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部 逐鹿亞洲 第411章 回京教子

由于朱朝陽的日漸成熟,加朝中各部分工明確,朱顯波再次回到京城,倒是沒有發現什麼異常情況,在朱丹等人的規勸之下,朱朝陽盡量尊重朝中個老臣子們的意見,遇到難以決斷的也會主動請示周濤。

差不多半年時間,最好的消息就是京廣大路,京城到隨州,廣州到長沙兩段已經能夠雙向通行六駕馬車,和後世的告訴公路差不多,朱顯波和阿古麗已經隨行人員從廣州下船後就乘車北,中間就過長江下過馬車,黃河都有渡橋直通。

這樣一條高速公路最明顯的效果就是帶動了沿岸經濟發展,尤其是京城到隨著一線,比起早幾年明顯路邊的村落新添不少新房子,一些人口密集的城鎮也開始繁榮。

這也是朱顯波希望看到的,高速公路越發達,經濟、商貿越發達,各地方的忠誠度也會相應增加,國家用于國防和治安方面的費用反而要減少不少。各封疆大吏就是想有異心,也要掂量掂量了,從京城大營到河南布政使不過一兩日,就算到湖廣邊遠地區,十日之內度能趕到。

當然朱顯波需要將這種長遠的規劃遺傳下去,回京之後除了安排人給阿古麗安排住所和冊封儀式之外,首先就是召見朱朝陽,听取他主政這半年來的一些情況,和朱朝陽自己的一些想法。

「父皇,這半年來國庫除了正常的開支外,還節約有一千三百多萬銀元。陝西和雲南發生了局部旱災,兒臣都已經按照大臣們的奏章組織救災和下撥救災款,並且免除了當地今年的賦稅。」

「嗯,做的不錯。其他的呢?」

「西伯利亞方面希望朝廷能加大移民力度,那邊人眼實在是太稀少了。另外陝西、四川布政使聯名表,希望朝廷能早日開工修建川陝大道。微臣讓人做過初步預算,開銷太大,暫時沒有回復。

另外全國範圍內進行了一次人口普查,比次增加約三十萬戶,其中壯丁約六十萬人。另有三萬流民被編入當地戶籍就地工礦局安置。

另外湖廣和四川、雲南等省份希望朝廷能加大支持力度在當地開設工礦。」

「這些主要問題,你這段時間梳理下,到時候父皇與你一起處理。關于修建川陝大道和增設工礦局的問題你是怎麼看的?」

「兒臣以為,大道修築雖然耗費巨大,但是對于改善民生

,發展當地經濟的作用還是非常明顯的,只要朝廷能夠支撐,應該早做打算。至于工礦局,應該以當地經濟發展程度想匹配,目前來看雲南、四川不具備這種條件,礦產開采出來需要外運不方便,本地成品又消耗不掉。」

「你能看得這麼遠,說明這段時間還是有進步的。其實父皇的未來規劃就是海陸並進,在本土就是要大力發展商貿,修建鏈接各行省的大道不能停,這是為了改善民生,也是為了加強中央的集權能力。試想下,如果京陝大道全通,加川陝大道,那麼我大明西南方就不會有邊患之憂。

不過眼下有更要緊的事情要做,就是控制海各貿易線,從海賺回來大量的錢財才能足夠支撐修建和維護鏈接各省的大道。

看起來是先投資海軍,其實是為了大明的長治久安,所以這一點,你不好和那些老臣子們一樣短見。在海軍的發展方面堅決不能動搖。」

「兒臣謹遵父皇教誨。」朱朝陽這半年多應該算是體會到了主政的困難了,原來想處理好大小事務,並不是想象中的那麼容易,尤其是朱朝陽的母親不是皇後,他的壓力自然要大得多,生怕有什麼差錯被臣子們記在心里,等父皇回來一並表。

「父皇想在各部意外,設立個類似于監察院和御史台的機構,增加一些人數,不過權力更大一些,甚至能參與各部長官的人選決策,你看如何?」朱顯波知道自己的兒子暫時是理解不了議會制和總統制了,只得慢慢灌輸。

「如此一來,是皇權至還是那個決策機構至?將來在官員升遷和人事安排會不會和吏部有沖突,甚至削弱皇室的權威啊?」

「這也是歷史進步的需要,皇室想要長遠的維護權威,就必須放下部分權利,讓更多才華的人參與到國家大政方針的決策中來,這樣也避免了皇室固步自封和不受約束。我大明出現昏君的機會就會大大下降。」

