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章三一一 注定的犧牲(下)

做完自己的事情後,趙啟陽翻來覆去睡不著,又去找了趙寧。

恰好趙寧還沒休息。

「我仔細想過,寧哥兒種種反常行為,其實就是在坐視達旦部被天元部兼並,眼睜睜看著安思明所部覆滅,縱容北胡修行者翻越雁山襲擊禁軍!

「惟其如此,寧哥兒才好借著雁門關守軍不足的理由,不受天下人指摘的退守晉陽!」

趙啟陽紅著臉瞪著趙寧,怒火溢于言表︰「陛下打壓勛貴門第,寒門取代世家地位,趙氏失勢,皇後處境堪憂,寧哥兒早就對陛下不滿了!

「之前迫于時勢無法反抗,現如今國戰開啟,北胡入侵,一旦燕平丟失,必會天下大亂,于是寧哥兒就想趁勢而起!

「以晉陽為基業,總覽州縣大權,佔據一方,繼而靠抵御外寇的旗號,招兵買馬發展勢力,成為諸侯,在時機恰當的時候謀奪天下,這就是寧哥兒的謀劃對不對?

「寧哥兒是要造反,對不對?」

趙寧放下手中書冊,抬頭瞧了趙啟陽一眼,語氣平淡︰「你似乎很反對?」

站在屋中的趙啟陽,本就臉紅脖子根,听了這話更是額頭青筋暴突,義憤填膺、擲地有聲道︰

「趙氏是大齊第一世家,是皇朝柱石!趙氏族人錦衣玉食,身居高位,顯赫人前,至今已有百余年。為大齊戍邊是趙氏職責所在,鎮國是趙氏天賦使命!

「趙氏滿門忠烈,怎麼能罔顧社稷,怎麼能謀害同袍,怎麼能造反?!國戰期間,社稷危殆,正該文死諫武死戰,趙氏怎能做禍亂江山的宵小奸佞?!

「北胡勢大軍強,高手如雲,猛士如雨,當此之時,倘若皇朝不能同心同德共拒外敵,一旦讓北胡佔了中原江山,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見趙啟陽一副恨不得撲過來撕咬自己的模樣,趙寧啞然失笑,擺擺手示意對方冷靜些,先坐下來再說話︰

「你都知道趙氏不該趁亂誤國,我難道還不如你?」

這話好歹讓趙啟陽怒火消減了些,他勉強坐下,伸長脖子問︰「那寧哥兒之前做那些又是為什麼?」

趙寧收起書冊,將其放到書堆里,邊順手整理書案邊道︰「我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能讓大齊贏得國戰。」

趙啟陽牛眼一瞪︰「坐視安思明、何文進部覆滅,也是為了贏得國戰?」

趙寧瞥了他一眼,目光冷了兩分,對方雖然是他的兄長,但他教訓起來毫不客氣︰

「難道你認為,靠他們能戰勝北胡?贏得這場國戰到底要靠誰,你心里就沒點數?北胡如此強悍,是僅憑血氣之勇奮力死戰就能贏的?」

趙啟陽張了張嘴,不知道該怎麼接話。

末了,他好不容易憋出一句︰「可他們都是同袍」

「成事不足敗事有余的豬同袍,沒有比有要好上百倍。」趙寧的話漠然而冷酷。

望著趙寧無情的面容,趙啟陽這回是真的沒法開口了。

接下來,趙寧給自己的族兄,解釋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首先,達旦部必須要滅,而且最好是速滅。達旦部不滅,雁門軍就必須分兵進駐達旦部,雖然從戰略上說,這可以作為釘子存在,但實際並不能。

達旦部加上雁門軍一部分,在草原上踫到三十萬天元軍,雙方在平地上野戰,前者只有被抹掉的下場。如果雁門軍持續支援,死的人只會更多。

野外交戰,尤其是平地作戰,達旦

部的軍隊就算經過了訓練,修行者也太少,甲冑裝備率低,根本不經打,雁門軍則是人少,十幾萬人也不夠對方精騎沖的。

現如今的天元精騎,因為甲冑變多了,戰力比之乾符七年更強。最重要的是,這回他們不用把王極境藏著掖著。

據守鳳鳴山也不現實,對方兵力佔優,可以側翼迂回,包抄聚殲。

所以達旦部的兵馬根本沒用,達旦部存在的價值也沒有,他們只會作為豬隊友拖後腿。

當然,他們可以消耗北胡軍的兵馬。但並不會消耗太多,雁門軍反而還會被牽制,于大局有害無益。

退一步說,如果達旦部堅持住了,雁門軍一部駐守達旦部,一部在雁門關作戰,六萬禁軍成功馳援雁門關,那麼雁門關戰局就會顯得很好,沒有撤軍理由。

在這種情況下,一旦燕平被攻破,天元左賢王的精騎奔襲雁門關,雁門軍被月復背夾擊,以雁山的地形,跑都沒法跑,只會全軍覆沒!

