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羅杰開口時的語氣,就像是吃準了道格-莫里斯絕對不會拒絕一樣。

事實也正是如羅杰所預料的那樣。

僅僅只過了一天,道格-莫里斯就打來了電話,表示希望和羅杰就兩家公司合並的細節進行「討論」。

至少從表面上來看,這場有些鬧劇意味的「戰爭」,終于算是結束了。

當然,還有一個麻煩,那就是維旺迪手中的股份。

維旺迪與【量子娛樂】談判的條件,是基于以「環球音樂集團的股份」換取「【量子音樂】的股份」,若是兩家公司直接合並,考慮到股權結構調整等方面的變數,維旺迪是否還願意做這筆交易,還是未知之數。

不過在羅杰看來,維旺迪拒絕的可能性不大。

畢竟這家公司的近況實在是不怎麼美妙,持續了近二十年的大手筆並購,雖然是推高了維旺迪的股價,但卻也讓這個巨人背負了巨額的債務。

根據證券市場上公開的消息,每年僅僅只是向銀行還債,就要花去維旺迪數百億美元的巨款。

這個數字,甚至已經超出了一年之前環球音樂集團的總價值!

也正是因為龐大的債務給維旺迪帶來的巨大壓力,促使維旺迪幾乎沒有怎麼嘗試,就做出了「放棄環球」的選擇。

當然,以維旺迪的吸金能力而言,數百億美元的債務雖多,卻也絕不至于還不起。

真正的問題在于,在這筆債務的數字之前,還有一個「每年」!

維旺迪需要的不是大筆的現金注入,而是可以源源不斷提供穩定盈利的投資項目。

就這一點而言,他們和高盛的需求大體上是一致的。

無論是過去的環球音樂集團,現在的【量子娛樂】,亦或是還在規劃階段的【量子-環球音樂集團】,從任何角度來講,都完全符合這一點。

當然,在羅杰的規劃當中,維旺迪最多只能持有部分股票,安安穩穩地做一個股東就行了。

至于說將【量子-環球音樂集團】變成他們的子公司?

這種事,夢里或許可以想想。

如果是一些名聲比較好一點的大型集團……

呃,體量達到現在的維旺迪這種程度的大型集團公司,似乎還真找不出一個名聲好的。

一個兩個的,都是些不擇手段的資本家,已經是完全黑到了骨髓里。

所以,羅杰絕對不會將自己的公司的控制權拱手相讓。

至于如何做到這一點……

那就要看道格-莫里斯的了。

說服包括維旺迪在內的其它股東同意兩家公司合並的計劃,就是羅杰給道格-莫里斯留下的考驗。

事實上,按照相關的法律,道格-莫里斯真正要說服的,也只有一個維旺迪而已。

關于兩家公司的合並,只要是建立在「等價交易」這一基礎上,只要兩家公司各自的股東大會內,分別有三分之二股權的贊同票,其余的人即便反對也是沒用的。

議案強行通過之後,反對者要麼依照股東大會的決議執行,如果依舊反對,則可以要求公司以合理的價格收購其手中的股份,從而套現離場。

【量子娛樂】和【量子音樂】這邊自然是不會有任何阻礙的,控股權都在樂隊手中,至少現在,沒有人能夠在股東大會層面對羅杰幾人一致通過的決議進行阻撓。

同時,在環球音樂集團那邊,【量子娛樂】手中百分之四十二點六的股份,也會支持兩家公司的合並。

而剩下的股份之中,有百分之四十一都在維旺迪手里,這也就意味著,無論其余的小股東是支持還是反對,選擇權其實都是在維旺迪手中的。

若是維旺迪贊同,那麼哪怕其余的小股東全部都投反對票,也阻止不了兩家公司的合並。

當然,反過來也是一樣。

因此,若是按照標準的做法,道格-莫里斯要說服的只有一個維旺迪。

考慮到維旺迪近幾年的狀況,以及一直以來所奉行的利益至上理念,這並不是一件很復雜的工作。

唯一的麻煩在于,按照羅杰的要求,必須要在【量子-環球音樂集團】未來的融資中,對維旺迪增持股份的可能性做出限制,以確保維旺迪不會,或者說沒有能力對這家公司產生過多的干涉。

