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部 躊躇滿志 第四十三章 清理後宮

平定了李太後和魏忠賢的兩起叛亂,剪除了閹黨大部分,朝廷政局總算暫時穩定下來。

接過滿目蒼痍的攤子,朱顯波每天上朝都是冷汗連連。天下何止一個大亂形容啊。

東北部分,努爾哈赤死,皇太極即位,八旗鐵騎虎視眈眈;中原各地的農民起義軍,已經成星星燎原之勢。北方的瓦剌逐漸統一蒙古,雖然臣服于大明,誰知道心里打的什麼主意。西北的少數民族倒是安寧,但是朝廷如果疏于管理早晚出事。台灣,荷蘭人盤踞,澳門的西班牙人、葡萄牙人也蠢蠢欲動。小日本整天半官方的派倭寇騷擾我沿海邊境。

大明朝廷可以說危機四伏。

而朝廷內部經過萬歷皇帝的二十年怠政以及天啟皇帝時期的閹黨專權,中樞部分已經癱瘓。各地方也是上行下效,好不慘淡。再這樣下去,起義軍打到北京了都還不知道怎麼回事呢。

沒辦法,忍了,朱顯波總不能把萬歷從土里挖出來鞭尸啊。只好找三女幫忙,日夜查詢電腦,看看又那些天災人禍即將發生,那些可以先行糾正處理。弄得滿朝文武以為張蕾等人是巫師哈,整天搗鼓聖器。

接下來就是登基大典和冊封皇後的事宜。

朱顯波思來想去決定不用崇禎,而是定年號建貞,取漢武帝建元和唐太宗貞觀之意,很明顯,朱顯波想通過年號告訴天下人,我絕不是完蛋的皇帝,而要做一個開拓的漢武帝或者雄極東方的大唐明君。

畢竟這兩個個皇帝歷史上那是相當的英武神明、是勤政愛民的.朱顯波也是頂著信王的名頭當上皇帝的。信王的粉絲們就是盼著一個聖君出現。朝廷也無人反對,反正隨著皇上高興,只要不過分,不違祖制即可。

而建貞皇帝朱顯波第一個首要的問題就是處理天啟朝的後宮的問題,這也是歷代規矩,畢竟宮里除了先皇的長輩和晚輩,大部分女人都是那個死鬼睡過的,這新皇才十八歲還是個處男呢。朝廷大臣也不想看到一個童男被無數的御姐折磨。

鑒于同是女人的關系,三位美女堅決要求他從寬從輕人性化處理,無法,為了減輕負擔只好也采納了她們的意見。三千後宮的陸續離開確實傷了朱顯波好一陣心,尤其林林種種的美女,要說不動心那是騙鬼的。要不是張蕾時常在他面前敲打,還真難把持的住。唉,美女啊,隨風去吧……

首先是李太後,這個女人,朱顯波也是無話可說,兒子死了,姘頭被發現,佷子被射殺,就憑鼓動將士造反已經夠殺一千次,本著敬老的原則賜了她一座宮殿,留在內宮但削了皇太後封號,讓她慢慢的老去吧,讓錦衣衛盯緊點別再鬧事就行。皇太後是信王他娘劉貴妃的,人早死了,封號跟著去?所以太後暫時空缺。

李明德等人想不明白為什麼朱顯波不立莊太妃為皇太後,他也懶得解釋,眾臣還以為是思念親母。本想紫鴛頂著太妃和皇上養母的名號住進慈寧宮,紫鴛死活不從,只好還住原地。不過後宮之事在沒皇後之前由她主持了。

其余有為皇室誕下過子嗣且子嗣未夭折的(不論是公主還是皇子),一般就是太妃什麼的,有皇子的就會離宮跟著自己的兒子居住,不管成年不成年,現在換新皇帝了,他們最多算朕的兄弟或佷輩,沒有理由呆在宮里了;是公主的就還是在宮里和李太後一起居住。男女有別,差別還真大,不知道這規矩誰定的,估計是哪個色皇帝,看上某些公主了。

那些被先皇臨幸過卻沒有為皇室誕下子嗣的,地位比較低下的願意留下就繼續留在宮里當宮女,地位較高的就看與從前紫鴛關系了,沒有為難紫鴛和的被尊為太妃。幾個心靈較為陰暗的則被送去出家。沒讓他們陪葬已經是大赦,你們說呢。尤其是好幾個朱顯波和紫鴛逃難期間嚼舌頭的,必須讓她們有機會反省,去悟禪吧那

接下來就是未被皇帝臨幸過的後宮,這些人也許十五六歲就進宮了,也不知道去往哪里,反正先皇是沒見著,屬于命苦的一類。因此朱顯波下令︰有願意的繼續留下,不過要從宮女做起,年滿25歲的宮女,可以離開皇宮回家鄉自行婚配,沒有家鄉的或是家鄉親人故去無依無靠的也可以長留宮中或者由主子指一個低級侍衛婚配。

幾個紫色尚可的貴妃,才人啥的看朱顯波年紀尚小,想色誘他做武則天也未能成功,不是朱顯波高尚,是她們不知道他已經有紫鴛了。當然更主要的是朱顯波要做一個英武神明的好皇帝,先要爭取民心,這滿朝文武可是看著呢?再色也不能在這個時候露出來啊。任憑她們拿出十八般武藝,朱顯波愣是沒動心,她們還以為他沒發育成熟呢,個個唉聲嘆氣。

而在這群女人里面朱顯波居然踫到了小慧的母親,初次見面時,他被作為宮女的她吸引住了,而更吸引人的是她那特殊的臉龐,太像小慧了,趕緊叫來張蕾幾個人,一打听,果然是小慧她娘,這可惡的九江府尹,居然強搶民女,還是個有夫之婦。

再派人前往九江打听,原來小慧的爸爸已經在獄中被人弄死了,估計是沒錢打點的緣故,我的疏忽啊,朱顯波後悔不已。

張蕾等人則主張將其留下,于是派人去九江接來小慧。這孤兒寡母的,也算做好事做到底吧。

這樣一來,整個後宮清空了2/3,好多人紛紛回鄉,張蕾大贊朱顯波仁義,男人。其實他也是為了省銀子,朝廷救災,打仗太需要了,朱顯波一個人那忙得過那麼多女人,與其留下空耗,還不如讓她們回鄉,一來省錢,二來博個不貪圖美色的名聲,何樂而不為。

娘娘妃子少了,宮女少了,太監也省了不少,加上原本依附魏忠賢的被殺的殺,抓的抓,一時諾大個皇宮倒顯得空蕩起來。便宜了天下不知道多少無妻剩男啊,感謝建貞皇帝吧吧.

舊人去亦,新人來,張蕾和周濤、朱丹三人雖暫無名分,依然住進了貴妃專用的宮殿,這三個女人朱顯波不是放過來,留在後宮慢慢推倒。嘿嘿……當然更重要的是,初到明朝,現如今初登寶座,好多事情需要惡補下知識,才不至于洋相百出。四個人總比他一個人孤苦伶仃的好。

李明德等人倒也沒閑著,忙著為朱顯波準備妃子。由于他已滿十八,立後也是可以的。選妃之事在朱顯波的要求下低調進行。其實朱顯波還是傾向于有愛才有性,所以寧可慢慢的一個一個泡,也不喜歡以下子弄一堆搞什麼XX飛,或者霸王硬上弓,無趣得很。

當然朝廷官員們照例沒有閑著,個個爭相把女兒往宮里送,以便自己混得更好。朱顯波也不怪他們,世風如此嘛。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