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部 逐鹿亞洲 第285章 拯救莫臥兒

其實憑著朱顯波及其匱乏的歷史知識,是無法知曉17世紀中葉的印度大地上到底發生著什麼。大明朝廷也並不流行印度的說法,只是因為南靠印度洋,加上皇上朱顯波時常嘴里掛著印度二字。而朱顯波好在有電腦,還是邢強帶來的新電腦,萬能的電腦告訴朱顯波,此時的印度大陸正處在莫臥兒帝國。于是朱顯波抓緊時間給他得朝廷大臣們補起課來︰

「目前的印度屬于伊斯蘭時期,伊斯蘭對印度的真正征服開始于大約六百年前世紀,是由中亞的突厥人進行的。伽色尼王朝的蘇丹馬茂德入侵印度12次以上,在北印度造成嚴重破壞。伽色尼王朝在中亞的領土後來被其位于阿富汗的原附庸廓爾王朝吞並。

廓爾王朝的統治者穆伊茲-烏德-丁•穆罕默德第二次德賴戰役中決定性地擊敗了兆漢人;他留在印度的總督(出身奴隸)顧特卜-烏德-丁•艾伯克于後來采用蘇丹頭餃統治被穆斯林征服的北印度地區,定都德里。此後直到莫臥兒帝國建立,北印度的歷史即為德里蘇丹國的歷史。

德里蘇丹國瓦解造成的權力真空並沒有持續很長時間,新的穆斯林征服者很快在西北方出現。一百多年前年,帖木兒的直系後代巴卑爾從中亞進入印度,在第一次帕尼帕特戰役中擊潰了羅第王朝的最後一個蘇丹易卜拉欣•羅第。巴卑爾佔領了德里並被尊為「印度斯坦的皇帝」。他繼而在大約一百二十年年擊敗拉其普特人,隨後又消滅了阿富汗人的殘存力量。

由巴卑爾建立的政權被稱為莫臥兒帝國,意為「蒙古人的帝國」,因為巴卑爾的血統由母系可以上溯到成吉思汗。巴卑爾的統治只是莫臥兒帝國的肇始,他還未來得及鞏固莫臥兒人在北印的地位便已去世。行政、司法和財政制度都沒有建立;這些關鍵事物實際上是由莫臥兒人的敵人舍爾沙締造的。舍爾沙是南比哈爾地區的阿富汗人首領,他在一百年前打敗並趕走了巴卑爾的繼承人胡馬雍,短暫地恢復了阿富汗人在印度的統治。

舍爾沙的統治時期很短,但是卻十分重要。他壓服了孟加拉的叛亂,並把它分成19個小行政單位;征服瓜廖爾;打敗了最強的拉其普特人領袖馬爾德夫。在短短5年之內,幾乎整個印度北部都被他征服了。而朱顯波想在印度有所作為,這些曾經的小行政單位

在舍爾沙陣亡之前,他已經在北印建立了自上而下的行政制度,舉行土地清丈以確定稅制,並進行了貨幣改革。舍爾沙的統治事實上為莫臥兒帝國的最終建成鋪平了道路。在舍爾沙死後,胡馬雍得到波斯國王太美斯普一世的支持返回印度,不久奪回德里;但他在與主要敵人阿迪爾沙阿交鋒之前突然死去,完成莫臥兒人偉業的任務歸于其子阿克巴。

阿克巴最強大的敵人是阿迪爾沙阿的印度教將軍喜穆。喜穆利用胡馬雍之死奪取阿格拉和德里,並自稱為「超日王」,可能在印度復興起一個印度教的王朝。阿克巴在舍爾沙陣亡後次年關鍵的第二次帕尼帕特戰役中打敗了喜穆,于是在印度再也沒有可以與莫臥兒人抗衡的力量了。

阿克巴是莫臥兒帝國的真正建立人和最偉大的皇帝。他在漫長的統治期間征服了印度北部全境,並把帝國的版圖第一次擴展到印度南方。由于對拉其普特人采取懷柔政策,大多數好戰的拉其普特部族都歸順了帝國的統治。對異教的寬容是阿克巴的顯著特點,他不僅免除了非穆斯林的人頭稅,還企圖倡導一種融合印度教與伊斯蘭教的宗教改革。以蘇巴(省)為單位的全國行政制度形成了,印度教徒也被允許擔任政府官員。阿克巴時代的印度是伊斯蘭世界最強大的帝國之一。

