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211章 大勢倒卷應山澤有損(為【神朝_咖啡】白銀萌加更7/10)

不提前朝往事,單說自大業建元以來,發生在洛陽的戰事便不止這一次了。

不同的是,上一次皇帝調兵遣將,攜威勢打敗亂軍,誅殺了叛臣。而這一次,皇帝卻在收拾包袱,準備跑……哦不,是準備戰略轉移。

且不論怎麼說,這二者的政治意義都是全然不同的。

正如蜀漢難起,東晉偏安,乃是因為他們帶給天下人的觀感並不是戰略迂回,而是被堵在山窩窩里,無力回天。

但眼下深陷迷局怪圈的皇帝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只覺得自己是神龍擺尾。

畢竟只看戰局,洛陽之所以成為眾矢之的,那是因為他這個皇帝在這兒。而此番只要皇帝不死,義軍就不能算贏。

大抵是老楊戰報看太多了,被紛亂的信息迷花了眼,忽略了政治因素。

而隱約覺得不太對勁的裴矩、蘇威等人,又沒想這麼透徹。加之到了這會兒,皇帝已經不是什麼話都和他們說的了。

老楊只覺得,這種軍事上的謀略,他們懂個屁!

傳旨的禁軍擦著夜色趕到偃師戰場,隨即分成四路,把密旨交到了幾路統兵大將的手中。

有人歡喜,有人憂。

「他娘的!皇帝這是什麼意思!」

看到密旨內容的宇文智及當場就炸了毛,一腳把面前的金吾衛踢成了滾地葫蘆,不滿的叫嚷道︰「是某給陛下出的計策!是某為他謀的出路!他卻叫咱們兄弟交出兵權,听來大將軍調派?」

宇文化及心說這哪里是你給出的計策,明明是人家李世民想的點子,被你截了個胡而已。眼下皇帝來這麼一手,合該就是報應。

果然截人胡者,恆被截之。

他們這邊自是不滿,卻又沒勇氣抗旨。左右幾萬大軍都看著呢,單是一個來護兒就能平了他們倆。

而另一邊的王世充,要說歡喜,多少有點兒。

皇帝這一跑,整個洛陽所屬的兵權就全落到了他的手里。直接搖身一變,就成了河南道最有實力的軍閥頭子。

楊廣的旨意說的很明確了,讓他接替來護兒輔佐越王楊侗留守洛陽,統領諸衛府平叛。包括段達在內的各衛留守將軍,都歸他調派。

乍一看像是大權在握,但結合眼下的情形,總有點兒「黑鍋我背,送死你去」的味道。

這很難能讓人能開心得起來。

但不管他願不願意,旨意下了,就得照辦。誰讓他自詡皇帝陛下最貼心的狗腿子呢?這個時候了,他不上誰上?

