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64章 入洛陽君臣執淚眼

自那日宮中失火,楊廣在西隔城凍了一宿後,便一直渾渾噩噩,難有清醒。

太醫們只說這是心火難去,卻又不敢開藥效太猛的方子。生怕一個不小心,再把眼前這病懨懨的皇帝給送走嘍,只敢以補藥維持。

結果本來只是風寒,隨著時間越拖越久,卻成重癥之勢。

宮中人心惶惶,朝臣私下串聯,以求後路。來護兒干脆把家都搬到了應天門上,親自坐鎮宮城。

但就在二月十八這天,皇帝卻突然醒了。精神大好,甚至還開了個短暫的小朝會。

並不是回光返照,而是因為一個人。

王世充到了。

很奇怪,大隋的老一代將領諸如來護兒、屈突通、樊子蓋等還未盡去。無論是戰功還是資歷,都甩王世充好幾條街。可偏偏在皇帝的心里,這些人加起來都沒一個小王來的踏實。

大抵還是因為後者更年輕,更具精力。又或者,楊廣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輕時候的影子卻不自知。

謙恭、守禮、忠君、仁義、勇猛……王世充總是能在上位者的面前恰到好處的表現出對方想看到的一面,恰如楊廣當年還是晉王之時。

如果老楊能反應過這茬來,準會馬上叫人殺了他。

這樣的人有多危險,他自己最清楚不過。

可惜人最難認清的便是自己,皇帝也不例外。比如眼下,還有些咳嗽的楊廣看著御案前痛哭流涕的憔悴漢子,越看越是順眼。

「臣聞听陛下受驚,夜不能寐,只恨不能守在陛下御前!臣,護駕來遲,臣死罪啊!」王世充跪在案前,額頭把地面砸得「咚咚」做響。

夜不能寐當然是扯,但自打收到消息那天就再沒洗過臉倒是真的。

眼下這位在大河上連吹了五天西北風的漢子,紅著雙眼,眼淚嘩嘩的流,鼻涕和口水全噴地上,看得一旁的小內侍眼角直抽搐。

楊廣倒是很感動,不顧病體,親自上前攙他起來。

「真是辛苦愛卿了!危難之際,只有愛卿千里勤王,朕心甚慰……」說到動情,皇帝陛下的眼眶竟也紅了起來。

「陛下安好,便是大隋之幸,臣之幸!」

王世充握著皇帝的手,也不知道有沒有把鼻涕擦到龍袍上。但隨即便換了語氣,咬牙切齒道︰「臣這便率軍去虎牢,便是喋血城頭? 也要將那亂臣賊子擒下,交由陛下發落!」

這便是他的聰明之處了? 當面從不越權,更不亂吹牛逼。

這話若是換成來護兒或是樊子蓋來說? 恐怕張嘴便是「臣去剁了裴仁基的狗頭」或是「殺了他全家」之類。

但裴仁基是正三品光祿大夫? 能處置他的只有皇帝。且獻俘御前,更能體現皇帝權威。

果然,听到他這話,楊廣更是感動不已,拉著他的手連連搖擺。

「卿之肝膽忠心? 朕亦知曉!」

小內侍已然快站不住了,正想著是不是找角落跪下跟著一起抹眼淚比較好。便在這時? 殿外腳步聲起? 翊衛引著裴矩等人到了。

「陛下!臣有罪? 請陛下將臣罷免收押,以安人心!」

裴矩和裴蘊一進門就跪了? 額頭觸地。那節奏和聲音? 比剛才的王世充還言詞懇切,把君臣兩人都看愣了。

鬧哪樣?

楊廣尋思著,這兩人也一把年紀了? 應該不至于學別人拍馬屁。所以……這是犯了事兒?

難不成前陣子那火是這倆老貨放的?

