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百七十一章 收購

本章為防盜章節。

這麼做很無奈,寫書這麼多年都沒防盜過。

因為士兵相信有許多書友並不清楚盜與不盜的區別,純粹只是看書。

我十年前看網文時就是這樣,對正版完全沒概念,看了許多盜版小說,後來才發現自己是在白嫖。

因為自己有這個經歷,所以對看盜有一定的理解,所以從寫書起就一直抱著隨意的態度。

看盜我不說什麼,看正版我感謝。

這也是我撲街這麼多年都沒防盜的原因。

但現在士兵全職了,兄弟們……

寫了十幾年的書全被封了。

現在就奔著這點訂閱養家糊口呢!現在這情況也不得不為五斗米折腰了。

希望書友們到支持下正版,碼字也不容易,訂閱一章只需幾分錢,卻是對士兵莫大的鼓勵和支持。

後續情節會從冷兵器轉折進入熱兵器,我想把這書寫成一部武器裝備發展史。

這其中需要查閱大量的資料,士兵不敢保證沒有失誤,但會盡量準確,這該物超所值吧。

求正版訂閱。

*******************

沈兵在這時代把東西發明出來是有思想覺悟的。

也就是只能盡量拉長技術擴散的時間而無法阻止。

沈兵沒想到的是……

原先他以為紡織技術之類的應該會更快的擴散至中原。

原因很簡單,中原是自己人,誰要是想來北地偷學技術根本不需要像匈奴那用家人為質。

甚至秦人要是當奸細被抓了都無法治罪……此時的秦律可沒有什麼《反不正當競爭法》保護商業機密。

另一方面,就是在北地工作的這些工匠都是自由的工匠,他們隨時可以不干也可以離開北地,接著就會把技術帶到中原各地擴散開。

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

這次行到泰山的路上,沈兵發現水車是多了,但大多都還處在原始舂米階段。

紡織作坊幾乎沒有,更別提火藥。

沈兵猜,紡織作坊或許是因為手工業者抗拒的原因︰若大批量紡織作坊出現,就意味著以紡布為生的手工業者全都要失業,所以這中間需要一個過程。

火藥則是因為中原內部已沒有戰爭需求。

沒有戰爭需求還發展火藥做什麼呢?

也許就是制成爆竹炸個響樂呵一下了。

同時嬴政也不希望火藥的制作在百姓中大規模擴散。

他便是連百姓手中有金屬、有錢都擔心其會造反,要把金屬和有錢人全集中到咸陽,又哪里會肯讓百姓制火藥。

北地需要制火藥那是奴。

而匈奴面對裝備有「霹靂火球」的秦軍卻有生死存亡的壓力,有很迫切的偷學的動力。

于是就出現此時詭異的一幕︰

北地的技術不是往中原方向而是匈奴方向擴散。

沈兵只能一面命令王賁徹察奸細,其中尤其是火藥作坊,另一面就帶著扶蘇匆匆往回趕……

原本沈兵還打算在中原各地「招商引資」一番。

畢竟此時的北地需要一批有經驗能起帶頭作用的作商人。

雲畋需要在北地統籌大局,不可能親自帶著商隊開往西域做買賣。

不過既然時間這麼緊迫那就再說了,而且這也算不上什麼大事。

因為商人的嗅覺總是最敏感的,有一天北地經商能有數十倍的利潤,沈兵相信到時不用他「招商」,各地商人都會自覺的蜂涌進北地。

日夜兼程十余天趕回九原。

正如之前所方,九原因礦物豐富且地理位置居中,是北地軍工生產的重心,火藥、新鐵作坊都集中在這里。

王賁皺著眉頭向沈兵報告道︰

「大將軍,火藥制法或已泄漏與匈奴知曉了。」

「匈奴手段了得,已有幾名奸細在我等排查之前逃走。」

「且這些奸細在火藥作坊務工已有些日子。」

沈兵無奈的點了點頭,他最關心的還是火藥。

因為冶鐵匈奴沒有基礎,紡織也沒條件……這其中尤其是紡織,那得學會種植苧麻。

如果匈奴學會種東西了,那還能叫游牧民族嗎?

那不就被田地綁在一個地方了嗎?

而且光、熱、水、土、地合適種植嗎?

但火藥就不一樣了,這東西可以直接用于戰場成級數的提高戰斗力,匈奴一直都在想方設法做到這一點,當然會克服困難實現。

沈兵不知道的是,此時冒頓正在為制火藥發愁。

他是得到了火藥的制法和配方沒錯,甚至奸細還帶了些原料展示在冒頓面前。

然而,冒頓卻被那些原料給晃了眼。

那什麼硝石、硫磺、桐油、干漆、麻茹……

冒頓連听都沒听過這些東西,哪里又會知道怎麼獲得?

不只是冒頓不懂,放眼整個匈奴都沒幾個人會懂……游牧民族以放牧為生,根本不需要知道作物生長規律,當然也不會去了解土質、礦物,更不需要研究氣候、天文,于是在知識與發現方面比農耕民族要簣乏得多。

此時突然面對這些硝石之類的東西,在冒頓眼里這些不就是土嗎?

硝石就是白色的土。

硫磺是黃色的土。

木炭是黑色的土。

這些土混在一塊就能成火藥?

來,我帳蓬下挖些土來試試……

解釋了老半天,冒頓才明白這些「土」可不是簡單的顏色會對就可以,而是要開礦挖出來的。

可這一望無際的草原到哪尋找這些礦去?

其實蒙古高原是礦產資源極為豐富的地方,許多礦探明的儲量居亞洲首位。

廣個告,【 \咪\咪\閱\讀\A\P\P \w\w\w\.\m\i\m\i\r\e\a\d\.\c\o\m 】真心不錯,值得裝個,畢竟書源多,書籍全,更新快!

但那是在現代擁有先進探礦設備時的情況,此時的匈奴對腳下這片土地的了解,只怕除了它會長草、長樹能養活牛羊之外就是一片空白了。

冒頓自言自語的說道︰

「這該如何是好?」

「若只知制法卻沒有原料,豈非還是受制于中原?」

想了想,冒頓就咬牙下令道︰

「先用牛羊毛皮換取原料。」

「再命人探礦,能探到多少便是多少!」

這探礦是用什麼人就不用說了,自然是被俘虜的秦人。

甚至冒頓還決定派人偷偷南下進入中原,然後花重金請采礦工匠北上到草原探礦。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