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744章 天價佣金

對于樂隊在時隔四年之後,打算重新回到格萊美的競爭當中,最樂見其成的莫過于公關團隊的負責人帕妮絲-格里芬。

盡管除了格萊美之外,公關團隊依然要為樂隊打理許多事情,例如形象的塑造和維護等等。

但對于公關團隊來說,最賺錢的事,仍然是沖擊各種獎項。

每一年的頒獎季,除了是明星和整個行業的「盛會」之外,更是大大小小,無數個公關團隊的「撈金旺季」。

為了能夠在頒獎季有所斬獲,無論是明星本人,還是唱片公司,都絲毫不吝嗇為優秀的公關團隊開出天價佣金。

前些年的情況還算好一些,最近這幾年,若是希望沖擊格萊美的重要獎項,例如年度最佳專輯,單單只是支付給公關團隊的佣金,往往就高達數百萬美元。

隔壁的好萊塢,在這方面甚至比樂壇還要「奢侈」,近年來每一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得主,為其運作沖獎的公關團隊,至少也能拿到千萬美元級別的收入。

(注︰沖擊奧斯卡投入幾千萬這個是從梅根-埃里森運作的《拆彈部隊》開始的。)

不僅僅只是音樂和影視,體育、文學領域,同樣也是如此。

但凡是實力不錯,又舍得花錢的,多少都有些榮譽傍身,而那些實力頂尖,但每一次頒獎都是無奈陪跑的,不用懷疑,必然是因為他們沒有在沖獎上花錢。

當樂隊宣布重新啟動格萊美沖獎計劃的時候,帕妮絲-格里芬立刻是像打了雞血一般,開始沒日沒夜地加班,拼命趕了一份沖獎計劃出來。

其實,以樂隊如今的「江湖地位」,哪怕不在沖獎上做太多的投入,只要表現出獲獎的意願,格萊美肯定是不介意送給樂隊幾個獎項的,甚至其中必然包含至少一到兩個重要獎項。

這種情況其實在過去也不止一次地出現過,例如巔峰時期的貓王,只要表達出獲獎意願,無論是格萊美還是其它什麼樂壇的獎項,都一定有他的一份。

不過,樂隊並不打算因此而在沖獎上什麼都不做,靜靜地等待著格萊美將留聲機獎杯送給自己。

一方面,是因為這並不符合「游戲規則」,業內的地位、聲望高是一回事,但若是因此而做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表示︰你們就是必須把我想要的獎杯送上來。

這多少是有點得罪人的行為,完全不值得。

並非說是不能得罪別人,樂隊一路走來,無論是因為單純的利益沖突,還是其它什麼原因,得罪的人並不在少數。

得罪人並不可怕,重要的是是否值得。

為了節省一點無關緊要的資源和資金去得罪人,顯然是很沒有必要的一件事。

「具體的計劃方面你看著辦,我只有一個要求,確保年度專輯和年度單曲兩個獎項中的至少一個,其它的所有獎項,包括分類獎項,哪怕只獲得提名都無所謂。」

羅杰對帕妮絲-格里芬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之後,又想了一會,說道︰「這幾年的行情我不是很了解,預算方面,你先按照這個目標做一份預算方案出來,我會盡快讓人審核。」

樂隊畢竟已經是幾年沒有參與過格萊美、全美音樂獎,或者其它音樂獎項的競爭了。

在這個一切都變化得極快的年代,一兩年不關注一個行業,就會開始變得落伍,何況是足足四年?

不過羅杰不熟悉行情,並不代表手下沒有合適的人。

在一些相對重要的項目上,哪怕羅杰很信任帕妮絲-格里芬、漢克-漢克斯、迭戈,或者其它任何人所帶領的任何一支團隊,但必要的審核程序卻是絕對不能少的。

這不僅僅是對自己負責,同時也是對圍繞在樂隊身邊的所有團隊成員們負責。

「事實上,計劃書我已經做好了一個框架,包括預算部分也在里邊。」

帕妮絲-格里芬提醒道︰「你可能還沒來得及查看郵箱,今天早上上班的時候我剛剛發給你。」

由于有著來自另一個國度的靈魂,羅杰在很多事情上的習慣都和北美的「土著」們不同。

比如說,絕大多數的北美人都會每天,或者至少是以一個比較短的間隔,定期查看自己的電子郵箱,而羅杰就完全沒有這個習慣,如果沒有人提醒,羅杰可能一個月都想不起來去看幾次。

