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部 揚帆起航 第139章 東征(3)

而陸地上朱顯波一邊忽悠,一邊秘密調兵,往南邊的大張旗鼓,往朝鮮則趁著夜色前行。

戰斗按計劃打響,在後來的匯報中,劉立洋像寫小說一樣向朝廷報告了整個作戰過程。

當李華梅的部隊進攻城市時,日本江戶將軍府還認為是簡單的海盜,匆忙調部隊應對,但也只是小規模部隊應戰,畢竟海盜在這個時代太常見了,尤其是新近崛起的李華梅在東亞一帶名聲雖響,但政府俊還是不怕的。畢竟海盜船只有限,戰力有限,只求速勝,不能速勝必然撤退。

而當唐寧波帶領京師十萬陸軍以及從祖大壽處抽調的五萬雄獅到達美保關時,日本政府西線幾乎沒有防御,幾乎不到一天時間就佔領白鹿城和月山富城。于是天皇緊緊下令江戶將軍府支援,以阻止敵人攻入京城,而德川幕府也沒有猶豫,畢竟天皇和眾多朝廷大臣和老百姓聚集在那里。想著大明會侵入,沒想到來這麼快,還是海路同時進攻。一方面準備迎戰,另一方面還要考慮好議和。

朱顯波早就給祖大壽密令,只要是日本來信或者遣使議和就拖住,配合好地面進攻。

而南路的艦隊雖然受到過盤查,但大明商船來往日本太頻繁,而江戶和大阪是商隊喜歡靠近的兩個城市,人口眾多,商業繁榮,因此大明艦隊佯裝成商船就堂而皇之的靠近三崎和岡本。就像兩個幽靈一樣,迅速的向城市炮樓等防御工事發起了攻擊。

李華梅在得到了港口大部分物資後,就原地休整等待來援助的日軍,唐寧波在數日連下鳥取和出石城後也迎來了日本的救援部隊,為減少損失,按戰前計劃,部隊進城修築工事,準備固守以打援。而另一線,不到兩天功夫,兩個艦隊就會師江戶城下。

為了保衛江戶,德川幕府撤回了兩路的救援部隊,準備與大明軍隊一決雌雄。然而不等部隊回援,江戶城已岌岌可危。日本人知道火槍的厲害,自己也有火槍隊,雖然射程不及大明的,但數百門火炮一起轟城,真是聞所未聞。江戶城內一片火海。與此同時,祖大壽、唐寧波迅速利用空擋殺到大阪城下,席卷周圍幾個防御重地,直逼京都。李華梅則索性上岸沿海岸一頓猛搶,收入估計比朱顯波承諾的合作工資還高。

很快江戶城破,余軍逃向京都,部分開小差的逃往東北。

日本天皇和德川幕府隨即派人前往朝鮮和大明京師求和,在朝堂上、書信中,日本使者回憶了前番豐臣秀吉企圖武力佔領朝鮮的罪過,又痛陳德川將軍不該妄自尊大,阻擾大明帝國收復朝鮮領地。只是希望大明皇上能本著和睦共處的原則放過日本現政府,日本願意賠償一切戰爭損失,表示將仿效安南等每年向大明朝貢。

朱顯波知道這些不夠,自己的一「一五計劃」資金缺口很大,日本是東亞、甚至東南亞最大的一塊肉,怎麼也得榨點汁出來,就算不殖民,也要派總督前往收稅。更何況自己想要成為海上霸主,臥榻之下豈容他人鼾睡。將來大明帝國一旦西征,這小日本時不時在背後捅刀子可不好玩,必須按原定計劃殖民。

和談不成,日本使節郁悶而歸。而日本本土,面臨著唐寧波和戚宏亮等兩路夾擊。就在雙方談判的時間里,海盜李華梅將日本沿海的淡東水軍、土後等一干海盜收拾得差不多了,這等于又砍了小日本的不是觸須。

