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百七十章 坐斷西南

這支隊伍就在阿扎爾的指揮下,一點一點地向前挨,中間最大的損失並非戰斗,主要是疫病。

隨著天氣變熱,隊伍中得病的人越來越多,大多數都是瘧疾。好不容易翻過了若開山脈,進入了後世緬甸境內,得病的人已經達到了全軍的三分之二。

直到亥特里指揮著飛船找到他們,這才解決了問題,因為張白也在擔心隊伍的疫病,所以飛船里放了不少金雞納霜,這一下立解燃眉之急。

愁眉不展多日的阿扎爾,終于放下了心。

遠征最大的難處就是軍心,當年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帝從希臘到中東再到印度,一路凱歌,無敵天下,最後也是因為離家鄉過于遙遠,軍心渙散而不得不退兵。

五月中旬,密城的生活有發生了巨大變化。城牆開始延伸,新的居住區建造起來。阿扎爾的部隊中,帶來了一百多名普通工匠。這些人中相當部分是石匠、銅匠、鐵匠。

密城的周邊山體中,資源雖然不夠豐富,但石料還是有的。

奴隸們開始工作了,他們挖開山體,砸開岩石。密城的內外開始用石料加固,大塊石料被用在城牆和城中心建築上,碎石正好用在水泥混凝土里。

阿扎爾帶來的奴隸相當不少,已經不是從白沙瓦帶出的那幾百人了。當時的奴隸經過一路的逃亡、戰爭、饑餓和疾病,現在幾乎一個不剩。

如今的奴隸,全是阿扎爾一路上抓捕的,主要是印度次大陸上的土著居民,人數達到了兩千多人。

這些奴隸工作十分積極,幾乎不用工頭監督。並不是這些奴隸有多麼自覺,原因是張白堅持將他們全部釋放為平民。

張白當眾宣布了他的釋放條件,所有奴隸工作到今年秋天,在這之前完成城牆和所有建築物的加固,建造房屋,開墾並收割農田作物,制造水泥,興修水利。

只要完成這些工作,他願意釋放所有奴隸,令其成為密城平民。

到時候,願意留在密城的人,他將給予土地或者工作。不願意留下想返回家鄉的,則任其去留。

奴隸們很高興,因為有了指望,所以沒有人想著反抗或怠工,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而密城中大都是拜火教徒和當地土著,並沒有人出身奴隸主,所以也沒有人特意去蔑視或者折磨奴隸。

他們見奴隸工作努力,又知道這些奴隸早晚會被阿胡拉瑪釋放,平民們也自然而然地,把他們看成了與自己一樣的普通人。

再加上拜火教徒熱心地傳播教義,不久後,部分奴隸甚至加入了拜火教,這些新的拜火教徒因此更加得到了接納。

阿扎爾在忙于訓練騎兵,馬鐙被迅速裝備起來。在張白的指導之下,阿扎爾親自試用了馬鐙。

他從小生長于軍中,兵馬嫻熟,只一試他就都明白了。

這馬鐙,尤其是雙馬鐙,確實是個好東西。

首先,不需要騎手再用雙腿,死死夾住馬的胸口了。這個姿勢要求長時間舉著雙腿,簡直堪比練瑜伽,對騎手的體力消耗很大。

其次,本來需要牽著韁繩的那只手,現在解放出來了。騎手只要坐在馬背上,雙手能一直不停地放箭,不需要放一箭控一下馬,大大提高了射速。

再次,有了馬鐙,熟練的騎手現在可以短時間站在馬鐙上,向四周三百六十度無死角的放箭。

不需要再像遠征軍在若開山脈時那樣,讓騎兵冒險頂著箭矢短促沖鋒,只要以張白說的那種戰術,圍著對手轉圈,利用弓箭的射程和射速射殺對手即可。

這樣一來,對手反沖鋒時,自己方面的軍隊可以利用馬匹沖刺的速度,從容退去,避其鋒芒。對手一旦撤退,自己的部隊又可以再貼上去繼續射殺對方。

這簡直是噩夢般的戰術。

最後,馬鐙的出現讓騎手的雙腳有了著力點,如果使用長矛沖刺的話,就不會發生刺中了敵人,自己也從馬背上掉下來的事。如此一來,重裝騎兵的威力也大大增加了。

阿扎爾明白,有了馬鐙,再加上自己有西域戰馬,完全有機會組建一支縱橫四海的不敗騎兵。

他甚至有些期待起戰爭來了,總之,這次的遠征他第一次覺得值了。

密城的騎兵,很快被阿扎爾分為兩部分進行訓練。一部分是輕騎兵,大約三千人馬,另一部分是重騎兵,大約兩千人馬。

阿扎爾原本的騎兵大部分是重鎧騎兵,有騎馬的也有騎駱駝的,身上都穿著綽號「悶罐」的帕提亞甲冑。

南中炎熱,人馬本來就沒法穿著這種重甲。于是阿扎爾指揮他的部下,把甲冑重新組合,不再里三層外三層地穿盔甲,每人穿著一層即可。

這樣一來,便多出了數千副甲冑。

再加上張白從蜀國帶來的矛尖、皮甲、弓箭、旗幟等,步兵也開始列裝。

密城的軍隊已經迅速成型了。

興奮之余,張白給他們起了個名字。騎兵就仿造拿破侖的騎兵部隊,叫做近衛獵騎兵,簡稱獵騎兵。整支部隊則學蘇聯,稱做第一近衛軍。

密城的建設和養兵花費不少,尤其是糧食供應。

城池周邊開墾了不少田地,張白還特意用了一點木系術法,幫助植物生長,但畢竟時間太短,不可能期待收成。

主要供應依然得從成都來,張白這個搬運工,成都密城忙得兩邊跑,其他的不說,倒把星辰之術練得非常熟練。但長期如此也不是個事兒,畢竟這佔據了他的修煉時間,最近修為的進展幾乎停滯了。

其實月石里收集的靈力很充足,夢界中也充滿了靈氣,就是時間太寶貴。

成都這邊,供應的壓力也在增大,其他的好說,主要還是糧食。阿扎爾軍中的存糧早就消耗殆盡,密城的存糧正在迅速消耗。

張白急得幾次去青城山軍屯處,又是施法又是督促耕種,然而遠水救不了近火。最後還是得依靠劉巴。張白親自登門,向劉巴商量借了一批糧食,這才解了燃眉之急。

看來,金融雖可以掙錢,但糧食還得一粒粒地種。

劉巴借糧的時候,同意得是很爽快的,那是看在張白幫了自己大忙的份上。

這個忙就是發行公債。

公債就是國債,張白設計了樣張,讓工匠們用銅打造成了薄片,作為憑證,公開發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