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689章 這樣會不會有風險?

羅杰在英國只停留了三天,就在安妮幽怨的目光中返回洛杉磯。

倒不是說不想繼續陪在安妮身邊,但羅杰沒有多余的時間可以浪費。

在安妮代表【量子娛樂】,正式與巴洛克銀行簽訂協議之前,羅杰和胖子兩人,必須要搞定《Nevermind》這張專輯的前期籌備工作,以確保安妮一旦返回洛杉磯,就可以第一時間投入到錄制工作當中,以最大限度地節約時間。

當然,大部分具體的工作,可以交由迭戈的團隊去處理,羅杰只需要把控大方向即可。

不過卻還有少數瑣碎的工作,或是確實有必要,或者干脆只是出于興趣,或者說「好玩」,羅杰選擇自己來完成。

羅杰-克里斯蒂安莊園的游泳池里,羅杰按下快門鍵,然後迅速向前游動,將不遠處游在水中的嬰兒托起,朝著岸邊劃去。

醫生早就在旁邊就位,立刻接過羅杰手中的嬰兒,帶去一邊做各項檢查,以確保這個孩子的健康不會出現任何隱患。

雖然整個拍攝過程只持續了不到兩分鐘,「理論上」來說是不會有任何問題的,但羅杰卻絕對不會在這方面省錢,尤其是,這個嬰兒的名字,叫做「小理查森-埃爾文德斯」的情況下。

「去把照片沖洗出來。」

羅杰將水下相機遞給助理,跟胖子打了個招呼,兩人一起跟上醫生,去看望胖子的兒子。

「老實說,我就不該答應你這個的。」

胖子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要是他受涼感冒了怎麼辦?」

「嘿,別這樣。我們不是召集過這方面的專家討論過嗎?安全性方面絕對不會有任何問題,否則我也不會用這個計劃。」

羅杰安慰了幾句,然後開玩笑道︰「你應該這麼想,在這張專輯正式發行之後,全世界會有超過一億人能夠看到小瑞克的小丁丁。」

羅杰剛才拍攝的,自然就是《Nevermind》的那張經典專輯封面,在水下追逐美元的luo|體小男孩。

在羅杰的前世,這一專輯封面創造出了許多著名的梗,例如「世界上最著名的A|片明星」之類。

雖然說這些梗對專輯的銷量和口碑幾乎沒有明顯的幫助,但卻為粉絲們創造出了大量的話題。

事實上,在《Nevermind》專輯發行十七年之後,拍攝該封面的艾爾登長大之後重新拍攝了一遍這張封面,還借此成為了一位小有名氣的網紅。

至于羅杰堅持由自己來做攝影師,一方面是為了好玩,另一方面,也是希望給粉絲們制造更多的話題。

讓胖子的小兒子來做「模特」,同樣是出于這方面的考慮。

至于「會有超過一億人看到小瑞克的小丁丁」這句話,倒也不純粹是調侃。

以樂隊現在的人氣,這張專輯的銷量或許達不到一億,哪怕算上盜版也幾乎不可能,但讓一億人看到這張專輯的封面,還是有很大可能的。

前世那位名叫艾爾登的「涅槃男孩」,在長大之後就經常用「有一千萬人看過我的小丁丁」來自我調侃。

羅杰很是期待,等到胖子的兒子長大之後,會對這件事有什麼樣的反應。

這絕對不是出于「看晚輩笑話」的心態,而是一個很正經的心理學、社會學等多種學科的學術研究,由此實驗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應出人類在面對……

算了,不編了,實在編不下去了。

不得不說,身為億萬富豪的兒子,小理查森的待遇要比前世那個涅槃男孩艾爾登好得多。

至少涅槃樂隊不會帶來一整支由超過二十位專家組成的醫療團隊,來為專輯的「模特」進行體檢,以確保不會出現任何隱患。

事實上,在《Nevermind》專輯發行之前,即使涅槃樂隊有這個心,也付不起這麼多錢。

(注︰Nevermind之前的涅槃挺窮的,字面意義上的窮。)

