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837章 《講不出再見》

在接下來的兩天里,羅杰一直在思考安妮的提議。

甚至因為過于專注的原因,在當晚的演出中還有許多非常明顯的失誤。

好在其他人的發揮都很出色,尤其是泰勒-斯威夫特幾次及時的救場,才沒有讓演出出現「翻車」的局面。

當然,即便是偶爾有一些小的翻車,其實也是無傷大雅的事情。

任何一位樂壇明顯,無論是搖滾樂隊,還是流行巨星,亦或者其它任何一種音樂類型,都有大量的「翻車現場」。

包括貓王、披頭士樂隊等等,也都有為數不少的「黑歷史」。

現場演出中有一些失誤,本來就是十分正常的事情。

只要不是過于嚴重的「翻車」,基本上不會有什麼大的影響。

莫斯科之夜的演出算是「有驚無險」地渡過。

休息了一夜,樂隊便是和泰勒分開,前往亞洲。

一路上,羅杰都在思考著,該用哪一首,或者幾首歌來和前世「道別」。

若是來得及的話,羅杰希望在香江或者馬交的演出中,「發布這首新歌」。

——至于灣灣,那是亞洲地區的「第一站」,演出的時間就在莫斯科之夜結束後的第三天,無論如何都是來不及的。

灣灣站的演出結束之後,樂隊要先往西南而行,在完成香江、馬交的演出之後,進入南亞地區。

其實漢克和他的團隊,在不可描述國度本來只安排了一場香江的演出。

他們認為,以不可描述國度的「特殊情況」,這一場演出就足夠壓榨光這片市場的「潛力」。

至于多出來的灣灣、馬交的兩場,是羅杰執意要求加進去的。

為此,還擠掉了一場原本計劃在馬來半島舉辦的演出。

在整個南亞地區的演出全部都結束之後,再重新北上,先在棒子國的漢城進行一場演出,然後在島國與泰勒-斯威夫特匯合,在東京、大阪和北海道三地連續進行三場合演。

雖然從感情上不太願意承認,但在整個亞洲,單純從「唱片業」的角度來講,對歐美音樂接受度最高、同時也最具經濟價值的市場,並非是那個有著十四億人口的不可描述國度,而是只有巴掌大點的島國。

島國的娛樂業市場非常的繁榮,由于文化等方面的原因,人們也願意在這方面進行高額的消費。

許多粉絲為了去看一場偶像的演唱會,甚至願意吃上半年的泡面,從牙縫里扣出一點錢來。

而在幾乎所有類型的演唱會的「平均票價」方面,島國的票價往往都是最高的。

在整個【誕生】&【愛的告白】巡演的十九場合作演出中,島國的三場,平均票價是最高的,高達二百六十美元,比在洛杉磯的票價貴了接近一倍。

不單單門票價格高,島國的粉絲,往往會在演出的現場,大量地購買為巡演專門發布的「特別版專輯」來贈人或者收藏,一買就是數十份。

僅僅只是這一塊收入,就不可小覷了。

這也是為什麼? 很多歐美的大牌明星都喜歡到島國去舉辦演出。

單單只是門票收入就要翻倍? 其它方面的收入或許不會上漲這麼多? 但肯定是要比在其它地方開演出更賺錢,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

這也是為什麼,漢克和他的團隊,在島國設置了足足三場演出的原因。

按照市場部門的預期? 在島國的這三場演出? 收入大約要相當于其它場次平均收入的兩到三倍左右。

……

咳? 扯遠了。

總之? 羅杰是希望? 能夠在香江或者馬交的演出之前,將這首「新歌」給弄出來,並且讓樂隊排練完畢。

但在第一步的「選歌」環節? 羅杰就遇到了麻煩。

羅杰從前世「帶來」的數千首經典搖滾之中,屬于「華語搖滾」的其實並不算少? 國語和粵語相加,也有數百首之多。

但是? 在羅杰的前世里,這些歌里至少有一大半,在網絡上都是「找不到」的。

至于原因嘛,懂的都懂。

「國產搖滾」之所以難以得到很好的發展環境,也是因為能夠「活下來」的歌手和樂隊,都少了那麼幾分的戾氣。

無論任何一個時代、任何一個國度的頂尖搖滾歌手和樂隊,他們或許各自有擅長的地方,也有各自的短板。

但若是仔細觀察,不難發現,在這些頂尖搖滾創作者當中,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戾氣很重。