但以道格-莫里斯對維旺迪的熟悉,這仍然只能說是「有難度」,而不是「做不到」。

想要收買一個利益至上者可以很困難,也可以很簡單。

困難之處在于,若是看不到足夠的好處,他們不會和你交換任何東西。

而簡單之處在于,只要給出足夠讓對方心動的好處,別說是一家公司的控制權了,這些連自己的血親都敢賣掉。

然而,羅杰的要求卻是,環球音樂集團的所有股東,不論大小,必須全部對這項提議投出贊同票,兩家公司的合並才會真正開始著手推進。

只要有一票反對,哪怕反對者手中的股份低于百分之一,不足進入股東大會的門檻,羅杰也會放棄推動【量子音樂】和環球的合並,轉而繼續走並購、拆分的路線。

對于這一點,羅杰也給出了一個听上去有些敷衍,更像是借口的解釋。

「坦白說,我也在猶豫這樣做是否是正確的。」

在說起這個話題的時候,羅杰表現得很坦誠,至少表面上是一副有什麼說什麼的樣子︰「兩家公司合並的好處很多,但這是對【量子-環球音樂集團】的好處。至于【量子娛樂】,還有我們樂隊,甚至是我個人,能夠從中得到多少好處,坦白說,我看不到那麼遠的未來。」

說著,羅杰還開了個玩笑,道︰「至少有一個‘損失’是擺在眼前的︰一旦兩家公司合二為一,我們樂隊現在所享受的發行合約肯定是要改動的,否則我們可能會因為利用公司資產謀取私利而被其它股東起訴。」

無論是否敷衍,羅杰總歸是給出了一個可以邏輯自洽的理由。

哪怕牽強了些,但至少無法證偽,道格-莫里斯也就沒有了繼續追問的立場。

只能是照著羅杰的要求,去和環球音樂集團的各個股東聯絡,試探對方的口風。

而羅杰,也是心滿意足地從道格-莫里斯這里,收獲了一份臨時性的「停戰協議」。

雙方「暫時」停止互相攻擊、惡性競爭的手段,但作為失敗的代價,在雙方達成更進一步的協議之前,或者某一方打算撕毀協議重新開戰之前,禁止環球進入亞洲市場的發行渠道。

這當然不是不允許環球旗下的作品進入亞洲,僅僅只是不讓環球自己來做發行罷了。

這一片市場,將交給【量子娛樂】代理,標準的發行方抽成比例是百分之三十五,地區級一線以上的大牌明星的新作則單獨進行談判。

這個數字比普遍的發行方抽成水準要高了不少,不過一方面只是暫時,另一方面,也是環球「認輸」的代價之一,道格-莫里斯只是嘗試性地爭取了一下,就答應下了這個條件。

這甚至不能算是契約,僅僅只是口頭上的約定,雙方都有隨時撕毀協議的機會。

這也是道格-莫里斯和羅杰兩人默契之下,不約而同地為自己準備好的「退路」。

若是事情的發展出現了什麼預料之外的波折,這場戰爭依然還有繼續下去的可能。

……

「所以說,你到底是怎麼想的?」

胖子很無語地看著羅杰,疑惑道︰「兩家公司合並,對我們有什麼好處嗎?」

頓了頓,胖子強調道︰「我的意思是,這對‘我們自己’有什麼好處嗎?」

正如羅杰之前對道格-莫里斯所說的那個「借口」一樣,兩家公司合並,從各自的母公司旗下剝離出來,對于公司本身來說,確實是一件好事。

至少長遠來看,失去了掣肘,強強聯合之下,必然能夠得到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以環球音樂集團和【量子音樂】的體量,集中整合了兩家公司的優勢資源之後,誰也不知道會弄出一個什麼怪物出來。

