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629章 這章的標題被我吃了

(抱歉更新晚了,主要原因是我月兌單了,昨天和女友約會到今天中午,剛回來。)

《波西米亞狂想曲》的電影,和羅杰前世曾經看過的那部皇後樂隊的傳記片完全不同。

當然,也不可能相同,畢竟這個世界根本沒有一支叫做【n】的樂隊,也沒有一位名叫弗萊迪-摩科瑞的印度裔齙牙主唱。

事實上,整部電影的劇情,幾乎都可以說是索菲亞-科波拉的原創。

樂隊只是在對劇本進行審核的時候,提出了幾處修改的意見,就沒有再繼續插手。

整部電影的劇情,基本上就是某位鋼琴家的一生。

——這是為了和「Bohemian」這個單詞產生共鳴,Bohemian的意思是「放蕩不羈的藝術家」,而在所有藝術類型中,要在大眾和高雅兩者之間取得平衡,鋼琴無疑是最好的選擇之一。

(注︰單詞釋義來自牛津詞典。)

在影片開頭的部分,講述了鋼琴家的成長和青年時期的一系列故事,而從影片中段開始,大量的鏡頭被用在了整部影片最為關鍵的部分︰愛情和謀殺。

鋼琴家為了愛情,槍殺了一位富豪,並由此引申出了關于死刑的爭議,以及一些宗教方面的話題。

最終,鋼琴家被判決死刑,死後也未能升上天堂,而是被拽入了地獄。

——這是整部影片里為數不多的幾個特效鏡頭。

在羅杰的提醒之下,索菲亞-科波拉在影片中留下了一些似是而非的暗示,隱喻這整個故事只是一場荒誕而離奇的夢境。

——某位號稱「原創電影最後旗幟」的導演,最喜歡做的就是這樣的事。

在一部爆米花電影中加入少量似是而非的暗示,既能確保電影的受眾基礎——因為幾乎所有人都能看懂簡單的劇情——但靠著這些暗示,又能博取到極高的口碑——因為能夠解讀出N種不同的含義,滿足了那批自詡高逼格的影迷的需求。

當然,這樣做說起來簡單,但一直到羅杰重生之前,能夠將大眾審美和口碑協調到最佳的,也只有一個克里斯托佛-諾蘭。

更多的導演,都只能專注于一個方向,甚至是一個方向上的某一種或者幾種特定的類型。

月兌離了這些特定類型,就必然撲街失敗。

最典型的例子莫過于邁克爾-貝以及羅蘭-艾默里奇。

索菲亞-科波拉沒有前兩位那麼極端,但卻也是一個僅僅只擅長文藝類型影片的導演。

在看過初步完成了後期制作的樣片之後,羅杰很確定地做出了結論︰這部《波西米亞狂想曲》絕非一個主流的、大眾化的影片。

在票房上,也很難有太大的作為。

唯一成功的可能,是走沖獎路線。

羅杰對電影的了解並不算多,但卻並不妨礙羅杰以一個影迷的角度得出結論︰索菲亞-科波拉版本的《波西米亞狂想曲》,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小眾類文藝片,就像她那部經典的《迷失東京》一樣。

