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二十五章 劉大郎的一天

長安城的外城如今已經向外擴張了十里地。

最開始的外城,如今已經翻修,不少藏污納垢之地都被清理出來。

一些蓋了酒樓,一些成為了居民區。

而以前那些在長安謀生的流民或者是外地人,則是被安排在了新的外城。

就連東西兩市都擴張了,以前的那個東西兩市已經容納不下更加龐大的商隊。

新的外城還在向周圍擴建,只是擴建的速度已經變緩了。

用江楓的話來說,長安城乃是大唐皇都,也是大唐最為繁華之地,更是中原第一大都城。

所以自然要有第一大都城的面貌,所以才會擴張。

卻不會無限制的擴張下去,讓大唐的人都朝著長安城來,如此會造成人口密集。

所以在長安城周圍的縣城,比如藍天縣、鄠縣等等,也都是不錯的地方。

那些後來者,想要定居長安城,已經是不可能了。

先到的,自然是吃肉喝湯,後來的,連湯都沒有的喝了。

當然,有錢,也能夠買到長安城內的小院子,那小院子修建的,無比豪華呢。

就像是新的外城,也是差不多,一座兩進的四合院,每一座四合院都有著三層。

這也是最高規格了,再往上建造,會有一些風險,一旦地基不穩,或者是材料年久風華,有著倒塌的風險。

一個前門一個後門,兩個大門都通著街道,整整齊齊,看起來非常可觀。

如果能夠坐著江楓的那個熱氣球飛上天空,就可以看到外城四通八達的街道。

就像是一條畢直的路線,很多四岔路口,被一座一座的相連的四合院給分割開來。

整整齊齊分布在外城的四合院,看起來當真是非常養眼。

這樣的規劃,也能夠方便管理,更是減少了什麼棚戶區或者是那種藏污納垢之地的隱患。

貞觀五年初,劉大郎就帶著一家四口來到了長安城謀生,他有著一個能夠養活全家的手意。

當初來到長安城時,外城還沒有建好,他們一直住在大通坊內,一座小小的坊間,住了差不多幾百戶人,里面也是錯綜復雜。

劉大郎找到了在長安城謀生的遠方一親戚,那人是長安城一馬夫,住在大通坊內。

不過現在,也已經搬到了新建的外城,叫做泗冶坊的四合院中。

早上天還沒有亮,劉大郎就起來了。

劉大郎的妻子劉張氏也醒來,稍微洗漱一下,就帶著圍裙去了廚房。

劉大郎正在自家一儲物房內和面,淺黃的面粉兌上水,然後用手使勁兒揉搓,讓面團充滿勁兒道。

劉張氏則是去了四合院單屬于廚房的地方,這里是用石頭建造的,為的就是防止生火造飯的時候,直接把四合院給點著了。

劉大郎有一手祖傳的手意,那就是羊雜面,用上少許的羊肉和羊油,還有一些羊雜。

先是用祖傳香料和羊肉等一起熬制,把羊肉熬爛了之後,用木桶裝起來。

這個必須要在早上一早就熬制好,不然時間短了,沒有熬制好,時間長了,熬制的羊雜湯也就失去了鮮味。

把面糅合好了之後,需要讓面團發酵,這個過程,他並不懂,但是祖傳手意,他知道放上風干的小面團,能夠讓制作出來的面條更加好吃。

這個過程,阿耶稱之為醒面。

趁著醒面的時候,他開始熬制羊雜湯。

來到大廚房的時候,劉張氏已經做好了早食,這里每一戶都有一座單獨的廚房,從一樓到三樓都是。

因為是石頭建造,所以廚房比較小,抹上一層粘土,看起來也還可以。

就是廚房本來就是一個比較容易髒的地方,有一些,早已經烏漆嘛黑了。

劉大郎家的廚房,還算是干淨。

因為他是做吃食的,知道要講究一下,不然,那些個客人,必然不願意吃。

而他自己認為,一個髒兮兮的廚房,對于他這種做吃食的人來說,也是一種侮辱。

「嗖!」

吸了一口面條,帶著點油氣和食料的香氣,大早上來這麼一口,的確是神清氣爽。

吃完了飯,劉張氏一邊收拾,一邊說道︰「私塾那邊的夫子說大郎十個讀書的料,就是年齡小了點,如果願意,讓我們準備一下,明年就可以送去。」

劉家大郎也就是劉大郎的兒子,他們已經是三代單傳了,其實劉大郎還有一個弟弟一個妹妹。

然而當年兵荒馬亂,再加上饑荒。

早已經餓死了或者是不見了。

劉大郎一兒一女,大的是姑娘,小的是小郎,如今大姑娘十二歲,去了景繡坊當學徒。

景繡坊乃是長安最大的制衣坊,听說連王公貴族的衣服,都是在景繡坊里面制造的。

而大姑娘雖說是當學徒,一個月也有著一點兒工錢,等以後,听說是學的好,手藝精巧的話,錢可能更高。

二郎如今七歲,再過一年就是八歲,可以送去讀書識字了。

長安城內不少讀書人,都會在自家或者是找個地方,建立一座私塾,可以教導一些幼童讀書識字。

長安城內還有一座最大的私塾,里面有著幾百學子,都是八歲到十二三歲。

劉大郎點點頭,目光堅定,「知道了,我這每天也能賺一些,再加上大姑娘那邊,等到明年,也能為大郎存下一些基業來。

這日子過的好了,陛下又是個聖明之君,還有國師這樣的仙人弟子,以後會越來越好。

大郎是我們以後過上更好的日子的關鍵,別家的娃都會送去讀書,大郎既然是讀書的料,我這個阿耶,就算是累死,也必然讓他讀上書。」

劉張氏一邊洗刷,一邊輕聲嗯了一聲。

劉大郎吃完了飯,開始熬制羊肉湯,等到時間差不多了,又上了樓,去了房內 面。

最後制作成為面餅,這面餅非常薄,等到了鋪子,隨時就可以切成面條,下了鍋,煮一會兒,澆上羊肉湯,就是一碗熱騰騰的羊湯面。

這鋪子就在前街,也是這四合院的正前門,出了門,左右兩邊都有一間鋪子。

打開了門,把要用的食材和食料都準備好,不到一會兒,就來了客人。

首先就是那些個想要進入東西兩市的商人,這些都是一些行腳商。

他們會在新建的外城休息,等到第二天一早,就去城門排隊,然後進入東西兩市做一筆買賣。

「呼!」

「呼!」

這一碗熱乎乎的羊肉面,算是他們的早食,吃了早食,就去排隊。

二月的長安,還沒有享受到從東海吹來的暖風。

所以早上一碗羊肉面,可以暖一暖身子,瞬間就有了一些精神。

劉大郎和劉張氏一個切面,一個煮面。

一手交錢,一手交面,小本經營,概不賒賬。

也沒有人敢在長安城內鬧事,不管是王公貴族,還是那些個紈褲弟子,又或者是番邦使者團等等。

長安城的不良人,會隨時巡查整個街道,他們可能還會使一個看起來普通的人。

除此之外,長安城的左右吾衛以及武侯,都會巡查,一旦有鬧事者,直接送到衙門。

當初,就有一個侍郎之子當街調戲良家婦女,還想著要搶佔了。

結果直接被不良人給送進衙門,打了二十大板。

其父侍郎也因教子無方,被降一職,受了處分。

在長安城,乃是大唐律法最為嚴苛之地,有著國師坐鎮,誰敢無視大唐律法?

這也是劉大郎可以安心在長安城做著小生意,還能在新建的外城,買上一間四合院房的原因。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