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部 揚帆起航 第144章 收復台灣(3)

朱顯波帶領大明軍隊勝登陸,包圍了赤嵌城荷軍,並割斷了赤嵌城與台灣城之間的聯系。當時,坐鎮赤嵌城的荷軍司令官描難實統帥下兵力約400人,龜縮在台灣城中的荷蘭侵略軍長官揆一屬下兵力約有1100人,戰艦和小船各兩只。荷軍兵力雖弱,但氣焰囂張侵略者狂妄叫囂「二十五個中國人合在一起還比不上一個荷蘭兵」,「只要放一陣排槍,打中其中幾個人,他們便會嚇得四散逃跑,全部瓦解」。

荷蘭人沒錯,他們對自己的洋槍有信心,但是他們不知道朱顯波也有那玩意,而且有很多,射程也不差,因此荷蘭人的失敗似乎一開始就注定了。朱顯波听到當地老百姓傳出的荷蘭人吹牛時,得意的笑了,情報啊,荷蘭人還是輸在情報上。

揆一妄圖憑借其船堅炮利和城堡堅固,分三路向明軍實施反撲︰一路分戰艦向停泊在台江的中國船只進攻,一路由貝德爾上尉(又名拔鬼子)率兵2400人抵抗從北線尾登陸的明軍,一路由阿爾多普上尉率兵力200名乘船增援赤嵌城。我軍從禾寮港登陸扎營後,即遭到赤嵌城荷軍的炮擊。

同時,荷軍又放火焚燒馬廄、粟倉。于是派傷不起等率軍前往看守堵御。接著,調整了部署︰命令穆友前、龍康仔率領統船控制鹿耳門海口,以便接應第二梯隊登陸;令宣教前鎮陳澤率兵防守北線尾一帶,以保障主力側後安全,並置台灣城荷軍于月復背受敵的境地,另派兵一部監視台江江面,切斷赤嵌城與台灣城的聯系,為從海、陸兩面打敗荷蘭侵略軍的反撲作好了準備。

三月初三,在北路發生了北線尾陸戰。北線尾是一個不到一平方公里的沙洲,南端與台灣城相對,北端臨鹿耳門航道。荷軍貝德爾上尉趁我軍剛剛登陸,率領2400名士兵,乘船沿台江岸邊急駛北線尾,上岸後即分兩路向明軍反撲。貝德爾指揮荷軍以12人為一排,疏開戰斗隊形放排槍,逼近明軍。

朱顯波親率大部兵力從正面迎擊,另派一部分兵力迂回到敵軍側後,夾擊荷軍。貝德爾發現自己月復背受敵,手足無措。他所指揮的荷軍士兵的勇氣,這時則完全為恐懼所代替,許多人甚至還沒有開火便把槍丟掉了。他們抱頭鼠竄,落荒而逃。明軍乘勝猛攻,將荷軍「一鼓而殲」,「夷將拔鬼子戰死陣中,余夷被殺殆盡」。

南路增援赤嵌城的荷軍,也被明軍戰敗。這支2000人組成的援軍由阿爾多普上尉率領,乘船沿台江南岸駛往赤嵌城,企圖為描難實叮解圍。我軍發現後,立即出動火槍隊軍還擊。2000名荷軍士兵只有600名爬上岸,當即被火槍軍消滅。阿爾多普率殘部逃回台灣城。

阿爾多普出援失敗,赤嵌城守敵越發著急。描難實叮派人前往台灣城,要求揆一再派千余人救援赤嵌城。評議會研究,台灣城的處境危險,兵力不足,「如果再派出一支援軍,則用以保衛熱蘭遮城堡及其周圍地區的全部後備軍將不足5000名。而這支隊伍又是戰斗力最弱、最缺乏作戰經驗的士兵所組成的,所以決定拒絕普羅文查要塞司令的請求」。荷蘭海軍以僅有的兩艘戰艦和兩艘小艇阻擊明軍。荷軍戰艦船體很大,設備先進。看來是看家的東西了,朱顯波也不敢怠慢,主要是不想放跑荷蘭人。

明軍以20艘戰艦船包圍荷蘭戰艦,朱顯波將三百特種部隊也分派到各戰船上。荷艦「赫克托」號首先開炮,其他戰艦也跟著開火,明軍軍水師個個奮勇爭先。經過激烈戰斗,「赫克托」號被擊沉。其他戰艦企圖逃跑,又被明軍艦船緊緊包圍。

