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兩百五十五章 民心所向

能夠擁有江楓這般遠見的目光的人,並不多。

在大唐人看來,戰爭必然是帶著死亡。

沒有人願意得到自己親人在戰場上死亡的消息,更不願意見到死亡。

除非不得不戰的時候。

把關于對外戰爭的爭論用大唐時代周刊報道出來,讓大唐百姓都參與進來。

這已經是前所未有的輿論讓步,更是前所未有的聖明之舉。

因為道理不辯不明。

在這個時候,朝廷的確可以直接下令開戰。

然而大唐的百姓就需要被動接受大唐對外的戰爭,被動接受自己的親人在戰場上死亡的消息,被動接受著一切。

當這種被動接受的時間長了,總會有爆發的一天。

魯大師說,不再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死亡。

百姓並不都是那種愚民,讓他做什麼就做什麼,心中還會沒有怨言。

大唐百姓現在對于大唐這個朝廷已經有了很大的信心,也有了很大的尊敬,更有了擁護之心。

百姓們也知道,朝廷本就沒有讓他們私底下爭論的責任。

縱觀歷史,也只有大唐李二陛下開啟了這一個國策,讓天下百姓都可論政。

朝堂之上,還是有一些大臣在據理力爭。

李世民坐在上面,也沒有辦法,他其實已經漸漸地站在了國師江楓那邊。

有生之年,日不落帝國。

這是多麼偉大的功績,絕對能夠名垂青史萬萬年!

然而大唐將會面對整個西方之國,最大的敵人便是大食,至于那些無主之地,對于強大的大唐人來說,並不是有多難。

眼看著雙方已經要打起來了。

李二陛下這才看向了國師江楓,對方既然是主戰派,怎麼也要拿出一些說法來。

「國師,你以為如何?」

隨著李世民的發問,百官們也都看向了坐在那里的國師江楓。

對于他們而言,這個朝堂之上。

國師的話已經猶如一道聖旨了,和坐在首位的陛下一樣。

一旦做出來的決策,便不是他們這些大臣可以更改的。

江楓站起來,施禮道︰「陛下,這關于是戰是和,大唐時代周刊早已經發表。

臣以為,可以收集各地民聲,做一次調查,看一看民間對于這個事情的看法。

是戰是和,支持開戰者幾何,支持友好交流者幾何,或許可以給我等一個直觀看法。」

其他大臣不解,這需要多大的工程呀?

真要去一個一個問,然後記錄下來,還要收集不成?

李二陛下也不解,問道︰「那此事又該如何去做?」

「陛下,國子監、弘文館、學宮的學士遍布各地,可以讓學宮的學士組織,一組記錄支持開戰者,一組記錄友好者,由國子監、弘文館學士,以及御史台的官員監督。

不需要多久,政令發到各地,也不過七天,收集這些記錄也不過兩天,等我等看到這個的時候,應該是半月之後。

與其這樣爭論不休,不如看看百姓的想法。」

這一點,倒是符合了李世民的君為舟,民為水的想法。

其他大臣也覺得可行。

這並不是說,他們以後商討國策的時候,就要都去看百姓的想法。

只是這一次,乃是大唐要不要對外開戰的國策。

乃是重中之重,一旦開啟,便是不死不休的場面,誰也不敢說,自己就能夠完全保證,大唐不會因此而被拖累。

主站的一些有武將,也有文臣,主和的文臣,也有武將,這才讓朝堂之上一時間難解難分。

隨著國師的建言,李二陛下直接下了政令。

便隨著大唐時代周刊一起,發往了各地,連邊關的將士們都有一份。

八百里加急,又是累死了一些戰馬。

不過對于現在擁有著河套草原之地的大唐來說,這些戰馬的損耗,他們也完全能夠承擔。

要知道現在的大唐大軍,騎兵乃是以往的五倍不止。

這也是第一次百姓參與到國策中來。

一時間,整個大唐都熱鬧起來了。

百姓們紛紛聚集在了衙門前,開始上報自己的想法,是戰是和,一字卻重千斤。

不少急切的百姓,在早早就站在衙門前。

「你說,我是支持開戰,還是支持友好?」

「你是支持開戰,還是支持友好?」

「我跟你說,一定要開戰,因為听說,大食那邊的物資很豐富,西邊有著非常肥沃的土地。

到時候,我們就有了更多的糧食!」

「呵,要那麼多糧食干啥?你現在又不是吃不飽!」

「你是傻啊,我這不是為了我孫子著想嘛,老朽那田地,現在的確能養活一家子,但是我那七八個孫子長大了,又該如何?」

「是喲!」

一下子許多人都覺得,這開戰是有必要的。

大唐必須要開疆拓土。

因為他們養活了不少娃,到時候,這些娃總要吃的吧。

大唐的疆土的確有些不夠用了。

其實,現在的大唐連一億人口都沒有,以他們的速度,就算是再過三四代,那也是足夠了。

然而人心總是不足的。

誰都想要讓自己良田百畝,就算是荒著,這心理也舒坦啊。

而且,還有不少的商人是支持開戰的。

所以只要是給錢了,一些百姓自然願意拿著錢,去喊上一句願意開戰。

憑白掙了五六錢,可以買點好穿的好吃的了。

半月之後。

這一場全民參與的調查,總算是完成了。

一時間,百姓的議論之聲更大,好像人人都參與時政,人人都帶著一些自豪一樣。

如此盛世,讓那些經歷了兩朝的老人,讓那些熟讀史書的大儒,也不禁感嘆。

繁花似錦如貞觀,盛世長安夜未央。

大家無不對如今的大唐,豎起大母不知,無不對外說著自己乃是大唐人。

等到這百姓的心聲擺在了朝堂之上的時候,說服力也明顯開始傾斜起來。

李二陛下也沒有想到,從來都是反對戰爭的百姓,這一次竟然會有如此大的心聲。

兩相對比,他這位大唐帝王好像都有一些自嘆不如,感覺自己是不是老了。

不僅僅是李二陛下沒有想到,就算是那些大臣也都是,他們沒有懷疑這里面弄虛作假。

因為己方監督,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他們派出去的人,也回話,百姓們似乎非常支持開戰。

特別是邊關的將士們。

似乎支持聲更大。

李世民從影衛那里也得到了很多關于這一次百姓參與國策的反饋,不得不說,國師江楓治國很有一套。

自己還一直想著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的明君和聖君,對方一個小小的手段,就讓他自然而然成為了千古第一明君。

如此手段,也只有這位仙人弟子可以做到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