這也是交流習慣上的差異,相較于喜歡將大部分事情丟進電子郵件里點下發送的北美人,羅杰更習慣于電話、短信,或者這個時代還沒有出現的WeChat這種「即使交流」的方式。

而且,電子郵件這種東西,總讓羅杰有一種不安全感。

總覺得,通過這種方式來傳遞重要的信息,會存在信息泄露的可能。

雖然羅杰也知道,自己的擔心確實有點莫名其妙,但就是不願意改變自己的習慣。

听了帕妮絲-格里芬的提醒,羅杰點了點頭,說了句「稍等」,便是拉過辦公桌另一頭的鼠標,打開自己的電子郵箱,找到帕妮絲-格里芬發來的郵件。

附件的容量並不大,羅杰下載好之後直接打開,跳過計劃書中的規劃和業務細節部分,直接拉到預算一項。

先看了一眼總數︰預計八百萬至一千萬美元之間。

這個數字比羅杰的預期要低很多。

早在四年前,《月之暗面》沖獎的時候,開銷就遠遠超過千萬美元了。

四年後,按照整體的經濟環境而言,開銷應該比四年前更高才對。

畢竟,自從進入二十一世紀起,美元幾乎每一天都在貶值之中。

而且貶值的速度遠遠超出任何人的想象。

仔細看過每項明細之後,羅杰才搞清楚問題出在哪里。

在「公關團隊」薪酬這一欄上,帕妮絲-格里芬壓根什麼都沒有填,留了一個空白。

少了這麼一大塊開支,也難怪總預算數字這麼少。

在四年前,《月之暗面》沖獎的時候,整個頒獎季里,樂隊可是向帕妮絲-格里芬的團隊支付了超過千萬美元的佣金。

這筆佣金,幾乎佔去了頒獎季沖獎預算的一半還要多點。

當然,事後的結果也證明,樂隊這筆錢花得很值。

在前世,在格萊美上沒有任何斬獲的《月之暗面》專輯,在這個世界橫掃了包括格萊美在內,整個頒獎季幾乎所有的獎項,就是最好的明證。

在公關團隊佣金一欄留空,帕妮絲-格里芬的做法讓羅杰感到有些疑惑,于是羅杰直接問道︰「這是什麼意思?不打算要佣金了嗎?」

後半句話當然是開玩笑,想讓手下人干活時有動力,其它方面如何暫且不說,至少在金錢方面的待遇上絕對不能省。

很多老板或者管理層整天強調著所謂的狼性精神,希望自己的員工在喝了一大碗毒雞湯之後,就像是打了雞血一樣地拼命工作,但卻忘了一點,想讓狼干活,首先得讓狼吃飽。

當然,很多人並非是不明白這個道理,而是綜合自身的經濟能力,當地整體的就業環境等等,選擇以壓榨員工的方式來獲取利潤。

不過這最多也就是對待「普通員工」才能這麼做,因為替代品到處都是,哪怕員工受不了壓榨辭職不干,也不愁找不到人來接替他的位置,甚至繼任者還能干得更好。

但對于那些真正的核心團隊成員,任何一個腦子沒有進水的管理者,都會盡最大可能來留住這些成員。

和多付出一些薪酬或者其它福利待遇相比起來,一個無可取代,或者至少是難以被替代掉的核心員工的離職,會造成遠遠高于這點薪水的巨大損失。

當然,這僅僅只是財力不足的小公司普遍采取的做法,而對于那些不差錢的大公司來說,不管你是隨便就能找到替代者的普通員工,還是難以被取代的核心員工,都會給出高于行業內平均水準的待遇,來確保公司人員結構的大體穩定性。