如果不能在頒獎季有所作為,那麼很難博取到高額的票房。

考慮了片刻,羅杰開口問道︰「如果取消原定發行計劃,我們會損失多少?」

「已經投入的宣發資源都是按照四月份檔期制訂,如果調整太大的話,這筆資金就白費了。」

馬克-戈登考慮了片刻,開口道︰「再加上我們和環球影業之間的協議,如果不能和環球達成一致,需要支付一筆違約金,兩者相加,大概在五百萬到六百萬美元之間。」

「以你的判斷,這部影片是否能夠在戛納電影節有所作為?」

羅杰猶豫了一下,又問道︰「或者歐洲三大電影節中的任何一個都可以。」

「如果參加競賽單元的話,需要一定程度的運氣。」

馬克-戈登考慮了片刻,實話實說道︰「這一屆戛納電影節的評委會主席是斯皮爾伯格,他確實很喜歡這種類型的片子,但我們和斯皮爾伯格之間並沒有任何特殊的交情。」

只有天真的孩子和白痴才會覺得,任何一個獎項都一定是公平公正的。

像格萊美和奧斯卡就不必多說了,全世界都知道這兩個獎項上,公關能力遠遠比作品更加重要。

歐洲三大電影節也同樣如此,就戛納電影節來說,每一屆的評委會主席都有極大的權利。

如果他想要將獎項頒發給某一部電影,全力推動之下,幾乎可以百分之百地成功。

昆汀-塔倫蒂諾擔當主席的那一屆,就是最好的例子,幾乎是頂著所有人反對的壓力,硬是將獎項頒發給了《華氏911》,引起一片嘩然。

「斯皮爾伯格?」

羅杰當然不會不知道這位堪稱好萊塢教父級別的大佬。

即便是「創業失敗」,斯皮爾伯格在好萊塢的地位,也趕得上索菲亞-科波拉的父親。

當然,好萊塢的話語權一向是掌握在六大和MPAA手中的。

但斯皮爾伯格的影響力,卻也是極為驚人的。

若是在戛納電影節這樣的地方,擔任著評委會主席的斯皮爾伯格,想要推動某部電影獲獎或是不能獲獎,根本不會有任何的壓力。

想了一會,羅杰問道︰「科波拉家族應該有辦法打通斯皮爾伯格那邊的關系吧?這是索菲亞的作品,我想老弗朗西斯不會介意為女兒做點事情,不是嗎?」

以科波拉家族的影響力,在整個好萊塢都是名列前茅的。

像是斯皮爾伯格這樣的頂尖大導演,除非是有什麼深仇大恨,否則多多少少都會有一定的交情。

若是科波拉家族肯出力,想要讓《波西米亞狂想曲》在戛納電影節的競賽單元有所斬獲,金棕櫚獎或許沒有十足的把握,但一個最佳導演之類的獎項,幾乎可以確定拿到手。

至于科波拉家族肯不肯出力這個問題,羅杰並不擔心。

全好萊塢都知道,老弗朗西斯對自己的女兒有多麼的寵愛。

當初那部《迷失東京》,如果不是科波拉家族出了大力氣,這部電影根本沒有任何可能獲得奧斯卡的重量級獎項。

要影響戛納電影節,或者說影響斯皮爾伯格一個人,科波拉家族所要付出的代價,絕對遠遠低于公關奧斯卡。

「我想索菲亞那邊不會有意見。」

馬克-戈登沉吟片刻,開口道︰「這樣,我找個中間人聯絡一番,試探一下弗朗西斯的想法。等有了新的進展,再來和你匯報。」

「好,今天就談到這吧,我一會還約了杜克。」

羅杰和馬克-戈登打了個招呼,離開放映廳。

半個多小時後,羅杰在一家咖啡廳里,見到了杜克-羅森伯格。

和《波西米亞狂想曲》不同的是,《戰爭之王》的後期制作早已完成。

樣片早就通過了樂隊、制片人,以及發行方環球影業的審核,前期的宣傳也已經開始。

只等著五月份的暑期檔開始,這部影片就會進入北美院線之中上映。

和羅杰前世看過的版本相比,出自杜克-羅森伯格之手的《戰爭之王》整體上的節奏更快,鏡頭更有震撼力。

從吸引觀眾的角度來講,這一版本也許會取得比前世更好的成績。

《戰爭之王》被安排在了陣亡將士紀念日檔期,這個檔期的競爭異常的激烈。

不過和那些動輒成本上億美元的頂級大制作不同,《戰爭之王》的投入,算上宣發成本也只有7000萬美元左右。

這樣的成本,意味著它不會有太大的回本壓力。

盡管受限于影片題材的緣故,在周邊產品開發上可能比不上那些超級英雄、玩具改編的電影。

但也僅僅只需要北美票房與制作成本持平,就有很大可能僅僅只通過全球票房來收回成本,然後依靠版權收入產生盈利。

就像是之前那部《郊區的耶穌》,票房數字並不算是多麼的出色,僅僅只是勉強收回了成本。

但依靠著版權收入所產生的盈利,截止到現在為止,已經給樂隊帶來了超過三千萬美元的收入。

在好萊塢,尤其是對于制片方而言,版權收入永遠比票房收入更加的重要。

當然了,後者是決定前者的基礎。

