,如今這條狗變成了狼。」賈詡惋惜道。

「主公若有宏圖,烏桓之禍必須盡早平定,主公早一日平定烏桓,後方也就早一日穩固。」

「主公想要以幽州為根基並非上策,正常來說理應如此,幽並涼三州雖有鐵騎,卻人煙稀少,相比于冀州、徐州、充州等地天然有所不足,可成一方諸侯卻難成王霸之事。但主公你身份與常人不同。」賈詡嘆道。

插一句,我最近在用的追書app,【 換源神器】緩存看書,離線朗讀!

「若能征服草原,馴服草原騎兵,再以大永國力為輔,幽州雖偏卻正好讓主公發展,故此主公唯一需要警惕的就是同為幽州的另外兩支勢力,幽州牧劉虞和邊關將領公孫瓚。」賈詡說道。

「烏桓勢大,朝廷自然不會坐視不理,提拔邊關將領,同時派遣宗室前宗正劉虞擔任幽州牧防止公孫瓚坐大,三方形成制衡。」

「劉虞我听說過,此人對烏桓采取懷柔政策,手段很強,頗得烏桓敬重。」戲志才說道。「公孫瓚此人在冀州的名聲也不低,據說名為白馬將軍,抗擊匈奴烏桓多有戰功,是近年來威震邊疆的青壯將領,只是听說他與劉虞在政見上頗有不合。」

「是有不合,整個幽州人都知道。」賈詡說道︰「公孫瓚好戰,對胡人多以酷烈待之,而劉虞則以懷柔拉攏為主,二人為此沒少鬧矛盾。」

「那幽州的百姓是更喜歡公孫瓚一些還是支持劉虞?」方牧問道。

「各有一部分吧。」賈詡搖頭,「有一部分人認為公孫瓚的做法是對的,也有一部分人支持劉虞。」

「公孫瓚啊,我記得好像听誰說過他的岳丈是涿郡太守。」郭嘉舌忝了舌忝嘴唇,酒癮犯了,偷偷瞅了一眼主公似乎沒有注意到自己,于是解開酒壺轉頭小抿一口。

誰知道放下酒壺後回頭就看見三人齊刷刷盯著自己。

郭嘉小臉一紅,咳嗽一聲。

「你怎麼盡關注這些小道東西。」戲志才無語,郭嘉這家伙最不正經,就喜歡打听一些花邊消息。

「怎麼沒有關系,公孫瓚岳丈是涿郡太守是幽州本地豪強的代表,而劉虞是空降的漢室宗親,二者看似只是普通的政見不合,你們怎麼又不能肯定是幽州的派系之爭呢?」郭嘉 道。

「要我看啊恐怕用不了多久就會有人來試探主公,看看主公會靠攏哪一邊,是支持公孫瓚還是劉虞。」郭嘉得意道。

「那你們認為我們是接受劉虞的示好還是與公孫瓚結盟或自立為王。」方牧問道。

「劉虞。」戲志才、郭嘉、賈詡異口同聲。

「劉虞在和公孫瓚的爭斗中落入下風,鋤強扶弱是為天理。」賈詡說道。

「劉虞為幽州牧,公孫瓚是白馬將軍,職位上劉虞更高,他能給我們利益,而公孫瓚不能給予我們利益,最重要的我們也非幽州本地人,就算加入公孫瓚派系也無法成為核心。」戲志才說道。

「公孫瓚為邊關郡守,手下且有強兵,劉虞除了烏桓之外手下無強人可對抗公孫瓚,我們若接受劉虞示好可借劉虞之手擴增兵權。」

「主公,我記得在幽州除了劉裕和公孫瓚之外還有另外一將頗有名氣,此人名呂布,號稱飛將,如今他就在就駐守于雁門關,主公若是有機會可嘗試收服。」

飛將呂布。

方牧眼神閃爍,一個橫在三國所有武將上空的大山。

在三國時代所有武將都在攀爬這座大山,最多攀爬至山巔,卻從未有一人可超越他。

只是此人性格乖僻,反復無常,如那楚漢的英布一般有反骨之姿,而且智力似乎也不太高,容易被人利用。

但不管有多少缺點,呂布的一身蓋世武功都可以遮掩掉所有的缺點。

張遼我記得就是雁門人,或許就是在這時候投入呂布麾下。

方牧思索,或許可以考慮現在去截胡。

至于理由嘛,就看堂堂的幽州牧劉虞大人的發揮了。

想讓我們投靠,怎麼也要拿出一些誠意吧。

之後方牧沒有第一時間對本地豪強世家和胡人動手,而是第一時間接管上谷郡的軍政大權。

將賈詡郭嘉戲志才三人安排下去處理上谷郡大小政務,並在三人身邊安排大量護衛。

方牧自己除了將典韋留在身邊擔任親衛首領之外其他諸將都分配下去隨後陸續接管了整個上谷郡的軍政事務,旦有不服騷亂者盡皆鐵血手腕。

在方牧的鐵血手段之下上谷郡引起了不小的動蕩。

隨後方牧又在郡內各縣城張貼了招賢令想看看能否憑借自己現在的名氣釣幾條魚來。

上谷郡本地的幾個豪族在官府內沒有位置,相比于方牧接管軍政他們更在意方牧是否會對他們的祖輩基業造成影響。

比如他們家族的田、奴僕等。

流水的郡守,鐵打的世家。

一個郡守最多任職二三十年,頂多一兩代人,但他們世家卻是要在本地代代流傳下去的。

至少目前看來方牧暫時沒有動他們根基的意思。

上谷郡的幾個家族趕緊登門送禮。

方牧一應全部接受。

沮陽城外,一青年站在招賢榜前駐足良久,青年身姿挺拔,猿臂修長,留有髯須,單手牽著一匹老黃馬,馬背上左邊帶著一把用布條裹住槍尖的長兵器,右側挎著一柄長弓。

他猶豫了許久,最後嘆了口氣轉頭離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