明軍用六戰艦尾追「格拉弗蘭」號和「白鷺」號,展開接舷戰、肉搏戰。英勇的明軍特種士兵冒著敵人的炮火爬上「格拉弗蘭」號,砍斷船靠,又用鐵鏈扣住敵艦船頭斜桅,放火焚燒。「格拉弗蘭」號和「白鷺」號受重創掙月兌逃跑,通信船「伯瑪麗亞」號戰敗後逃往巴達維亞。

荷蘭海、陸作戰均告失敗,赤嵌城和台灣城已成為兩座孤立的城堡,相互間的聯系完全割斷。荷方承認,當時赤嵌城守軍「力量單薄,處境危急」,熱蘭遮城堡也由于地勢關系,難以堅守,熱蘭遮市區更是完全處于敵軍的包圍和控制之下。

朱顯波隨即加緊對赤嵌城的包圍。該城周圍45丈,高3丈6尺,城牆上有4座炮樓。四月三日,個軍的士兵在赤嵌城外抓到了描接著,又派部將楊朝棟和翻譯吳邁、李仲前往勸降,表示絕對不會加害他們,並允許荷蘭人帶走自己的財產。四月四日,赤嵌城的水源被台灣人民切斷。描難實叮見援兵無望,孤城難守,不得不掛白旗投降。這樣,我們在登陸後第四天,就收復了赤嵌城。

描難實叮投降後,傷不起奉命前往台灣城勸揆一無條件投降,遭到揆一拒絕。朱顯波與諸將分析形勢,認為不給侵略者以迎頭痛擊,敵人是不肯投降的,于是命令軍隊從鯤南端登陸。

「各位將士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同時要敢于打殲滅戰,絕對不能放過一艘荷蘭船,一個人荷蘭人。大家都按計劃去部署吧。」朱顯波吩咐完明軍,又借貸了台灣當地居民代表,一方是給予感謝和鼓勵,另一方面當時希望給予更多的支持。而台灣人所表現出的熱情也令朱顯波感動。是啊,畢竟皇上御駕親征為的就是驅逐荷蘭人,沒理由不支持啊。

于是朱顯波的大軍從四面圍困海上堡壘,就等荷軍獻城投降。

台灣城是荷蘭殖民者在台灣的統治中心,城堡堅固,防御設施完整。城周長200多丈,高3丈多,分3層,下層深入地下1丈多,「城垣用糖水調灰壘磚,堅于石」。城四隅向外突出,置炮數十尊。荷軍炮火密集,射程遠,封鎖了周圍每條通道。城內荷軍尚有870人,憑借城堡繼續頑抗。

但是赤嵌城被鄭軍佔領之後,台灣城已是一座孤城,城內缺糧、缺水,荷軍處境十分困難;加之當時南信風季節剛剛開始,要等待6個月進入北信風季節後,才能將台灣的有關情況告知巴達維亞,然後再等6個月才能利用下一次南信風季節取得巴達維亞的援助,防守更加困難。何況大明的船隊以及海盜船隊都已經能巡航東南亞了,荷蘭人的求救信送不送得出還是個問題。

明軍迫降赤嵌城後,為了牽制台灣城荷軍,即派兵前往七鯤設伏。荷軍行至七鯤)時,還沒來得及列陣對壘,即被明軍埋伏的特種兵沖垮,死傷過半,其余士卒狼狽退回台灣城。立即命令士兵立柵欄、設炮台,加強對七鯤的防守。

自四月初以來,雙方一直進行著零星戰斗。不是朱顯波不想打狠仗,主要還是要保存有限的大明水師力量,萬一荷蘭人千里馳援。這仗還不知道打到什麼時候呢。于是明軍一方面積極準備攻城,一方面于四月十二日和二十二日,兩次寫信給揆一,令其投降。又集中艦船大炮,于二十四日凌晨摧毀了台灣城大部分胸牆。荷軍于城上集中槍炮還擊,並出城搶奪明軍大炮,被明軍火槍手擊退。

—————————————————————————————————————————————————————————

(本月響應縱橫號召,日更一萬,穩定更新!請各位書友收藏、紅票支持啊!)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