即使是那些很容易被取代的普通員工,培養上幾年,總能培養出幾個出色的人才的。

單單只是這一點,就不算是虧了。

當然,密集勞動行業除外。

咳咳,扯遠了。

對于身邊幾支重要的團隊,羅杰在支付佣金方面一向出手大方。

沒辦法,因為自己工作的特殊性,身邊的團隊,閑的時候確實可以有一個相當漫長的假期,但忙起來,連續幾個月每天只能睡三四個小時都是常態。

而且長期出差什麼的,都是家常便飯。

沒辦法在工作時間上讓「員工」滿意,就只能盡可能提高金錢上的待遇了。

像是帕妮絲-格里芬的公關團隊,每一個項目的佣金,羅杰從來都是讓她自己開價,只要不是過于離譜,哪怕比行業水準稍高一些,羅杰也都會如數支付。

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羅杰還是希望,能夠通過金錢上的刺激,讓為自己工作的人能夠更加有動力一些。

金錢激勵的方式或許俗套,但卻是很有效。

有多少人是真正因為喜歡一個行業,或者說為了夢想,才去選擇一份工作的?

絕大多數人,還不都是單純地為了賺錢?

即便是那些「為了夢想」的人,若是能夠通過自己的工作賺到更多的錢,恐怕絕大多數人,也會更加的動力十足。

帕妮絲-格里芬和羅杰合作了這麼久,不會不清楚這一點。

正是因為如此,帕妮絲-格里芬在預算報表中,在公關團隊佣金一欄留空的行為,才讓羅杰覺得有些不太理解。

通常情況下,這是談判中的某種技巧,通過讓對方先開價的方式,來為自己爭取更加有利的條件。

但以雙方之間彼此的熟悉程度,帕妮絲-格里芬根本沒有必要如此做。

心里想不明白,羅杰就直接問了出來。

對于周圍比較熟悉的人,羅杰從不隱瞞自己的想法,有什麼想不通的就直接問,這也是羅杰一直以來的習慣之一。

「這是我個人的一個小小的好奇心而已。」

帕妮絲-格里芬露出了一個不懷好意的微笑,說道︰「我和我的團隊都想知道,在我們的雇主心里,我們值什麼價?所以,麻煩你在這里填上一個你認為合適的數字,無論多少都可以,哪怕你填進去的數字是零,我們也會按照這個價格接下這一單項目,並且以我們的團隊聲譽發誓,一定會竭盡全力做到最好。」

「你當然知道我不可能那麼做。」

羅杰聳了聳肩,完全無視了對方的玩笑。

或許帕妮絲-格里芬心里是真的這麼想的,但羅杰卻絕對不可能這麼去做。

就像前邊所說的,對于那些無可替代,或者說至少會很難找到替代品的團隊成員來說,多開一點薪酬或者佣金,根本不算什麼大事。

控制成本固然重要,但失去一支重要團隊所帶來的損失,卻要無數倍于被「控制」下去的成本。

羅杰想了想,說道︰「基礎佣金一千萬美元,剩下的部分以獲獎獎金的方式來兌現。其它獎項忽略不計,全美音樂獎一個重要獎項一百萬美元,格萊美一個重要獎項兩百萬美元,年度最佳專輯和年度單曲分別再額外增加兩百萬。」

既然帕妮絲-格里芬讓羅杰自己來開價,以表現對她和她的團隊的重視,羅杰干脆就開出了一個遠遠高于樂壇主流標準,無限接近于羅杰自己能夠接受的「底線」的價格。

雖然羅杰對最近的行情不太了解,但卻敢百分之百地肯定,放眼全球的流行樂壇,乃至于所有的娛樂行業,除了自己以外,沒有人會為一次頒獎季的公關,就開出如此天價的佣金。

要知道,這可不是總的預算,僅僅只是佣金!

若是《逃離伊甸園》像是四年前的《月之暗面》一樣橫掃頒獎季,單單只是這一單,帕妮絲-格里芬和她的團隊,就能從樂隊這里拿到至少兩千萬美元的佣金。

也就是財大氣粗的【Darkness】樂隊,願意在一支公關團隊身上投入如此巨大的成本。

換了任何明星,或者唱片公司,都絕無可能會去這麼做。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