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部 逐鹿亞洲 第201章 欲蓋彌彰

布置了各部門的任務,朱顯波又找來科技部範文程和工部沈萬培,督促兩部一是抓緊趕工運兵船,而是步槍子彈和大炮彈藥的制造。總之朱顯波需要的是萬事具備只欠東風的感覺,登基這麼多年來他還沒打過沒準備的仗。何況李華梅的第一次試探已經讓朱顯波隱約感覺到了敵人的強大。

為了不過多消耗大明水師實力和犧牲大明子民激起國內反感,他必須盡可能做到完勝。要不怎麼說做人難,他這個至高無上的皇帝也難,仗要打得漂亮還要防止國內某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他四處征戰做借口攪亂國內民眾。好在經貿繁榮起來後,國內農業生產在科技部和各省衙門科技部門的指導下有了長足的進步。全國各地的水利也逐步得到修繕,最主要的是老百姓的賦稅逐年在降低。

為了更好的發動攻擊馬六甲的戰斗,朱顯波決定在國內先做一些鋪墊。于是朱顯波又找來副相兼戶部尚書張瑞圖,詳細問問他國庫及各路開支問題。

張瑞圖的答復讓朱顯波很高興,大明國庫每年結余的銀兩、黃金、銀元越來越多,隨著銀行的開通,許多商人也開始接受紙幣,張瑞圖已經在攢修川陝管道的錢了。

「張愛卿,如果免除全國各行省的農業基本賦稅。國庫每年還能結余多少?」

「皇上,目前東北良田開坑速度越來越大,加上原有兩直隸十三行省,每年的賦稅有近兩千萬呢。這個可不能輕易免掉。萬一遇到災旱年,或者有大規模的戰事,國庫只怕又要空下許多,何況皇上計劃修築川陝官道以及湖廣到兩廣的官道,那也需要大量銀兩啊。」這管財務的最怕財路被斷,這朱顯波開口就要免稅賦,這可不是什麼好消息,何況這四海升平,無災無害的,免得哪門子稅啊。

「那就減免百分之二十,務必在夏糧收獲之前通知到各行省,新疆減免百分之三十。」

「皇上,這……」

「你給朕好好記住,還有從即日起凡是有參軍的戶頭免除當年賦稅。這個免稅計劃從即日起實行,你通知下兵部,聯合執行。」

「皇上,這可能要損失好幾百萬元。」

「你別盯著損失,還有朕要先借你國庫準備修川陝官道的一千萬用于強化水師補給和軍備。」

「皇上,這補給一千萬,水師需要這麼多嗎?」

「你可能還不知道,朕又要準備打仗了,而且是大仗,硬仗。你先行將五百萬撥付給兵部。等戰斗結束後讓兵部從戰利品中歸還就是。」

「皇上,準備打哪里啊,有這麼大的利潤?」

「過段時間你就知道了,還有近段時間各鑄造所,造紙廠、火藥廠的銀兩可不能短缺。寧遠缺了銀行業不能少了他們。」

「那造船所呢?」

「鑄造所、火藥廠和造紙廠優先。」

「微臣明白。」

很快,朱顯波的仁政又被人舊事重提,其實朝中大臣們已經模不清楚皇上的稟性了。這皇上剛登基時完全是以仁德治理天下,等天下逐漸太平又興師動眾,東征西討。這差不多大明的疆域擴大了近一倍了,皇上又開始搞減稅賦計劃。

當然不管朱顯波怎麼折騰,老百姓看到的是實惠。生活越來越好,賺錢越來越容易,賦稅卻越來越低。至于皇上為什麼要重用強硬派李自成和姚啟聖。那是朝廷官員們的事情,與普通百姓無關。與老百姓持同樣想法的還有不少明所以的書生。

朝廷百官們預感到皇上可能又有大動作,卻得不到任何信息。按說袁承志已經幾次要求洪承疇上書朝廷請求遠征。難道皇上想遠征漠西?那如果能夠成功,這皇上又算得上是堪比成吉思汗了。

