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部 揚帆起航 第188章 準噶爾崛起

朱顯波開銀行的目的是廣納天下錢財,銀行有存有貸。但主要以存款為主,貸款主要用于朝廷大型項目。當然最優先的就是用來制造紙彈殼的子彈。其次就是修建管道,糧道。

要想富,先修路。這是古訓,朱顯波修路的另一個目的是加強中央對各地方的控制。眼下擺在眼前的是三北,從山海關往東北;從大同到巴彥淖爾,從長安到哈密。由于另外兩條路途遙遠,耗資巨大,朱顯波和群臣們商量先修大巴官道。一是帶動沿線居民和牧民的經濟發展,而是為了對付心存異心的外蒙各部。

由于洪承疇和袁承志的經營,加上西北和東北兩個總督衙門的配合,大明朝廷的大量移民。巴彥淖爾到哈密,巴彥淖爾到興京之間的蒙古各部族已經基本完全臣服大明,三北總督開始上折在各旗設置州縣。自從大明在巴彥淖爾設置總督衙門,大量屯兵之後,蒙人速成的大漠中心已經在大明的一日可以攻擊範圍。

因此,大漠以南各部的漠南蒙古,包括科爾沁、札賚特、杜爾伯特、巴林、札嚕特、奈曼、喀爾喀、茂明竅、烏拉待、喀喇沁、烏珠穆沁、察哈爾、土默特、鄂爾多斯等部都是識時務者,紛紛大明的定居、移民和設置州縣政策。可以說從現在大明的北方邊境線開始呈一條和緯線平行的直線,而不是嚴重凹陷狀。

朱顯波就下令洪承疇和其他兩總督,按照部落的世襲活動範圍劃分州縣,並允許各部落高度自治,但要解除武裝,並按時向明廷繳納馬匹抵稅。各部落倒也落得安逸,畢竟大明太強大了,頑抗不明智。

然而天不遂人願,就在朱顯波擴充軍備逐漸將漠南蒙古各部納入大明版圖時,漠北蒙古也就是所謂的喀爾喀蒙古,其屬有車臣汗、土謝圖汗、三音諾顏、札薩克圖汗等部,分布地區,「東至松江呼倫貝爾城,南至瀚海,西至阿爾台山,北至俄羅斯。這片更廣闊的草原和沙漠結合地始終由于大明的觸角無法到達而只是口頭上的臣服。

而大漠以西的漠西蒙古,即衛拉特蒙古,包括準噶爾部、和碩特部、土爾扈特部、杜爾伯特部、輝特部等。其分布地區東自阿爾泰山,西至伊犁河流域。基本上視明庭為無物,甚至私底下接觸俄羅斯,欲拉外援抗衡大明的統一。當然沙皇俄國也不是省油的燈。

還好這些部落蒙古各部大多逐水草而居,從事游牧的畜牧業經濟,政治上處于互不統屬的狀況。各部落封建主之間,為了掠奪牲畜、土地和財產、爭奪統治地位,常常發生矛盾,互相殺戮、征伐。但是隨著大明的三邊政策的落實,也許是感到了威脅,或者處于本能,大漠以西和以北的蒙古各部落開始團結。

朱顯波派出的錦衣衛反饋回來的情報顯示面對沙俄入侵的威脅和明軍統一漠南蒙古的形勢,漠西蒙古和喀爾喀蒙古的封建主意識到,維護封建統治,加強封建秩序,鞏固和加強部落的內部團結,一致對外的重要性。基于這種共同利益的認識,1640年九月,在準噶爾部首領巴圖爾琿台吉的倡導和支持下,聯合喀爾喀蒙古札薩克圖汗,在塔爾巴哈台召開了厄魯特和喀爾喀的蒙古封建主會議。

有各部44位蒙古封建主參加,制訂了《蒙古衛拉特法典》,以此作為維系內部統治、協調各部關系、加強封建統治、共同對外的基,從而大大加強了準噶爾部的實力地位和蒙古各部的團結,使漠西蒙古地區出現了安定和穩定的局面。