唐寧波和戚宏亮都接受了朱顯波的建議,一方面分化日本各部,尤其是東北的伊達家和九州的島津家,大明政府明確表態,針對的是前番企圖佔領朝鮮的豐臣秀吉和上次阻擾大明收服朝鮮的德川幕府。如果其他地方軍閥保持中立,仍舊可以保全領土。這麼明顯的離間計,還是奏效,朱顯波終于明白蔣*介石的苦惱了,面對諸多地方軍閥他這個委員長、總統經常是處處被掣肘。

而一旦離間計見效,這個時候朱顯波精心培養的錦衣衛發揮了作用,行賄、造謠、破壞什麼都干。想盡一切辦法阻擾各地軍閥勤王,而日本政府被困在京都久久等不來救援,人心渙散。戚宏亮借機攻佔大阪,將海上救援通道徹底切斷。個地方軍閥在觀望中派兵前往京都救援,但無論是前進路線還是沿途城池都遭到錦衣衛不同程度的破壞,使得很多本來就疑心重重的地方軍閥行軍十分緩慢。

由于對大明的進攻根本沒有防範,因此導致江戶失守,如今遲遲見不到援軍,而大明的錦衣衛到處散播謠言說大明帝國派遣的另外二十萬陸軍已經從九州坊津港和四國島室戶港登陸,日本朝野一片嘩然,看來島津的救援是盼望不到了。于是答應和戚宏亮、唐寧波等商量停戰事宜。

戚宏亮、唐寧波等人一邊打擊敵人有生力量,一面準備按計劃與日本政府談判。大炮火槍都兵圍京都,要的就是強迫日本投降。

十一月戚宏亮代表大明帝國與日本天皇授權的德川幕府簽訂停戰協議。

協議規定︰一、日本將作為一個主權國依附大明,國家元首由天王改親王,每任親王就職必須報告明庭。二、在保證大明帝國在日本的外交政治和軍事權力基礎上日本擁有獨立的財政和經濟運行主權,大明帝國負責保護日本的國土安全和領土完整。三、日本解散所有軍隊,大明在日本永久駐軍,而駐軍港至少保持五個以上。四、日本親王一旦沒有正式子嗣(婚生子)日本將並入大明帝國。五、日本賠償大明帝國本次征戰費用五百萬兩白銀,並每年向大明進攻朝廷收入的百分之二十。五、日本的官方用語為漢語。六、大明政府派遣總督前往京都,負責總理日本政務及監察各地。七、日本割讓長崎、美保關和坊津三個港口作為大明水師的常駐之地,用于軍事訓練和補給。

這與其說是一份停戰協議,不如說是如何確保大明在日本權益的章程,或者法律範本。通篇只有涉及大明利益問題的協定,日本沉底淪為大明的殖民地。至于戰爭賠款五百萬,朱顯波要現銀,黃金也行,大明銀元日本政府也沒那麼多。

消息傳來,大明朝廷上下沸騰,太歡欣鼓舞了,我大明無敵的火炮啊,無敵的艦隊啊,無敵的皇上啊……說什麼的都有,反正就是無敵的。而馳援途中的島津惟心齊和伊達政宗在接受了大明朝數萬的銀元之後見德川幕府已經與明庭簽訂停戰協議,只得原路返回。雖然沒收到大明軍隊的攻擊暫時沒有損失,卻極大程度上提醒了佔領者戚宏亮和唐寧波等人對兩個大軍閥的關注。

唐寧波沒有給兩人繼續做大的機會,除了以兩人不服從天皇號令總解散軍隊發兵討伐外,還揭露了兩人接受明廷賄賂不救援京師的事實,讓兩個大軍閥陷入明廷的追剿和全日本民眾的聲討當中。先讓自己人的口水將這兩個大軍閥淹沒,大明軍隊再出手。于是戚宏亮、唐寧波等一面監督日本政府解散軍隊,收繳武器裝備,一邊轉戰各地,剿滅地方軍閥。

戰後,戚宏亮和唐寧波返回,傷不去和穆有前各領一艦隊,傷不起的北海艦隊以長崎為基地,負責全日本到中國渤海的巡防,穆有前得東海艦隊則駐扎杭州,為往來的商隊提供護航保障。也順便照顧長崎艦隊的休整空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