足足花費了一整個下午,對小理查森的檢查終于做完,胖子和羅杰從一位兒科專家口中確認,小理查森並沒有出現肺部進水、受涼等可能導致健康問題的風險之後,終于是松了一口氣。

雖然說在拍攝計劃開始之前,醫療團隊就針對這次拍攝的過程進行過討論和模擬,認為「97.3%的概率不會有任何意外」,但終究還是要得到確定無疑的結論之後,才能讓人徹底放心下來。

「這下放心了吧?」

羅杰拍了拍胖子的肩膀,叫來助理,拿過一張照片。

照片上,一個小男孩正在水下笨拙地游動著,追逐著一張掛在魚鉤上的一美元紙幣。

在小男孩的兩腿之間,一個還沒有開始發育的小丁丁清晰可見。

雖然說和前世的那張專輯封面在細節上有點不同,但該有的「感覺」卻是全部都到位了。

羅杰對這張照片滿意得不能再滿意,欣賞了片刻之後,遞給胖子,調侃道︰「從今天開始,小瑞克就是全世界最著名的色|情明星了,甚至會超過畢比-瓊斯!」

「但願這孩子長大之後不會恨我。」

胖子聳了聳肩,對一旁的助理開口道︰「這張照片多沖洗幾份,我要留起來收藏。哦,對了,再做一份放大版的,掛在牆上的那種,我要掛在小瑞克的臥室里。」

某種程度上來說,胖子的人生觀很符合一句話︰如果生娃不是為了玩,那將毫無意義。

簡而言之,就是一位「無良老爸」,各種意義上都是。

說完這些之後,胖子看向羅杰,問道︰「安妮明天回來?」

「對,明天的飛機,回來之後大概要休息兩三天來倒時差,之後我們就可以開始錄制這張專輯了。」

羅杰想了想,又說道︰「我們先開始錄倒也沒什麼問題,反正真正開始錄制的時候,也是各錄各的。不過我們還沒有進行過排練,節奏方面是個問題……」

對于一支樂隊來說,錄制一張專輯,或者錄制一首歌,並不是完全照著曲譜來彈奏就可以搞定的。

事實上,很多細節上的東西,在曲譜上都很難體現出來。

或許單看曲譜找不到任何毛病,但當幾個人坐在一起開始排練的時候,就會發現許多需要改進的點。

這也是為什麼,任何一支搖滾樂隊都會將大量的時間花費在排練上。

只有在排練中,確定一個「相對完美」的編曲,這個時候再分散開,各錄各的,最終再進行合軌,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了。

而若是取消掉排練的環節,直接照著曲譜去錄……

或許單獨听每一件樂器,听上去都挑不出任何毛病。

但若是將所有音軌合並到一起,大概率就會變成一團糟。

哪怕是那些配合已久,默契十足的樂隊,也不例外。

「其實……」

胖子猶豫了一下,開口道︰「你用合成器做的那個Demo,完成度已經很高了,即使再排練,恐怕也很難有什麼改進的地方。」

姑且不論合成器是否可以真正代替樂隊演出這個有些「科幻」的命題。

至少在作曲、編曲等方面,善用合成器,是有很大幫助的。

當然,由于如今科技水準的限制,合成器合成出來的音色相當的死板,缺乏一種「靈動」的感覺,這也是普遍認為合成器無法代替樂隊的主要原因。

但不管怎麼說,起到一個參考,還是有很大價值的。

羅杰在對編曲進行調整的時候,就喜歡使用合成器合成,來達到「預覽」最終效果的目的。

當然,由于合成器和真正的樂隊有所不同的緣故,在合成器里完成的曲目,還是要重新排練,用「真實的」樂器重新演奏一遍的。

雖然說合成器可以很大程度上減少這方面的工作量,但卻並非能夠完全代替。

听了胖子的話,羅杰有些疑惑︰「合成器的Demo不能直接拿來做基準,這事你應該知道的啊。」

在樂隊的錄音室專輯錄制過程中,由于采取的是「分軌錄制」的方法,為了確保分軌錄制結束之後,不會在「合軌」這一環節出現問題,通常在錄制過程中,樂手/歌手需要有一個「基準」來作為參考。

也就是說,無論是音準,速度,還是其它什麼細節上的東西,都要有一個明確的「標準」,以確保每一個人錄制出來的東西,都符合一個整體的框架。

由于習慣不同的緣故,不同樂隊在「基準」素材的選擇上有所不同,就羅杰幾人的習慣來說,通常是使用集體排練時錄制下來的DEMO作為基準。

雖然說這種相對粗劣的Demo會存在許多細節上的失誤,但只要大的框架保持穩定,就不會對錄制產生負面影響。

用合成器的DEMO做基準?

