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部 躊躇滿志 第六十三章 出海貿易

啟動資金五十萬兩,兩艘寶船滿載著大明朝貨物也滿載著我的希望出發了,祝鄭泰好運,也祝我大明好運。群臣看著船隊出發議論紛紛,是啊,朝廷經濟這麼緊張,這兩艘寶船加上貨物就耗費了八十萬兩,還不算這兩船上水手的日常開銷。更奇怪的皇上看著這船出發時居然眼中含滿眼淚,不像是心疼錢,那到底是為什麼呢?

兩艘船,連同水手、管帶、錦衣衛差不多四百人,帶著朱顯波和大明的夢想起航了。出海那天朱顯波又率眾臣到天津送行,船隊一路南下,到杭州裝貨,再前往東亞各主要港口。按照朱顯波的想法,先從杭州收集些江南特產去李朝換人參、大阪清酒、長崎的玳瑁甲,那霸的砂糖,互為補缺,這生意只賺不賠,而且行程又短,適合快速聚財。

「皇上,鄭泰的船隊一定能賺錢嗎?」張瑞圖很關心收支平衡。

「給他們點時間,一定能賺錢的。而且是賺大錢,你要全力支持工部和科技部的開支。」朱顯波知道張瑞圖也為難。

一個月後鄭泰來信,貿易很順利,希望皇上多造寶船,大阪等地對我朝陶瓷、蠶絲、茶葉等十分喜歡,請皇上多多安排貨源。這小子和鄭和差不多嘛。並給我運回來五萬兩白銀。大明之福,我崇禎之福啊。于是下令工部繼續造船,新科進士吳海建赴臨沂杭州等地籌集貨源以供鄭泰之需。

另一方面,命徐光啟選派人手前往景德鎮和杭州,開起來國有織造局和陶瓷局,賴敬楓負責織造局,繆六平負責陶瓷局,兩局編制還是歸工部,貨物不能光從民間收集,一是不能保證數量,二也質量不提高很難持續吸引外國客戶。幾名新科進士的任用卻在群臣之間引起了熱烈的討論,皇上是不是大才小用來,國家棟梁全派去為鄭泰的船隊服務了。

一時間杭州熱火朝天,為了滿足航運需要,工部也開始在杭州擴建起碼頭來。朱顯波隱隱看到了源源不斷的黃金白銀朝自己招手。同時為了降低貨源過剩的風險,朱顯波準備陸續籌建或擴建沂州、泉州和澳門的碼頭,分別收集大豆、大黃和季節性的荔枝銷往台灣、日本和朝鮮。

同時不斷令京城大量訓練水兵充當水手,為德就是萬一被劫持,船隊也能迅速形成一定的戰斗力。在沒有強大的海軍之前,只能靠水手們自保了。

六個月後,鄭泰的船隊增加到了八艘,航程也擴大到了東南亞。而東南亞的香蕉、珊瑚。豆蔻、糖膠、肉桂、胡椒等也源源不斷的從澳門和泉州兩港逐漸銷往內地。差價更是十分可觀,而這些利潤全部由船隊統一管理,集中運往杭州,用于發展海港和上繳國庫。

鄭泰的每個月能運回五十萬兩白銀了。加上各地的稅收,應付軍餉和朝廷各項開支已經有盈余了。于是開始給朝廷官員發放拖欠的俸祿,朝廷各官員看到皇上登基不過半年,基本解決了去年河南山東大災,朝廷運行也恢復了正常,個個做起事情來也更加勤奮了,我做決定時也少了很多阻力和質疑。良性循環啊。這才有復興大明的希望嘛。

幾個新科進士倒是也很勤奮,加上朱顯波和徐光啟等人的辛苦強化培訓,在各自崗位上倒也挺能勝任,時常來信,希望能有機會聆听聖訓,朱顯波也想把他們培養成博士後啊,可作為皇上還有更多事情要做,只好鼓勵他們加強自學。

有了錢,救了災就該做其他的事情了,其實不是朱顯波有多麼英明,而是內憂外患容不得他安逸啊,山海關袁崇煥來報,皇太極時常出兵騷擾,侵佔我遼東部分領土,雖然明軍予以還擊,收回失地,但看起來,他不會讓大明安寧了。還有陝西湖北的起義軍,唉,鬧什麼鬧嘛,欺侮我建貞皇帝年輕是不是。

也許是听說了朝廷海外貿易賺錢的事情,宋會杰主動找到了李明德提出要借錢給朝廷,這個奸商,生意人到底是生意人。朱顯波也正缺錢,又問他借了一百萬萬兩,不知道他那里來這麼多錢,也許是其他人一起湊的吧,他出面而已,看來江南比朱顯波想象的還要富啊。大明朝的皇威必須盡快覆蓋江南等富庶之地,讓黎民百姓和商賈獵人都能感受到皇恩浩蕩。

其實也不怪商人們,朝廷有賺錢的道道了,自然有嘗還能力,這就好比美國人到處欠債,照樣有不少國家跟在後面買啊買。現如今,朝廷逐步恢復元氣,海外貿易通暢了,江南一帶商人賺錢的機會更多了,這個時候不表現下,將來海外運回來的珍寶要是不給他們經營,那才叫虧大了呢。宋會杰等人甚至尚書南京,希望能捐資修擴建杭州的港口、碼頭。

當然靠借款過日子不是朱顯波的目的,起步階段沒辦法借錢,等貿易發展起來,碼頭發展起來,將來就光收收商人的稅,賺賺差價足以,民富國自強。

一日,太和殿。

「張愛卿,目前國庫開支預算如何,盈余如何?」

「回皇上,目前國庫庫存五百萬兩,每月稅收加鄭泰船隊上繳支付軍餉和朝廷開支後還能節余三十萬兩,只是目前朝廷欠各地富商銀兩也高達三百萬兩。」

「沈萬培,朕再給你一百萬兩,再給我多造些寶船,同時加大織造局和陶瓷的生產規模,技術方面徐光啟也加以配合。"

「微臣遵旨。」

「微臣遵旨」

「朝廷各部門要大力促進國內商貿,全力以赴支持海外貿易,人才儲備和錢糧撥付上適當給予照顧,對于那些參與募捐和借款的商人,我大明船隊歸來時可以優先給予部分配額。個地方尤其是沂州、泉州、澳門三地要加強港口建設和治安管理,興建貿易所,保障物流暢通。」

朱顯波在逐步向他的臣子描繪貿易藍圖,而藍圖的第一部分當然是國內基地,就是那些集中的港口,在這里收集國內特種物產,再將海外運抵的物資銷往全國,這些地方是大明朝廷的銀庫所在啊,光貿易稅收就不會少。

眾臣領旨下去各辦各事,心想這皇帝真是有才,旱災救助剛剛平息點,就弄船出海,還能賺得缽盆滿當當。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