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會兒還沒有招商、公示的說法,拿到部隊大院的這家建築隊肯定是有點關系了。
童建國跟房管局的陳局長比較熟識,私下里一打听,原來是二建拿到了這塊兒地皮。
全市有一建、二建、三建,三個以本市冠名的建築公司。
其實,除了一建是全民性質。
其它的都是鄉鎮企業。
這家二建就是二十里堡的建築隊。
建築隊的工頭跟市里的某個領導有親戚,所以這些年拿到不少項目,這幾年發展的蒸蒸日上。
單從技術上看,他們比童建國的東風建築公司差了一個檔次。
最起碼10層以上的框架結構大樓他們搞不定。
不過,趙君家部隊大院也用不著蓋10層大樓,蓋幾棟高密度的板樓就賺回來了。
到時候再整點野蠻拆遷啥的,承載美好回憶的部隊大院就沒法看了。
「陳局,你能不能幫我問問看,讓他們把那塊兒地讓給我?」
「到嘴的肥肉,誰願意吐出來啊。」
「那要看有沒有一塊兒更肥的肥肉了。」
童建國說的更肥的肥肉指的是自己手里的一塊兒閑置的土地。
這塊兒地在南郊,跟部隊大院差不多大小。
不過,跟部隊大院不同,它不涉及拆遷問題。
雖然地段不如部隊大院,可得房率比部隊大院高。
陳局幫著聯絡一番,童建國就和郭子一起來跟二建的大工頭見面。
見面地點就在房管局旁邊的飯店里。
大工頭姓曲,是個四十多歲的精壯漢子,外號曲大眼。
看身量,這伙計跟郭子差不多,估計也是從小工大工干起來的。
作為同行,郭子雖然沒跟這姓曲的打過交道,但怎麼也能說上話。
「曲大哥,這是我們童總!」
郭子介紹說。
「童總好,早就听說過您,久仰大名啊!」
「客氣,你們二建也大名鼎鼎。」
「哪里,哪里。」
「听說你們建築隊接手了302部隊的拆遷改造?」
「是啊,兩個月前就接手了。」
「下一步就等著拆遷了是吧?」
「嗯,天涼一點吧,您是想……」
郭子連忙說︰「我們童總的意思,是想拿另一塊兒地跟您換。」
「呵呵,怎麼看上我這塊兒了?其實也蓋不了幾棟樓,還得拆遷安置……」
童建國點點頭︰「這我知道,跟您交個實底兒吧,我老丈人住在那里,我從小也在那一帶長大……」
「哦!能理解!童總您念舊啊!」
「謝謝理解啊!」
「既然如此,那還換啥換啊?我直接轉給您就得了唄。」
「那多不好意思,您忙活半天,也有不少投入。」
「您要是覺得過意不去,就幫我點小忙……」
郭子笑了︰「還帶條件的。」
曲大眼有些不好意思︰「您盡量吧,買賣不成仁義在。」
童建國點點頭︰「說說看,只要我們能辦到。」
「我們建築隊雖然頂著名叫二建,但水平跟你們東風比還是差了點。」
「您謙虛了,你們二建也不錯了。」
「最近我們在旅大聯絡了一個項目,十五層的大樓,我們心里不太有底兒,省思能不能跟你們合作一下?」
童建國當然願意。
他成立東風建築公司的初衷並不是要跟本地的建築公司搶飯吃。
守住自己一畝三分地後,就盡量向外拓展。
但童建國還是不動聲色︰「這個具體的事務,讓郭子他們自己來定。」
郭子心領神會︰「嗯,既然曲大哥有這個意思我們就考慮考慮,回去商量一下。」
「好!等你們好消息。」
郭子回去商量一下,大家也都覺得這是次挺進旅大市場的機會。
不過,眼下東風建築公司絕大多數的設備、人員都放在兩棟老干部樓這里。
好在曲大眼不著急。
「旅大那邊,怎麼得等來年春天才能動工。」
于是,童建國順利保住了趙君家的日苯房。
至于開發,等過幾年再說吧。
趙君老媽卻還挺想拆遷的。
「哎呀,還是住樓房方便些……」
「樓房哪有你這麼大院子,前後大院,兩套房子都不換。」
不過,通訊營縮編了,整個大院就等于無人管理了,也怪麻煩的。
以前之所以覺得大院利利 ,是因為有人管理,部隊的人員又比較勤勉。
交還地方了,恐怕就很難維持了。
光是空著的那些營房、辦公設施都是個麻煩。
搞不好會招來流竄人員雀佔鳩巢。
或者當地的老百姓趁機過來搜刮一番。
就像鬼子進村一樣,能拿的統統給你拿走。
到時候整個大院就千瘡百孔了。
要不雇佣物業管理?
可這個部隊大院也就20來戶人家。
雇佣物業公司誰來出這個錢啊?
想來想去,童建國想起自己的文化公司還沒辦公地點。
「干脆,就把咱們的文化公司放到我老丈人他們大院里吧?」
童建國問崔新。
「那感情行啊,咱早該有固定辦公地點了,不然真成皮包公司了。」
「那你就張羅著招兵買馬吧。」
藍都文化發展公司搬過來後,白天有人辦公晚上有人值班,就依然跟以前一樣是有主之地,那些亂七八糟的人也就不敢隨便竄過來了。
《知青》電視劇在緊鑼密鼓地拍著,眨眼一個月過去了。
梁曉聲根據劇本寫得小說也在緊張創作中。
這三十集電視劇他打算寫上下兩本書。
書名就叫《知青歲月之北大荒》。
接下來再寫兩本《知青歲月之雪城》。
蔣子龍幫著張羅一段時間劇本之後,對電視劇也興趣濃厚起來。
電視劇開拍了,他也閑下來,又開始鼓搗童建國再抓別的本子。
童建國曾經跟他商討過馮驥才的《神鞭》。
《神鞭》這篇小說剛拍過電影,演《赤橙黃綠青藍紫》里面劉思佳的陳寶國在這部電影里演玻璃花。
結果主角沒演火,他倒火起來了。
「這一方面說明保國扎戲,另一方面說明他這個小說主人公不出彩。」
「你這麼說還真有點道理。」
「還有個原因,《神鞭》這部戲先是清末大辮子戲,然後是民國戲。服化道太麻煩了,咱暫時還是別動了。」
「好吧,我再尋模尋模別的本子。」
過了沒幾天,蔣子龍又尋模到一個本子。
劉紹棠的《瓜棚柳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