這倒也不是沒有人嘗試過,但是那效果嘛……

就比較一言難盡了。

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哪怕在排練的時候,對合成器DEMO不進行半點的改動,樂隊也要自己再「原樣」錄制一遍。

「不,我的意思是,如果要節省時間的話,我們沒必要用以前的方法。」

胖子忽然露出思索的神色,像是在組織語言,過了片刻,才繼續說道︰「我們可以采用現場演出的那種方式,也就是由你的貝斯音線來做‘指揮’。你根據合成器Demo錄制一段貝斯Demo,我和安妮再跟著你的貝斯Demo去錄歌……」

听了胖子的話,羅杰下意識就想反駁說︰「這怎麼可能?!」

但話即將月兌口而出的瞬間,羅杰忽然低下頭,露出思索的神色。

按照現場演出的方式來完成錄音室里的工作?

這個想法听上去有些異想天開,但仔細想想,卻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行性。

幾乎90%以上的搖滾樂隊,無論是排練還是現場演出,采取的都是兩種模式。

一是由鼓手來把握整體的節奏,所有人的演奏,都要按著鼓手的節奏來。

至于第二種方式,其他人同樣是跟著鼓手的節奏來,但鼓手節奏的把握,卻是由貝斯手來進行指揮。

也就是貝斯→鼓→其它,或者鼓→其它,無論是什麼風格的搖滾樂隊,都以這兩種模式最為常見。

因此,任何一個對搖滾樂稍有了解的人都會知道,貝斯和鼓雖然是整支樂隊里最低調、最沒有存在感的位置,但實際上卻要比大出風頭的吉他手和主唱更加的重要。

當然,還有一種更加少見的方法,就是繞過鼓手,由貝斯手來直接指揮整支樂隊。

這種方法對整支樂隊的要求都比較高,尤其是貝斯手,必須是頂尖大師的水準。

事實上,縱觀整個搖滾樂的歷史,具備這種水準的貝斯手一只手就可以數得過來。

若是再加上對其它位置高標準的要求,能夠滿足這一點的樂隊實在是太少了。

但是,羅杰幾人,卻正好能夠符合這一要求。

胖子就不必說了,作為一個頂尖水準的鼓手,無論是和貝斯手的配合,還是和其它樂手的配合,胖子都可以做到完美的程度。

至于安妮,雖然在某些時候過于喜歡出風頭,但無論是個人技術,還是團隊配合能力,也都是頂尖的水準,自然不會存在這方面的問題。

賈森倒是在個人實力上差了點,不過團隊配合反而是賈森最大的優勢,再加上《Nevermind》這張專輯需要用到鍵盤的地方不多,也沒有必要太過于擔心什麼。

這樣一想,胖子的提議,似乎也不是那麼不靠譜?

由羅杰按照合成器版本的Demo,先錄制一段貝斯的Demo,其他人再根據羅杰錄制的貝斯Demo去錄制自己的部分。

這樣一來,有了一個統一的「指揮」,合軌的時候發現「節奏不統一」或者其它問題的可能性,就會大大降低。

而如果不追求「完美的錄音效果」,僅僅只是錄制一個作為「基準」的Demo,根本花費不了什麼時間。

一張專輯十二首歌,若是效率高一點的話,甚至連一天都用不了,一個下午就能搞定。

「好像……確實是有可行性啊。」

羅杰模了模下巴,語氣里卻還是有些猶豫︰「但是這樣會不會有風險?畢竟我們從來沒有做過這方面的嘗試。」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