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百八十三章 考察

小年過後,葉三送劉大夏出京就任山西巡撫,然後回到內閣思考去西山考察的事。西山煤礦是駙馬趙輝趙家財團獨資的,也是葉三背後支持的。去年工部已經去了好幾回考察,得出的結論是可行。但是在朝堂上一直沒有得到皇帝朱見深和舊黨的支持,在驛道上建鐵路就無限期地拖了下去,此事令葉三很惱火,現在還是感到朱見深是他最大的絆腳石。

二月,京師的冰雪融化,楊柳發芽,野地里漸漸冒出新綠,春的氣息很快地降臨了。一年之計在于春,成化四年伊始,衙門里人來人往,祭天開印,國家中樞恢復正常運轉。地方上不斷有穿紅青袍的文官在野外出沒,考察農事預防災害。宮里的皇帝和眾大臣也舉行了幾天的儀式,請求上蒼讓大明風調雨順,獲得好收成。

三月間,葉三組織了六部眾多官員,準備再次實地考察趙家財團的西山煤礦,為是否在驛道上修建鐵路提供證據,說服皇帝朱見深下旨。除了朝廷官吏,趙家財團也來人引導眾官考察。

「都準備妥當了,大伙兒這就出發。」葉三說道。「葉閣老請。」內閣里的眾官紛紛從椅子上站起來。這些官員主要的工部尚彭時及工部各司有才能的官員,除了他們,還有刑部尚商輅,戶部侍郎王恕等人。一眾官員出了內閣衙門,在千余鐵騎的護衛下出城,隊伍浩浩蕩蕩在官道上行進,護衛軍是西大營驃騎營的官兵,由葉三的小妾游擊將軍苗若蘭率領。

整裝待發的時候,太監汪直帶著幾個人跑了過來對葉三說道︰「太後娘娘擔心葉閣老在外面吃不好睡不好,特地下懿旨讓奴才帶人服侍葉閣老,連宮里的御廚都帶上了。」

「我沒那麼嬌貴。」葉三隨口道,他沉吟了片刻︰「既然是太後的懿旨,你們就跟著來。」葉三心道多半是這汪直想來拍他的馬屁,在太後那里請旨出來的。

西山距離京師不過三四十里路,不到半天的功夫就到了。考察團到了趙家財團煤礦下面扎下營地,工部官員分頭到各處詳細考察記錄。葉三實際上對這些東西很清楚,他只是想親眼看看大明朝時期的鐵路是什麼樣子的,和他想象的相差多遠。他帶著一群人來到一處礦洞前,只見那些礦工都遠遠地跪著,因為有朝廷官員來考察,所以礦洞的作業已經停了,迎接他們的儀式也很隆重。

西山一座山體上有許多礦洞,果然有很窄的鐵路路軌從礦洞里延伸出來,一直通到礦山外面。身邊趙家財團的人給葉三以及旁邊的官員解釋著各種構造和功能,周圍的官員一邊听一邊點頭,好像很懂似的,實際上真正懂的那些官吏都不在這里,留下的就是陪著葉三瞎逛,什麼戶部兵部的官員對這玩意兒懂個屁。

眼前的礦洞構造復雜,除了窄軌,礦洞門口還有大小不一的滑輪。滑輪葉三倒是很精通,大小滑輪相互配合可以省力。在山間的窄軌是葉三等人重點考察的,只見這種窄軌由兩條鐵軌組成,和葉三前世所見大同小異,下面也有枕木和碎石子墊基,結構並不復雜。葉三回頭問趙家的人︰「這種窄軌上的車輛真的可以載重幾千斤?」因為葉三明白,如果沒有相配套的車輛,這種窄軌不一定有那麼大的作用。

趙家財團的人急忙叫來工頭,接下來的事讓葉三也大吃一驚,哭笑不得。工頭傳喚來幾個礦工將一輛驢車裝滿,葉三就開始撓頭了,難道說在窄軌上跑的是驢車?新鮮!

