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章一二八一 突飛猛進

為了盡可能穩住局勢,秦軍在魏無羨的部署下開始了一系列緊鑼密鼓的調動,這些安排既然能在軍議通過獲得孫康等人認同,自然沒什麼明顯問題。

但對反抗軍而言,現在秦軍做什麼都已經晚了,也不會再有用。

主力四個軍渡河後趙寧經過蒲津渡來到河西,親自向大軍下達了不作休整立即突擊的命令,務求不給秦軍調整布防的機會。

次日,一夜奔襲百里的先頭部隊成功進抵下邽。

在秦軍的預想中,從蒲津渡撤回的殿前軍第八軍將進入下邽布防,同時接應從官東城撤回的兵馬,同共組成關中抵擋反抗軍的第一道防線。

這個預想落空了。

反抗軍以全機械化部隊尾隨秦軍從蒲津渡一路奔來,半路就追上了他們,二者遭遇後只發生了規模不大的戰斗——反抗軍先頭部隊沒想理會這些人。

鋼鐵洪流狂奔突進,越過殿前軍第八軍主力,直奔下邽城而去,最後竟然是比第八軍先一步抵達了下邽城。

城中沒什麼兵馬,不過主事者來頭不小,是魏氏的一名元神境後期強者,他本來領了任務,是要接應大軍入城並集中城中物資保障大軍一部分後勤的。

在看到城外出現潮水般的鐵甲戰車後,這名也算是久經沙場的魏氏子弟被嚇得雙股發顫,反抗軍的坦克打了沒幾炮他便棄城而逃。

不逃不行,他根本沒兵力守城。

反抗軍佔領下邽,切斷了殿前軍第八軍回撤路線,這不僅讓後者惶惶不可終日,也一下子震動了長安,上奏魏崇山遷都的大臣陡然猛增,尤其文官們幾乎個個上書。

魏崇山駁回了群臣的諫言,表示魏氏向來沒有臨陣月兌逃之人,他要坐鎮長安指揮大軍擊敗晉軍。

反抗軍在攻佔下邽後並沒有停止前進的步伐。

隨著越過殿前軍第八軍的部隊越來越多,趕到下邽的兵力也愈發充足,其先頭部隊一個師不曾在下邽城停留,事實上,進入城中接管城池的僅僅是一個團而已。

余部向西再奔六七十里,于當日下午兵臨櫟陽城下。

櫟陽城,那是秦軍設想的關中第二道防線,圍剿河西軍的部隊將有很大一部分撤到這里。可是現在,北面的秦軍尚未來得及撤回,它就被一路上沒有遇到秦軍阻擊的反抗軍所佔領。

至此,秦軍兩道防線在還沒有建立起來的情況下,就宣告破產。

由是,晉軍可以直接兵臨長安城下!

長安城好似是一下子掉進了火堆,在頃刻間沸反盈天,群臣到了這會兒可不是上書了,而是直接跑到皇城一起求見魏崇山,那架勢恨不得架起他就跑。

城中世家大族、鄉紳富商們當然不會等皇帝,他們拖家帶口緊急西逃,無論高官顯貴還是軍中大將,無不安排家人先走一步。

一時間,長安城布滿了出逃的人,街巷因之堵塞,爭吵聲喝罵聲哭喊聲乃至打斗聲此起彼伏,不時有人受傷甚至喪命,一片末日景象。

當然,絕大部分出逃的都是富貴人家,起沖突在街道撕斗的也是他們的家丁僕役,他們消息靈通知道自己正要面對什麼,根本不敢留下來等待反抗軍。

「寡人絕不離開長安,眾卿勿復多言!」

大殿外,面對在階前拜伏一地的群臣,魏崇山重重一甩衣袖,「自古以來君王只要棄京出逃,那都是國滅之兆,就算苟且偷生一時,終不免國破人亡。

「而能坐鎮京城與軍民共同奮戰的君王,往往能帶領國家轉危為安,縱然敵人強大亦有化險為夷之機。

「我秦國立國不久,正是奮發圖強開疆拓土之際,豈能稍有危險便舍棄京師之本?我魏氏在立國之前就從沒有怯敵畏戰之輩,如今我魏崇山君臨一方難道還要不如先人?

「諸位,晉軍不過是攻入了關中而已,下邽、櫟陽不可守我們就守長安,這座雄城足以作為我們跟敵人血戰的依仗!只要潼關大軍回援,晉軍憑什麼攻進城內?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于有了解決之道,這里下載 huanyuanapp.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再敢有言遷都西逃者,斬!」

雖然大部分秦臣主張遷都,但魏崇山態度堅決,魏氏大臣俱都表示願意跟長安共存亡,一些悍勇敢戰的世家大族將領也表示不會貪生怕死,故而舍棄長安的議論就此結束。

魏崇山讓魏無羨布置京畿防御戰,後者當然是立即執行命令,匯聚物資調兵遣將。

其實沒多少兵將可以調。

從官東城撤離的部隊也被反抗軍一邊追擊一邊攔截,在兩面夾擊中戰敗投降,自蒲津渡西撤的殿前軍第八軍被圍在櫟陽與下邽之間,雖然暫時還未覆滅但也只是時間問題。

至于進攻河西軍的人馬,倒是暫時還沒出問題,但他們想要撤回長安也不容易,畢竟他們有河西軍牽制,進入關中的晉軍主力還隨時可能分兵向北出擊。

秦國現在真正能夠依仗的,除了少量的京畿衛戍部隊,其實只有潼關方面的四個軍。

只要蔣飛燕率部成功撤回長安,那麼一切還有余地,戰局尚存一絲奮力一搏的機會。

「你們是怎麼搞的,怎麼就讓晉軍突進關中了?前幾日不還說戰線穩固戰局良好,拿下蒲津關、函谷關都指日可待嗎?!你們在蒲津關幾十萬兵馬,到底是怎麼一夜之間就全敗了的?」

