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部 揚帆起航 第142章 收復台灣(1)

隨著日本的降伏,大明帝國北方已基本穩定。大明帝國的海軍想沖出亞洲,走向世界,台灣和安南的作用顯得越來越重要。工部基本上停止商船制造,全部轉入戰艦制造。天津,杭州港兩艦隊在負責日常巡邏的同時,擔負起訓練水軍的任務。

而祖大壽也沒有令朱顯波失望,特種部隊到達日本幾個月後就有銀兩陸續運回大明。並開始在大明推行大明銀元。祖大壽也是深得朱顯波真傳,知道如何明暗結合,從而抓住根本,從軍事上和民心上根本實現殖民統治。當然朱顯波不忘提醒祖大壽,多多提攜吳三桂,同時在征得祖大壽同意後將祖大壽家眷送往日本,讓其團員,並留下幾名特種兵包圍祖大壽的人身安全。這個讓日本總督是朱顯波的有一個錢袋子啊。

國內方面,徐光啟的科技已經將加農炮改進,射程增加了三分一,威力更大,稱為重加農,建貞九年五月開始列裝水師。

而新造戰艦全部采用長四十丈,寬十五長平地寶船,外裹半寸厚鐵皮,船艙內空間大量增加,甚至增加了養殖室,負責養些豬和雞等,甲板上夜固定了許多小平台種植新鮮蔬菜,如果不是船體前部兩方各有一個武裝炮台,人們可能認為這是一艘豪華游輪。整船采用了朱顯波當初計劃的三層炮舷,總共能安裝一百門火炮,船的戰力明顯提升。

有了更多的戰船,朱顯波立即讓龍康仔等人帶員訓練。但這次沒有急著組建第三艦隊,朱顯波另有打算,一方面要加強現有的艦隊船只和戰斗力,另一方面,新戰艦還需要海戰的檢驗。而下一場海戰在哪里呢,朱顯波環顧四周開始思量起來。台灣和安南,這兩個現成的靶子,必須就那塊拿下。

朱顯波還是那招先禮後兵,命禮部前往台灣和荷蘭人談判,要求荷蘭人讓出台灣,大明朝可以保留荷蘭人的一些官邸,並允許荷蘭人跟大明以及日本等國進行商貿往來。

當然結果也是大家所預料的,沒兩把刷子想讓立志成為第一航海強國的荷蘭交出這麼好的一個駐點簡直是白日做夢。朱顯波並不擔心被拒絕,他要的只是一個出兵的口實。我大明朝一向以仁義為先,跟你好生商量你不睬,下次打起來也不允許你喊疼。

對于先打安南還是台灣,朝廷上有一定的分歧,部分人認為,我大明依仗的還是陸軍,兩廣與安南接壤,調兵也方便。朱顯波個人認為,必須切斷敵人海上的逃生線,打起來敵人才會害怕,何況,盤踞台灣的荷蘭人呆得越久對我們大明越不利。台灣相當于荷蘭人征服東亞的一個基地,讓其發展起來,後患無窮。

「諸位愛卿,荷蘭為西方人,文化與我大明不同,盤踞時間久了必然污染我華夏文明,當地的子民也深受其害。而安南頂多算是一個分加獨自過的小兒子,等有機會勸勸他,讓他再回家來過就行了。站在這個角度你們說孰輕孰重?」

談到當庭理論,大明朝廷似乎沒有人願意做朱顯波的對手,一是知道辯不過朱顯波;二是因為朱顯波是皇帝,即使偶爾帶點強詞奪理,眾大臣也不好當面戳穿。于是場下更多的是寂靜。

「台灣問題涉及到民族統一大業,怠慢不得,朕在未來這段時間就專注于收復台灣了,請各位愛卿也要盡力協助朕。爭取到點收回台灣。兵部、工部、科技部都要行動起來,朕需要更多的戰船和水師。需要更多的火槍火炮。」

對于出征人選上,劉立洋再次請命,但朱顯波有自己的想法,一是兵部尚書負責全國布防和真個國家的軍事力量的平衡和發展。長期在外于國不利。而目前各部運行良好,加上政務院有首相、副相等人,而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兒子朱朝陽已經八歲了。後宮還有周濤和朱丹兩位。是時候親征一次了,因為台灣這片土地,自己還從未踏足過。