就在朝官猜測之際,朱顯波的各路部署陸續實行,四大艦隊的艦船和水兵都陸續分配到位,並返回先前定下的駐點。各鑄造廠,各造紙廠已經火藥廠也在日夜趕工。也許連他們的頭頭也不知道為什麼工期越來越緊,反正活多錢多就是了。

既然朝廷有人這麼猜,朱顯波就索性讓兵部加緊征兵,一方面調集部分新兵前往新疆,私底下卻通過各省逐步換防向雲南和安南增兵數萬,尤其是步槍和子彈運輸。

不到三個月,雲南和安南的步槍都增加到了兩萬,子彈數十萬發。戚宏亮在艦港的活動也日益頻繁,以大明水師都督的身份活躍在東南大明各附屬國之間。同時朱顯波多次在朝堂強調穩固邊防的重要性,言下之意就是要攻北方,必須加強南方防御。

後來劉立洋干脆上書,兵部認為為使朝廷放心遠征,並麻痹敵人建議將袁承志調任安南總兵,吳三桂調任雲南總兵。朱顯波則十分配合的在朝堂上和劉立洋唱了一曲雙簧之後,順利將兩個後生調到即將開展的前線。這也是朱顯波準備水陸並進計劃的一部分。

朱顯波的欲蓋彌彰之計也不是第一次用,朝廷大員還是各自按照各部門的崗位工作。唯獨錦衣衛不去蒙古,卻在東南亞諸國散步謠言,說英武神明的大明皇帝即將遠征漠西,統一蒙古指日可待。之所以在東南亞散步謠言,當然不是說給蒙古人听的。

而穆友前也根據朱顯波和戚宏亮的指示將艦隊分成兩地駐守,指示偶爾選擇天氣耗的時候匯聚在一起合練。所有的戰前準備正朝著朱顯波想象的方向發展。經過大半年的準備,工部已經按兵部要求趕制出了足夠的大炮彈藥和步槍子彈。

也下擺在朱顯波眼前還有兩個問題需要解決,一是找到一個合適的借口向葡萄牙宣戰。二是攻擊前線的總指揮,按說戚宏亮不錯。但朱顯波想親征,如果親征就必須解決國內的政務問題。

第一個問題,朱顯波已經交代錦衣衛了。第二個問題,朱顯波覺得自己的一身功夫不能白費。何況連續幾仗都是自己指揮調度的,而這次也是個硬仗。而且可能面臨以一對二,甚至對三對五以及敵人源源不斷的援軍。盡管戚宏亮、穆友前等都經過大小數戰,但關鍵時刻的調度能力還是皇上給力。

一旦朱顯波決定親征,免不了又是很群臣一場舌戰,和後宮一番爭論。那些個女人以為打仗和出差都是旅游呢。只怕個個要爭著跟朱顯波出來,因為一旦隨駕親征就意味著有機會獨佔皇上。

這一次朱顯波跟群臣不是說親征了,他也學乖了。上次南巡到爪哇,差點被薛貞借刀殺人,弄死在爪哇。他在朝堂上說適逢盛世,想到江南尋訪,少則一月來回多則數月。由于是私訪,不帶許多隨從。就帶些禁衛,朝政依舊由政務院處理,難以決斷的請示皇後。朝中群臣也習慣了沒有皇上主政的日子,與朱顯波這個皇帝共事以來,年輕而老成的皇上時不時做出看似荒誕卻最後被證明是英明的舉動。

于是在剛過完1643年得元宵之後,朱顯波帶著人馬就匆忙趕往廣州,朱顯波要在那里與戚宏亮等匯合,只要朱顯波到達廣州,馬六甲大戰就只差一個借口了。一路上,朱顯波多次催促王拓和劉立洋調兵遣將。而與朱顯波同時抵達廣州的還有已經擴招的六百人的特戰大隊和三十多人的戰地醫療隊。

——————————————————————————

求收藏、紅票等支持。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