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部 文治武功 第八十九章 攻克潼關

一夜的折騰,守關農民軍估計損失又有兩三千。只要這樣下去,守關兵士敢應戰,那死傷一定是他們居多,這和原本據險守關的想法完全不一樣,估計起義軍內部也會陸續有分歧了。

可惜這潼關通道太小,不然能殺死更多敵軍。後半夜無事。

次日天明,朱顯波召集幾位將軍,吩咐了任務,已經騷擾這麼多天了關上守軍已經十分疲憊。今天準備硬攻,一刀盾配一火槍手,刀盾只負責防御,能擺多寬擺多寬。等朱顯波布陣完畢,城樓上的將士估計也傻眼了,朝廷站在了一個漏斗口上,而退路居然是那小小的漏斗嘴,如果失敗,只怕要死傷無數。

難道這小皇上打仗也是個菜鳥?這樣的擺陣,只怕是皇上沒打過仗,朝廷那些會打仗的還真沒來,洛陽那些富商說的可不錯哈。城內守軍也吸取了教訓,盡量不把身子探出城牆外。想要看這大明皇上如何攻城。看熱鬧的心態重于防守。殊不知,他們的輕敵會害死多少人啊。

面對同樣是大明子民的農民軍,朱顯波首先開始了演講,聲情並茂,先搞定多少算少,最起碼向敵人證明自己的仁義道德。

「你們都是大明的子民,當初聚集造反也是生活所迫,朕不怪你們,如今河南已經連續兩年免除稅賦,洪承疇調任陝甘總督後也積極組織救災,朝廷絕對不會丟下任何一個災民不管,朕這次親征的目的就是查看災情,就地救援,如果僅僅為了剿滅起義軍,朕隨便派個將軍即可。」關內一陣哄笑,這皇帝是來耍嘴皮子的,沒帶一個會打仗的將軍。

「朕已經下令各州縣積極組織災民和曾經落草的百姓回鄉重新組織生產,朕希望你們也順應民意,放下手中的兵器回鄉吧。高迎祥等村夫只是為了一己私欲,一定會連累大家的,現在河南、山東已經災情已經平息,兩地的起義軍也陸續卸甲歸田,只有一部分落草為寇,但都已被朕剿滅,我相信各位的初衷只是為自己和家人爭取權利,沒有人天生下來就是想做一輩子土匪的。」沒有人一生下來就是土匪,也沒人願意做一輩子的叛軍啊,朱顯波這話說到心窩窩里去了,關內那些守軍開始沉默。

「朕知道災民的苦,請你們回去問問想親們,真是不是全力救災。甚至為了湊集銀兩,朕連自己的寶貝都拿出來了,還有後宮娘娘們,朝廷大臣們甚至節衣縮食,把自己的俸祿借給朝廷救災了,面對這樣的朝廷你們還有什麼理由造反啊?難道造反就那麼好嗎?你們的闖王,大小頭領們能保證比朕更加勤政愛民嗎?」

「如果你們不罷手,那麼朝廷只好拿出更多的銀兩來加強軍備,那麼災民們分得更少了,這是雙輸的結果,朕也不想看到,難道你們就忍心看到原本屬于拯救你們的鄉親的銀兩消耗在戰場上嗎?你們還有良心嗎?朕一不是昏君,二不是無道。你們沒有理由繼續頑抗下去,早點歸順朝廷吧。」回鄉朕的有銀兩補貼嗎?自己這樣跟著起義軍叛亂到底是對還是錯啊,看起來這皇上並不是傳說中得那麼荒婬無道啊,那麼晚我們到底為什麼造反呢?肯定有起義軍糾結了,朱顯波要的就是這種糾結效果。

演講完畢,關內沉默了許久,朱顯波知道自己的演講起到了效果。這邊戚宏亮等小將對皇上這一路利用輿論爭取民意的做法也是佩服得很。確實啊,這帶兵打仗永遠有學不完的東西,戚宏亮等人才那到那啊,朱顯波面對他們崇拜的目光也只是淡淡一笑。

當然,朱顯波不想給關上起義軍將領們反應的機會,現在守軍正是人心混亂的時候,不能等他們挨個勸冷靜了。一面指揮火槍手一起發射,一邊自己從背上取下霸王弓,想起師傅安卓,慢慢得在心中念起口訣,運氣,拉弓,滿弦,射……弓箭像一團火球一樣沖向城門, 當……城門破了一個大洞。

城外千軍雷動,城內一片嘩然。這少年皇上用的是什麼武器啊,就一箭能射破半尺厚的城門?雖然這城門已經破敗,但那得用多大的力氣啊。攻城車一時半會都不會這麼快啊。這皇上到底是人還是神啊,自己有個神奇武器,還有那麼多神奇的火槍。看起來很難戰勝啊。

「對面的起義軍看到沒,當今天子乃真龍下凡,更有九天魔女的火槍神兵助陣,再有抵抗者,死路一條,還是那句話,現在歸順朝廷的,既往不咎,不願意從軍者,朝廷給予補償,回家種地。現在趕緊從戰場撤退吧。」穆友前學起了朱顯波。

朱顯波很是滿意,孺子可教啊。這一趟沒白帶他們出來。轉身向身後的眾將說道「各位,準備帶人沖擊城門。待會進關之後直追敵人主將部隊,其余四散而逃的就放過他們。」

話未落音,朱顯波第二箭射到了城樓上,城樓立即火光沖天,頓時,守軍四散而逃,死傷無數,一些頭領想阻止潰逃已經無能為力。慌忙之中也不知道何處何從,多數被沖進關內的騎兵抓獲。