「劉立洋,自你我認識以來已十余年,朕的足跡踏遍三山五岳,卻未曾去過台灣。另外朕也只是听說西洋人厲害,朕想親自前往看看到底有多厲害,對大明將來的發展也許有好處。你就在家給朕守備好領土,尤其要關注北方的蒙古部落和日本那邊的情況。凡事早預防、早警戒,不能出任何差錯。」

劉立洋見朱顯波執意要親征也沒辦法,「皇上,那請把日本的特種部隊調回吧隨駕出征吧。」

「嗯,這個可以,現在到了在正面戰場用他們的時候了。但那邊你跟王拓商量下,祖大壽的安全同樣很重要,不行的話就加派些錦衣衛過去。」

「微臣明白,微臣建議皇上將戰地醫療隊也一同帶去,還有北海艦隊和東海艦隊必須全員參戰。」

「其實海戰只是先頭,真正要收復台灣還必須靠步騎兵。所以你可以先期將步騎兵調往福建沿海一帶,由于兩支艦隊要隨朕出征,為以防萬一,日本增兵一萬,朝鮮增兵五千,要盡快到位。」

「微臣領旨。」

「這次還是要利用下輿論,給李自成去個命令,讓他加強部隊訓練,積攢糧草。多方打探安南的消息,就說朕不日將南征。」

「皇上聖明,上次聲東擊西之計讓日本毫無防範。」

「這次不光是虛張聲勢,朕一旦打下台灣,荷蘭人必定返回印度洋搬救兵試圖再攻,因此控制安南陸地和海峽也是迫在眉睫。有可能兩場仗一起打,因此李自成的戰備訓練必須是不折不扣的真家伙。」

「這……」劉立洋似乎還沒準備好同時打兩場仗,而朱顯波分析得沒錯,但很顯然劉立洋還沒做好準備,幾十萬人開動那糧草兵馬準備確實需要十分充分才行。

「趁著朕未出征,你看看還有什麼地方有欠缺的要馬上著手解決掉。」朱顯波送走兵部尚書,立即召王拓進宮。

「朕此去可能三月,可能半年,甚至更久。因此朝廷內外的動靜要密切關注。日本也好,蒙古也好都不能掉以輕心。還有朝廷一些不臣之人也不能給他們機會。有什麼不能拿主意的就去找德妃商量。如果還拿不定主意就差人找朕。當然朕希望全是小事情。」

「微臣明白,臣已經派人前往南洋和印度,了解荷蘭人在當地的力量。日本那邊的力量暫時不能撤出來,臣以為蒙古和亦力把里暫時沒有將來也不會有大動作。各邊鎮還是很盡職的。」

「嗯,南洋諸國的態度要詳細了解,將來能不打仗最好,那些屬于強硬派的,可以選一到兩個做靶子。朕出征期間,你不得離京,京城的安全和朝中大臣的動向也要詳加了解。」

囑咐完王拓,朱顯波又找到周濤商量,希望她暫時替自己管理朝廷。

「我雖然可以暫理朝政,但時間久了會不會讓大臣們誤會啊,到時候清算我這後宮亂政罪。」

「別開玩笑了,你不但要管理朝政,還要替朕管好後宮,尤其是這些皇子、公主們。」

「真的非去不可嗎?為什麼你這麼喜歡親征?」

「知道台灣對我大明帝國來說有多重要嗎?」

「什麼也比不上你的安危和朝廷的穩固重要啊。」

「這是歷史給予的機會,朕當然要親自收回台灣,而且也正好借機會認真全面的了解下接下來這一個世紀大明帝國的對手啊。人家都盤踞在家門口了,朕號稱一代聖君居然不敢親征,說出去被人會笑話的。而且朕都安排好了,只要我們認真應對,這場仗必勝。他荷蘭人盤踞在台灣一個孤島上,哪里有我們大明水師補給靈活,另外一旦佔據要塞,我們就可以源源不斷的從大陸運送步騎兵對荷蘭人進行切割包圍。」

「反正什麼都是你有理由,那這後宮這麼多女人怎麼辦啊?」

「這個朕沒辦法,只能辜負她們一段時間了。先別說了,我們先溫存下。」

「討厭。」

「那我到別處去了啊。」朱顯波半真半假的逗著周濤,是啊,這一去又有好久見不到後宮佳麗們了,什麼時候才能安享後宮生活啊。

————————————————————————————————————————

泣血求收藏、紅票票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