羅杰絲毫不懷疑,若是沒有反壟斷法案的限制,未來的【量子-環球音樂集團】,必然成為一個近乎壟斷整個唱片業的巨無霸。

當然,在現在這個時代,托拉斯模式的巨頭是不可能重新出現的。

但只要兩家公司順利完成重組和整合,無論是華納還是索尼,甚至是後兩者相加,在【量子-環球音樂集團】面前,也不會有任何的競爭力可言。

除非華納和索尼也合並成為一家。

哪怕不去觸踫反壟斷法案的限制,【量子-環球音樂集團】,也將在事實上對整個唱片業的生態構成極為強烈的影響,甚至是支配。

但是,依然是那個問題。

好處都是【量子-環球音樂集團】的,在這個方案里,胖子並沒有看到太多屬于樂隊的好處。

不單單樂隊的股份會被來自維旺迪的股東們所稀釋,在羅杰的計劃里,兩家公司完成合並之後,還需要引入更多的資金,來為公司的發展提供助力。

例如華爾街,例如歐洲的幾大財團,例如亞洲某些「背景特殊」的娛樂公司或者投資機構。

分出去的這些股份不會太多,但為了表示誠意,以及作為一個「有分量」的交換籌碼,也勢必不能太少。

無論兩家公司合並之後,股權比例如何折算,在第一輪擴股融資之後,樂隊必然無法在股東大會和董事會上拿到三分之二以上的席位。

甚至連保持過半的股權都未必能夠實現。

從這個角度來看,無論【量子-環球音樂集團】發展得多麼好,反而不如完完全全被樂隊捏在手里的【量子音樂】。

哪怕後者的體量差了些,但卻是完全屬于自己的。

至于羅杰和道格-莫里斯開玩笑時所說的,樂隊自己作品的發行合約,反而只是蠅頭小利。

到了如今這個地步,樂隊的身家,早已不需要依靠推出新的專輯來帶動財富的增長。

樂隊依舊沒有解散,一方面是因為幾人都對搖滾音樂有著足夠的熱愛,另一方面,樂隊的存在本身,就是維持羅杰、胖子、安妮三人……——哦不,還有賈森。——維持四人友誼和合作的重要紐帶。

金錢上的利益,反而不怎麼被看重。

每張專輯少則數千萬美元,多則兩三億美元的收入確實豐厚,但【量子音樂】一個季度的盈利,若是拿出來分紅,也要遠遠高于這個數字數倍不止。

樂隊現在出專輯,與其說是為了賺錢,倒不如說是為了名氣。

這方面的蠅頭小利胖子不會太在意,但對于樂隊在【量子娛樂】和【量子音樂】的利益,胖子卻是無比的重視。

「你覺得我們缺錢嗎?」

羅杰沒有回答胖子的問題,而是反問道︰「不光是現在,你覺得,未來十年、二十年,甚至是這一輩子,我們會缺錢嗎?」

單單只是現在,樂隊賺到的錢,已經是一個幾輩子都花不完的數字。

當然,人的是永遠不會有止境的。

要不然,諸如波士頓財團五大姓氏這樣的家族,也不可能幾百年如一日地將榨取利潤作為人生最重要的目標之一。

沒有等胖子回答,羅杰繼續說道︰「錢,我們不缺,但是我們沒有保護自己財富的能力。【量子音樂】做得很好,但是,還不夠。」

話說到這個份上已經是足夠了,沒有必要說得太透。

說白了,幾年前發生在黑人天王身上的事情,又或者是二十多年前,發生在那位號稱搖滾樂史上最具才華的巨星身上的事情。

羅杰不希望自己,或者樂隊中的其他人親身經歷一遍。

如果只是幾十億美元,或者是百億美元級別的財富,樂隊確實有保住它的資本。

單單只是【量子音樂】背後控制者的身份,就足以擋住覬覦者的目光。

但若是再加上一個環球,這就顯得有些不夠看了。

一家盡管不觸踫任何反壟斷法案,但卻足以在事實上壟斷整個行業的怪物,別說是樂隊自己了。

就是那些背景深厚的「白手起家者」們,都未必保得住。

只有將一部分蛋糕分享出去,拉攏更多的盟友,才能確保樂隊自身的安全。

各種意義上的安全。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