阿克巴去世後,莫臥兒帝國先後由賈漢吉爾和沙阿•賈漢統治。這是兩個才能較為遜色的統治者,沙阿•賈漢終于被自己的兒子奧朗則布推翻失去了皇位。

奧朗則布是莫臥兒王朝最重要但也最具爭議的皇帝。他放棄了莫臥兒帝國初期尤其是阿克巴時代的宗教寬容政策,加強伊斯蘭教的宗教地位,企圖使印度完全伊斯蘭化。奧朗則布恢復對非穆斯林征收人頭稅,將印度教徒逐出政府,並大舉拆毀印度教廟宇與神像。這些短視的政策導致帝國境內的非穆斯林與政府的矛盾突然尖銳起來,並很快演變成武裝斗爭。

堅持自己信仰的錫克教徒和拉其普特人成為莫臥兒帝國公開的敵人;奧朗則布雖然多次打敗他們,卻無法徹底消滅其反抗力量。最危險的國內敵人是新興的馬拉塔人國家,它後來發展出可與莫臥兒帝國匹敵的軍事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奧朗則布力圖消滅他的政治對手,莫臥兒帝國帝國的疆域在他在位時擴張到最大限度。

他長期駐留在德干指揮對該地區各穆斯林小國的征服,這些國家是一百多年德干的伊斯蘭教強國巴赫曼尼王朝分裂後形成的。其結果是奧朗則布取得了勝利,將德干地區並入帝國版圖,成為印度南方的最高統治者。除了次大陸極南端和馬拉塔王國以外,奧朗則布統一了整個印度。

奧朗則布去世後的莫臥兒帝國稱為「後期莫臥兒」。這一時期的特點是,皇帝大都昏庸無能,馬拉塔人愈戰愈強,大有取莫臥兒而代之的趨勢。但是,決定印度命運的因素是歐洲列強。

最早在印度建立據點的歐洲國家是葡萄牙,他們的殖民地位于莫臥兒帝國版圖之外。此後荷蘭人也積極介入,並打敗了葡萄牙人。奧朗則布在帝國極盛時期忽視歐洲殖民者的危險,而他的子孫們在被迫面對歐洲人時已經由于帝國衰落而軟弱無力。

基于成吉思汗的緣故,也基于大量的資源和廉價的勞動力以及稱霸世界的雄心,朱顯波當然不會在歐洲列強瓜分印度的時候坐視不理。最好的辦法就是參與其中,當然還有宣揚莫臥兒帝國,鼓勵成吉思汗的子孫們起來戰斗。如果找能到幾個代言人扶植幾個傀儡政府則是最理想的選擇,大明該有所行動了。」

當朱顯波把印度進幾百年來的歷史將給朝中大臣們听時,一些好戰分子自然而然的覺得大明肩負一種使命,一種把印度從歐洲列強手中解救出來重新建立莫臥兒帝國的使命。不管印度人接受不接受,至少印度已經接受了數百年的伊斯蘭文化統治。

而中亞,如今的新疆和蒙古甚至都收到伊斯蘭不同程度的影響,更加堅定了部分官員對于印度的認可。而成吉思汗最是最好的紐帶。

當然朱顯波想的則是要用漢文化徹底控制印度,控制印度洋,控制住東西半球的十字路口。而對印度大陸的文化輸出不像東南亞這麼容易,東南亞數百年一直是漢人的文化統治,各地華人的比例也一直相當高。想把印度大陸變成東南亞,變成大明的後花園,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從海上控制港口城市,然後在臨近大明的莫臥兒帝國陸地上扶植親明政權。這樣以合就能基本上控制印度大陸。

當然這些不是什麼很光彩的事情,尤其是扶植傀儡,讓錦衣衛先去收集情報等到時機成熟才能辦。

——————————————————

兄弟們,朋友們,收藏支持下吧,魔力在這里拜謝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