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長達一年半的「試用期」,不僅僅只是董事會對盧西恩-格蘭奇的考驗。

同時,羅杰也希望借此期間的表現,來觀察盧西恩-格蘭奇在真正坐上【量子娛樂】董事長的位置之後,能否如自己預期的那樣,讓【量子娛樂】的發展,依舊沿著自己規劃的軌跡前行。

若是出現了什麼問題,發現盧西恩-格蘭奇這個人選實在不合適,在真正完全移交權利之前,羅杰還有挽回局面的機會。

當然,這一種情況,羅杰自然是希望它永遠不要發生為好。

不管怎麼說,在交接了手頭的工作之後,羅杰很快將更多的精力,用在了音樂方面。

之前一段時間,安妮曾提議讓羅杰、胖子,還有賈森三人先準備一張新專輯,在巡演開始之前完成部分錄制。

而在樂隊去巡演的時候,尤其是到了巡演後半段的時候,安妮也該恢復的差不多了,再一個人補上吉他的部分。

羅杰本來是不太想這麼做的,但在安妮的堅持之下,還是勉強同意了下來。

關于新專輯,羅杰還沒有一個十分明確的想法。

但大體上來說,除了《搖滾聖經》系列之外,羅杰暫時不打算考慮其它的專輯項目。

在羅杰的規劃當中,《搖滾聖經》系列,即使是以平均每一年半的速度出一張新專輯,也要二十多年的時間才能最終完成。

如果在這個系列之外,再出一些其它的專輯,那就太「拖節奏」了。

按照之前在《Nevermind》專輯錄制期間中,樂隊內部討論下來的「規律」,《搖滾聖經》系列的專輯,大的類型方向,會按照另類搖滾——原型搖滾——金屬搖滾——另類搖滾這樣的順序循環下去。

鄉村搖滾風格的《逃離伊甸園》,屬于是原型搖滾的一種。

如果不打算改變這一順序的話,那麼樂隊的下一張專輯,就該是一張金屬搖滾。

在金屬樂搖滾這個大的分類當中,《搖滾聖經》系列已經涉及過的有重金屬、歌劇金屬、激流金屬三個大類別。

至于沒有涉及過的,那就太多了。

單以細分類別的「數量」而論,金屬樂搖滾,應該是搖滾樂三大領域當中最多的一個。

當然,其中的絕大多數,其實都可以歸入某個「大類」當中去。

比如說,單單只是從力量金屬衍生而來的細分流派,就多達幾十種。

若是《搖滾聖經》系列要制作這個方向的專輯,只需要做「力量金屬」這個大類就可以了,沒有必要把每個細分流派都來上一遍。

而且金屬樂搖滾和另類搖滾這兩個大類,也有不少重疊的部分。

比如說《Nevermind》專輯的「垃圾搖滾」風格,就既算是另類搖滾,又屬于金屬樂搖滾的一部分。

硬核朋克、情緒核、碾核,也同樣屬于此類。

在羅杰的打算當中,若是制作這幾種類型的《搖滾聖經》,將會歸入到「另類搖滾」這一大類當中去制作。

畢竟,後者的分類數量,是要比金屬樂搖滾少太多了。

以前的時候,推出一張新的專輯,羅杰首先會是有一個強烈的沖動,想到某一支前世的樂隊,或者某一首歌,然後再在這個基礎上慢慢完善,挑選出一張專輯的「歌單」來。

接下來,根據樂隊自身的特性進行修改等等,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這個過程當中,最重要的一步,反而是最初的一個「突然出現的念頭」。

