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三百五十四章 尊如海

諸葛亮的那個書童也去了懸壺院,是于吉帶走的,在它醒來之前必須看管起來。

除了靈狐,還有不少戰利品,有武器、木偶、以及其他東西。

武器中,有黃月英的殘劍、黃展的竹槍、還有四手大木偶的長刀,一共四把。

木偶獲得了四個,一個詭異的人形木偶,一頭蠻牛,一只木貓和可以裝下一個大活人的四手木偶。

其他的繳獲中,他還得到了一個新的夢界,夢界里全都是田地。從黃展身上搜到一個黑色令牌,上面密密麻麻地寫著人名,令牌開頭寫著「黑榜」兩字。

這個令牌是專門用來看黑榜的,有些類似于通緝令。

名單上,列在首位的,是一個名叫「創造神」的人。這個名字看起來就不是人名,可能是綽號或者假名。

名列第二的人,張白發覺自己居然知道,正是天師洞創始人,靈靈的師父張道陵。

張白一下子感興趣了,趁著一行人正往皇宮去,他獨個騎著馬無人打擾,便拿著這個令牌仔細研究起來。

令人吃驚的是,從第二名以下,有好幾個人名是他認識的,或者是听說過的。

比如第三名的,正是自己的師祖東王公。第四名也是如雷貫耳,是西昆侖山之首的西王母。

張白看得忍不住搖頭,

東王公和西王母二人,在修仙界是至高無上的存在,手下各自弟子無數。連沐鏡這個玄仙,說起這兩人都是十分敬畏的。

這血冥教簡直是瘋了,連東王公和西王母這對兄妹仙人也敢通緝?難道血冥教教主,居然是能夠同時對抗東王公和西王母的存在?

他實在是有點不敢想象。

再看第四名到第九名,他更是把頭搖得像個大阿福一樣。

這些人包括第四的燭陰老祖,這個他也知道,他的洞府就在昆侖山,又是一個只能仰望的存在。

還有第五的南極子,第六的元君,第七的玉朗,第八的斗姆,第九的趙玄壇。

其他還有第十位赤松子,第十一容成公,第十二李八百等。

張白繼續查找,這才在二十名開外找到了南華和左慈,四十多名的地方找到了于吉和華佗。但是沒有沐鏡和她的姐姐羲和,想來她們未受通緝。

至于他張白的名字,居然排在百名之外。這讓他既松了口氣,又有點不甘心。

他當然知道修仙界高手眾多,可直到真看到了,才徹底明白了,什麼叫做人才濟濟。

若早知道自己如此不重要,也不需要嚇得到處逃跑,一直逃到了西亞。

之前黃展就提到過,自己至少在黑榜五十名外的說法,原來還算是客氣的。張白嘆了口氣,看來還是要趕緊提高修為才好。

可就在這時,令牌上的文字忽然閃爍了一下,並且模模糊糊地移動起來。

排名第四的燭陰老祖,名字忽然不見了,各人的排名則順次向前。

張白盯著黑榜,眼楮瞪得老大,幾乎眼珠子都要掉出來了。

因為他發現自己的名字,雖然依舊不起眼,卻突然間從百名之外,如坐火箭般直接竄到了六十多名。

這TM咋回事啊?難道是血冥教已經獲得了黃展和黃月英死亡的消息?

怎麼這麼快呢?

張白忽然間想到了一個人。

景騫!

肯定是這個老小子,回去通風報信了,哼,早晚收拾你

到得皇宮,還是上午,宮里並沒有直接開宴。

劉禪此人的為人,倒是十分體貼,尤其是對諸葛亮。他明白諸葛亮和張白等人緊張了一夜,需要休息。

所以,便把各人各自安排,丞相府諸人安排了專門的別院暫住,張溫也與張白安排在一起。

別院門外安排了大批禁衛軍守護。

後來的大臣們,則來到大殿閑坐議事,等候開宴。

張白和張溫進了別院,兩人剛坐定,張溫就著急打听起昨夜發生的事情,張白就把串供過的說辭向他講了。

張溫百思不解,又問道︰「你覺得這刺客是誰派來的?」

「我猜測應該是魏國來的。」張白答道。

「何以見得?」

「這個嘛我也是猜測,若猜錯了,兄長莫怪。」

「直說無妨!」

「我用的是排除之法,首先蜀國國內,雖然各方力量互有傾軋,但是對丞相還是服氣的,情勢也沒有到你死我活的地步,最起碼沒有必要使用刺殺這種激進手段,所以不太可能是蜀國國內的人刺殺丞相。」

「吳國呢!我雖然不能完全排除,可如今吳蜀兩國結盟之際,卻又為何既要刺殺,又要讓大哥來當使者,這不是害大哥嗎?設若此次,真是吳國的殺手作亂,那麼我勸大哥將來務必為官謹慎,千萬不要招惹孫權。」

張溫沒想到這事居然扯上自己了,有點不信道︰「你小孩子家家的,如何妄猜吳主的心思?況且吳主器重與我,絕不至于害我。」

張白笑而不答,其實他剛才的講法,是有所指的。

因為按照史書記載,張溫此次出訪之後,將會因為吳國國內的原因,開始被孫權猜忌。不到半年左右,就因為暨艷案,被牽連進了大獄,從此仕途斷絕。

而入獄的真實原因,一來是孫權的猜忌,二來其實與暨艷、徐彪等人,得罪世家大族過多有關。

當時的東吳,有一個特殊的政體「世襲領兵制」,孫吳的將權,也就是領兵權比其他國家要重得多。

在這個領兵權與皇權,並駕齊驅的國家里。武將們在戰場舍生忘死建功立業,孫權自然要在政治上對他們給予特殊的福利待遇,作為回報。

這個特殊的回報,就是任子制。

吳國遵循漢制規定︰「吏二千石以上,視事滿三歲,得任同產若子一人為郎。」

意思是俸祿兩千石以上官員,只要任滿三年,就可以選一個年輕的兒子為郎官。所謂郎官就是副職的官員,也可以理解為預備役的官員。

東漢時期的郎官不僅有郡吏補,還有公車征召、任子郎等,但最最主要的來源就是孝廉郎。可到了東吳,因為其世襲領兵制的國家架構,任子郎就變得非常關鍵。

除了是一種福利之外,這項制度還有人質的作用。

也就是說,將軍在外拼殺,將自己的子嗣放在君王身邊作為人質,這樣既讓君王放心,自己的兒郎又可以獲得晉升,如此便可以君臣相得。

然而,暨艷、徐彪、張溫等書呆子,卻觸動了東吳的這項基本體制。

張白此時所說的為官謹慎,指的也是這件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