借著夜色的掩護,洛水兩岸的隋軍開始了悄然調動。

就在對面王伯當毫不知情的情況下,驍果軍已然與江淮新軍完成了換防。

北面,幾道身影在林中快速穿梭。

某一時刻,路邊的灌木後方忽然立起潛伏的身影。

「天王蓋地虎!」

「小雞兒炖蘑菇!」

「放行!」

暗哨揮舞著手里的火折子在身前畫了個圈,自黑暗中瞄準的弩箭便各自收回。來人快步上前,待看到斜靠在一處火堆旁的身影,便拱手彎下腰去。

「稟東家!驍果軍異動!南北兩路正合兵一處,向西拔營!」

「還真成了?」

旁邊一聲訝異的聲音響起,卻是下午趕來匯合的李世民。隨即便看向一臉淡定的李老三,催促道︰「既然如此,咱們也該動手了吧?」

後者擺了擺手,順便又翻了翻篝火上的烤野雞。

「急什麼!從洛陽趕過來得好幾個時辰呢!這天黑路滑的,不得穩當點兒啊!」

「可是,咱們單是交戰都要幾個時辰吧?若是一直沒有動靜,豈不惹人生疑?」李世民疑惑道。

這邊話音落下,卻見某杠精眨了眨眼,有些憨笑的看著他。李世民的表情就變了。

「話說……你該不會,是騙皇帝的吧?你不打算去打小平津關?」

李世民有些哭笑不得。

倒不是替楊廣打抱不平,純粹就是有點兒心疼宇文智及。後者要是知道自己搶的不是功勞,而是個大黑鍋,也不知道會是何種滋味。恐怕要恨死他這個便宜弟弟了。

但緊接著,他忽然想起來貌似宇文智及從頭到尾都以為這主意是他出的,要恨也是恨他,便臉色古怪。

「二哥你想什麼呢,表情那麼復雜?」

李大德瞥了他一眼,卻是搖頭解釋道︰「我可沒騙他!小平津關是要打的,但不是現在!等他們到了,咱們給他開個門就行!反正他們就是路過,打不打得下來都無關緊要。」

「你這……」

李世民抬手虛指,卻不知要說什麼好。

合著這貨全程就只打算動嘴而已,真正的戰斗還得靠人家自己去打。真難為某人琢磨出來的這損主意,也不怕玩翻了車。

正想著,就听啪的一聲,卻是李大德一巴掌抽翻了旁邊的李元吉。低頭看時,篝火上的野雞果然少了條腿。

「吃吃吃!就知道吃!還沒熟呢,也不怕拉肚子拉死你!」

某杠精一邊憤憤的數落弟弟,一邊撕下另一只雞腿塞進自己嘴里,看的李世民眉毛一陣跳動。

他已經分不清這貨哪句話是真,哪句話是假了。

古人常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再完美的計策,只要執行者是人,在籌劃執行的環節中就難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意外。李大德當然不像表面看起來這麼淡定,但他也並不擔心意外的發生。

他這般謀劃,最特別的地方就在于只是延續了別人的思路,往兩邊的陰謀里都加了點佐料,而不是推倒重來。

本書由公眾號整理制作。關注VX【書友大本營】,看書領現金紅包!

這麼多歷史名人在這里挖坑埋人,哪輪得著他這個杠精動腦子?

所以在大方向上,他尊重度娘……咳,是歷史。

有了這個前提,任何意外的發生,其實都是在幫他往既定的目標邁進。

比如說被盧明月派到洛陽來撿漏的孟讓,就怎麼也沒想到,自己真的能打進洛陽。

論造反資歷和對隋軍的了解,他並不比盧明月差多少。兩人之間或許就只差了那麼點統率和運氣,以至于如今人家成了無上王,而他仍只是個別將。

但在今日過後,天下都將記住他的名字。

天津橋,位于紫微城應天門外,橫跨洛水,連接皇城與里坊區。是洛陽城內最關鍵的一座橋。

當然這個天津和那位狗不理沒啥關系,乃是天界河津的意思。

然而就是這麼關鍵的一座橋,卻只是座浮橋。以鐵鎖鉤連大船而成,跨水長八百尺,顫顫巍巍的飄著。

大抵楊廣有些抵觸把皇城與里坊區連接的過分緊密,還想著萬一有啥事,這浮橋拆起來也方便。

確實挺方便的。

當孟讓自谷水上游以木排盛干草火油,燃燒著撞向天津橋的時候,應天門上的守軍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愣是沒法出去救援。

天津橋一失,里坊區也就和皇城沒啥關系了。

在沖天大火的映照下,完全沒想到這特麼也行的孟讓,直接帶兵翻過洛河月陂,殺奔里坊區。

最先遭殃的,並不是靠近城牆的洛濱坊。畢竟能讓劉禹錫寫下《陋室銘》的地方,能有啥油水?亂軍只看坊門的華麗程度,就毫不猶豫的殺奔了重樓復閣的積善坊。

人家正對著皇城應天門,地理位置就決定了這里一定是除「上坊區」外洛陽最黃金的地段,高門豪宅無數。

換句話說,住在這里的有錢人多。

听到動靜,自坊內武侯鋪奔出的武侯和縣兵不等接敵,一見坊門外那黑壓壓沖來的亂軍人群,就又轉身往回,成了帶路黨。

孟讓開始也沒對手下說明白他們來洛陽是干嘛的,又或者連他自己都不清楚。那既然不知道,就等同于想干嘛就干嘛。

插一句,【  \\ 】真心不錯,值得裝個,畢竟可以緩存看書,離線朗讀!

月黑風高夜,一群正當年的熱血漢子模到富貴人家的牆根外,想干嘛還用說麼。

不過半個時辰,積善坊就徹底亂了套。

到處都有護院家丁與亂軍交戰的喊殺聲,伴隨著哭喊與慘叫。離的遠的人家,開始著急忙慌的收拾細軟跑路。離的近的,便頂著亂軍的刀子收拾細軟,然後再哭著求饒。

積善坊、觀德坊、尚善坊、修文坊……一處接一處的坊門被攻破,家宅被打開。已然殺紅了眼的亂軍士兵,單是搶掠殺人還不夠,完事總要再放一把火。

很難說皇城守軍是懷著何種心情看著這一切發生的,反正單是隆慶門和光政門的守軍,便有大半違抗上官命令,嘗試渡河救援了。

這已然不是抗命不抗命的問題了,而是他們的家就在對面。

可惜沒有統一指揮,單憑小股作戰,很難與大局對抗。

里坊區的大火越燒越大,幾乎要映紅了半邊天。不但尚在半路的驍果軍看到了,便是偃師方向的各方軍隊也都看到了。

幾乎是同一時間,大家就都做出了反應。不明所以的隋軍不等回援,就被裴仁基與王伯當左右夾擊,進而發生了大潰敗。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