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部 逐鹿亞洲 第263 漢語高手

約莫過了半個時辰,幾位參賽選手在考官的提示下回到座位上,紛紛提筆寫字。不一會四人停筆,看來詩都寫好了。場下觀眾早就按捺不住了,紛紛翹首以盼。是時候檢驗真功夫了。

劉之昊走到最左邊的選手面前,只見那選手拿起稿紙大聲念道︰

「賽時觀芍藥,悵望頻皺眉。

盼眄回眸遠,縴衫整髻遲。

重尋春日夢,笑把淺花枝。

卿在花叢住,非郎誰得知?」

「好!!」場上場下掌聲雷動,朱顯波一听,尼瑪,確實不錯,這詩雖然陰柔了點,但緊扣賽場氣氛,寫出了作者的夢寐以求的女人和芍藥之間的聯系,讓人動情。朱顯波看看四周,評委們個個都很陶醉的樣子,不免覺得有點不悅,這古代人就是不可理喻。

詩歌寫得好能咋滴嗎,淡定啊。當然這也不能怪大家,一個外國人能有如此好文采實屬罕見。

不得已,劉之昊只得擺擺示意大家少安毋躁,畢竟比賽還才剛開始。只見第二名選手不緊不慢的站起來,拿起桌上的宣紙念道︰

「閑來擂台賞,賞極蕊珠宮。

葉已盡餘翠,花才半展紅。

媚欺桃李色,香奪綺羅風。

每到夏暖日,芳華處處同。」

有點意思啊,朱顯波無聊的情緒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這老外應景不錯,看來功底很扎實,場下看熱鬧的更是十分激動。

等到場下稍微安靜下來,那王友興才站起來,拿著寫好的詩詞,緩步來到擂台中央,朝四周拱拱手。以每五秒鐘一字的速度念道︰

「芍藥花開上擂台,遠渡重洋急來看。

客人不在花常在,更勝青松守歲寒。」

「好!」又是一陣雷鳴般的掌聲。朱顯波暗自納悶,不簡單,這老外水平高,實在是高,這寫出了一個外國人對大明芍藥花的熱愛,不惜遠渡重洋,暗指自己對大明朝廷的崇拜和羨慕。而客人不在花常在,更是表達出了作為一個外國人的遺憾。

是啊,芍藥每年都會開,而他自己比賽結束後就要回國,因此只能借著芍藥抒懷,希望這芍藥花能幫自己守住這份熱愛與敬仰。雖然有點酸溜溜的味道,但太應景了,應到每個人的心里去了。

「妙,極秒!」朱顯波終于不再吝嗇自己的表揚,雙手不停的鼓掌。那王友興見皇上也十分喜歡,自然高興,再一個雙手抱拳向四周作揖,這才慢慢回到座椅上。

張蕾看到朱顯波這副神態,連忙打趣道︰「我早說過了不錯吧。」

「嗯,是有高人在啊,看來朕錯過了不少好戲。」

「知道就好,我們可是花了不少心血在里面的,你倒好能賴就來。」

「呵呵,繼續看比賽吧。」

場上掌聲一再響起,劉之昊幾次進場提醒大家,這才慢慢安靜下來。只見第四名選手站起念道︰

「芳景銷殘暑氣生,賽時思事坐含情。

笑對數叢紅芍藥,猶嘗一碗綠昌明。」

又是一副佳作,把春去夏來和芍藥比賽緊緊的聯系在一起,作者看著這數叢芍藥花居然會醉,雖然有點夸張,倒是符合詩人的身份。

經過評委們的緊張磋商、打分,王友興的詩當之無愧的被評為第一名。朱顯波一時興起,要親自為王友興頒獎。

那王友興也不是等閑之輩,見皇上高興連忙順桿爬︰「皇上,草民倉促之中,尚未給這詩取名。久聞皇上文武雙全,還望皇上賜個名字,草民也好帶回家鄉去傳誦。」

不得不說這王友興是個極品,自己寫的詩,要是能讓皇上賜名,那得是多大的榮耀。最後一句更是深深打動了朱顯波,那意思我不是想借機顯擺,是想帶回國去傳誦,發揚光大。多好的一件事情啊,朱顯波想拒絕也有點舍不得浪費這個機會了。

