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巡演?」

胖子楞了一下,隨即立刻想起樂隊此前曾經提到過的計劃。

在《搖滾聖經》系列結束之後,要舉辦一場超大規模的巡回演出,來為這個系列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想了想,胖子模著下巴,說道︰「即使是巡演,也是可以模魚的吧……同樣是一百場演出,平時用一年到一年半的時間,我們完全可以花個三四年嘛……」

拉長每一場演出之間的間隔,顯然是一個降低工作強度的「好辦法」。

一般情況下,大型巡演每一場之間的間隔通常都是在三天到一周之間,具體取決于巡演的規模、歌手和樂隊自身的情況等等。

間隔更長的也不是沒有,如果想要偷懶的話,完全可以將每一場之間的間隔拉長到半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

當然,這樣做會顯著增加成本。

以樂隊現在的演出來說,一般情況下,巡演的團隊規模會達到一百多到兩百多人。

這麼多人,單單只是「差旅費」方面的開支就很高了。

每多一天的行程,在飲食、住宿方面的開支都不是一筆小數目。

如果只是單純為了偷懶,這顯然是不怎麼劃得來的事情。

「你啊……」

羅杰對胖子有些無語,伸手指了指胖子,卻是沒有說什麼,而是跳過這個話題,開口道︰「《美麗新世界》的宣傳按部就班即可,這張專輯雖然重要,但也沒有太多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這段時間,有空的時候,多研究一下後邊三張專輯的計劃書,尤其是編曲方面,等到開始正式籌備的時候,也能省不少力氣。」

