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百五十一章 武後出手

江楓自然明白武後想要得到的是什麼答案。

一只用系統高價兌換的投影技術,換來了大唐百姓的堅定信念。

同時,也換來了朝堂之上百官們的安定之心。

天鳳起于東海之濱,落長安城大明宮,隨後沖天而起,進入南天門。

而天鳳代表著什麼。

百官們也都是明白人,心理清楚地很。

也正是因為如此。

他們才開始慢慢地接受,一個女子、一個後宮的皇後管理他們。

李治躺在床上已經病危。

這個大唐還需要有人來治理,一個名正言順的人坐在那個位置上。

而這個人。

自然只能是天後娘娘。

至于監國的太子李顯,現在已經是回到東宮內苟著了。

「治大國如烹小鮮,急不得,也慢不得,管理一家之產業,也是同樣如此,最好的辦法,自然是制定一個不算是長遠的目標。

就好比,我明年要讓這個家每一個人都可以財富自由,讓每一位後輩,都可以上得起學堂,讓每一位佣人,都能拿到少許錢財,讓他們更加把自己當做這一家的家人。

又比如,我明年要讓一個產業走出關中,銷往大江南北。

……。」

當江楓按照後世的那種道听途說的規劃,來講述一個家族該如何發展。

其實也就是上升至一個國家該如何發展的時候。

武後听得入迷了。

早知道如此,她就應該早早地前來詢問大郎。

臨走的時候。

武後又留下了上官婉兒。

年少知味。

她不想太平公主現在就那什麼了。

第二日早朝。

百官們早早地聚集在皇宮城門外,等到鐘響,城門大開之後,這才走進去。

穿過了玄武門。

到了內殿,然後于含元殿前面等待。

最後武後一身盛裝。

太子李顯佝僂著身體,跟在後面。

等到武後登上大殿,坐在了寶座的一旁,外面的百官才陸續進入大殿之中。

大殿中的幾根柱子里面都燒著火,四周也有火炭,讓整個大殿都溫暖如春。

奏事的比較多。

因為舉國上下很多事情,都需要天後娘娘來裁決定論。

還有一些大臣。

自然是喜歡沒事兒就彈劾,比如今天說這個大臣,其家中的商賈如何如何。

明天說那個大臣,因為家中什麼事情,而讓平民百姓受了冤屈。

除此之外。

自然還有一些地方上的起義。

這種事情。

就算是天鳳翱翔于天,落在長安城的大明宮,也無濟于事。

有一些人,就是受不得一點兒壓迫。

想要從一個山溝起家,最後成為一代皇帝,那是比登天還要難的一件事情。

特別是在現在強盛繁華的大唐。

僅僅是喊出了口號,不過幾天就被滅了。

真當地方上的府兵都是開玩笑、繡花枕頭嗎?

當然了。

還有一些,比如像是幽州無頭將軍這件事情,也算是朝堂爭論的一個焦點。

有一些大臣認為,這世上不可能有什麼無頭將軍,一定是有人故意假冒。

為的就是挑起內亂。

還有一些人認為,天鳳都出現了。

一個無頭將軍,那又何足為奇。

關鍵是,應該請世外高人,比如茅山的那些修士前來降服無頭將軍。

武後就這樣听了一個多時辰的奏報。

定下來一件又一件事情。

眼見無人再奏報,這才開口說道。

「本宮這里有一事,需要諸公論議,事關乎大唐基業,還請諸公不要有什麼私心。」

百官們頓時好奇和心驚起來。

天後娘娘會說什麼事情?

「如今之大唐的確非常繁華和昌盛,在裴老將軍打退了突厥,穩定了邊關之後。

天鳳降臨,祥瑞現世。

各個番邦紛紛俯首稱臣,和大唐友好往來。

到如今,大唐國力雄厚、國庫錢財充盈。

也算是諸公的功勞。

先帝曾言,君為舟,民為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所以,本宮想要在各州各縣建立大學府,以供各地少年郎都能夠有機會進入大學府讀書識字。

將來也好成為大唐的國之棟梁,報效大唐、報效朝廷。

諸公以為如何?」

隨著天後娘娘的意思表達出來,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官員都皺著眉頭。

在格州各縣建立大學府?

先不說這個工程有多大,大學府要建立多大。

僅僅是建立起來之後。

這大學府又該如何管理呢?

建好了大學府,到時候沒有學子怎麼辦?

而且。

現在能夠讀書識字的人,可都是那些大家族呀!

這樣一來。

平民百姓的後輩也可能讀書識字,寒門弟子遍地走,他們貴勛之後、大家之後,怎麼辦?

「娘娘,臣以為此事應當從長計議!」薛元超率先走出來。

作為河東薛氏的一族之長。

他十分清楚,一旦這樣的大學府建成之後,他們薛家將會面臨什麼。

以前,薛家的後輩只需要和其他貴勛大家族的後輩競爭就可以了。

朝堂之上的位置,本來也是有能者居之。

誰能夠成為三公九卿,那就要看各自的勢力。

然而現在要是建造了大學府,到時候薛家的後輩就不是和貴勛的後輩競爭,而是和大唐所有的少年才子競爭。

到時候,薛家要是沒有幾個有大才之人。

不過幾年就有可能衰落。

就好比五姓之家。

先帝時期,那般的輝煌,有著五姓之女不愁嫁的傳聞。

到現在。

也有不少人願意迎娶五姓之家的女子,從而拉近和這些大家族之間的聯系。

雖然王皇後和長孫無忌等都在爭斗之中失敗了。

但是五姓之家,依然強大。

靠的是什麼?

還不是因為五姓之家人多,讀書人多。

朝堂之上的崔知悌等,就是五姓之家的人,同樣,也明白這件事情一旦做成了。

他們這樣的耕讀之家,會面臨什麼樣的壓力。

一下子。

不少大臣都出來反對。

理由自然是不能直接就反對讓平民百姓之後也能夠讀書識字,而是朝廷庫銀不足、勞民傷財等等。

武後就這樣靜靜地看著。

站出來的人,明顯都有著貴勛之家,還有世家大族的影子。

她不是沒有準備。

事關乎大唐之將來,關乎她能不能獲取民心,能不能獲得天下士子的支持。

也關乎,大郎對她的看法。

所以,這件事情她必須做成!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