便在這時? 就听裴矩高喊道︰「那裴仁基倒行逆施? 人神共憤!其罪當誅!臣與此賊添為同族,罪責難逃,請陛下發落!」

一旁的裴蘊大抵覺得自己是無辜的,雖也跟著喊,但語氣卻不太情願。

沒辦法,誰讓他姓裴呢。

一同前來的虞世基、來護兒擦著兩人的邊繞了過去,自顧去給皇帝見禮,眼神都未曾斜一下。

這倆老貨這段時間沒少擺這姿勢,皇帝看不見就對皇後擺,他倆都見怪不怪了。

這邊楊廣心說,朕還以為出了多大的事兒呢,搞了半天就是怕被連累。便擺了擺手道︰「兩位愛卿快起來罷!朕非不辨事理之人,何曾行過株連之法?」

這倒是實話。

他在繼位之初修《大業律》,最先刪掉的便是大逆謀反等罪的連坐。他對臣子是苛刻不假,但若並非對方的過錯,也從來都不會遷怒。

這邊說著,還對一旁的內侍使眼色︰「還不快扶兩位閣老起來!」

「臣,謝陛下!陛下恩澤,無以為報!」

裴矩和裴蘊頓時做感恩涕零狀,楊廣卻已然拉著王世充轉身,同時吩咐內侍給眾人搬椅子,準備開會。

皇帝雖然清醒,但身子還是很虛,都沒離開過仁壽殿。所以大朝會是別想了,也就開個小會。

若按往常,一般開這種小會的都是內閣成員,或是皇帝寵臣。像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業五貴」,便是「小會議室」的常客。

但眼下宇文述已死,蘇威還在大理寺蹲著。雖然開會的還是五個人,卻有些物是人非的味道。

皇帝坐回龍椅,微微咳嗽兩聲,略有些唏噓。于是乎開口詢問的第一件事,卻和戰事無關。

「蘇威的案子,查的怎麼樣了?」

「回稟陛下!」

裴蘊沒想到第一件事就先問到了他頭上,剛挨上椅子的**趕忙抬起,拱手說道︰「自案發以來,臣與劉寺正提審調查,又派人尋訪故地,現已查實。蘇威在高陽郡主持選官時,枉顧朝廷制度,濫授官職,行賣官蠰爵之事。後又與突厥勾連,欲行不法。幸而陛下調他回京,未至于成。」

話音落下,一旁的裴矩、來護兒盡皆皺眉。

裴矩此前曾勸告他,楊廣本意並不想殺蘇威,讓他點到即止。裴蘊當時也答應了。

但眼下不知為何,明知道皇帝最恨的就是勾結外族,卻還把這盆髒水潑了過去,卻是有點上眼藥的意思了。

或許他覺得,此一時彼一時?

老蘇案發時,裴仁基還沒反叛,楊廣也沒這麼大氣性,未必能起殺心。可現在不同了,老楊抓不到裴仁基,沒準會把這氣撒到他頭上。

恰恰相反。

楊廣听到這話後,並沒出現什麼勃然大怒的表情,倒似有些發愣。過了好一會兒,才喟嘆一聲,問道︰「他可曾為己辯護,或是有什麼話要說給朕的嗎?」

裴蘊眨了眨眼,眼見皇帝拿錯了劇本,語氣便換了風格,小心翼翼道︰「那蘇威說,他侍奉陛下父子兩朝,自知罪該萬死,但還請陛下念他老邁昏聵,開釋則個。」

「確實是老邁了,朕何其忍斧鉞加身啊。」

或許是大病初愈,又或者是觸景生情,總之臨了,皇帝忽又記起蘇威以往種種的好來,便擺了擺手,對裴蘊道︰「罷職為民,叫他回家養老罷!」

「這……」

裴蘊還待愣神,卻是裴矩自旁邊抬腳悄悄踢了他一下,同時拱手道︰「陛下寬容,老臣欽佩萬分!」

「陛下仁義無雙……」

「老臣亦感同身受……」

其他人見狀也急忙拱手附和。楊廣苦笑搖頭,又咳嗽了兩聲,擺手道︰「罷了,莫要客套,朕有些乏了,撿緊要的說罷!」

不知為何,突厥入寇的消息一直沒傳到這邊,眼下緊要的事自然是虎牢關之戰。

張謹已然攻了六天,毫無進展不說還損兵折將。既然皇帝已開始好轉,來護兒便想著自己親去。

可就在這時,王世充說了一個情況,登時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臣下聞听虎牢生變,趕忙西進。行至清平時,正遇到率軍回師的楊太僕。太僕邀臣同渡黃河,入齊郡攻瓦崗後方。然臣心憂陛下安危,故而拒絕。不過臣離開清平時與楊太僕留了五艘戰船,足夠他渡河之用。想必此刻太僕已率十五萬大軍殺至齊郡了!」

王世充把楊義臣圍魏救趙的前因後果都說的明明白白,既沒添油加醋也沒過分吹捧,但未必安了什麼好心。

比如包括皇帝在內的眾人,在听說前面時還暗自點頭,心說楊義臣這招倒是挺高明的。可待听到後面,卻已然陰下臉來,默然不語。就連來護兒都微微皺眉。

要知道楊義臣離開洛陽東進時,麾下才不到兩萬軍隊。這才多久,就膨脹到十五萬了?他到底是去剿賊的,還是特麼去招安的?

「陛下!」

虞世基當即拱手站起,正要說什麼,楊廣卻已然捂嘴猛的咳嗽起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