韓守約等了許久等得大為光火,終于等到魏無羨抽空見他,一踫面便是一連串詰問丟在後者臉上,恨鐵不成鋼的意味再明顯不過。

吳國跟秦國份屬同盟,又支援了秦國大量軍火,當然不想看到秦國戰敗。若是秦國不保,晉軍騰出手來兵進江淮,吳軍便會很危險。

所以在得到晉軍攻進關中的消息後,吳國立馬派了韓守約過來了解情況。他沒能見到魏崇山,便只能過來找正主持戰局、事務纏身的魏無羨。

「晉軍主力從北境調回了河東,這是始料未及的情況,我們事先沒得到消息,你們的人不也沒探查到?他們趁虛而入,我能有什麼辦法?」魏無羨陰沉著臉。

「趙晉的情報難以搜集,我們的細作在他們境內舉步維艱,這是大家都知道的情況但晉軍到了河東你們都不知道,這未免太過夸張!若是中原出現了晉軍主力,我們可不會一無所知!」

韓守約信誓旦旦,他還是想罵秦國無能,但不好明說。

「你要是來跟我說這些廢話的,那就可以走了,我沒那個時間听你聒噪!」魏無羨很不耐煩。

你無能你還有理了,韓守約氣得臉頰抽搐。

不過他終究還是冷靜了下來,「關中戰局我已經了解得差不多,無論如何你們一定要穩住,我回去之後會立即奏明王上,以最快的速度出售給你們一大批強勁軍火——可以先賒賬!「只要你們能堅持一段時間,軍火一定可以運到。

「另外,我們在江淮的戰事進行得還算順利,大軍很快就能進入中原,只要我們北渡淮河,晉軍必然回援,屆時你們就能絕處逢生。

「事到如今,福禍相依的吳秦兩國只有肝膽相照才能克敵制勝,秦國軍隊向來悍勇能戰,希望這次你們能挺住!」

魏無羨臉色緩和不少,「晉軍火力強大,我們最需要的就是武器,還望你們能快些,晚了長安城福禍難料。」

韓守約肅然頷首。

兩人沒有再說廢話,效率很高的商量了一些細節,諸事敲定之後韓守約不敢耽擱,茶水都沒喝一口便告辭離開。

望著對方的背影消失在門外,魏無羨臉上的陰郁、灰敗、焦躁之色漸漸斂去,那雙綠豆般大小的眼楮里閃爍起高深莫測的光芒。

就在秦國上下、吳國君臣都翹首以盼蔣飛燕能率部撤回長安時,意外發生了。

反抗軍先頭部隊攻佔櫟陽的第二天,從潼關回撤的秦軍便陸續遭遇反抗軍的攔路襲擾,直到後來被反抗軍主力咬住。

在接到蔣飛燕派人緊急傳回的消息後,秦國廟堂頓時慌作一團。

「大軍撤到鄭縣一帶時,就不斷遭遇從下邽方向渡過渭水南下的晉軍的襲擊與阻截,蔣飛燕並未與敵人糾纏,每次都是留下一定兵力斷後,主力繼續西歸。

「一日夜之間,大軍與晉軍交戰十余次,

「蔣飛燕好不容易到了渭南縣,大軍分留的兵馬已是接近一個軍,而斷後的部隊沒有一個跟上來。

「雖然主力一直沒有被攔住,但十幾次交戰依然嚴重拖慢了大軍速度。

「終于,他們在渭南縣遇到了晉軍大股部隊,對方在縱深十來里的地域內至少布置了一個軍的兵力,由此蔣飛燕所部主力被徹底阻隔了腳步!

「最後一份軍報傳回時,仍有晉軍兵馬在源源不斷渡過渭水南下,蔣飛燕所部已有被包圍之險!」

大殿內,總結性回顧完蔣飛燕所部的遭遇,魏無羨看了看情緒跌落到谷底,驚惶不安到極點的眾臣,張了張嘴卻是欲言又止。

魏崇山沉聲問︰「事已至此,諸卿有何良策?」

沒有人拿出良策。

孫康滿面慘淡︰「潼關大軍是在晉軍渡河之後才倉促撤退的,事先沒有任何準備,行動不可能比晉軍迅捷。

「且潼關附近有山巒地形限制,道路不便速度難以完全發揮,這就給了晉軍各部陸續渡過渭水的機會!

「先前晉軍一路狂飆猛進,佔下邽攻櫟陽,我們還以為他們會直取長安城,不曾想他們的目標根本不是城池不是地盤,而是蔣飛燕率領的西歸大軍,是我們的有生力量!

「為了對付蔣飛燕,他們甚至願意暫時舍棄近在咫尺的長安城!

「佔了下邽、櫟陽,晉軍再渡過渭水南下出擊蔣飛燕所部,便不用擔心側背受敵。沒了後顧之憂,他們當然能夠全力施為!

「可恨,可恨我們事先的布置沒有奏效,竟然讓他們在渭水之北順利站穩了腳跟!如若不然,形勢怎麼會凶險至此?」

他這番話說完,眾臣都沒有接茬。

委實沒什麼好接的,討論這些並不會讓秦國轉危為安。

殿內一時鴉雀無聲,氣氛沉悶壓抑到極點。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