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九十三章 涅石

再往北走就進入太原郡地界。

沈兵有意在這里停留了一段時間。

在此停留不是為了別的……太原郡也就是現代山西省省會太原市。

一說到山西肯定就會聯想到這里的煤。

山西不但有煤,而且還有大量的、煤種齊全、煤質優良的中厚層煤,且埋藏淺十分適合露天開采。

因為山西有許多煤,且人們漸漸在生活中發現它可以燃燒,于是對煤已有初步利用,比如生火做飯之類的。

沈兵在太原停留就是為了打听煤情況。

不過當然不是沈兵親自打听,而是派出騎軍四處詢問。

只一個時辰的時間就有了結果。

王賁進帳來報道︰

「將軍,我等在城東尋到一戶人家,發現他們正是用石炭生火。」

「只不過他們將其稱作涅石。」

沈兵「哦」了一聲,暗道原來是稱作涅石,這名字倒也貼切,「涅」是染黑之意,涅石也就是黑色的石頭。

沈兵又問了聲︰

「可有問過哪有涅石?」

王賁回答︰

「晉山、賁門二山,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說著王賁就在地圖上指出這兩山的位置,沈兵點了點頭沒說什麼,然後就下令部隊繼續北上。

途中扶蘇有些奇怪的問了聲︰

「將軍為何途中打探涅石?此物有何妙用?」

沈兵回答︰

「公子可知我等此去北地,首重何事?」

扶蘇想了想,就回答道︰

「自是抵御匈奴。」

「可是以將軍之能,還會怕了那匈奴?」

沈兵搖了搖頭,回道︰

「今趟匈奴或與以往不同,公子不可輕敵。」

扶蘇奇道︰

「將軍何出此言?」

沈兵回答︰

「日前我問過那王柏和雷檜,從北地傳來的消息是去年北地極寒。」

「匈奴牛羊凍死凍傷無數。」

「如此一來……」

扶蘇「哦」了一聲︰

「如此一來匈奴便會大舉南下劫掠糧草以供補給?」

沈兵點頭道︰

「正是,尤其若李牧身死的消息傳至匈奴,而趙王嘉又放棄北地遷往代國……」

扶蘇聞言也慎重的點了點頭。

中原七國要說有能真正打敗匈奴的就只有李牧了,但現在李牧已死,匈奴又餓得眼冒金星,北地又空無一人,此時不取更待何時?

但扶蘇轉念一想,又問道︰

「可這與涅石又有何關系?」

沈兵只回答了兩個字︰

「冶鐵。」

扶蘇一臉懵。

他雖然知道冶鐵需要燃料也知道涅石可以燃燒,但冶鐵為什麼一定要涅石呢?木炭不行?

這也是這時代煤雖然有但卻一直沒有被重視的原因之一。

大家都像扶蘇這樣想,都在用木炭煉鐵,于是就有大量的煤被發現卻只是百姓自行開采用于做飯取暖。

另一個原因,就是有人試過用煤冶鐵,卻發現以煤冶鐵會產生更多的雜質使鐵的質量下降,于是棄用。

這種情況直到數百年後才有所轉變。

不過顯然,沈兵不會等到那時候。

繼續沿著黃河北上,總算是十余日後趕到了北地。

河套地區其實有三塊平原︰

一塊是在黃河「幾」字的一撇中部,一塊在第一個轉折處,還有一塊在第二轉折處。

這三塊地區分別被稱為「西套」、「後套」和「前套」。

沈兵的軍隊就駐守「後套」和「前套」以阻北面南下的匈奴。

其中主要是「前套」地區,因為「前套」直接連著雁門郡(今山西右玉縣南),是匈奴入侵中原的必經之地。

而「後套」往西,則是河西走廊,通過河西走廊就是不為中原所知的西域了。

所以古時的事有時還真說不清,中原與西域其實一直都有某種聯系,比如商人或難民在中原與西域來往。

然而這種來往十分稀少且僅限于民間,再加上道路難行又有匈奴阻隔,于是中原各國竟一度不知道有西域這片地區存在。

前來迎接的是個叫笳(ji )的軍候。

笳是一種管樂器,流行于塞北和西域,這個笳的父親就是一名樂手,給他起這名是希望其繼續其衣缽,誰想他居然成為一名秦軍軍官。

笳是王翦舊部,他所領的三千余名秦軍是之前王翦奉命來此疏通黃河時留下的,所以當然知道沈兵的大名。

他見到沈兵之後就趕忙帶著置下一干人等上前迎接,見到沈兵後就如釋重負的說道︰

「有將軍來援屬下就放心了。」

「這些日子總有匈奴小隊人馬前來試探,屬下三千余人守北地只怕力有未逮!」

沈兵點了點頭。

河套地區總面積有兩萬多平方公里,三千余人當然守不過來。

然而就算沈兵等一干人趕到了形勢也不容樂觀……沈兵置下的大梁軍、神武軍總兵不過一萬余人。

其中神武軍五千、大梁軍六千,再加上笳的三千秦軍,勉強只有一萬四千余人。

沈兵問著跟在王賁身後的王柏︰

「李牧將軍當初是如何守此北地?」

王柏一愣,然後就回答道︰

「將軍,當初李牧將軍卻是領兵十萬守北地。」

「經過數年經營後,已發展至二十萬北地精兵。」

「此二十萬兵分守前、後兩套。」

沈兵一時無語。

戰神李牧在此駐守還要二十萬人才能讓匈奴不敢來犯,而他卻只有區區一萬四千人。

更嚴重的還是趙王嘉在建立代國時還將一帶的百姓盡數遷走,留下的只是些沒有利用價值的老弱,于是沈兵擁有的僅僅只是兵士和一座空城。

廣個告,我最近在用的看書app,【 換源神器】書源多,書籍全,更新快!

唯一的好處,就是這一帶有許多原居民留下的房舍,秦軍不需再費力建造。

扶蘇見此情形就小聲自責道︰

「卻是扶蘇連累將軍了。」

「此地情形,趙高及李斯只怕早已知曉。」

「他們譴將軍前來其實是想借匈奴之力除掉扶蘇。」

沈兵覺得扶蘇說的有理。

因為笳肯定已經把這里的情況向嬴政報告過,所以趙高就是知情者。

嬴政或許是沒把匈奴這蠻夷當一回事。

但趙高和李斯卻知道事實並非如此。

于是一著借刀殺人之計就這麼橫空出世了。

沈兵卻鎮定的回答︰

「此時說這些也無濟于事,我等應抓緊備戰才對。」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