從早期的查克-貝利、小理查德,到搖滾樂風靡一時的貓王、大衛-鮑伊、黑色安息日、披頭士,再到後來的皇後樂隊、槍炮與玫瑰、麥格戴斯,一直到朋克復興的綠日等等。

這些歌手和樂隊,在搖滾樂的不同領域,都達到了各自的頂點。

而在他們的身上,或者說在他們的音樂當中,都有著同樣的一個特性,或者說「核心元素」,那就是「戾氣」。

或者換個更加「通俗」的說法,他們的音樂當中,帶有一種十分明顯的「反抗精神」。

而這一點,在某個特殊的國度,是不能被容許的。

盡管在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期,也涌現了一批相當出色的搖滾音樂人。

但沒過多久,這些出色的搖滾音樂人被封殺的封殺,少數「逃過一劫」的,也都紛紛沉寂,再也做不出當年那「戾氣十足」的音樂。

這種環境,或許對整個國家整體的層面來說是好事。

事實證明也確實如此。

但對于搖滾樂的發展來說,就不是什麼好消息了。

羅杰當然不可能去踫這條「紅線」,那些在前世就被「封殺」掉的作品,羅杰也不可能在這個世界拿出來。

那只會讓不可描述國度的「官方」對樂隊產生反感,對樂隊的未來絕非什麼好事。

別的不說,單單只是新專輯的審核上被卡一下手續,損失就不小。

大量「戾氣十足」的作品直接被排除在外。

剩下的,也有一些傳唱度頗高、十分流行的曲目,但要麼是主題不太合適,要麼就是感覺在某一個方面,差了那麼點意思。

一首首歌篩選下來,羅杰竟是驚訝地發現,在自己從前世帶來的數百首「華語搖滾」當中,竟是沒有一首,能夠用來和「前世的自己」道別的。

其實,在音樂當中,「道別」這個主題應用的非常廣泛。

大多關乎于愛情,但更加「寬泛」的離別,也是一個頗為常見的題材。

這類題材大多在流行音樂當中最為普遍,而在搖滾樂中,就不是那麼常見了。

當然,以搖滾樂龐大的基數而言,涉及離別主題的作品還是有很多的。

但想要找到一首讓羅杰有所觸動的,卻並非那麼容易。

至少在「華語搖滾」這個範圍之內,要麼因為不可描述的原因不能拿出來唱,要麼就壓根不合適。

篩選了半天,羅杰竟是沒有找到一首讓自己感到滿意的。

此時,擺在羅杰面前的就剩下了兩個選擇。

要麼,選擇一首「非華語搖滾」,進行翻譯。

從德語翻譯到英語,對羅杰來說很困難。

但從英語翻譯到中文,倒是要簡單得多。

畢竟,羅杰對中文的熟悉程度,遠非其它語言可比。

當然,能不能翻譯是一回事,是否能夠翻譯的好,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在任何一種文學載體當中,不同語言之間的翻譯,永遠是一個世界性難題。

