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部 逐鹿亞洲 第240章 文化強國

安置好四人,朱顯波就將四人的去向一並告訴了周濤、朱丹和張蕾。周濤和朱丹對于朱顯波的舉動不置可否,因為看起來,朱顯波這樣安排四人也算是用心良苦。能不能由預期的效果就要看四人的造化了。張蕾對于柳春燕的進京表示了鄙夷。

這也在朱顯波的預料之中,也許在張蕾心中,任何一個朱顯波認識的女人都可能是自己的威脅。朱顯波只得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其實朕召柳春燕進京是想讓她輔助你。」

「輔助我?我的皇上,你沒睡醒吧。」

「說真的,朕想過很多次了。目前我大明的軍事力量已經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了。經濟實力也在不斷增強,工礦業、商貿收入不斷增加,銀行業也開始有起步。但是文化輸出方面始終無法跳出東南亞。朕想把文化強國的重任交給你,讓柳春燕輔助。數十年後,你也許會功垂千秋啊。」

「呵呵,你倒是真會挑人,是不是看我閑著你不爽啊,她們連個拖兒帶女的不方便吧。」

「隨你怎麼想,只問你願不願意。」

「我要是不願意呢?」

「那就可惜了,你這麼聰明,而且做海盜多年,見多識廣……」朱顯波祭了殺手 。

「是不是哦,見多識廣,你以前怎麼不這樣夸啊。」

「朕說的是事實啊,而且……」

「而且什麼?」

「如果你實在不願意,我只能考慮將柳春燕納入後宮了。這是一般人做不了。」給完胡蘿卜又舉起大棒,朱顯波這招開始運用自如。

「我就知道你惦記著柳春燕,還拐這麼多灣找這麼多借口。」

「這還不是你不肯答應朕,朕只好出下策。」

「誰說我不答應了?」朱顯波一說下策,張蕾有點急了。她能不急嗎,以前每次耍脾氣,朱顯波都無視她,結果她負起出走,朱顯波的女人卻越納越多。這次要是不答應,說不定還會把柳春燕召進宮來,據說那柳春燕才20出頭,比自己可年輕不少啊。

「呵呵,那就是答應啦?」

「等我再考慮考慮……」張蕾也不知道說什麼好了,三十多歲的老夫老妻了,被朱顯波這麼以刺激倒有點難為情了。

「德妃娘娘,你還考慮啥。這是最適合德妃你了。」朱顯波其實早有考慮,張蕾說的沒錯,目前周濤和朱丹的主要任務還是培育皇子、公主們。只有她張蕾算是比較閑的了,而且剛沒收了邢強的電腦,加上柳春燕也是個女人,兩女合作,說不定還真能搞出些名堂來。

「那我有個要求。」

「什麼要求,你先說說看?」

「經費方面你不能給我打折扣。」

「只要朝廷負擔得起,朕自然鼎力支持!」

「那你那新電腦……」

「朕與你公用,主要歸你使用,行了吧!」

「這還差不多。」

「柳春燕今日就會進京,朕讓她先給朕培訓一些錦衣衛和外交使節,你抓緊時間做一些規劃,有空去跟她探討下。注意別暴露了身份,朕跟王誠恩和邢強他們說的,朕是刑部侍郎,你就暫且委屈下,做侍郎夫人吧。」

「為什麼要隱瞞啊?」

「當初還不是怕邢強不說實話,找不到孫曉根他們幾個。等你們熟悉了你再慢慢灌輸給柳春燕等人吧。」

「哎,你這人真是麻煩……」

「……」

朱顯波早已習慣了張蕾的脾氣,這女人什麼都好,就是嘴巴賤,不肯服輸。文化強國的事情,朱顯波以前也在朝堂上安排過,但效果十分不明顯。禮部就是遵旨在東南亞諸國辦起了孔子學院。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讀書識字只是最簡單的第一步。

當然文化強國也好,文化輸出也好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也絕對不是一兩個教育學學士能夠完成的。文化的東西要靠日積月累,朱顯波有這份心,有這個計劃就能暫時安慰下自己。

很快孫曉根奉旨進京,到工部報到,工部出面在東郊建了個制煤所,孫曉根任所正,負責開始向皇宮和京城的達官貴人們供應煤爐和煤球。雖然官職不大,但總算進京了,而且是公務員,有俸祿不說還能賺點外快。孫曉根也不急于求成,安心的做起蜂窩煤來。

很快禮部來報,柳春燕願意接受朝廷的召喚,進入禮部學院為開設英語培訓而準備。禮部送來的另外兩個消息就是︰英格蘭國王查理一世的女兒亨麗埃塔•安•斯圖爾特出生,另外一個就是準噶爾汗國國王的兒子葛爾丹出生。謝天謝地的是查理一世還活著,郁悶的是另外一個混世魔王誕生了。

對于英格蘭國王查理一世,朱顯波多少知道一點,那個英格蘭、蘇格蘭、與愛爾蘭國王,英國歷史上唯一一位被公開處死的國王。原因居然是資產階級革命。要確保大明的帝國地位,阻止歐洲的發展也是一種選擇,現在是1644年,離查理一世被處死是剩下不到五年了,如果想插手英國事務,必須在此之間進軍到大西洋。

對于葛爾丹,朱顯波當然不希望這個混世魔王順利的掌權,甚至造反,他還小,大明有時間來瓦解最後一個蒙古政權準噶爾汗國。

柳春燕進京對于張蕾來說也是件好事,最起碼這個女人和自己同一個時代,而且是一名人民教師。自己官夫人的身份雖然有點嚇人,但兩個女人的任務是一致的,就是為大明的文化事業的發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另外一個值得高興的事情就是,既然能一起共事,也能看住柳春燕,防止朱顯波偷腥。

老實說,朱顯波目前關心的還真不是柳春燕,他更加關心吳寶定的工程進度以及孫曉根的煤球是否受歡迎。在朱顯波的計劃里,吳寶定在長安的工程完工就會被派往京城主持京城的擴建與改造。這可以使展現吳寶定個人才華和大明實力的最好時機。

當年商鞅、李斯等都主持過自己國度都城的改造。如今大明國力期間昌盛,經貿也十分繁榮。是時候向世人和全世界展現大明天威的時候了,在這個皇權至上的年代。京城的繁榮與否,直接可以看出這個王朝的實力來。何況朱顯波知道後世建築業就很能拉動GDP。朝廷連續多年有富余,那麼拿出點銀元來促進經濟發展也是必須的。

當然這一切,必須是吳寶定在長安的工程經過驗收才能定奪。盡管一個護城河的改造難不倒一個建築工程師,但吳寶定的風格能否被明朝人接受還是一個懸疑。

于是在柳春燕抵達京城後的一個月,朱顯波在太和殿主持了大明有史以來為振興文化的專題會議。參與會議的有政務院首相徐光啟、禮部尚書王誠恩、科技部尚書範文程、禮部左右侍郎劉之昊、馬林以及內閣六殿大學士、翰林院學士、國子監祭酒等人,但凡與文化挨得上的,都被召來。甚至連教坊司奉鑾都列席了會議。當然還有主角張蕾和柳春燕。

這也充分說明朱顯波對文化強國並沒有底氣,因此不希望遺漏什麼。

「諸位愛卿,今日朕想在開始之前說一個事情。歷史證明無論金戈鐵馬多麼雄極一時,最終能沉澱下來,流傳後世的還只有文化。如何將我華夏文明推廣出去,流傳後世是一個艱巨的任務。今日大家開懷暢舒,朕赦你們言者無罪。」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