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部 逐鹿亞洲 第304章 以退為進

「啟稟皇,根據微車這些年的觀察,朝中大臣們這些年一直在為立儲之事暗中較勁,尤其是每次皇出征或微服出行時,這種爭斗就更加明顯。

目前看來徐相比較欣賞二皇子朝光,副相王大人很自然力挺四皇子,兵部尚劉大人則熱衷于五皇子。目前除了副相王大人動作比較明顯外,其余群臣還是支持漢王殿下的居多。」

「這其中也包括你。」朱顯波看似漫不經心的問道。

「皇恕罪,皇儲之事關系到社稷安危,臣等身為朝中大臣豈能置身事外。當然也不能像王相一樣,在皇沒有明確旨意之前就純純欲動。」

「他也是在為社稷著想,只不過私利多了一些。依據你掌握的情況來看,王承恩會放棄自己的立場轉而支持漢王嗎?」

「王相一向為人低調執著,最近這段時間以來卻大勢為四皇子造勢,只怕他不肯輕易放棄自己的立場。」

「那你就要多費心了,朕已經詔令漢王即刻回京,不久朕就要冊封皇儲,這段時間不能讓王承恩鬧出事情來。也要讓錦衣衛像守衛皇宮,守衛朕一樣,不得讓漢王殿下再受到任何傷害。」

「皇請放心,微臣一定完成皇交給微臣的任務。」

通過邢強的暗中調查,朱顯波知道了王拓是傾向于支持朱朝陽做皇儲,那麼朱朝陽的安危交給錦衣衛也是可以放心的。不過朱顯波並不想立即冊封皇儲,眼下自己在皇宮內外已經放出話去。接下來就要看看這後宮的娘娘們和群眾大臣們怎麼做了。

盡管朱顯波是強勢的皇帝,但在立儲的問題,朱顯波希望後宮娘娘們和那些不看好朱朝陽的大臣們有一個緩沖階段。

當然自己也年輕,有時間找機會鍛煉小朱朝陽也是個好辦法。不然偌大的大明朝交給一個溫室的花朵,雖然朝中大臣們可能一如既往的忠心耿耿,但那些臨近的番邦就不見得會繼續買大明的賬。

1646年臘月初一,朱顯波收到了滯留在廣州的柳春燕的快馬來信。說是廣州和南海艦隊不給力,準備不充分,年前出行困難重重。朱顯波明白,準備是一方面,但是主要還是這丫頭明顯是耐不住寂寞了,想朱顯波了。但自己又有言在先,不想進宮,要先周游世界。

眼看馬要過年了,朱顯波就算再喜歡柳春燕這丫頭,也不能拋下整個後宮和滿朝文武。一個六品女官員一起周游世界,這是一個近乎瘋狂的舉動。朱顯波是皇,而且眼下是立儲的關鍵階段。朱顯波分得清輕重。

當然美女也需要安慰,朱顯波只得先安慰柳春燕,讓其先行回京過年,並允諾在開春之後,選擇適當的時機,朱顯波自己將帶隊出游澳洲。皇這樣的承諾要是換做一般的明代女人大凡都會當做皇給自己的台階,而不去深究,但是柳春燕信了,她知道,朱顯波也有這種沖動。

大明想稱霸世界除了扼守住印度洋和馬六甲海峽這個東西方通道之外,趁著西方列強沒來得及插足之前,在澳洲甚至新大陸布局。皇親自去考察澳洲也是有可能的。

安慰好柳春燕,遠在馬六甲的朱朝陽也趕回了京城。

朱朝眼的突然回京顯然打亂了王承恩等人的計劃,雖然他在朝廷里勢力不小,但是畢竟這皇年富力強正當年,控制力也十分強悍。想要扶持朱朝封立儲只怕暫時是不大現實了,只得打定主意讓皇延遲立儲。

臘月初八,朱朝陽回京後的第一次朝會。太和殿照例站滿了在京的文武百官。

王永勝照例往龍椅旁邊一站,扯開嗓子大喊︰「有本早奏,無事退朝!」

「啟稟皇,微臣王承恩有本要奏。」

朱顯波沒想到這個時候王承恩要奏什麼,平時國內大小事務都有政務院各部按部就班的處理著。只見王承恩從文官隊列中緩緩走出來到朝堂中央,朝著朱顯波深深一鞠躬。

「微臣最近听聞有人蠱惑皇早立儲君,微臣以為大大不妥。吾皇年富力強,正當年輕時,此時慫恿皇立儲實為對皇大不敬,請皇將進諫之人之罪。二者,皇諸位皇子當中,僅有漢王殿下一人成年,而立儲是選賢任能,事關社稷,請皇為大明江山著想,等到諸位皇子再稍微年長一些,再進行選拔委以重任……」