甚至天元左賢王部,只需要兵圍燕平,就能派遣精騎奇襲雁門,接應察拉罕部入關。這個時機不好把握,而且燕平城還在,危險不明顯,趙寧想早一步走都不可能。

何文進甚至都不會同意他撤軍。

他雖然听趙北望指揮,但那只是名義上的。

故而何文進部也沒有存在價值。他們順利抵達雁門關,只會起反作用。畢竟就算達旦部沒了,只要他們到了雁門關,雁門關也看起來可以防守,沒有放棄的道理。

一切的源頭,都是山海關沒有守住,也不可能守得住。彼處兩軍是實打實的戰力差距,就算趙寧早早示警,說服宋治派遣大量王極境過去,仍然無法彌補三軍將士的差距。

山海關一丟,北境防線破裂,燕平城必然被圍,雁門關獨木難支。

趙氏跟雁門軍只有退到晉陽,方能避免月復背受敵的困境,再借助晉陽的地形優勢,匯聚地方民力物力,才可以跟北胡軍繼續作戰。

一言以蔽之,雁門關一定會丟,差別只在于,丟的時候是全軍覆沒,還是保存住了雁門軍戰力。

達旦部被吞並,安思明部覆滅,何文進部消亡,都是必然會發生的事,區別就是在哪里敗亡,什麼時候敗亡而已。

他們早點覆滅,才能為雁門軍換來撤軍的理由,保存雁門軍,讓雁門軍可以在晉陽繼續奮戰。

听罷趙寧的講述,趙啟陽愣了好半天,才完全領會其中要義。

等他想通之後,看趙寧的眼神就像是看神靈,再也沒有半點兒怒氣,有的只是發自內心的膜拜,恨不得立即拜伏下來,行五體投地的大禮。

他捫心自問,覺得就算再給他兩個腦袋,他也想不到趙寧說的這些。

「如此說來,北胡吞並達旦部,伏擊安思明部,截殺何文進部,豈不是都正中寧哥兒的下懷?」

說到這里,趙啟陽心中一片敞亮,暗暗感嘆︰「怪不得,平日里寧哥兒總是一副淡然平靜、超月兌世外的模樣。洞悉了萬事萬物,凡事盡在掌握,自然就不必像我這樣,稍微面對一點問題就著急得睡不著。」

因為這個念頭,他立馬補充道︰「北胡就像是寧哥兒手里的牽線木偶一樣,他們所做的一切,自認為是在破局,其實都是被寧哥兒當刀使!」

趙寧搖搖頭,「沒有這麼玄乎。

「達旦部是天元部必須要吞並的,誰會給自己月復背埋刀子?安思明進駐達旦部,也是開戰之初,陛下必然會有

的決策,順手把他們抹去,對天元大軍來說,是理所應當的決策。

「至于翻越雁山,截殺何文進部,天元大軍的確是有可能做,有可能不做。

「但雁門關有壓制察拉罕的王極境,雁門軍戰力也不輸給天元軍,短時間內他們破關無望,就不得不另外想些法子。

「朝廷會給雁門關派遣援軍,也是必然會發生的事。北胡軍對比我們最大的優勢,是兵馬多,那麼在發現雁山可以翻越後,派遣修行者過來截殺援軍,就再正常不過。

「蕭燕這個人,不僅有智慧,而且對大齊頗為了解,她不會放過這麼好的機會。」

趙啟陽听得連連點頭,臨了長嘆一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古人誠不欺我。寧哥兒算無遺策,實在是厲害得緊。」

趙寧搖頭笑了笑,並不覺得自己有趙啟陽說得那麼神。北胡要奪取雁門關,他要舍棄雁門關,雙方不過是合力做了一件事。

說到底,這回的策略也就是因勢利導、順勢而為八個字。

「不要開心太早,雁門關可以丟,晉陽卻不能。要擋住北胡後續入侵,任重而道遠,我們能做的,就是全力施為。」

趙寧正色看向趙啟陽,這話,也是要借對方的口,對其他像趙啟陽的趙氏族人說︰

「大齊要贏得國戰,趙氏是中流砥柱,我們只能勝不能敗。安思明部六萬將士,何文進部近六萬將士,都切切實實把性命丟在了戰場上,我們得對得起他們。」

趙啟陽肅然頷首。

「我們何時從雁門關撤軍?」臨走前,趙啟陽問。

「不能早,早了就是擅自棄土;也不能晚,晚了就會自己遭殃。要看京師戰局。」說到這里的時候,趙寧頓了頓,眼神有剎那的復雜。

趙啟陽離開後,趙寧來到門前,負手看向夜空。

星河燦爛。

如果有可能,他也不想安思明、何文進部十幾萬將士平白喪命。

如果有可能,他寧願沒有這場國戰。

慈不掌兵,站在統帥的角度上說,為了贏得國戰勝利,避免中原大地更多百姓家破人亡,趙寧對安、何兩部的折損並不歉疚。

但作為一個心智正常的人,趙寧不可能完全沒有觸動。

眼前的局勢究竟有沒有兩全之法,是不是非得走到眼下這一步?

九成九是必然會如此,但也有萬分之一的可能,可以保全安、何兩部。

趙寧沒有朝著那萬分之一的方向去謀劃。

何文進在未到雁門關之前,就一門心思想著戰後會如何,難道趙寧就不曾想過?他想得比誰都多,想得比誰都遠。

但正因為想得多想得遠,他才更清楚,自己的隊伍里,絕對不能有第二個聲音,也不能有第二個成份。

宋治想要皇朝上下齊心協力,是因為他知道只有這樣才有最大把握贏,趙寧同樣需要自己的隊伍同心同德。

宋治那是痴心妄想,趙寧卻可以切實做到。

目前看來,北胡是強大的,王極境高手太多,天元可汗天下無敵,北胡軍近乎不能戰勝。

趙寧要贏得這場國戰,只有一個辦法。

山海關、雁門關這些地方,守不住,也不必守住。

這些地方丟了,趙寧才能去施行他布局了五年的謀劃,將戰爭帶向勝利的方向。

為了國戰的勝利,為了自己、親友與更多黎民百姓的生命,沒什麼是不能做的。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