巴圖爾琿台吉在厄魯特地區,集中精力,從事生產建設,發展牧業生產,並在其首府和博克賽爾地區大力發展農業和手工業,建立固定居民點,使游牧經濟逐漸發展到城鎮經濟,準噶爾部所在地逐漸成為厄魯特蒙古的政治、經濟中心。由于準噶爾經濟和軍事實力大大增強,和哈薩克、布魯特(柯爾克孜)等族經常發生糾紛和戰爭。

準噶爾由伊犁河流域迅速向西南楚河和塔拉斯河流域的哈薩克和柯爾克孜族地區進軍,經過無數次的爭戰,最後取得了決定性勝利,在大明西北建立了以準噶爾貴族為統治核心的,包括厄魯特各部和一些突厥部落在內的民族政權和地區的統一政權,自稱準噶爾汗國。汗國的領導人雖然不願意臣服大明,但對于沙俄的侵擾更加反感。為此朱顯波也不想把這些人逼到沙俄一邊去。

于是在加強統治內蒙古各部關系的同時,頻頻遣使前往,希望穩住準噶爾。而袁承志則極力主張遠征,也許他已經習慣了蒙古生活,但他忘了自己的部下,數以萬計的大明士兵也許並不適合遠征。朱顯波的想法是準噶爾只要不是鐵板一塊,朱顯波就覺得自己的機會很大。統一大漠是早晚的事情。

何況大明現在西北和東北的大量移民已經初現成效,到時候東西伸出的觸角足以圍攏大漠時,再談遠征不遲。

與此同時,巴圖爾琿台吉為保衛厄魯特領土,與沙俄入侵者進行堅決斗爭。

1640年後,沙皇政府曾多次遣使攜帶大批財物來見巴圖爾,妄圖對他們進行利誘拉攏,遭到了巴圖爾的拒絕。他嚴正地向沙皇使者提出,要侵略軍把原屬其管轄的地區和布魯特(柯爾克孜)人歸還給他,並揭露了侵略軍種種罪行。巴圖爾不屈服于侵略者的婬威,仍派人至被侵略軍佔領的厄魯特屬地巴拉賓地區征收實物稅。侵略軍見利誘拉攏無效,就向厄魯特駐地進行軍事進犯,遭到準噶爾等部的頑強抵抗。

1641年沙俄侵略軍的魔爪伸人準噶爾駐地亞梅什鹽湖地區,大肆劫掠,受到準噶爾部2000人的圍襲,侵略軍遭受很大傷亡,以失敗告終,這就是準噶爾著名的保衛亞梅什湖之戰。此後,巴圖爾又組織力量襲擊被沙俄佔領的地區和全殲入侵的侵略軍,取得節節勝利,有力地遏制了侵略者的野心。

消息傳到大明,朱顯波和兵部商議,認為不能讓沙俄進一步侵襲大明領地,在朱顯波的眼里,整個大漠甚至西伯利亞都是亞洲人的,都是大明的,至少是大明的臣屬國的,沙俄是歐洲人種,絕不允許其踏足半步。經過多輪的交涉,巴圖爾琿終于同意大明以盟軍的方式派遣一千人的步槍騎兵隊前往漠西駐防,防止沙俄的再次侵略。

友軍從洪承疇的大軍中精挑細選,並混入了約一百錦衣衛,朱顯波一方面要幫助巴圖爾琿抵御沙俄,一方面要及時掌握準噶爾政權核心的情報,防止政權更替時,準噶爾投向沙俄。

對于明朝援軍的到來,說實話巴圖爾琿並未加以重視,他也只不過是借此向沙俄證明準噶爾汗國和大明的親密關系,希望沙俄能知難而退。並不指望著一千人能發揮更大的作用。但正是這一千人的步槍騎兵,在後來巴圖爾琿去世時,汗位更替時替準噶爾和大明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這是後話,暫且不表。

穩住了準噶爾,而且能讓巴圖爾琿接受大明駐軍這本身就是個重大勝利,至少朱顯波再次強化了巴圖爾琿的歸屬感,也就是說如果真到了山窮水盡,巴圖爾琿的第一選擇是投降大明而不是沙俄。這也算是個政治保障吧。剩下的就要看西北和東北的經營情況了。如果大明的勢力強盛到佔據西伯利亞,徹底阻斷沙俄東進的步伐,那一切的都在大明的可控範圍內,統一只是時間問題。

————————————————————————

(求收藏、紅票等各類支持!)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