「說實話,朕在文采方面是遠不如你等啊,既然先生開口,朕看不如就叫‘芍藥客’吧。」

「謝皇上賜名。」

「呵呵,王友興啊,朕看你確實有點文采,不如留在大明吧,一來科技繼續深造,二來也可以為我大明向外推廣文化做點貢獻嗎,省得你到時候常發感慨,什麼客人不在花長在,你留下來就是客人長在花常開。」

「草民求之不得!」

「嗯,這樣吧,現在朕在籌辦大學,國子監也缺人手,朕就咱封你為國子監助教。過幾天就去上任吧。」

「謝皇帝陛下隆恩。」

這王友興本想順桿爬,求皇上賜個,回國後也好炫耀一番,沒想到,朱顯波居然把他留下了,還封了個從八品的官。這天上掉的餡餅也太大了,王友興早已興奮的不行了。

朱顯波朝張蕾和王誠恩看,然後沖著劉之昊說︰「劉大人,傳朕旨意,這次比賽的前三名,但凡有願意留在大明繼續深造的,朝廷負責兩年的生活費。有願意留下為朝廷效力者,經禮部和吏部再次考核後可以升為國子監學正、學錄等。」

「微臣遵旨!」

「吾皇萬歲萬萬歲!」那些個參與決賽的老外們一個個跪謝朱顯波。

「還有,這次比賽你們辦得不錯,今後可以考慮換地方繼續辦,兩年一次或者三年一次,可以放在廣州,甚至雅加達、馬六甲都可以。總之,只要對大明的文化傳播有利就要大膽去嘗試。」

「微臣明白。」

「開始頒獎吧,除了先前預訂的獎金外,所有進入決賽的選手每人賞銀兩百元。」朱顯波這個時候一點不小氣。他知道文化人,尤其是外國文化人很難收買,這是天賜良機,一來展現大明國力、皇上大度。二來也讓一些趨利之徒知道。發文化財也是可能的。

好一場盛會,朱顯波壓根沒想到這老外當中也有高人,由此看來,外國人對中國文化的熱情相當高,這是個好機會,哪怕多花點錢也要繼續大力氣推廣。于是第二天又專門組織了一次文化推廣的朝會。

「諸位愛卿,想必前幾日的漢語文化大賽,大家都看到了。從總體情況來看,東亞、東南亞諸國的文化推廣還是有一定成效的。朕想趁熱打鐵,繼續花大力氣推廣漢語,尤其是爪哇和馬來半島諸國,這對我們將來進軍印度洋也有好處。

同時從這次比賽的情況看來,各國的漢語人才還是不少的。所今後東亞、東南亞諸國所有來往的官方行文都用漢語。各國駐大明使節不再派翻譯,各國必須自行配備漢語翻譯。也不在允許在進貢、朝見時使用他國語言。

馬尼拉、雅加達、馬六甲下半年開始要加大漢語的培訓和推廣,所有的衙門從明年開始全部采用漢語辦公,包括所有的公文、布告和法令等。」

「皇上,這會不會太突然了?」幾個大臣有點疑慮。

「要想獲得文化認同,必須盡快獲得文字認同。而比賽的結果已經告訴朕,只要花力氣去推廣,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另外禮部和國子監配合,可以在各國舉行類似的小規模的比賽。優勝者可以選派到大明來進修,費用可以與當地政府商議。

漢語文化大賽,朕提議三年一次固定下來,具體的事宜禮部負責去辦。沒有特殊情況,就要如期舉行。但隨著大明百姓向外移民增多,要注意甄別當地人和大明移民,不能有人投機取巧去移民去國外然後靠比賽贏取獎金,那樣就會降低比賽的效果,也會打擊當地人學習漢語的熱情。」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