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近郊區一個荒僻小道上,圍觀的人群圍的里三層外三層,還不斷有人翹腳往里張望。

「听說是個騎摩托的?」

有人在小聲問。

「腦袋都差點掉下來了。」

「啊?拿刀砍的啊?」

「鋼絲繩勒的……」

「去!去!去!沒什麼好看的。」

二臭過來驅趕圍觀的群眾。

但這些人一個個嬉皮笑臉的,從這邊趕走了,又跑到那邊。

不過,沒一會兒尸體就抬到車上拉走了。

車曇也月兌下膠皮手套。

童建軍還在埋頭勘驗著現場,等他用小鏟鏟血跡時,車曇連忙遞上小塑料口袋。

兩人忙活了一陣子,車曇突然想起什麼︰「對了,那個彈殼刀我今天給你帶來了,放在辦公室呢,等回去還給你啊。」

「不用了,送給你吧。」

「這怎麼好……」

「我手指頭粗,戴不上。」

「也是,我戴剛剛好……要不,我給你織一副手套吧。」

「我就一只手,哪用戴手套。」

「哈哈,要不給你織個圍脖。」

「不用了。」

「你就當我練練手嘛。」

「好吧……」

搶摩托殺人案,這已經是半年來本市發生的第二起了。

今年以來,在全省也已經發生十來起了。

鞠局親自帶領公安干警們分析案情。

邢局說︰「現在當務之急是通知全市,不要再進行摩托車非法載客了。」

「嗯,目前已經向市里匯報了,電視台今晚就會發布通告。」

這兩起案子的被害人都是騎摩托車載客的中年男子。

這會兒的男人,摩托車是最有逼格的大玩具。

但動輒兩三千、四五千的不是每個小家庭都能承受的。

所以,很多老爺們兒為了討好老婆,買了摩托車後,時不時載客賺點零花錢貼補家用。

齊羽感嘆︰「其實,要不是刑罰太嚴厲,這兩個家伙不至于被人殺死,不就搶個摩托車嗎?」

二臭也在一旁隨聲附和︰「就是,要不跟有關方面說說,搶摩托別判死刑了。」

鞠局有些惱火︰「住嘴!這是你我能決定的嗎?」

搶摩托一律槍斃,這很無奈。

既然槍斃,犯罪分子就不用留活口了。

這不光是上意,也是民意。

大多數老百姓都是短視愚蠢的。

搶摩托太可恨了!不弄死他們多不解氣?

可最後板子還是打到他們自己**上。

而且,這個被鋼絲繩勒死的摩托車主竟然是童建國麾下的。

「啊?不會吧?」

童建軍回來跟童建國說時,他還大吃一驚。

「不會啊!我手下任意一個廠子,最懶的工人一年都能賺兩三千。他有騎摩托車拉活兒的勤快勁兒,在我這里也賺出來了。還沒風險。」

「就是你麾下的,金川新能源那邊。」

「哈哈!那里啊,那里其實應該算是你二姐的麾下。」

當初,市里找童建國創辦燃氣公司時,童建國為了避嫌,就特地把二妹耿建義拖來,名義上是耿建義跟藍城市合作。

「哦,原來是這樣,那就簡單了。」

童建國名下的企業中,金川新能源確實最窮。

因為它是國營企業,也沒什麼經濟效益,工資、獎金只能參照其它的機關事業單位。

當年童建國干手套換包、雞蛋換包時,大勇立下了汗馬功勞。

童建國本想讓大勇好好跟自己發財。

無奈大勇生性保守,死守著鐵飯碗不肯放,童建國只好讓他當了金川新能源的總經理。

為了貼補他,特地把他老婆弄到紅星集團來。

可金川新能源的其他人,童建國就幫不上忙了。

童建軍跟大勇說明了一下情況後,大勇抓緊時間召開了全體職工大會,把利害關系跟大家說明,讓愛騎摩托的老少爺們兒當心點。

童建國的另一個老朋友崔新就比大勇爽快多了。

電視台要處分他,他就干脆扔掉了鐵飯碗。

其實,兩邊跨著崔新還挺吃虧的。

他身為電視台的員工,活兒沒少干,卻不能像童建國麾下員工那麼大把拿錢。

辭掉電視台的工作就省事多了。

整個藍都文化公司他必然工資最高,獎金最多。

《瓜棚柳巷》後期制作完成,年底前就能播出了。

加上年初播放的《知青》,這一年他就等于干了兩部大戲。

等春節前發年終獎的時候,崔新怎麼也能弄個十萬八萬的。

《知青之雪城》這會兒也進入後期制作之中了。

估計來年春天就能播出。

不過,來年恐怕就沒法像今年這樣密集地上戲了。

因為電視劇《濟公新傳》的劇本眼下還沒完成,最早也得來年春天開機。

《濟公新傳》因為是神魔劇,後期制作周期必然會漫長一些,來年想播出基本無望了。

童建國另外抓的一個劇是電影《李香蘭》。

這更得從長計議了,它是李翰祥的養老封箱之作,必須慢工出細活,就奔著到國際上拿大獎。

全部完成都有可能用上兩三年時間。

「建國,旅大電視台這邊也準備啟動一個項目。」

「什麼題材?」

「農村題材。」

「這個……」

這會兒電視機在城里各家各戶已經普及了。

生活條件好點的都上彩電了,農村的黑白電視卻連一半都沒普及。

農村題材的電視劇會有市場嗎?

「建國你是不是覺得農村題材不行啊?」

「電視劇名字起好了嗎?」

「起好了,叫籬笆女人和狗。」

「听著有點耳熟,星星還是那顆星星啊,月亮還是那個月亮……」

「這是什麼歌?」

「哈哈,我也不知道,這個項目可以,他們缺多少錢咱們就給他投多少。」

「好!其實也花不了多少。」

隔一天,童建國又過來時,蔣子龍也跑過來了。

「老哥,是李香蘭那邊的事兒吧?」

「是啊。」

「啥大不了的,打個電話就行了嘛。讓你大老遠跑一趟。」

「嗯,我覺得挺重要的。」

原來,蔣子龍和李碧華他們幾個編劇把劇本大綱敲定下來以後,又覺得這個電影的篇幅太長了。

一番取舍消減之後重新確立了框架。

但大家又覺得李香蘭的很多真實經歷不能都用上有有點可惜。

李香蘭在國內的這段經歷可以用兩個「三」來概括。

中日俄三國文化背景。

三個男人的三段感情糾葛。

「我們想來想去,就覺得我們干脆在拍電影的同時,再一起套拍一部電視連續劇。」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