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部 逐鹿亞洲 第413章 平穩過渡

對于皇每次回京之後都會有新動作,朝中文武百官也早已習慣。加回京以後,朱朝陽就從朱顯波那里領到了任務,各部尚也大致了解到皇記下來要干什麼。

對于繼續修建鏈接各行省之間的大道,在京的官員們基本和地方官員達成了以一致,因為明眼人都能看出來官道對于沿途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當然也有人看到了修建大道對于朝廷掌控地方的微妙作用。

而對于海軍預算,大部分人只是提倡例行節約,畢竟目前國庫收入有一般分就是靠海外貿易所的,沒有海軍的強大,這些收入在以前是不能的。

但是在波斯和澳洲的援助問題,朝中官員還是暴露了他們的局限性。

畢竟波斯是異族,澳洲就更加無利可圖。

「朕親自去過這兩個地方,波斯地處亞歐大陸之間,如果大明能和波斯建立良好的盟關系。今後波斯就會成為大明與歐洲人爭斗的最前線。而且印度大陸還有莫臥兒在,奧朗則布也不是善類。因此扶持波斯十分必要。可能我們會損失一些銀兩,但可能得到的是當地民眾和官員的擁護。

將來發生戰事,說不定大明還能實現就地征兵,補給。這樣的買賣一定不會虧。而且我們投資的大部分區域只是停留在沿海貿易港口附近,發展了當地經濟,對我們的餓貿易量也會增加。

澳洲則是一塊待開發的地區,這塊大陸的跨度很大,和大明能夠形成互補,將來我們甚至可以在那里設置行省,遇到災害年份,對于那些流離失所的民眾,一個建設好的澳洲無疑是最好的去處。當然還有一個值得大明投資的問題就是,澳洲的銻礦資源可能比大明大明本土還要豐富。

在這些利益面前,朕相信諸位一定會有思考。總之大力發展海軍是既定目標,但對于本土以外的援助肯定還是要有選擇性的,目前看來波斯和澳洲是值得的,不過朕今天不想就定下啦援助額度。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朕希望禮部、戶部和兵部都派員參加兩地的考察,回國後擬定一個長期的援助方案出來。」

對于這樣的決定,文武百官也不好反對,皇說他自己去過,覺得很有必要,還要繼續派人去考察,必要不必要還是等回來的人再說。

「另外,鑒于目前大明控制的海域不斷增加,朕決定成立專門的海外通商貿易部,獨立于先前各部委。→鄭泰擔任尚一職,下設三個貿易隊,分別在東亞、東南亞和南亞代表朝廷從事貿易活動。

貿易隊的規模每支貿易隊不得低于一萬料的排水量,貿易船只可以先行使用以前的貿易隊船只,新型的貿易商船安排在廣州生產,每船配備一門武裝大炮和十桿步槍。每個艦隊配錦衣衛五名、監察御史台御史三名。

今後貿易隊的數量和編制由海貿部擬定。務必發揮資金和船只優勢,增加朝廷收入。真正的靠海養海的目的能不能實現,貿易隊的成績只得期待。」

對于成立專門的貿易部門,其實朱顯波早就跟這些警官們打過招呼,成立東印度公司當初的想法就是利用公司模式大力發展該區域的貿易,如今南亞海域基本平定,組建三支差不多分量的貿易隊,相當于國家投資三個公司運作。

當然組建一個新的部門和選出三個貿易隊的指揮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過這一次,朱顯波讓大家感到了意外,因為每一個艦隊的總指揮都不是科班出身,也不是久經海浪的海軍將才,而是朱朝陽推薦的三名大太監。

經過這些年的觀察,朱顯波意識到,雖然歷朝歷代有無數閹黨亂政,但是總體,其實閹黨對于皇室的忠誠度最高。因為他們沒有家族背景的支持,要依附皇權之,因此閹黨可能會亂政,但是絕對不會反政,這也許就是先祖們信任鄭和的原因所在。

對于這樣一個安排,鄭泰心中其實也深感安慰,等于鄭氏對明廷的效忠得到了認可。自己貴為一部長官,自然要更加努力替君分憂。

當然朱顯波也不擔心這些太監的控制能力,在後宮這個大染缸出來的人才,對付幾個漁民和海軍將士還是綽綽有余的,只有鄭泰能夠擺平他那些部下,三支、五支貿易隊都會陸續建立起來。

當然朱顯波最主要的不是擔心這些貿易隊賺不到錢,而是賺多賺少的問題。清一色的外行領導內行,剛開始是會有問題,但是隨著隊伍的磨合,這樣的隊伍內部集體腐化的可能性也許是最低的。