「……」朱朝陽有這樣那樣的擔心,也是正常,但仔細想想,畢竟現在還是父皇當政,父皇如此英明之人,應該不是心血來潮,一時也不知道如何反駁是好。

「你要自己想想父皇的話,說不定那天父皇就帶著幾位愛妃雲游去,當太皇了。」

「父皇正當壯年,兒臣也盼著跟著父皇多學學治國本領呢。」

「說道治國本領,父皇像你這麼大的時候,確實是有點困難,那像你這麼好的基礎,父皇當年是兄傳弟,許多兄弟、長輩都盼著父皇的位置呢。他們只想到皇位的尊貴,不知道這寶座坐得有多麼艱辛啊。不過,朝陽,你要記住,父皇當年對家族兄弟和那些覬覦大位的長輩們可從來沒有下過狠手。

父皇希望你即位以後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都要善待皇室宗親,尤其是你的弟妹們。也許他們當中有些人受朝中大臣或者外戚的蠱惑,心存幻想,但你要作為長兄,拿出你的氣度來。不管他們如何對你,你要在捍衛自己權威的同時,盡量避免對親人下手。」

「兒臣明白,兒臣在幾個兄弟當中並不是最出色的,父皇立長也是為了皇家安寧和社稷安危。朝陽一定努力向先賢學習。遠的不說,父皇就是兒臣的榜樣,有父皇在,兒臣永遠會謙虛的學習,學些在學習。等到父皇百年之後如果能夠將大位傳給兒臣,兒臣一定遵循父皇的遠景規劃。

制霸四海,造福大明。這是父皇的宏願,也是兒臣一輩子努力的方向。」

「嗯,你能如此想,說明你母妃等人也有努力。記住唐太宗的那個典故,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今後在處理政務時,除了要明察秋毫之外,也要學習運用一些手段和手腕。朝中有些老臣子雖然忠于父皇,但並不等于一定支持你。這就需要你平日里積累。

當然如果遇到一些老頑固,也不能一概予以壓制,那樣反而影響你的威望。朝中百官,志同道合者,辯而親之;道不同者,敬而遠之。但切不可以以為親小人,遠賢臣,巧妙之處就在于一個辯字和敬字。對于自己親信,一點要有個深刻的人事,辨明真偽。

而對于那些暫時還無法附和自己的賢臣,要保持必要的敬畏,但不能遠到讓他們心寒甚至離去。一個人事斷然治理不了天下的,一團和氣也斷然治理不好天下的。

忠言逆耳這樣的道理歷代君王都懂,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寥寥無幾。你能做到時刻提醒自己,偶爾听進去一些也算是天下之福,大明之幸。」朱顯波讀過後世聖賢和古代歷史,知道大部分人事做不到的,尤其是九五之尊。一個皇的成就,大部分在太即位之前就已經決定了。

他現在也不指望朱朝陽能夠全部听進去,但總嘮叨總比從來不說的強。朱朝陽以前嗜武,現在看起來還是對做一代明君有興趣。得找個人好好幫幫他,太早的主政不一定是好事啊。

當然如果朱顯波能活到一百歲,他想現在就進行政體改革,但這個世代實行社會主義、共產主義自然不現實。能夠建立西方那樣的貴族元老院和英國那樣的議會也不是一朝一夕的。能夠為後代君王設置些限制措施,讓大明領先全球進入資產階級革命也算是萬幸了。

當然朱顯波也越來越感覺到和朱朝陽長期相處的重要性了,畢竟兒子剛成年,也沒有經歷過大風浪。很多時候自然而然的就是拿父皇做榜樣。

「父皇以前對于關心的有點少,今後父皇在京期間,你有什麼事情提前稟告下,想來就來,事無巨細,父皇盡量和你一起商量,哪怕是你家里那位和鬧脾氣了,父皇也能幫你出主意哦。」

「兒臣一定常來。」說到家中那位,朱朝陽還是真實沒少好辦法,自己如今只是儲君,自然不能大選四方,而李自成又是朝中重臣,李薇月雖然算大家閨秀,但明顯沒有準備好和眾多美女分享一個男人。

「嗯,另外父皇這次去了波斯和澳洲,感觸頗多。大明老百姓和這些地方比起來還是要強很多。今後大明在外交也可能需要做出一些表率來,比如為當地修建基礎設施,只有當地的經濟繁榮了,大明才能從海外貿易中得到更多的利益。

所以在後面的預算中,關于援助澳洲和波斯的問題,你替父皇把把關。要不失大明威望,也不能超額,當然重要的是落到實處。」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