一部票房不佳的影片,也很難在版權方面有什麼建樹。

無論是DVD、電視台播放授權,還是其它的什麼版權授權,談判的基礎,都是建立在票房數字上的。

……

「宣傳方面,以配合環球方面的計劃為主。」

羅杰听過了杜克-羅森伯格的匯報之後,考慮了片刻,開口道︰「至于我們自己,主要突出尼古拉斯這個宣傳點,未來的幾部電影,都會以他為主角。」

說著,羅杰忽然想起了什麼,問道︰「听說尼古拉斯改名了?」

「也不是改名,是取了個藝名。」

杜克-羅森伯格聳聳肩,說道︰「他說不想像索菲亞那樣,因為姓氏而承受太大的壓力,所以把名字改成了尼古拉斯-凱奇。」

這一件事,倒是和前世如出一轍。

盡管進入好萊塢的時間晚了許多年,但尼古拉斯-科波拉,仍然是將自己的姓氏改為了「凱奇」。

或許這個名字對他來說有什麼特別的意義,不過這並不重要。

羅杰也不是很在意。

就算改了藝名,也不會影響尼古拉斯出身于科波拉家族的這個事實。

北美人對于改名本就很隨意,在西方的文化中,維系家族關系的是血緣以及感情,而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姓氏。

當然,若是將話題改成「家族的榮耀」,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在歐美的明星當中,改姓的人絕對不少。

比如尼古拉斯-凱奇,又比如娜塔莉-波特曼。

「他想改就改吧,這對我們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影響。」

羅杰早就看過樣片,回憶了片刻,開口道︰「你覺得尼古拉斯的演技怎麼樣?」

演技是一個主觀的東西,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標準。

比如說很多人都稱贊小李子的演技出色,但羅杰卻認為,他把所有的角色都演成了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而不是角色本身。

又比如大多數人認為湯姆-克魯斯只會耍帥扮酷,但在羅杰看來,他的演技或許比不上另一個湯姆——湯姆-漢克斯——,但卻也絕非史泰龍、布魯斯-威利斯那樣的僵尸臉。

當然了,對于所謂演技的判斷,羅杰這個外行人,肯定是不如杜克-羅森伯格這個專業導演的。

盡管後者只完成過兩部正式的電影作品,但無論是理論經驗還是實際操作,都要比羅杰豐富許多。

對于一名演員的評價,至少在大多數情況下,也會比羅杰更加的準確。

「怎麼說呢……」

杜克-羅森伯格考慮了好一會,才組織好語言,開口道︰「尼古拉斯的演技可以被評為出色,但距離最頂尖的那些演技派還有很明顯的距離。

不過尼古拉斯的優勢在于,他是一個很有個人魅力的演員,是那種能夠一個人撐起整部電影的類型。比如這部《戰爭之王》,幾乎就完全是尼古拉斯的獨角戲,如果換一個演員,這部電影失敗的概率會很大。」

羅杰半開玩笑地問道︰「所以說你看好這部電影?」

「當然。」

杜克-羅森伯格笑道︰「我對自己有信心。」

頓了頓,又說道︰「也對尼古拉斯的表演有信心。如果不是他的名氣不夠大,或許僅僅只是他一個人,就是票房成功的保證。」

羅杰前世就是尼古拉斯-凱奇的影迷,自然清楚這一點。

除開後來因為財務問題而淪落為爛片之王之外,在整個九十年代里,尼古拉斯-凱奇的票房號召力,在好萊塢一眾巨星當中一直處于頂尖的地位。

僅次于最為出色的那幾個人。

事實上,如果不是後來因為債務問題而不看劇本亂接片約,尼古拉斯-凱奇也不會那麼快的淪落下去。

至于這一世,羅杰當然不會再讓這樣的事情發生。

這不是因為羅杰喜歡尼古拉斯-凱奇的電影,而是因為一個具備出色票房號召力的巨星,才能夠為樂隊帶來更多的利益。

沉默了一會,羅杰對依耶塔-哈森示意了一下。

後者立刻打開公文包,拿出一疊資料遞給杜克-羅森伯格。

「《戰爭之王》的項目已經結束,除了參與正常的宣傳之外,我希望你能抽時間研究一下這個項目。」

羅杰很認真地對杜克-羅森伯格說道︰「和你的合作很愉快,我希望我們能夠繼續合作下去。」

「當然,我也希望如此。」

杜克-羅森伯格接過資料,看向封面上的名字。

《變臉》。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