尤其是三個指揮官,他們需要的財富遠沒有普通的家族人家出身的官員需要的多。喂飽一頭羊比一頭象,剩下的東西肯定有區別。

當然朱顯波還有另外一個意圖,就是希望文武百官們知道政局的平衡性。不管你什麼流派,也不管改革進行到哪一步,皇室維持權力的均衡貫穿始終。

而朱朝陽在文武百官中的地位又得到了鞏固,當然今後宮中的宮女和太監們看他的顏色可能都會兩樣了。

安排好外貿部的事情,朱顯波又將工商司從戶部獨立,成立專門類似于工商稅務一體化的專業部門,專門負責管轄本土各類工礦企業和貿易船隊的登記、管理和繳稅事宜。

總之一切都以發展經濟和完善制度為基礎。

一個月後工商部也正式成立,肩負扶持工商業的發展和賦稅的征收工作。

安排好預算和兩個新建部門的人事的人事工走後,朱顯波又開始加大各部門的工作督查。

張蕾也從廬山返回,中途還轉到去了趟華山,一無所獲。

回京京城的張蕾找朱顯波交了幾頓公糧算是暫時安靜下來。

而讓朱顯波擔心的事情還是不少,西伯利亞的邊界線經常會遭到俄羅斯人的騷擾。很顯然,在沒有了大明這個勁敵的威脅之後,沙皇對于東部領土的控制還不是不夠強悍。

好在鎮守西伯利亞的是吳三桂,朱顯波給他的核心任務就是沿貝加爾湖發展城市群落,將農田和城鎮連篇,構成一條防御線。在此之西,派出巡邏不多和那些企圖搗亂的俄羅斯刁民玩貓捉老鼠的游戲,只要不讓他們在邊境線長期定居,西伯利亞就是安全的。

大致各部政務督促一輪之後,朱顯波繼續找來朱朝陽。

「明年開始實行嚴格的輪換制度,包括各行省布政使和總兵,最低四年一次大輪換。不允許同一官員在相鄰的兩個省份連任。」朱顯波不是不信任自己的臣子,而是不想給臣子們犯錯誤的機會。「對于那些總督,比如新疆和西伯利亞等特殊省份,采取特殊辦法。」

「父皇,兒臣以為三大艦隊指揮應該和當地港口的行政長官分離,艦隊支單純負責攻伐和海巡防,港口的管理和建設應該交給文官去做。」

「嗯,這個可以考慮,只是戰時節制問題,艦隊的補給都要有明確的責任劃分。你先物色一批文官,送到海軍去鍛煉鍛煉。最終還是要將我們大明控制的貿易線的港口好好建設起來。」

其實朱顯波在南亞的時候也不是沒考慮過這個問題,只是大明的攻伐速度過快,治理恩彩明顯跟不,而且各個港口之間的發展也必須做出選擇。

不是所有的港口都能建設造船廠,有些港口甚至連商船都不能造。

時間過得很快,波斯也有消息傳來,伍丁終于被波斯王室承認,大祭司的繼承人給予正名。不過其中的故事也遠非朱顯波能想象。

波斯王室和大祭司家族共同打造了一個奇跡。

一個大明皇從荷蘭軍營中救出露西亞的奇跡,當然這位皇簡裝帶隨從吃了不少苦頭,救出露西亞之後,幾人又在躲避戰火的道路滯留數日,後來回到了赫姆茲剛。

露西亞與大明皇日久生情,產生了感情,才有了露西亞懷孕的事實。而且露西亞向家族和皇室起誓,等產下孩子後悉心撫養,終生不再嫁。

原來,伍丁成了露西亞,終生不嫁,好一個痴情女子,好在他月復中有子,大祭司和波斯王室也不會逼她再嫁。這個秘密,一般人是不會知道了,知道的人除了阿古麗和朱顯波,其他的人只怕閑雜人等已經被滅口。

這樣一來,大祭司家族的地位保住了,波斯皇室也不需要費心思遴選新的繼承者。那些對波斯王室有反對意見的人也找不到借口了,因為他們大部分人不認識露西亞,更沒有見過伍丁。因此伍丁成為露西亞,這個事實很順利成章。除非荷蘭人再將露西亞送回波斯,那樣,只怕全波斯人都不會再相信可恩的荷蘭人了。

最重要的是伍丁肚子里的屬于朱顯波的孩子終于保住了,只是苦了伍丁,一個女人在伊斯蘭世界里,年紀還這麼輕,要終生不嫁,今後的路會有多苦啊。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