但這一次,羅杰卻是沒有任何這樣的沖動,迫切想要將某支樂隊,或者某一首歌帶到這個世界來。

缺乏「靈感」,這對少給新專輯的籌備工作帶來了一些麻煩。

不過,也僅僅只是麻煩而已。

羅杰的腦海中,有著足夠多的經典作品,可供選擇的余地很大。

而羅杰需要做的,不過是在無數的選擇當中,挑出一個相對合適的。

這並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頂多只是有些費時間而已。

羅杰先是將一個個屬于「金屬樂搖滾」的分支類別羅列出一張清單來,然後劃掉重金屬、歌劇金屬,以及激流金屬這三個已經做過的類別。

《搖滾聖經》系列,不會出現任何的重復。

哪怕一個類別的受眾再廣、經典再多,也只會推出一張。

這一點,過去沒有變過,以後更加不會有任何的改變。

思考了片刻,羅杰又從清單上劃去幾個名字。

都是一些和之前制作過的類型略有重合的。

比如說「華麗金屬」這個類別,就和之前制作過的「華麗搖滾」專輯,《波西米亞狂想曲》有所重合。

「華麗金屬」是從「華麗搖滾」中衍生出來,後者屬于原型搖滾的領域,而前者則融入了更多金屬樂搖滾的元素。

在這個類別當中,也是出過不少知名的頂尖樂隊,諸如範-海倫(Van-Halen)、Kiss樂隊、紐約女圭女圭樂隊(New-York-Dolls)等等。

甚至于,某個特定時期的邦-喬維(Bon-Jovi)樂隊和空中鐵匠(Aerosmith)樂隊,都可以被歸入到這個領域當中去。

但從音樂風格來講,尤其是從「听眾」的角度來講,華麗金屬和華麗搖滾的相似性很高。

在已經有了《波西米亞狂想曲》的前提下,制作一張華麗金屬專輯,沒有太大的必要性,對于整個《搖滾聖經》系列來說,也未必是一個十分合適的選擇。

利用這種排除法,清單上的名字一個個在減少著。

只是片刻之後,就縮減到了三十個以內。

在這三十多個類別當中,羅杰斟酌了一番,又去掉了一些「沒有頂尖大牌樂隊」的類別。

比如說維京金屬。

其實,在極端金屬樂的圈子里,來自芬蘭的「維京三巨頭」,或者又稱作「維京三劍客」可謂是大名鼎鼎。

這三支樂隊的推崇者也是很多,在比較偏愛極端金屬樂的那個時期,Moonsorrow樂隊的血色詩篇,一直都是羅杰歌單中播放次數最多的歌曲之一。

但若是放眼整個流行樂壇,甚至于是在「主流搖滾樂」的圈子里,維京金屬這種過于極端的風格,實在是太過于小眾。

除了極端金屬的狂熱粉絲,幾乎沒有人會關注這類音樂。

《搖滾聖經》系列,主要面向的是「主流歌迷」,而不是照顧某一小撮極端粉絲的喜好。

像是「激流金屬」,在《搖滾聖經》系列當中,已經算是十分小眾的類型了。

但在維京金屬面前,激流金屬簡直可以說是搖滾界的流行音樂。

這種過于極端、過于小眾的音樂流派,在《搖滾聖經》當中,是不會出現的。

或者說,即使會出現,那也是要等到那些「主流類別」都做完了之後,才會去考慮。

做完這一步,還剩下的類別,就縮減到了接近個位數。

相對于原本大幾十種的選項,這個數量已經非常之少。

前衛金屬、民謠金屬、另類金屬、毀滅金屬、新浪潮、哥特金屬、黑金屬、死亡金屬、金屬核、工業金屬。

一共十個類別。

其中也不乏相對來說比較「小眾」的,但再小眾,最起碼也是和激流金屬差不多,受眾相對來說穩定,而且勉強算得上「廣泛」這個定義。

將大幾十個選項縮減到十個,只花費了羅杰半個下午的時間。

但在這十個類別當中選擇一個,羅杰卻是足足用了一個禮拜,還和樂隊的其他人一起討論過幾次,都沒有最終決定下來。

最後,還是在安妮的提議下,用「抽簽」的方式,才決定了下一張《搖滾聖經》的風格路線。

哥特金屬。

在金屬樂搖滾當中,哥特金屬也算是一個大類。

這是由重金屬搖滾,以及「另類搖滾」中的哥特搖滾所演化出來的一個流派。

某種程度上來說,可以將它看做是哥特搖滾和重金屬搖滾的結合。

