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部 躊躇滿志 第七十二章 研制大殺器

周濤的順從讓朱顯波意氣風發,再苦再累,也覺得特有勁,有時候經常趁著她專心查資料,湊上去啵一下就跑。周濤卻經常滿臉嚴肅的教訓他「你哪里像個有抱負的皇帝,就一標準。」

「冤枉啊,我只是喜歡你,後宮那麼多美女,我都給撤散回鄉了,那有我這麼樣的哦。」周濤也拿他沒辦法,這是在明朝,是一代君王,女人肯定是少不了的,而她只要做好她的事情就OK了,這就是朱顯波喜歡周濤的地方。

而朝廷這邊,徐光啟真是沒有辜負他的期望,全國有名的鐵匠都被他召集到一起,整天琢磨兵器的事情,再搞一批農民整天研究水利灌溉,播種啥的,反正就是不停的折騰。

徐光啟的鑄造所倒是出了不少銳利的兵器,長劍砍刀,都比以往的鋒利,也更加輕巧,但這些總歸不是朱顯波的目標。于是朱顯波就給他花了張火槍的草圖,並讓鄭泰在貿易途中加以留意,有可能的話,多帶些回來。終于,鄭泰的貨到了,從一個台灣商人那里買的,看著像西洋貨。一共十把,花了十萬兩白銀。朱顯波倒也不心疼,相比那瓦良格,這些洋槍根本不值得一提啊。

哎,我們老祖宗發明了火藥,卻用來玩鞭炮,這洋鬼子,卻弄出了大殺器,朱顯波拿著長槍對著徐光啟常常嘆氣。徐光啟總是激情昂揚的說「請皇上放心,我們在未來的幾年內一定會趕上並超越西洋武器,一定會為我們的老祖宗爭回臉面。」

「徐光啟,我大明朝的大小火銃都要改,小的往精準度上上,往鄭泰洋槍靠攏,現在世界上有一種紙殼子彈問世,使燧發槍的射速進一步增加。紙殼子彈關鍵是在裝彈步驟上大大節省了時間︰它是一個紙制彈筒,外面覆有油脂,里面有定量的火藥和20-30克重的一顆彈丸。使用的時候,槍手只需用牙把彈筒咬開,把里面的火藥倒一部分到發火池里,再把剩下的火藥和彈丸用通條塞到槍管里就行了。」

「有了子彈,和以前火繩槍比起來,這樣簡化的步驟使燧發槍的射速提高了一倍︰使用紙殼子彈的燧發槍兵,射速能夠達到每分鐘2-3發甚至更多,這使他們能夠打出足夠密集的彈雨,即使面對騎兵的沖鋒也不再是軟弱無力的了。當然如果在小火槍加裝刺刀就更有戰斗力了,避免被敵人近身後無法還擊。當然你要是能搞出鐵質彈筒來,我們將所向披靡。」

「臣等確實還有很多事情要做。」一向比較自信的徐光啟沒想到根據皇上的了解,我大明的火器落後世界這麼多,確實有好多事情要做,而皇上好像說得刻不容緩一樣,鴨梨很大啊。

「大火銃不能用銅質的,我們現在的大口徑火銃火藥填裝量少,火藥氣體密封不好,因此射程近,此外容易過熱,射速也慢,以銅為材質雖然不易炸膛,但是費用教高(銅是鑄造貨幣的金屬),而且銅太軟,每次射擊都會造成炮膛擴張,射擊精度和射程下降非常快,作為武器而言壽命太短。」

「西洋人現在有大炮,你設法從南方的西班牙人那里看看能不能弄到樣品,然後再仿制革新。這紅夷大炮在設計上確實有其優點,它的炮管長,管壁很厚,而且是從炮口到炮尾逐漸加粗,符合火藥燃燒時膛壓由高到底的原理;在炮身的重心處兩側有圓柱型的炮耳,火炮以此為軸可以調節射角,配合火藥用量改變射程;設有準星和照門,依照拋物線來計算彈道,精度很高。」

「臣去想辦法。」

「大炮的主要目標還是要改鐵質,保證射程,彈藥可以參一些殺傷力的其他碎石,碎鐵片等。」

兩個月個月後,徐光啟請朱顯波去鑄造廠驗貨,好家伙,明晃晃的十桿長槍,外表看起來比買的那十桿洋槍還亮,

「能發射嗎?」朱顯波關心的是實際效果。

微臣等已經試過幾支,和那些個洋槍並無區別。

「那能射多遠?」朱顯波迫不及待。

「目前五十米內沒有散彈的現象。一百米開外就很難有效果了。」

「那些洋槍呢?」

「比我們的遠,能打道一百米外的目標。一百五十米有散了。」

「那不行啊,你得繼續努力,看看差距在哪里,是火藥的問題,還是槍管問題。我給你定個目標,起碼要保證三百米,不然人家騎兵幾秒鐘就到你跟前了。對了,這種也抓緊造點出來,造上兩百桿給兵部送去,他們正在訓練新兵。」

徐光啟看皇上有點失望,臉脹得通紅,接下來一句話也不說。

朱顯波挨個看望了參與鑄造長槍的匠師們,臨走拍了拍徐光啟的肩膀,「只要有貨出來就是進步,慢慢來,大家多琢磨問題就找得出來,但是你今後的工作還是抓總的,造船術,農耕術一個都不能丟,這鑄造所你找個合適的人給我管起來。」

「微臣明白,只是這洋槍、火炮造不好,臣睡不踏實。皇上,能否再給臣撥點銀兩,我想帶幾個人去趟荷蘭、西班牙,我再南方的時候認識幾個西洋朋友,他們願意帶我們去。」

「這樣也好,學夷長技以制夷嘛,但是你們不能去太久,其他人可以陸續返國,你得給我先行回國,還有這邊的鑄造工作不能停,能遠打打幾米十幾米也是好的,最主要是不能停,好的經驗不能荒廢了。明天我問問戶部還有多少空余。」

「謝皇上。」

說實話,放徐光啟留學,朱顯波一萬個舍不得,只好回宮找周濤商量。周濤的意見和他一樣,讓他另派人手,另外訪問團里可以夾雜些錦衣衛。對啊,錦衣衛,我怎麼給忘了,學不學得到技術另說,先去測探下情報再說,于是連夜召見王拓,讓他挑五名錦衣衛隨訪問團同行。

第二天就讓徐光啟挑出十名匠師,謊稱學習教義,讓認識的老外帶回西方去,看看能學到多少,規定至多半年一定要返程。于是十五名大明的第一批西方訪問團出發了。

徐光啟則留在了鑄造所,沒日沒夜的和匠師在一起探討射程的問題,火藥的威力問題。另一方面,花掉了朱顯波五十萬兩白銀總算造出了一百桿長槍。當這些長槍送到兵部時,直隸訓練營的張蕾據說高興得跳了好幾跳,嚷著要親自訓練洋槍隊。李承宗不敢擅自做主,朝後私下問朱顯波怎麼辦?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