歌詞,也同樣屬于其中之一。

至于另一種選擇,就是選擇一首非搖滾類的華語歌曲,將其利用搖滾樂的方式重新改編。

至于說為什麼一定要是「搖滾樂」……

畢竟樂隊是一支搖滾樂隊。

這一個理由,就已經是足夠了。

在糾結了兩天之後,羅杰決定選擇後者。

而後又花費了一整個下午,從自己前世帶來的作品中,選出了一首九十年代的經典抒情流行歌曲,《講不出再見》。

羅杰從前世帶來的數千首作品中,搖滾樂確實是佔據了絕大多數沒錯,但「非搖滾」歌曲,也還是有一些的。

這首譚詠麟的《講不出再見》,就是其中之一。

這是一首粵語歌,將「離別」兩個字刻畫得淋灕盡致,很容易引起听歌者的共鳴。

羅杰隱約記得,這首歌的原唱似乎並非是譚詠麟,而是某位棒子國的明星所唱的日語歌,被譚詠麟在九十年代用中文重新填詞翻唱。

不過羅杰並未听過原版,對棒子國的明星也沒什麼興趣。

這首歌,是羅杰的「歌單」之中,為數不多的純流行類歌曲。

倒不是說羅杰對流行音樂有什麼偏見,純粹只是更加偏愛搖滾樂罷了。

將其改編成搖滾,難度還是不小的。

從抒情流行跳到搖滾,無論是哪一種搖滾,其跨度都和重新作曲沒有任何區別。

因此,羅杰倒也不需要去查詢「原版日文歌」的版權,只是在網絡上搜了一下《講不出再見》的歌詞,確認沒有任何重復之後,就放心地著手修改。

羅杰一開始,並沒有去思考什麼「創作風格」一類的東西。

僅僅只是拿出了一段連主旋律都算不上的Riff。

畢竟樂隊成立了這麼長的時間,除了搬(chao)運(xi)前世的經典之外,羅杰偶爾也會嘗試著自己進行創作。

其實,羅杰也是創作出過不少「還算不錯」的歌曲的,但卻沒有一首讓羅杰感到足夠出色到,可以放進《搖滾聖經》這個系列當中的單曲。

如果說「滿分」是一百分的話,《搖滾聖經》這個系列,最起碼也要九十分,甚至九十五分以上,才可以列入其中。

而羅杰所創作出的作品,依照羅杰自己的判斷,最好的,也不過是八十多分的水平。

距離《搖滾聖經》的收錄標準,還是差了不少。

當然,這是指羅杰所創作的「完整曲目」。

而任何一個寫過歌,或者嘗試著寫過歌的人都知道,除了完整的曲目之外,在創作過程中,還會隨著靈感,寫下大量支離破碎的旋律片段。

這些片段,絕大多數都會被「棄之不用」,但其中卻也會出現一些讓人眼前一亮的「驚喜」。

推薦下,【  \\ 】真心不錯,值得書友都裝個,安卓隻果手機都支持!

當然,這些出色的旋律片段,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補充完整,才能得到一首好歌。

不單單只是時間和精力的問題,還涉及到一個「靈感」的問題。

在之前,羅杰存下的,足夠出色的旋律片段有很多,都是在偶爾有「靈光乍現」的時候浮現在腦海中,隨手記下就丟到一旁。

此時正好要用到,羅杰就從中挑選了一段,與《講不出再見》最為契合的Riff,以此為基礎,來對整首歌進行重新的譜曲。

至于說整體的風格,那是譜曲完成之後,需要進行編曲的時候再去考慮的事情。

這首《講不出再見》,是不會被加入到《搖滾聖經》,或者任何一張專輯當中的。

當然,若是未來要出什麼精選專輯之類的,那種情況又要另當別論。

但至少是在正式的錄音室專輯當中,《講不出再見》絕對不會以專輯的方式發行,最多就是單曲或者EP。

羅杰也不打算專門為不可描述國度的市場,出上一張華語唱片。

這種行為在「討好華語區歌迷」這一點上倒是會有很棒的效果,但「踩雷」的可能性也無比的大。

前者帶來得好處姑且不說,後者的風險,對于樂隊來說是完全沒有必要去承擔的。

只發行一首單曲,或者少量幾首歌組成的EP,自然是沒有必要去考慮什麼風格方面的問題。

「安妮。」

羅杰在選出了一段Riff之後,就將其交給安妮,詢問道︰「我想用這段Riff作為基礎,來完成一段吉他旋律,你可以幫我搞定它嗎?」

「哇哦……」

安妮接過六線譜看了一眼,發出一聲意義不明的驚嘆,反問道︰「關于主旋律方面,你有什麼要求?」

「主題方面是離別,這是歌詞,整首歌的氛圍參考那首《希望你在這里》。」

羅杰指了指曲譜背面,又說道︰「當然,只是氛圍。具體的旋律你來把握,可以隨性一點,自由發揮。」

頓了頓,羅杰問道︰「盡快做好,然後拿給我,可以嗎?」

「沒問題。」

安妮比劃了一個OK的手勢,說道︰「你去排練吧,順利的話,你回來的時候就能看到初稿。」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