朱顯波向後方招招手,前面刀盾兵和火槍手閃開一旁,騎兵迅速沖進關內。而原本安居關上的起義軍四散逃竄。

朱顯波的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遠征,耗時七天,己損八百,殺敵一萬余,俘虜三千,傷敵數千,其余四散而去。朝廷大軍順利佔領潼關,這可比當年平定京師叛軍來得艱難的多,也很好的展現了朱顯波的文治武功。

朱顯波一邊派人給洪承疇送信,一邊安排部隊駐防,戰後一邊安排治療傷員,一邊安排幾個進士,抄滕勸降語錄發往各周邊縣市。畢竟兵家之道,攻心為上,何況叛軍並未了解朝廷方火槍隊為何物,有一定的震懾作用。

再潼關稍事休整,朝廷大軍開拔前往長安,幾個進士也算大開眼界,紛紛表示閑來要跟聖上學學弓箭之術。朱顯波笑而不語,這個時候還是裝得神秘些好,當年他要是如實交待,只怕王拓也不會將他招入錦衣衛,也就很那遇到魏忠賢,說不定這個時候還是一名九江商人呢。

戚宏亮也是十分驚奇,只听說皇上學富五車,沒想到武藝也如此高強,這個和自己年紀相仿的皇上到底有沒有可能存在短板啊。難道真是天神下凡不成?

看這些家伙個個納悶的不行,趕緊勸道︰「重點的不是弓箭之術,而是用兵之道,我們大明真正的的敵人在海上,這陸地上朕絕對不會允許第二只老虎的存在,不管他是闖王還是禍害王。朕是這片神奇而古老的大地上唯一的天子。還記得你們考進士那會朕怎麼說的嗎?」

眾臣紛紛表示,吾皇聖明。聖明不聖明很難說,但是要想自己的部下和自己保持步調一致,灌輸是必不可少的,抓住一切機會灌輸,尤其是這些年輕的可塑之才。

「今後無論遇到什麼戰爭,什麼敵人,冷靜之外還要多想辦法。上策是從士氣上打擊對手,同時發揮我大明部隊的特長。」

「臣等謹遵皇上教誨。」

「當然這潼關是地形特殊,如果遇到平川,則要重點防範敵人騎兵突擊我火槍隊。」

出戰告捷,全軍士氣高漲,尤其是那幾百火槍手被那些老兵視為神靈下凡,其余軍士整天閑來就圍著東打听西打听,弄得那些軍士好不得意。

張蕾更是得意的不行,「皇上,這大半功勞可是我火槍隊和我的啊。」弄得旁邊的周濤掩面而笑。

「你笑什麼啊,事實嘛,上次打劫匪,這次攻潼關,要是沒火槍手,能這麼輕松啊,死傷這麼少啊?」

「那請問張大將軍,這火槍從何而來,是誰研制的。誰裝備部隊的,又是誰讓你帶兵訓練火槍隊的啊」

「火槍是徐光啟造的啊,那個書生我認識比你們早,是李承宗讓我訓練火槍兵的啊。」這丫頭真能狡辯,合著沒朱顯波什麼事,哎,由著她吧。

「那請問將軍要何官位啊,是貴妃還是皇後啊。」周濤記得出發時朱顯波講的話來了。

「你們兩個,狼狽為奸,哼……」朱顯波和周濤相對而笑,張蕾滿臉通紅跑了出去。朱顯波轉向周濤,怪她壞自己的好事,周濤則一臉的無辜。

由于朝廷軍隊迅速拿下潼關,並且俘虜了羅汝才,潼關附近起義軍迅速潰逃,大部分逃往高迎祥處,河南、湖北等地人民生活水平也逐漸好轉,大批心有不甘的起義軍帶領部隊從河南,湖廣,四川等聚集周至,似乎想團結在闖王周圍與朝廷分庭抗禮。

朱顯波和張蕾等人率部進入長安,畢竟旅途勞累,吩咐洪承疇分兵駐守潼關,函谷關,切斷起義軍來往要道。另一方面,讓隨行朝廷官員,將帶來的銀兩立即用于陝甘救災,解鈴還需系鈴人嘛。要平息起義禍端,設法減輕災情,穩定災民才是根本。

于是朱顯波吩咐同行人在城內大量印發勸降傳單,鼓吹聖皇英明神武,起義軍將毫無出路,開出條件來將領來投一千兩,主將來投一萬兩的條件誘惑起義軍眾將領,不管有用沒用先動搖其軍心再說。

同時朱顯波又召集幾位進士和洪承疇,讓洪承疇派人到各州縣、、各關隘張貼大字報,主要內容就是天公不作美,導致我大明境內多處受災,前期地方官員處置不當,造成損失巨大,如今聖駕親臨陝西,一位剿賊。二來視察災情,並會立即下撥救災款項,請各地居民呆在家中等候救援,不要誤信他人謠言,犯上作亂,一面被人利用。

攻克潼關不算什麼,攻克災民的心理關才重要,如果陝西災民能和當年河南、山東等地一樣,原地等待救援的話就不會出現大面積的死亡事故。

(PS:本月響應縱橫新政策,每日更新一萬,請大家果斷收藏,給予支持啊!!)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