在樂隊剛剛成立的時候,所有的曲譜、歌詞和編曲,都是由羅杰一手包辦。

但隨著樂隊幾人合作的越來越默契,在曲譜「創作」方面,安妮、胖子,還有賈森三人插手的余地不多。

但在編曲這一塊,卻往往是由羅杰先拿出一個方案來,然後大家一起在排練的過程中,各自提出自己的想法,合力進行完善,最終形成屬于樂隊自己的「版本」。

通常情況下,這項工作都是隨著排練的過程逐步去完成的。

不過,若是在排練之前,每個人腦海中就已經有了大量的「想法」的話,只要幾次嘗試,便是可以剔除掉大量效果不太理想的「設想」,大幅度加快進度。

「其實我已經有了一些想法了。」

胖子猶豫了一下,卻是沒有在這個話題上深入談下去,而是說道︰「等到正式開始籌備的時候,我們再慢慢研究吧。」

「我也是這麼想的。」

羅杰點點頭,不再繼續這個話題,而是說道︰「前兩天西奧多過來的時候,跟我談起過和漫威的談判,估計短期之內不會有太明顯的進展。」

漫威、二十世紀福克斯,還有樂隊的三方談判,從一開始就陷入了僵局。

主要的難點在于,很難找到一個合適的切入點,去完善「漫威電影宇宙」的規劃,從而讓三方都從中獲得「均等的利益」。

畢竟,一個規模宏大的電影宇宙,所涉及的角色極多,完善這個宇宙所需要完成的電影、電視劇項目,數量也是不少。

如何把握不同角色的分量,保證這其中的平衡,是一個很大的難點。

這其中的困難不僅僅在于規劃本身,同時還需要考慮到市場的接受程度。

比如說,如果在《復仇者聯盟》當中,一開始的規劃上,綠巨人所佔的分量要超過鋼鐵俠。

但後者在觀眾當中更受歡迎,漫威也不可能頭鐵,去讓綠巨人擔當C位。

如果這些版權都屬于一家公司,誰來挑大梁、誰去跑龍套,這倒是沒什麼特別值得在意的,反正肉都是爛在鍋里的。

但若是這些角色的版權分屬于不同的公司,就會引起不小的麻煩。

在羅杰的前世,關于蜘蛛俠和鋼鐵俠的「C位之爭」,一直都是漫威和索尼兩大公司暗中角力的焦點。

這還是《復仇者聯盟》本身的「內斗」。

而二十世紀福克斯所掌握的,都是《X戰警》、《神奇四俠》系列,屬于獨立的超級英雄系列,想要「回歸」漫威電影宇宙的難度就更大了。

如此多的超級英雄,如何平衡力量體系,合理規劃不同的平行世界和宇宙觀等等,就足以讓人頭痛的。

更不要說,在完成這一切的同時,還要考慮到「利益」的因素。

在一開始推動談判的時候,樂隊幾人就想到過,談判的進度可能會非常的不順利。

但近乎半年過去了,還一點進展都沒有,甚至在未來的幾個月內,有進展的可能性也不大,這場面卻是讓人沒有想到的。

「說起來……」

安妮忽然選擇性失憶發作,納悶地問道︰「我們為什麼要拉上二十世紀福克斯一起來著?」

「因為我們不具備單獨運作一個超級英雄系列的能力。」

胖子接過話題,有些無語地說道︰「如果達成協議的話,我們這些版權的立項,還是要交給二十世紀福克斯來運作的。」

拍攝超級英雄電影和拍攝普通的商業電影是兩個概念。

後者,只要有錢,在好萊塢隨便拉起一支劇組就可以拍。

而前者,卻不單單只是資金方面的問題。

可以說,除了六大,沒有哪一家公司有能力獨立運作自己的超級英雄電影項目。

即便是漫威,也僅僅只是完成拍攝的部分,而其它的一切,都是交給迪士尼來運作的。

「不用太在意這件事。」

羅杰擺了擺手,說道︰「這批版權到我們手上已經有一段時間了,能談成最好,能有一個不錯的投資渠道。就算談不成,繼續持有這批版權也沒什麼壞處,隨著漫威模式的成功,它們的價值只會越來越高。」

這起談判,羅杰還確實是不算特別的在意。

正如羅杰所說的,能談成,固然是一件好事,樂隊可以有一個相當優質的投資渠道,能夠以較低的風險獲取高額的利益。

就算談不成,繼續將這批版權抓在手里等著升值,也不是一件壞事。

根據羅杰前世的記憶,「漫威模式」至少還有十年以上的「黃金期」。

隨著超級英雄電影的不斷成功,樂隊手中這批版權的價值也是會隨之水漲船高。

至于談判進展不順利的事情,確實是沒必要太過在意。

好萊塢的投資,對樂隊來說畢竟只是「副業」,而不是什麼主要的工作。

……

一次不算正式的踫頭之後,樂隊又很快重新分散,奔赴北美各地,去為《美麗新世界》的宣傳做預熱。

等到專輯正式發行的時候,宣傳通告的範圍將從北美變為全球,樂隊需要跑的地方也會更多。

雖然說,羅杰不怎麼喜歡在媒體上「拋頭露面」,但身為娛樂圈明星,這種事永遠是無法避免的。

可以說,不僅僅只是工作,而是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這張專輯的宣發沒有采取什麼特別的手段,而是按照十分傳統的方式,發布單曲、打榜、投放廣告等等。

