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百九十二章 票擬

原吏部侍郎的那處園子在紗帽胡同的後面,佔地極廣。園子里面的格局是有山有水,風景秀麗宜人。而且地處紗帽胡同,在內城里面,作為大臣的居住地,離上朝的地方紫禁城又近,實在是個好園子,不過價格肯定不菲。葉三讓管家去問價的時候,卻被告知那處園子已經賣出去了。葉三很遺憾,也不知道是不是真賣出去了,如果真賣出去了,他也沒有辦法。那園子的主人也有可能害怕葉三的權勢,不敢收他太多銀子,但是那園子價值本來就很高,所以不願意賣給葉三。總之,葉三也不能依仗權勢為所欲為,何況吏部侍郎都要回家養老了,更不能把事情做得太絕。于是管家按照葉三的意思,只得另尋其他園子,一來二去就到了四月。

四月中旬,山東總督黃啟忠押解戰俘已經到了京師地界,如何封賞黃啟忠的事兒不能再拖了,皇上下旨內閣盡快把票擬的結果報上去。葉三想把朝廷整合在一起好辦事,當然不願意看到四分五裂、凡事爭執不休的局面,于是對黃啟忠的態度是盡力打壓。很多人在立功之後都會抱怨朝局復雜,自己為朝廷做出了多少多少貢獻,結果因為奸臣當道,受到了不公正待遇雲雲。實際上朝廷為了一些大政綱略只能這麼做。

「黃啟忠還有幾天才進京啊?」葉三在王翱對面坐下,把手里的折子放在案上︰「皇上把咱們的折子退回來了,要咱們重新票擬。」

票擬便是代皇上草擬各種文,大量是關于六部、百司各類政務奏請文的批答。它可以事先與皇上共同討論,做出決定後再草擬成文字,更多的是內閣先擬好批答文字,連同原奏請文一起送皇上審批。由于政務繁雜,大部分票擬都會不出意外地批紅,票擬幾乎就等于是聖旨。所以內閣的權力極大,大明朝沒有宰相,但是內閣首輔的權力已經遠超宰相,同時也形成了君逸臣勞的局面。實際上負責朝廷運作的是內閣和六部,皇上如果不想管政事,把內閣和司禮監的人安排好,叫司禮監批紅就成。而內閣必須詳盡地批閱各種奏章,絕對不能偷懶,所以要做閣臣,不是那麼容易的,必須要有充沛的精力,而有做閣臣資格的人很多都已經老了,又老又有充沛精力的人實在是人才啊!葉三的前世就有一句話叫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誠不我欺啊!但是,如果票擬不批紅的話,一般是不能頒布下去的,君權就體現在這里,現在黃啟忠的任命決定,皇上就出面干涉了。

內閣首輔王翱看著案上原封不動退回來的折子,若有所思地道︰「黃啟忠掛著九疊柳葉篆文銀印打了勝仗,回到朝廷起碼得做九卿啊,太常寺卿是小九卿,也是合乎常理慣例的。既然皇上不同意,恐怕是嫌給黃啟忠的封賞小了。」葉三沉聲道︰「兵部尚的位置空著,首輔看讓黃啟忠補兵部尚的缺如何?」王翱愕然看著葉三,過了好一會兒,才回過神來。王翱畢竟年紀大了,反應速度比不上葉三,不過他心里是明白的。

「既然葉閣老覺得讓黃啟忠補兵部尚一職妥當,老夫自然沒有什麼意見。」王翱一向的態度就是讓葉三決策一切政務,他不過就是在葉三忙不過來的時候處理一些不是很敏感的政務。

「首輔沒有意見,那我就重新寫折子了。借您老筆墨一用。」葉三拿起硯台上的毛筆,仿佛不假思索地在紙上寫了起來。不足半柱香功夫,一篇言簡意賅又用語得體的短文就一揮而就。葉三寫完遞給王翱說道︰「首輔看看,這樣寫有沒有問題?」王翱拿起墨跡還沒干的折子,輕輕吹了吹,仔細看了一遍,抬頭說道︰「佩服佩服,葉閣老才思敏捷,連老夫也自愧不如。」