當然,隨著哥特金屬的發展,在後來,也融入了許多其它的元素,例如死亡金屬、毀滅金屬等等,都被「借鑒」到了哥特金屬當中,為其添加更多的多樣性。

要說在羅杰前世,哥特金屬的「代表性樂隊」,首推自然是大名鼎鼎的「悲情劇院樂隊(Theatre-edy)」。

作為挪威哥特金屬樂的「扛把子」,悲情劇院樂隊在北歐的金屬樂搖滾圈子里,擁有極高的聲望。

甚至于,有相當多的歌迷認為,他們對金屬樂搖滾的貢獻,還要超過金屬之王Metallica。

不過,從個人喜好的角度來講,羅杰更加偏愛的,是一支相對小眾許多,但同樣出色的樂隊,安魂彌撒(Lacrimosa)。

這支樂隊來自芬蘭和瑞士,大部分作品都由德語完成,這也是限制他們發展的最大瓶頸。

在全球範圍內,英語才是最為主流的語言。

盡管將英語作為第一母語的人數並非最多,只能排到第三或者第四位,由于拉丁美洲大多數地區的官方語言都是西班牙語的緣故,使用英語作為第一語言的人口數量,甚至還比不上西班牙語。

但「能听懂英語」的人數,卻是在所有語言當中最多的。

而且,在許多地區,有很多听不懂,或者只能听懂很少一點英語的人,卻是對英文歌情有獨鐘。

這就使得,論起「覆蓋率」,以英文創作的歌曲,相較于其它語言,天然就有著巨大的優勢。

事實上,羅杰在考慮的,就是是否要將安魂彌撒樂隊的作品,改為用英語填詞。

在北美生活了這麼多年,羅杰對于英語的熟悉程度,早已不是前世那個過六級都需要小抄的程度。

或許比起那些專業的「文學家」們來說,還是要差了一些,但將德語歌詞改成英語歌詞,花費一些時間,並不難完成。

稍微麻煩一點的地方在于,要保留原歌詞當中的「韻味」。

安魂彌撒樂隊的音樂,出色的並不僅僅只是樂曲,在歌詞方面也是非常有造詣的。

若是「翻譯」的失去了這種韻味,這些歌曲必然會失色不少。

而若是放棄安魂彌撒樂隊,改用悲情劇院樂隊的作品,在這方面就要省事不少。

只需要在編曲上,根據樂隊自身的特點,進行適當的改編,其余的完全可以直接拿過來就用,省去了很多的麻煩。

羅杰所考慮的範圍,也就僅限于這兩支樂隊了。

雖然說,在哥特金屬的領域當中,還有許多同樣出色的樂隊,但比起這兩支樂隊來說,其它的樂隊,在影響力方面比不上悲情劇院,在「個人審美」方面,又不如安魂彌撒更符合羅杰的喜好,很是沒有任何懸念地,在第一輪的「初選」就直接被淘汰出局。

安魂彌撒,還是悲情劇院?

羅杰糾結了好久,才做出了決定。

安魂彌撒樂隊!

不管在羅杰的前世,這兩支樂隊在哥特金屬領域中的地位和影響力有多大的差距。

但在這個世界,這兩支樂隊都是籍籍無名。

廢話,兩個樂隊壓根就沒有在這個世界里出現過,能有什麼名氣才怪了。

既然兩者都是籍籍無名,讓誰的作品在這個世界發揮其影響力,其實完全是取決于羅杰。

而在這種情況下,羅杰個人的喜好,才是最為重要的事情。

或許在羅杰的前世,悲情劇院樂隊比安魂彌撒更有名、影響力更大、對金屬樂搖滾的貢獻更大。

但羅杰個人卻是更加的喜歡安魂彌撒,這一個理由,就已經大過其它的一切。

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這,是羅杰在決定卸下商業上的擔子,將精力集中在音樂方面最大的理由。

在《搖滾聖經》系列作品的選擇上,自然也要堅持「自己喜歡的」。

這樣,在制作這張專輯的時候,羅杰才能完完全全地投入所有的感情和專注,最大限度地確保整張專輯的品質。

而且,羅杰對于安魂彌撒這支樂隊也有足夠深的了解。

這支樂隊在塑造一種極致的黑暗、空虛、絕望的氛圍上,有一手獨特的本領。

如果他們不是受限于語種方面的問題,未必就會比悲情劇院差了。

若是能夠將他們的作品由德語、芬蘭語改編成英語,並且在歌詞的韻味上不比原版差,那麼這張專輯必然能夠取得成功。

至少,對于那些喜歡金屬樂的歌迷們來說,這張《哥特金屬聖經》,必然會成為一張經典之作。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