這一套從四五十年代便玩到現在,除了少數情況之外,基本上都沒有太大的變化。

但很多時候,手段是否老套並不重要,只要效果出色,就是好的。

電台打榜環節沒什麼特別之處。

在如今這個年代,各大榜單都早已調整了「權重」,傳統的廣播電台所佔的比例依然最高,但數字音樂平台的點播率,也成了相當重要的組成部分。

至于在廣告投放方面,由于實體唱片店的數量比之過去大幅度的減少,在海報等線下廣告方面的投入被大幅度的削減。

同時,由于平面媒體的影響力在互聯網的沖擊之下劇減,這方面的投入同樣也有所下降。

省下來的錢,除了少部分投入到電台和電視當中之外,絕大多數,都被投放到了互聯網廣告當中。

在2010年代,互聯網,早已成了最重要的宣傳渠道之一。

甚至在面對以年輕人為主體的消費群體時,完全可以把「之一」兩個字去掉。

《美麗新世界》總計兩千萬美元的宣傳預算,其中有一半,都是花在了網絡宣傳上。

摻雜在各類音樂平台和網絡媒體當中的「硬廣告」和軟文只是標準的手段。

而在諸如News.Feed、INS等等的社交媒體上,類似于病毒式營銷的話題,也在水軍的引導之下,迅速擴散開來。

高額的營銷投入,迅速地體現在了《美麗新世界》的銷量上。

這張專輯一經發行,僅僅只是在首周,就賣出了超過五百萬張實體唱片。

這個數字,也讓【量子音樂】和樂隊上下松了一口氣。

宣傳成本兩千萬美元,發行成本一千五百萬美元,制作成本一千一百萬美元。

——其中,制作成本這一塊,主要的開支是支付給迭戈的團隊的八百萬美元薪酬。

這還是因為羅杰免去了自家錄音室的「租賃費」,否則還要再多花不少錢。

樂隊和【量子音樂】,總計在這張專輯上投入了四千六百萬美元的巨款。

以如今這個年代的市場情況來看,這筆投資的風險可是不小。

首周的銷量統計出來之後,也算是讓人松了口氣。

五百萬的銷量雖然不多,還要和分銷商進行分成,但算上其中包含的限量版唱片,已經是足夠收回成本了,還有一點賺頭。

這張專輯,單單只是從實體唱片銷售這一塊,產生盈利是不成問題的,區別只是賺多少。

當然,在如今這個年代,也沒有人會指望一張專輯還能像十幾年前那樣,為唱片公司和樂隊加起來賺到超過五億美元。

樂隊的大部分宣傳通告,都是在專輯正式發行之前。

而在專輯正式發行之後,樂隊便是重新回到了洛杉磯,開始籌備接下來的三張專輯。

這一次,羅杰並沒有和以往一樣,為這三張專輯起一個新的名字,而是依舊沿用了前世的「舊名」。

另類搖滾專輯《地下絲絨與妮可》、原型搖滾專輯《脂粉貓王》,以及力量金屬專輯《七把鑰匙的主人》。

經過簡單的討論之後,樂隊沒有選擇按順序一張一張的來,而是先完成全部專輯的編曲和排練之後,再進行統一的錄制。

按照羅杰幾人的想法,這樣的順序,更有助于在錄音階段保持一個良好的狀態。

至于這個想法是否有科學依據,反正也沒人在乎。

經過【量子音樂】的完善,這三張專輯被合並為一個項目,代號「Z」。

聘用的制作團隊依舊是迭戈的團隊,三張專輯加起來,總共要為此付出整整兩千五百萬美元。

這個數字要超過流行樂壇頂級制作團隊的「平均價」。

但考慮到迭戈和他的團隊並不要求在專輯銷售中佔據任何分成,這個數字反而還算是便宜了。

——和隔壁的好萊塢一樣,頂級的制作人團隊,是有資格在項目中獲得分成的,而且分成比例還不低。

而若是要求他們放棄自己的分成,必然是要提高基礎薪酬。

「Z」項目開始的時間是2014年的三月。

這一屆的頒獎季沒有樂隊什麼事,只是有幾個不算重要的「小獎項」,羅杰幾人連出面的興趣都沒有,直接以忙于新專輯的宣發為借口,讓經紀人出面代領。

「Z」項目開始之後,樂隊依舊是和《美麗新世界》制作期間一樣,一副劃水模魚的態度。

這也導致項目的進展遠遠慢于預期,再加上中間抽空參加了《星球大戰︰原力覺醒》的宣傳活動和首映式,也耽誤了一些進度。

一直到這部電影下檔之後,樂隊才完成了編曲和排練的部分,開始進入正式錄制的階段。

而到了這個時候,已經是足足半年過去了。

——順帶一提,《星球大戰︰原力覺醒》並沒有辜負《星戰》系列的名頭,在全球範圍內,拿下了超過二十億美元的票房,僅次于《阿凡達》,位于電影歷史票房榜的第二位。

(注︰《泰坦尼克號》是重映以後才反超上去的,重映前是在《星戰》的後邊。)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