驢車的輪子很特別,輪沿突出,中間凹陷,卡在窄軌上,這樣就不容易月兌軌。那些礦工搬來礦石裝滿了一輛四輪驢車,旁邊有官員見狀驚嘆道︰「一頭驢能拉的重量最多不過六七百斤,兩頭驢大不了就千余斤,這麼大的驢車,一車礦石兩頭驢能拉動?」

趙家的人笑了︰「大人,等一下您就會看到了。」

這時一個趕車人坐上驢車,揚起鞭子打在驢的上,那兩頭驢便向前慢慢移動,在眾人哦的一聲驚呼中,那裝滿了礦石的驢車毫不費力地在窄軌上行駛起來。趙家的人解釋道︰「這西山上礦洞很多,但道路崎嶇,要將煤運出山十分困難。以前的小煤窯都是用人力背出去,但趙家投資修建了路軌,雖然前期花費很多,可長期來看,反而節省了成本。」王恕趁機對眾官說道︰「人力負重背煤,勞民傷理,而借物力,使民月兌離疾苦,善莫大焉。」在文官的嘴里,這事兒立刻上升到了道德的高度,大伙兒只能點頭稱是。這是大明朝一貫的干法,想成事就要搬道德,道德高低一向是判定事物的終極觀點,雖然很多時候只是幌子。

看完驢車的表演,葉三心里一直在笑,有些事在他看來很落後,但是在大明這個時期已經很先進了,能工巧匠也多不勝數,主要是朝廷支持不支持的問題。其他官員又在山上轉悠了一圈,到處是光禿禿的,也沒啥看頭。眼見天色不早了,葉三就帶著一幫不相干的官員到附近的房山府過夜,只留下工部懂技術的官員在營地里休息繼續考察。

房山府知府沈津早帶著府衙官吏迎出城池數里,禮節十分周全。戶部侍郎王恕當著沈津的面說了幾句好話,讓葉三也褒獎了知府一陣,于是沈津就當做自己是葉三的人了。

走進房山府,只見城中燈火輝煌,繁華異常,有許多作坊依然在運作。戶部侍郎王恕對葉三道︰「沈大人在任期間,上繳戶部的稅銀不僅是滿額,而且是兩倍之多。」這讓葉三想起自己在山東蒲台做縣令的時候,稅收能收滿應繳納的六成,上邊就已經十分滿意了,這時忍不住問道︰「沈大人是如何提高稅收的?」

沈津滿面紅光,躬身說道︰「下官調整地方律法,給作坊以優惠政策,城內商賈雲集。同時要是有流民到了府境,府衙便修房建屋提供食宿收留,編為新戶,鼓勵他們到作坊里做工謀生。如此一來,工商繁榮,稅收自然就多了。」

葉三還在思考,沒說話,只听得一個官員冷冷地道︰「沈大人,這麼多人為你說好話,你到底破費了多少銀子打點啊?」沈津一听怒道︰「屁可以亂放,話可不能亂說,您這話是什麼意思?本府上繳給戶部的錢糧數額是有據可查的。本府給誰打點了?你就拿出證據來,沒有證據你就是誣陷本府。」

那官員道︰「沈大人,你就少裝模作樣了,這種事大伙兒都心知肚明。本官是六部給事中,彈劾你難道還要看黃歷不成?」

葉三皺眉道︰「行了,咱們現在又不是在朝堂之上,這樣的彈劾也沒用處,都消消氣。沈大人,帶我們去作坊看看任何?」這時趙家財團的人道︰「葉閣老,趙家在房山也開了一間紡織作坊,也是這里最大的,要不到那里看看?」

「如此甚好,前邊帶路。」葉三道。一行人便沿著街道走到了趙家的作坊,這個作坊佔地甚廣,果然符合趙家財大氣粗的架勢。作坊建在一條河邊,河上修了個堤壩,趙家的人解釋說這是為了利用水力帶動紡車。葉三又吃了一驚,走進作坊,那些結構復雜的巨大紡車讓他又一次大開眼界,這紡車和他在宮里見到唐甜給他的圖紙上設計的差不多,比起家用紡車那是天地之別。當葉三來到另一間屋子里,一群人正在用煤炭燒一堆鐵玩意兒,房頂上煙霧繚繞,葉三忍不住問道︰「這難道是蒸汽機?」

趙家的人也有些吃驚地回道︰「葉閣老知道?這東西叫汽御機,不過這東西太過危險,本來想代替水力拉動紡車,可這東西已經爆了兩回了,還傷了幾個人,到現在還沒投入實用。」

御汽機?葉三大奇,今天見到稀奇古怪的東西太多了,葉三真不敢再小瞧大明朝人的智慧。

百度搜索閱讀最新最全的小說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