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二十五章 將計就計

關于陳城糧草,只有沈兵一人知曉真實情況。

誰讓駐陳城的兵都是大梁軍呢?

至于是不是謊報軍情……沈兵相信到時稍加解釋,楊端和也能理解。

其實站在楊端和的角度看,最重要的是能攻破汝陰防線,其它的都只是小節。

此時的楊端和以為糧草是真被燒了,只得下令全線撤軍。

另一面的項燕見秦軍撤退還模不著頭腦。

這秦軍明明已經解決補給線問題並在城外構築城寨,甚至連投石機都造好了,卻突然撤軍……

項燕首先想到的就是這是秦軍的陷阱,目的是誘使楚軍出戰。

因此項燕一直按兵不動看著秦軍撤退。

其實項燕不敢出戰還有另一個原因。

大凡追擊敵人要用戰車和騎兵,因為只有這兩兵種速度快能趕上敵軍餃尾追殺。

其中戰車對道路要求較高,稍崎嶇便不適合行駛。

騎兵則可以在各種地形上縱橫馳騁。

問題是……有黑甲軍在,騎兵戰車又如何敢去追敵?

一個不好,追敵不成自己反成了獵物,豈不鬧出個笑話?

再加上情況不明,于是謹慎的項燕便寧願在城內守著。

直到三個時辰後天色已入黑,才有人來飛報︰

「上將軍,昭氏使人來報,昌平君于陳城舉事燒毀秦軍大批糧草。」

「秦軍因此退兵。」

項燕騰的一下就從地上跳了起來,問︰

「此話當真?」

信使回答︰

「千真萬確,屬下見過昌平君。」

「隨行的還有三千余一同舉事的楚民,他們沿途搶了數十艘運糧船,順流而下進了楚境!」

項燕原本皺著的眉頭霎時就舒展開了︰

「好個昌平君,舉事正是時候。」

「真乃天助我大楚,秦軍命中該有此敗。」

「來人,傳令下去,馬上整兵追擊!」

楚軍牛角號一吹便連夜展開追擊。

不過說是追擊,卻是小心翼翼的尾隨著秦軍一路收復城寨。

尤其是白天,楚騎通常是確認主力已趕到時才敢上前……他們這是被黑甲軍給打怕了。

其實黑甲軍只有三千余人,這條自汝陰到城父的防線卻有兩百余里,任黑甲軍有三頭六臂也無法兼顧。

沈兵就在陶城等著。

陶城是秦軍補給上岸的地方,秦軍要保證自己的補給自然也要像來時一樣在沙河兩側退回。

否則若是河道被切斷那就不是撤退而是潰退了。

等了三天沈兵才等到楊端和。

這就是楊端和的穩重之處,撤退可不是像想像的那樣一溜煙掉頭跑。

若是這樣,就很容易被敵軍一路追殺毫無還手之力。

撤退應是組織成幾隊,然後互相掩護有條不紊的後撤,于是速度更慢時間自然也更久。

楊端和一見到沈兵便搖頭嘆道︰

「人算不如天算,誰又想到昌平君會在此時作亂叛秦!」

「這廝可恨,老夫卻是看走眼了。」

沈兵上前安慰道︰

「上將軍說的是,或許是楚國命不該亡。」

「不過屬下有一事稟報,上將軍……」

楊端和會意,便驅退了親衛,苦笑道︰

「難道你還有退敵之策?」

「如今這局面,只怕是神仙都難挽回敗局了。」

沈兵拱手道︰

「屬下以為並非如此。」

「如今形勢正對我軍有利,楚軍覆滅在即!」

楊端和不由奇道︰

「我軍糧草被燒,楚軍已全軍反攻,如何還對我軍有利?」

沈兵將一卷紙遞到楊端和面前,說道︰

「這是陳城守將王徨的密件。」

「他已按屬下之命,在糧倉被燒前就將糧草轉移至它處。」

楊端和的眼楮霎時就亮了起來︰

「這麼說來……糧草沒有被燒?」

沈兵回答︰

「沒有被燒。」

楊端和又問︰

「那為何又……」

下一秒楊端和臉上就露出了笑容,沖著沈兵頻頻點頭道︰

「妙,妙計!」

「假做糧草被燒引楚軍來追,此乃引蛇出洞也!」

頓了下,楊端和又震驚的望向沈兵︰

「你卻是早已猜到那昌平君會反了?」

沈兵回道︰

「正是,是以屬下才將計就計借此引楚兵來攻。」

沈兵沒有說他和昌平君之間的秘謀。

這可非同小可,萬一要是傳了出去或是昌平君到時反悔不降,沈兵就惹一身騷了。

楊端和感嘆道︰

「副將深謀遠慮讓老夫佩服。」

「老夫還道要在汝水攻上數月耗兵過半才能取勝。」

「不想副將早已設下連環妙計。」

「有副將在,楚軍哪還有不亡的道理!」

接著再一想,楊端和又皺起眉頭說道︰

「不過項燕那廝極為謹慎。」

「此次楚軍追擊只是遠遠跟著,我軍若是停下,只怕……」

沈兵知道楊端和擔心什麼。

像這種誘敵出城之計,其目的就是為了消滅敵人有生力量。

但要想消滅敵人有生力量首先得敵人冒進,只有冒進才有可能將其主力反包圍並大量殺傷。

然而項燕不僅沒有「冒進」反而十分謹慎,秦軍退一步他跟一步,再退一步再跟一步,而且還是擺好了防御態勢……

可想而知,只要秦軍一反攻,項燕就會帶兵狂退,甚至還會再次退到汝水防線,到時這引蛇出洞還不是白費?

不過沈兵當然也想到這一點,便指著地圖壓低聲音如此這般的跟楊端和說了一番。

楊端和是越听越心驚,暗道原來此戰全在沈兵計劃之中,他這個上將軍雖是指揮著二十余萬大軍統籌全局,但其實只是沈兵手中的一個棋子。

另一邊的項燕對此絲毫沒有察覺,他帶著部隊亦步亦趨的跟著秦軍收復楚地。

到了陶城,又兵分兩路沿河而上。

因為楚軍也需要沙河運送補給,是以這時就不再封河。

項燕心下暗自慶幸,今趟若不是那昌平君的神來一筆,此戰楚軍便是能守住汝水防線只怕也要陷入一番苦戰。

如今卻能這樣輕松取勝。

另一方面楚國貴族也因此更團結……至少目前是這樣,貴族已有十余萬兵在項燕手里,想再要回去就不是那麼容易了。

所以真可以說是楚國的國運使然了。

項燕沒想到的是,他這才剛剛踏入沈兵的陷阱。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