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七十九章 引蛇出洞

楊端和不傻,他也知道分析︰

如果楚軍的目的是長期佔領牽城牽制秦軍,那當然不可能只派一千水軍。

如果不可能只派一千水軍卻又只派了一千水軍……

那很明顯這便是引蛇出洞之計。

再往下細想︰這「蛇」又是哪條「蛇」呢?

當然就是沈兵的黑甲軍。

楊端和心下暗道一聲好險,那項燕分明就是想乘黑甲軍組建不久戰力不強將其扼殺在搖藍中。

好在自己適才沒有心急令黑甲軍出戰。

否則便中了項燕奸計了。

至時就算得沈兵提醒……他這主帥也要落了面子。

想了想,楊端和又皺眉問了聲︰

「若是如此,難道我軍不出戰任由楚軍佔了牽城不成?」

這的確是個難題。

能識破敵人的計謀是一回事,能否打敗敵人又是另一回事。

就比如現在,楚軍其實沒什麼風險,他水軍更強是明擺著的。

尷尬的是秦軍,他們對楚水軍一無所知。

黑甲軍出戰吧,也許就會被楚水軍圍殲。

黑甲軍不出戰吧,那就坐等楚軍鞏固牽城防御牽制秦軍。

于是便出戰不是、不出戰也不是。

想了想,沈兵就回答道︰

「將軍,且容屬下再準備半月。」

「半月之後黑甲軍便可出戰!」

楊端和想也不想就答應了,半個月不過十余天而已,秦軍沒什麼等不了的。

事實上,這情況更應該稍安勿燥而不是急于出戰。

因為楚軍已經佔領牽城且水勢未退,那麼秦軍就沒必要急。

反而是楚軍,因為想要「引蛇出洞」便會心焦如焚的盼著,再盼著……

楊端和很樂意這麼耍項燕一下。

果然,此時的項燕便是這心理。

項燕正在曹州坐鎮,此戰事關楚國生死大事,他項燕不敢疏忽。

正如之前項燕與楚王說的那樣,項燕的防御是從兩方面著手︰

一是在陳城布下重兵並封鎖汴河。

只要陳城不被秦軍攻陷便可保都城壽春不失。

另一方面就是曹州。

曹州護著陳城的右翼。

要保陳城不失就必守曹州,要守曹州又必佔牽城。

所以曹州的地理位置雖沒有陳城重要,但戰略地位卻在陳城之上。

于是項燕只派部將去陳城經營,自己則帶五萬步兵、一萬水軍趕卦曹州。

五萬步兵是用來守牽城的。

一萬水軍則是用于殲滅秦水軍。

項燕知道秦水軍不過三千人。

那他用訓練有素的一萬水軍打這三千人還不是手到擒來?即便秦水軍有車輪戰船也是如此。

項燕甚至連兵力都分配好了︰

一千水軍佔領牽城引來秦軍,兩千水軍埋伏在下游斷其邯鄲逃路,兩千水軍埋伏在上游斷其大梁退路。

再有三千水軍為主力埋伏在曹州城外,只待秦水軍一來便正面進攻。

另兩千水軍布設在左右兩側為策應。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卻左等右等就是等不到秦水軍。

項燕在帥府內走來走去就郁悶不已︰

這又是什麼情況?

秦水軍不是有車輪戰船嗎?

不是其進如飛嗎?

那秦水軍不應該很容易被引出來嗎?

也難怪項燕會這麼想。

項燕對沈兵做過一番調查,知道沈兵在半年內便由一名砲師操士「蹭蹭」的升到校尉,爵位也到了官大夫。

若是換作別人,短時間內就有這成就且還制出並裝備了其進如飛的「車輪戰船」,那還不飄飄然目空一切?!

再加上眼前又有一個這麼好的魚餌︰一千楚國水軍。

這正好是練兵表現的時候,此時不出戰更待何時?

項燕又哪里會想到這沈兵怕死著呢。

沈兵所做的一切其實都是想保命,升高也好、晉爵也好,都是為保命這一個終級目標。

若是保不住性命,一切都毫無意義。

其實也的確沒有意義,命都沒了還要其它的做什麼?

只是許多人在的驅使下看不明白這點罷了。

白起如是,李牧如是,王翦也如是……

沈兵不同,他明白這一點,所以當然不著急出戰。

這項燕卻是越等越焦燥。

原因是有了上次被水淹的經歷後,項燕對沈兵又恨又怕。

恨,是因為十余萬大軍被沈兵這麼一淹就灰飛煙滅,就連他自己也是死里逃生狼狽不堪。

怕,則是項燕原本以為大梁之戰已必勝無疑,接著的形勢就是聯合各國殘軍反攻秦國,雖不敢說全面取勝,但至少能與秦分庭抗禮。

哪里想到突然來了波洪水……

唉!

項燕重重的嘆了口氣。

這沈兵如何就能想到破冰放水之計?

這給項燕留下了心理陰影且打擊了他必勝的信心。

這陰影只有殺了沈兵才能抹除,信心也只有在沈兵死後才能恢復。

因此項燕才欲除之而後快。

想了想,項燕就對親衛下令道︰

「命令水軍,加快運送糧草、物資,加緊在牽城構築工事!」

親衛應了聲就下去傳令。

如果這條魚不上鉤,那麼就干脆擺出要在牽城長期駐守的姿態,看你還能怎麼著?!

然而秦軍方面還是沒動靜。

正在項燕疑惑時,突有一天就見親衛來報︰

「將軍,秦軍自大梁來攻。」

項燕大喜,蹭的一下就站了起來,問︰

「可是車輪戰船?有多少艘?」

親衛回答︰

「正是車輪戰船,有百余艘!」

項燕暗道一聲好,總算是將這廝逼出來了。

百余艘戰船,以每艘25人計少說也有兩千余人,也就是說秦水軍這是傾巢而出。

項燕沒有遲疑,下令道︰

「傳令下去,準備迎敵!」

「此番定要讓那秦軍有來無回!」

親衛應了聲,就出帳傳令。

項燕在帳內來回走了幾步,想想又不放心,干脆帶著親衛趕往戰場親臨指揮。

項燕將指揮部設在黃河東岸的一座山上。

此處可以俯瞰遠眺河對面的牽城。

不多時就見上百艘掛著黑旗的秦軍戰船順流而至,依稀可見其兩側車輪擊水,確定是車輪戰船無誤。

項燕對照了下地圖,見其已過了第一道埋伏進入楚軍包圍圈,心里懸著的大石便放下一半。

暗道今趟沈兵這廝便是神仙也難逃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