葉三心道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走路?在前世也是寫過很多總結回報、發言稿什麼的,這幾年還靠過硬的硬筆法敲開科舉的大門,難道是浪得虛名?朱祁鎮說自己是西貝進士,那是他了解葉三肚子里有幾滴墨水,可別人可不清楚葉三的底細。像葉三寫的這種文章,頒發出去是當聖旨用的,很多人都會看到,如果沒有點這方面的才華,寫得漏洞百出言語不當,那這個國家的政務還像什麼話?成何體統?葉三在這個上面是加了夜班的。所以在體制完善的大明朝,用科舉出來的文人治國不是沒有道理。假如朝臣文人連文章都不會寫,還要找槍手代筆,一來二去行政效率就更低了。

永樂朝時,內閣大臣必須在翰林院呆過,很多人都做過庶吉士,專門為皇上寫聖旨,然後在慢慢鍛煉提拔進入內閣。所以以前進翰林院這樣的清水衙門是進入內閣的一個必要步驟,進士們通過在翰林院了解了各種面信息和數據來掌握整個國家的狀況,從而進入治理國家的階層。很多內閣大臣都沒有做過地方官,光是解讀這些面信息就花去了半輩子光陰,就是這樣還不敢說完全了解這個國家,更沒有時間去地方上鍛煉了。內閣大學士李賢就是到地方上鍛煉的寫照,在通州了解國家實情。而葉三這樣的即沒有在翰林院干過,還經常在地方上當官的人,能進內閣實在是個異數,這也是大明朝現狀導致的結果。現在國家不穩定,戰爭常發,需要懂兵事的人,朝廷激烈的集團爭斗損失了無數人才,現在也找不到既是翰林院庶吉士出身,又有軍功資歷的人,葉三這才有機會進入內閣。

葉三向皇上妥協了,票擬了補黃啟忠為兵部尚。他處理完這件事,又看了幾份折子,和王翱一起商量著處理。有些折子是要按照祖制和先例來處理的,這方面葉三沒什麼經驗,都是听取資歷較老的王翱說出的意見,然後不斷地學習。等到了回家的時間,葉三已經疲憊不堪,渾身像散了架一般。葉三和王翱一起從內閣里走出來,他看了一眼王翱神情自若的樣子,好像沒發生什麼事似的,葉三不禁說道︰「這一天下來,我早已疲憊不堪,而首輔年歲已高,也同樣在處理政務,為什麼首輔的神色如常呢?」王翱哈哈一笑道︰「葉閣老想得太多,老夫想得少,老夫不過就是按照經驗在處理,自然就不覺得累了。」葉三點點頭,無論什麼事,看待的心態不同,感受自然就不同了。

其實葉三進入內閣之後,越來越深入地了解大明朝的運作體系,發現明朝這一套機制其實很管用,從大明朝延續的時間就看得出來,直到現在,雖然狀況不是很好,但是眼下的機構都還運轉得比較正常。葉三要革新,實際上想到的都是一些改良地方的辦法,並沒有總結出一套能夠取代大明現在這種比較合理和先進的政治體制。饒是如此,不動核心機制,只是略微改良,葉三也要面對重重困難,被多方制約。整個規則和制度已經確定,大家都在按照規則在玩,葉三想玩出什麼心花樣實在不容易。正因為這個原因,他入閣已經幾個月了,還沒有著手改革,仍然在皇權和集團爭斗中月兌不開身。但是葉三自從參與執政後,以前的懶散和不思進取的態度得到了徹底的改觀,現在葉三在事業上是一個很樂觀的人,他不會再輕言放棄,也不會被困難嚇退。當有人說這是不可能的事,葉三總是會另闢蹊徑把不可能的事變成可能。什麼場面老子沒見過?這世界上沒有不可能的事。

葉三滿懷信心在左安門外和王翱告別,各自上了轎子回家。

百度搜索閱讀最新最全的小說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