本來王承恩要想里朱朝封為儲君,這在朱顯波和朝中大臣們看來也不算什麼違例之舉。但是今日卻莫名其妙的站出來諫阻皇立儲。這讓滿朝文武對王承恩大為不滿,這人自私一點不可怕,但是眼看自己沒勝算就毫無原則,可不算一個副相和國丈所為。

王拓和朱朝陽站在堂下臉色十分難看,尤其是朱朝陽。他從自己母妃朱丹和王拓那里都得到了證實,皇召回自己就是準備立他為儲君,這皇還沒說話,王承恩就跳了出來。

徐光啟和劉立洋也沒想到,盡管他們知道朱朝陽回京絕不是偶然的。今日朝會皇八成會討論此事,作為忠誠他們打算當著滿朝文武光明磊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如果皇堅持己見,這兩人只怕很快就會遵從聖意,但是王承恩這麼一鬧,兩個人也愣在那里不知道怎麼辦。

朱顯波看了看堂下,無人說話。顯然是被王承恩打亂了計劃。

良久,王拓出班。

「啟稟皇,王大人此言差矣。儲君關系社稷安危,吾皇雖英武神明,但為了早日斷了某些人的邪念,避免朝中大臣分裂,減少內耗,臣建議吾皇盡早冊立儲君以安天下!」

針尖對麥芒,王拓反應過來之後寸步不讓。

「皇,立儲是國之大事不宜草率。況且皇與朝廷下都決意進軍印度,這個時候應該集中精力籌劃。另外幾位皇子尚未成年,良莠不分,皇如若匆忙立儲只怕對諸位皇子不公平。」王承恩繼續據理抗爭。他也知道現在如果不能勸阻皇暫緩立儲,那麼朱朝封就徹底沒機會了。為了自己的女兒、外孫,也為了自己,王承恩要博一次。

「皇……」王拓早已臉紅脖子粗了,正準備繼續和王承恩辯論。

「兩位愛卿暫且退下,朕自由主張!」好久沒看到群臣們如此相爭了,朱顯波也不適應。自登基以來,朱顯波厲行改革,重用新人,也沒見朝堂有如此各執一詞的分裂,再讓兩人繼續爭辯下去,對其他文武百官也是一種煎熬。

「徐大人,劉大人,諸位愛卿……漢王已經成年,曾經跟隨姚啟聖西征俄羅斯,也曾入水師鍛煉多時,雖不能說精通兵法,但對我大明軍隊建制應該算是有了初步的了解……」朱顯波放慢了語速,抬頭看了看堂下眾位大臣。

只見王拓開始面露微笑,而王承恩卻氣鼓鼓的站在徐光啟後面欲言又止,好不郁悶。

「朕想讓漢王到兵部接受鍛煉,從即日起擔任兵部右侍郎。」

「嘶……」堂下不少人倒吸一口涼氣,所有人都沒想到皇既不正面回到王承恩,也不反駁王拓。王承恩開始臉閃過一絲微笑,緊接著就僵住了。

在朝廷這些京官們心里,皇遲遲不派空缺,這兵部右侍郎原本是李自成調任九州總督之後,給姚啟聖、唐寧波等人預留的。

但是以大皇子、漢王的身份出任個三品侍郎並不過份,但是幾個大臣們很快就覺察到了皇的用意。要說朝中勢力,劉立洋雖然比徐光啟、王承恩官階稍低,但身居兵部多年軍中將領和各地總兵大部分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皇如今讓漢王殿下去兵部。

最重要的一個目的恐怕是要劉立洋對其加以教,繼而成為下級、師徒。現有王拓支持,外有李自成的這個岳父,如果再得到劉立洋的支持,那朱朝陽的太子之位,就沒人能也估計沒人敢偷覷了。這一步棋比直接冊封要來的穩妥得多,看起來是以退為進,實則穩打穩扎。

王承恩沒想到,王拓更沒想到。劉立洋也郁悶了,原本看重與張蕾的師徒之情,想在立儲的問題幫她一把。如今皇把漢王這個包袱甩給自己,不但不給自己表明立場的機會。還將燙手的山芋交給了兵部,想不得罪王承恩也不可能了。

朱朝陽自己也沒想到,原本以為朝堂之會商議立儲之事。王承恩雖然帶頭勸阻,但只要皇下定決心,自己有王拓的支持,今後再在朝中拉攏幾個重臣,就不用擔心王承恩了。

不過去兵部也是個好事,朱朝陽喜歡軍營,兵部雖不能直接領兵在外,但總算能經常和軍隊打交道。更重要的是兵部侍郎可不是小官,是大明帝國的參謀總長。朱朝陽雖然沒听那位太祖說過︰「槍桿子里出政權」。但也知道軍隊的重要性,尤其是對保證自己的儲君位置的重要性。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